第92章 朝堂的博弈-《藏锋引玉》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今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有的凝重,有的好奇,有的则隐隐透着不安。

  萧承煜身着朝服,站在武将队列的前列,神色平静但眼神锐利。苏清砚则站在殿外等候,手中紧握着那份至关重要的先皇手谕。

  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今日有何要事奏报?

  礼部尚书首先出列:陛下,关于秋祭大典的筹备事宜...

  就在此时,萧承煜迈步出列,声音洪亮: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上。礼部尚书愣了一下,随即退回到队列中。

  皇帝微微颔首:萧爱卿有何事奏报?

  萧承煜深吸一口气:陛下,臣要奏报的是十五年前苏文渊将军通敌叛国一案的真相!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苏文渊的案子?

  那不是早就定案了吗?

  萧将军这是要翻旧案啊...

  宰相李崇明眉头紧皱,出列说道:陛下,苏文渊通敌叛国一案证据确凿,早已定案。萧将军此时重提此事,不知是何用意?

  萧承煜毫不退缩:李相此言差矣。当年所谓的证据确凿,实则是被人精心设计的陷害。臣今日有确凿证据,证明苏将军是清白的!

  兵部尚书赵德昌冷笑道:萧将军,你口口声声说有证据,不知是何证据?该不会又是些道听途说的谣言吧?

  绝非谣言!萧承煜斩钉截铁地说道,臣有先皇亲笔手谕为证!

  先皇手谕?皇帝身体微微前倾,呈上来!

  太监上前,从萧承煜手中接过一个锦盒,恭敬地呈给皇帝。

  皇帝打开锦盒,取出那份明黄色的手谕。当他看清上面的内容时,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良久,皇帝缓缓抬头,目光扫过群臣:这份手谕...确实出自先皇之手。

  李崇明立即说道:陛下,即便这是先皇手谕,但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已经难以查证。而且...

  李相此言差矣!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苏清砚缓步走进大殿,手中捧着另一份文书。

  陛下,苏清砚跪下行礼,民女苏清砚,苏文渊之女,有重要证据呈上。

  皇帝示意她起身:你有何证据?

  苏清砚展开手中的文书:这是民女根据先皇手谕中的线索,查找到的当年案件相关人员的供词和物证。其中包括:

  第一,当年指证家父通敌的所谓,经笔迹专家鉴定,实为伪造;

  第二,所谓的通敌物资,实则是被人暗中调包;

  第三,最重要的——当年负责审理此案的几位官员,后来都得到了某些人的特殊关照和提拔。

  她每说一条,朝堂上的气氛就紧张一分。

  李崇明脸色阴沉:苏姑娘,你这些所谓的,可有确凿的证明?

  当然有!苏清砚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这些是笔迹鉴定专家的证词,物资调包的相关人员的供词,以及那些官员升迁记录的副本。

  太监将文书呈给皇帝,皇帝仔细翻阅着,脸色越来越凝重。

  赵德昌突然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不宜在朝堂上仓促决定。应当交由刑部重新审理,查明真相。

  刑部尚书立即出列:陛下,臣愿领命重新审理此案。

  但萧承煜立即反对:陛下,此事交由刑部审理恐有不妥。当年参与审理此案的官员中,就有刑部的人。为了避嫌,应当成立一个独立的审查委员会。

  李崇明冷笑道:萧将军这是信不过刑部?

  不是信不过,萧承煜直视着他,只是为了确保公正。而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某些官员:先皇手谕中提到,朝中有人与北狄暗中勾结,贩卖军情。这些人很可能就隐藏在朝堂之上!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什么?朝中有人通敌?

  这怎么可能?

  萧将军可有证据?

  萧承煜沉声道:证据就在先皇手谕中。先皇详细记录了某些人与北狄使者的秘密会面时间、地点,以及交易的细节。

  皇帝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萧爱卿,将手谕中相关部分念出来!

  萧承煜接过手谕,朗声念道:天启十二年三月初五,翠微山庄,赵某与北狄使者密会,交易边境布防图,得黄金千两;天启十二年五月十八,城南别院,李某与北狄副使...

