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传出,朝野愕然。
叶向高看着皇帝的朱批,半晌无言,最终化作一声长叹。皇帝这是宁可用一个庸才,也不愿看到任何一方势力坐大。汪文言确实是好人选,但皇帝的态度如此,强行推进反而不美。
浙党那边更是傻眼,没想到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了,皇帝竟然连姚宗文也否了!“老成讷慎、无关党争”?这标准太过模糊,让他们一时也无从下手。
东宫属官任免的第一回合,竟以这样一种“双输”的结局暂告段落。各方势力开始重新评估皇帝那难以捉摸的心思和底线。
消息传到东宫,郭氏倒是松了口气。无论谁来,只要不是明显带着恶意或属于激烈党争的一方,对她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她现在只求太子能安心静养,东宫能保持平静。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左庶子的人选风波刚平,另一个更贴近太子日常的位置——东宫典药局管事太监,到了例行更换的年限。
这个职位品级不高,却极其要害!负责太子一切药物的接收、煎制、保管、呈送!经历了“磠砂”和“砒霜”风波,这个位置由谁担任,简直关乎太子的生死!
这一次,争夺在更隐蔽的层面激烈展开。宫内各大太监势力,背后连着朝堂的派系,都盯紧了这块肥肉。推荐上来的人选,各个都带着深厚的背景,让人眼花缭乱。
郭氏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她绝不敢再将太子的用药安全假手他人!尤其是那些可能被郑贵妃或浙党影响的太监!
她立刻秘密联系父亲郭维城。
郭维城回报:据他探查,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两个人选,一个是司礼监随堂太监、与郑贵妃宫内大珰拜了把子的干儿子;另一个是御马监提督、与某个齐党大佬过从甚密的亲信。无论哪个上台,对东宫都绝非好事。
“父亲,绝不能让他们的人得逞!”郭氏急道,“可能设法安插我们的人?”
郭维城在密信中沉默片刻,回道:“难。我们在宫内根基尚浅,可信又够资历的太监寥寥无几,且此等要害位置,若无大珰举荐,根本递不上去。强行举荐,反而暴露自身,引来猜忌。”
郭氏的心沉了下去。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毒蛇盘踞到如此要害的位置上?
就在郭氏一筹莫展之际,朱徵妲又一次“适时”地病了。这次病得有些奇怪,不发热,不咳嗽,只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对着太子喝的药碗露出害怕的神情。
郭氏心急如焚,太医来看过,也只说是“脾胃虚弱,神思不安”,开了些安神开胃的药。
夜里,朱徵妲抓着郭氏的手,泪眼汪汪地做着“噩梦”:“……怕……黑黑的药罐子……冒泡泡……有个没牙的老公公……对着药罐子笑……往里面扔……扔黑虫子……”
“……不要他……不要他煎药……”
“……要……要那个……给妲儿送过蜜饯的……胖胖的公公……他好看……药不苦……”
郭氏听得心惊肉跳!“没牙的老公公”?她立刻联想到正在争夺典药局职位的那两个太监的画像(郭维城曾秘密给她看过),其中那个司礼监随堂太监,年纪不大,却因故掉了几颗门牙,面相确实有些阴刻!
而“送过蜜饯的胖公公”?郭氏想了好久,才想起似乎是宫内膳房一个负责采买果品的小管事太监,姓钱,因为每次送来东宫的瓜果都格外新鲜,偶尔还会偷偷给朱徵妲带点宫外的小蜜饯,为人看起来憨厚老实,与各方似乎都没什么牵扯。
妲儿的意思……是不要那个“没牙”的,想要那个“胖胖”的钱公公来管药?
这……这能行吗?
郭氏犹豫不决。那钱公公职位低微,毫无背景,如何能争得过那些有大珰撑腰的人?
但她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和惊恐的眼神,再联想到之前数次“梦境”的灵验,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涌了上来。
死马当活马医!总要试一试!
