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心里既开心又不甘-《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

  大家在休息室简单聊了几句,主创人员陆续到了。

  罗进、江异燕等刘一非02级表演系的同学一起走了进来。

  休息室里顿时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欢乐气氛。

  快到七点时,老师们终于来了,他们像“北影天团”一样依次走进来。

  “小子,紧张吗?”

  “小场面,百花奖领奖台我都上过了,这算什么?”

  “嘿,看你狂的,都快没边了。”

  田壮笑着调侃孙祺。

  “那当然,也不看看是谁教出来的。”

  “哈哈,这话我爱听。”

  田壮高兴地拍手大笑。

  “主任,您也觉得漼老师教得好吧?”

  孙祺半开玩笑地回敬了田壮一句。

  田壮一听,脸色立刻变了,满脸嫌弃地撇了撇嘴。

  “哈哈哈……老田……”

  旁边的王进松笑得直拍他的肩膀,整个人都快笑倒了。

  “这小子,太损了。”

  田壮没办法,孙祺这话他没法反驳,只能自己憋着气。

  “告诉你,你的短片《调音师》已经通过所有评委的最终评审,将代表我们京城电影学院,送往国外参加评选。”

  “真的吗?田老师,太感谢您了!”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孙祺连忙表示感谢,这个机会确实是田壮为他争取的。

  “还行吧,应该的。”

  田壮听了心里舒服,故作淡定地摆摆手,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田老师,具体是送去哪个国家的奖项?不会是什么野鸡奖吧?”

  “想知道?”

  田壮表情夸张,明显在逗孙祺,像个老顽童一样卖关子。

  “田老师,我错了,都是您指导得好。”

  “哎哟,不敢当,是你天赋过人。”

  田壮故意连连摆手,一脸“受不起”的样子。

  直到孙祺认输,田壮才重新露出笑容。

  “法国,戛纳!”

  话音刚落,孙祺眼神明显一震。

  这消息确实出乎他的意料,没想到一开始就冲着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戛纳去了。

  片刻之后,孙祺心里开始有了想法。

  说不定,到时候还能拿个小奖回来呢。

  田壮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提醒道:

  “别想太多,虽然我们都觉得片子不错,但戛纳是世界级的舞台,优秀作品数不胜数,能不能得奖,还得看运气。”

  孙祺明白这个道理,但对“全凭运气”这一点,他并不完全认同。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该进场了。”

  薛小璐看了眼时间,提醒大家。

  孙祺回过神来,连忙招呼大家朝放映厅走去。

  这是星际影城最大的放映厅,共有近300个座位,此刻几乎坐满,只有前排还留着主创的座位。

  现场大约一半、一百多个座位是内部票,邀请的都是亲友、老师、影评人和媒体记者。

  剩下的则是给幸运观众的,大部分是提前抢到票的,少数是当天刚好买到票的。

  他们刚走进放映厅——

  “非非~”“刘一非,你好漂亮~”“神仙姐姐!”“孙祺”“太帅啦~”

  现场瞬间热闹起来,观众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让孙祺意外的是,除了刘一非的粉丝,还有不少人是特意为他来的。

  他有些愣住,自己现在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其实孙祺低估了自己。

  作为一部热门电视剧的主演,再加上两张高质量专辑,他已经相当有名了。

  至少在这个阶段。

  主持人上台,是由学生会成员临时担任的。

  “欢迎各位可爱的朋友们参加京城电影学院02级表演班毕业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首映礼。

  现在有请主创人员登场。”

  全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尖叫。

  “02级表演班临近毕业时,学校正好有实践教学任务。

  经过与青影厂商议,决定以长片电影的形式完成,于是就有了大家看到的《那些年》。”

  王进松主任讲述了这部电影的背景。

  “薛小璐导演作为女性,对情感和故事的把握非常准确,因此学校选她担任本片导演。”

  “得知能饰演沈佳宜,我特别开心。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希望影片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感谢王老师和薛老师的信任。

  希望我的表演能让观众满意。”

  孙祺说完后,主持人再次上台。

  “接下来,欢迎本片出品方之一——中影集团韩总经理来到现场。”

  孙祺闻言一怔,只见一位气场十足的中年男子带着两名年轻秘书走进放映厅,一边鼓掌一边走向舞台。

  在场的媒体记者和前排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

  没想到这位重要人物会亲自到场。

  看来对这部电影非常重视。

  韩总经理接过话筒:

  “抱歉,因为事务耽搁,快放映才赶到。”

  “中影集团一直支持优秀的华语电影作品。

  这部片子堪称青春题材的创新之作,预祝影片圆满成功。”

  “感谢韩总的鼓励。”

  主持人再次上台:

  “时间差不多了,让大家久等了。

  请大家做好准备,电影即将开始。”

  距离正式放映还有五分钟,这是留给观众的时间,比如去洗手间等。

  屏幕亮起,正在播放即将上映的电影预告片。

  五分钟很快过去。

  整个影厅瞬间陷入黑暗,四周的说话声戛然而止。

  熟悉的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了**的龙标。

  接着是青年电影制片厂的标志。

  画面从一片白渐渐清晰,最终定格。

  一件高中校服出现在眼前,背后沾满斑驳的墨迹。

  京城星**际影城。

  《那些年》首映现场。

  刘一非坐在第二排,紧挨着妈妈,旁边是好友舒唱。

  首映的座位安排不像后来那样讲究,除了第一排中间留给领导和老师,其他人坐得比较随意。

  熟悉的朋友或同行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

  因为事先说明没有红毯环节,刘一非穿得很轻松——白色连帽卫衣配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