  他每念一条,朝堂上就有人脸色发白。

  当念到天启十二年八月初二,宰相府后园...时,李崇明突然大喝一声:够了!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宰相。

  李崇明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收敛情绪:陛下,臣以为这些所谓的记录未必可信。可能是有人故意伪造,陷害忠良。

  但皇帝的目光已经变得冰冷:李相为何如此激动?萧将军还没念到具体的人名。

  李崇明额头渗出细汗:臣...臣只是觉得,在朝堂之上念这些未经证实的内容,有损朝廷威严。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但威严的声音响起:老臣以为,应当彻查此事!

  众人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走出队列——正是三朝元老,太傅王文正。

  王太傅...皇帝语气恭敬。

  王文正缓缓说道:陛下,苏文渊一案老臣当年就心存疑虑。如今既有先皇手谕为证,又有新的线索,理应彻查到底。这不仅关系到苏将军的清白,更关系到朝廷的安危!

  有了王太傅的支持,更多的大臣开始表态支持重新审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应当彻查通敌叛国之事!

  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

  陛下,此事牵扯太大,恐引起朝局动荡!

  是啊,没有确凿证据前,不宜大动干戈。

  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皇帝沉思良久,终于抬手示意安静。

  众爱卿不必再争。皇帝的声音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关系重大,朕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审查委员会,由王太傅担任主审,萧将军协助,彻查苏文渊一案以及通敌叛国之事。

  这个决定让支持重新审理的大臣们松了口气,而反对派则面色难看。

  李崇明还想说什么:陛下,这...

  皇帝打断他:李相不必多言。此事就这么定了。审查委员会有权调查任何官员,任何部门都必须全力配合。

  他看向萧承煜和苏清砚:萧爱卿,苏姑娘,你们提供的证据很重要。希望你们能继续协助调查,找出所有的真相。

  臣遵旨!

  民女遵旨!

  退朝的钟声响起,但朝堂上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大臣们陆续退出大殿,每个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支持派面露喜色,反对派则忧心忡忡,中立派则在观望。

  萧承煜和苏清砚走在最后,王太傅来到他们身边。

  萧将军,苏姑娘,王太傅低声说道,你们做得很好。但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那些人不会轻易放弃。

  萧承煜点头:多谢太傅提醒。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苏清砚也说道:为了真相,为了正义,我们不会退缩。

  王太傅欣慰地点头:好,好。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朝廷才有希望。三日后,审查委员会正式开始工作,你们要做好准备。

  两人齐声应道。

  离开皇宫,萧承煜和苏清砚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绕道来到了城西的一处茶楼。

  在雅间里,林风已经在等候。

  将军,苏姑娘,林风急切地问道,朝堂上情况如何?

  萧承煜简要说明了情况:皇帝已经下令成立特别审查委员会,由王太傅主审,我们协助。

  林风松了口气:这真是太好了!终于可以正式调查了。

  但苏清砚却面露忧色:虽然皇帝支持重新审理,但那些人的势力依然强大。我担心他们会暗中阻挠,甚至...

  杀人灭口?萧承煜接话道,确实有可能。所以我们要更加小心。

  他转向林风:加强警戒,特别是苏姑娘的安全。同时,继续暗中调查那些人的动向。

  林风领命,还有一事,将军。我们的人发现,李相和赵尚书退朝后,直接去了城南的一处私宅,似乎是在密会。

  萧承煜眼神一凝:继续监视,但要绝对小心。不要打草惊蛇。

  明白!

  林风离开后,萧承煜和苏清砚相对而坐,两人的心情都有些复杂。

  我们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苏清砚轻声说道,但我总觉得,这只是开始。

  萧承煜握住她的手:你说得对,这只是开始。朝堂上的博弈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那些人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不会轻易认输。

  但我们有先皇手谕,有新的证据,还有皇帝的支持,苏清砚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我们一定会赢的。

  萧承煜点头:是的,我们一定会赢。不过...

  他顿了顿,神色严肃:我担心的是,那些人狗急跳墙,会做出更极端的事情。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你要格外小心。

  我会的,苏清砚郑重承诺,你也要小心。你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都有着对彼此的担忧和关怀。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两人立即警觉地走到窗边,只见街道上一队官兵正在巡逻,气氛似乎有些紧张。

  看来,博弈已经开始了。萧承煜沉声道。

  苏清砚点头:是啊,这不仅仅是在朝堂上的辩论,更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他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场朝堂博弈的结果,将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也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真相的大门已经打开,光明就在前方...

  只是通往光明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