她立刻再次密信郭维城,将朱徵妲的“梦”和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郭维城接到信,沉吟良久。从理性上看,推一个膳房小太监去争典药局管事,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联想到之前种种,他选择再相信女儿那诡异的“直觉”一次。
如何操作?直接举荐肯定不行。
郭维城思忖良久,计上心来。
他并未直接举荐钱公公,而是动用了锦衣卫的力量,开始暗中大肆收集那两个热门人选的黑材料——诸如那个“没牙”太监曾克扣过宫人药材倒卖宫外、另一个御马监亲信曾与药商过从甚密疑似收受回扣等等。这些材料真真假假,但足以制造麻烦。
同时,他让手下故意在宫内散布流言,夸大东宫典药局职位的重要性,将其形容为“关乎国本安危”,暗示此前太子病重或与用药不当有关,引得人人侧目。
就在宫内舆论被搅动,两个热门人选被各种黑料和流言缠身、焦头烂额之际,郭维城又通过一个绝对可靠的中间人,向司礼监一位地位较高、但与郑贵妃不算太亲近、且相对看重实务的老太监, “无意”中提到了膳房的钱公公,只说此人“憨厚老实,管果品从未出过差错,且似乎略通药材辨别(纯属杜撰),可惜职位低微”云云,言语间满是惋惜。
那老太监正为推荐人选之事烦恼(皇帝否了朝官人选后,太监内部的争夺也同样激烈),两个热门人选背后势力太大,他都不想得罪,听到这么一个“老实”、“懂药”、“没背景”的第三人选,顿时眼前一亮!
没背景好啊!没背景才好控制!老实懂药更是难得!至于职位低微?提拔起来不就是了?正好符合陛下“老成讷慎、无关党争”的要求!
于是,在这位老太监的力荐下,在其他候选人身陷泥潭的对比下,那个原本毫不起眼的、膳房采买果品的胖太监钱公公,竟然如同黑马一般,奇迹般地进入了最终名单,并且报到了皇帝那里。
万历皇帝正被前朝后宫的争夺搞得烦不胜烦,看到名单里突然冒出这么个毫无根基、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胖太监,履历简单干净,还是管果品的(在他看来和管药差不多都是伺候人的活儿),顿时觉得无比顺眼,大笔一挥:“准了!”
旨意下达,各方再次大跌眼镜!
谁也没想到,东宫典药局管事太监这个要害职位,最终会落到一个毫无背景的膳房小管事头上!
郑贵妃一系气得牙痒痒,却抓不到任何把柄,只能暗骂那老太监糊涂和钱公公走了狗屎运。
郭氏接到消息,几乎喜极而泣!她抱着朱徵妲,久久说不出话来。
朱徵妲依偎在母亲怀里,嘴角露出一个无人察觉的、极浅的笑容。
又一个关键的节点,被悄然扭转。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任免,却意味着太子日常用药的安全,暂时得到了保障。
那个胖胖的钱公公上任第一天,就屁颠屁颠地跑来东宫磕头谢恩,对着郭氏和朱徵妲千恩万谢,赌咒发誓一定兢兢业业,绝不出半分差错。
郭氏仔细打量着他,确实是一副憨厚模样,眼神清澈,不像奸猾之徒。她稍稍放下心来,但仍不敢完全信任,暗中嘱咐郭维城的人对其保持监视。
朱由校依旧隔三差五地去听他那“别开生面”的日讲,对朝堂背后的这些暗流汹涌毫无所知。客氏似乎也暂时安分了下来,只是看着朱由校的眼神,愈发复杂难明。
朱徵妲知道,暂时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安宁。
党争不会停止,黑手依然潜伏。
但每争取到一点空间,每保护住一个关键位置,未来就多一分希望。
她看着窗外渐渐泛绿的枝头。
东宫那根紧绷的弦,似乎因钱公公这个意外人选的上任而略微松弛了数日。太子的汤药在新任典药局管事太监战战兢兢、近乎偏执的谨慎看顾下,再无波折。朱常洛的气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甚至能在宫人搀扶下,在殿内缓慢行走片刻。郭氏眉宇间的忧色稍减,但经此大劫,那份沉淀下来的警惕与冷硬,已深深刻入眼底。
朱由校的“日讲”仍在继续,内容愈发偏向《营造法式》和各类工匠技艺。老翰林似乎也找到了与这位特殊学生沟通的独特方式,时而带来些巧妙的机关图谱,时而讲解些风水堪舆的皮毛,竟也哄得朱由校每日盼着去文华殿,与木头刨花为伍的时间反而少了些。客氏对此怨念深重,却因郭氏的强硬和皇帝旨意而无可奈何,只能更紧地抓着朱由校在东宫的时间,加倍地溺爱和灌输些“哥儿最聪明”、“那些穷酸官懂什么”的私语。
朱徵妲冷眼旁观,稍感欣慰。哥哥能学进东西总是好的,哪怕只是匠作之术,至少能开阔眼界,锻炼思维,总比完全被客氏圈养成一个废物强。她依旧扮演着懵懂病弱的幼妹角色,只在无人时,对着空中并不存在的“白胡子老头”嘀嘀咕咕,将一些模糊的“预感”零碎地塞给郭氏。
就在这短暂的、风雨欲来的平静中
五月末的东宫,暗流涌动更甚往昔。朱徵妲坐在小凳上,看似专注地摆弄着几个彩绘木偶,心中却在精密盘算着下一步行动。
经过前番种种,她深知仅靠“白胡子老爷爷”的托梦和零星建言,终究难以持久。要在这深宫之中立足,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掌握可靠的信息来源。
这日,她故意在庭院中“遗失”了一个精心绣制的小香囊。香囊针法稚嫩,却别出心裁地绣了几只嬉戏的雀儿——这是她特意为某个目标设计的诱饵。
果不其然,不到半个时辰,那个会武功的宫女便拿着香囊寻来:“妲姐儿,这可是你的?”
朱徵妲抬头,故作惊喜:“是妲妲的!谢谢张姐姐!”她接过香囊,却不急着收回,而是指着上面的绣样问,“张姐姐看,妲妲绣的雀儿好看吗?”
那宫女名唤张清芷,原是寒山派弟子,因家族被矿监所害,得郭振明相助才入宫避难。她笑道:“妲姐儿绣得真好,这雀儿活灵活现的。”
“妲妲最
叶向高看着皇帝的朱批,半晌无言,最终化作一声长叹。皇帝这是宁可用一个庸才,也不愿看到任何一方势力坐大。汪文言确实是好人选,但皇帝的态度如此,强行推进反而不美。
浙党那边更是傻眼,没想到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了,皇帝竟然连姚宗文也否了!“老成讷慎、无关党争”?这标准太过模糊,让他们一时也无从下手。
东宫属官任免的第一回合,竟以这样一种“双输”的结局暂告段落。各方势力开始重新评估皇帝那难以捉摸的心思和底线。
消息传到东宫,郭氏倒是松了口气。无论谁来,只要不是明显带着恶意或属于激烈党争的一方,对她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她现在只求太子能安心静养,东宫能保持平静。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左庶子的人选风波刚平,另一个更贴近太子日常的位置——东宫典药局管事太监,到了例行更换的年限。
这个职位品级不高,却极其要害!负责太子一切药物的接收、煎制、保管、呈送!经历了“磠砂”和“砒霜”风波,这个位置由谁担任,简直关乎太子的生死!
这一次,争夺在更隐蔽的层面激烈展开。宫内各大太监势力,背后连着朝堂的派系,都盯紧了这块肥肉。推荐上来的人选,各个都带着深厚的背景,让人眼花缭乱。
郭氏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她绝不敢再将太子的用药安全假手他人!尤其是那些可能被郑贵妃或浙党影响的太监!
她立刻秘密联系父亲郭维城。
郭维城回报:据他探查,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两个人选,一个是司礼监随堂太监、与郑贵妃宫内大珰拜了把子的干儿子;另一个是御马监提督、与某个齐党大佬过从甚密的亲信。无论哪个上台,对东宫都绝非好事。
“父亲,绝不能让他们的人得逞!”郭氏急道,“可能设法安插我们的人?”
郭维城在密信中沉默片刻,回道:“难。我们在宫内根基尚浅,可信又够资历的太监寥寥无几,且此等要害位置,若无大珰举荐,根本递不上去。强行举荐,反而暴露自身,引来猜忌。”
郭氏的心沉了下去。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毒蛇盘踞到如此要害的位置上?
就在郭氏一筹莫展之际,朱徵妲又一次“适时”地病了。这次病得有些奇怪,不发热,不咳嗽,只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对着太子喝的药碗露出害怕的神情。
郭氏心急如焚,太医来看过,也只说是“脾胃虚弱,神思不安”,开了些安神开胃的药。
夜里,朱徵妲抓着郭氏的手,泪眼汪汪地做着“噩梦”:“……怕……黑黑的药罐子……冒泡泡……有个没牙的老公公……对着药罐子笑……往里面扔……扔黑虫子……”
“……不要他……不要他煎药……”
“……要……要那个……给妲儿送过蜜饯的……胖胖的公公……他好看……药不苦……”
郭氏听得心惊肉跳!“没牙的老公公”?她立刻联想到正在争夺典药局职位的那两个太监的画像(郭维城曾秘密给她看过),其中那个司礼监随堂太监,年纪不大,却因故掉了几颗门牙,面相确实有些阴刻!
而“送过蜜饯的胖公公”?郭氏想了好久,才想起似乎是宫内膳房一个负责采买果品的小管事太监,姓钱,因为每次送来东宫的瓜果都格外新鲜,偶尔还会偷偷给朱徵妲带点宫外的小蜜饯,为人看起来憨厚老实,与各方似乎都没什么牵扯。
妲儿的意思……是不要那个“没牙”的,想要那个“胖胖”的钱公公来管药?
这……这能行吗?
郭氏犹豫不决。那钱公公职位低微,毫无背景,如何能争得过那些有大珰撑腰的人?
但她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和惊恐的眼神,再联想到之前数次“梦境”的灵验,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涌了上来。
死马当活马医!总要试一试!
她立刻再次密信郭维城,将朱徵妲的“梦”和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郭维城接到信,沉吟良久。从理性上看,推一个膳房小太监去争典药局管事,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联想到之前种种,他选择再相信女儿那诡异的“直觉”一次。
如何操作?直接举荐肯定不行。
郭维城思忖良久,计上心来。
他并未直接举荐钱公公,而是动用了锦衣卫的力量,开始暗中大肆收集那两个热门人选的黑材料——诸如那个“没牙”太监曾克扣过宫人药材倒卖宫外、另一个御马监亲信曾与药商过从甚密疑似收受回扣等等。这些材料真真假假,但足以制造麻烦。
同时,他让手下故意在宫内散布流言,夸大东宫典药局职位的重要性,将其形容为“关乎国本安危”,暗示此前太子病重或与用药不当有关,引得人人侧目。
就在宫内舆论被搅动,两个热门人选被各种黑料和流言缠身、焦头烂额之际,郭维城又通过一个绝对可靠的中间人,向司礼监一位地位较高、但与郑贵妃不算太亲近、且相对看重实务的老太监, “无意”中提到了膳房的钱公公,只说此人“憨厚老实,管果品从未出过差错,且似乎略通药材辨别(纯属杜撰),可惜职位低微”云云,言语间满是惋惜。
那老太监正为推荐人选之事烦恼(皇帝否了朝官人选后,太监内部的争夺也同样激烈),两个热门人选背后势力太大,他都不想得罪,听到这么一个“老实”、“懂药”、“没背景”的第三人选,顿时眼前一亮!
没背景好啊!没背景才好控制!老实懂药更是难得!至于职位低微?提拔起来不就是了?正好符合陛下“老成讷慎、无关党争”的要求!
于是,在这位老太监的力荐下,在其他候选人身陷泥潭的对比下,那个原本毫不起眼的、膳房采买果品的胖太监钱公公,竟然如同黑马一般,奇迹般地进入了最终名单,并且报到了皇帝那里。
万历皇帝正被前朝后宫的争夺搞得烦不胜烦,看到名单里突然冒出这么个毫无根基、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胖太监,履历简单干净,还是管果品的(在他看来和管药差不多都是伺候人的活儿),顿时觉得无比顺眼,大笔一挥:“准了!”
旨意下达,各方再次大跌眼镜!
谁也没想到,东宫典药局管事太监这个要害职位,最终会落到一个毫无背景的膳房小管事头上!
郑贵妃一系气得牙痒痒,却抓不到任何把柄,只能暗骂那老太监糊涂和钱公公走了狗屎运。
郭氏接到消息,几乎喜极而泣!她抱着朱徵妲,久久说不出话来。
朱徵妲依偎在母亲怀里,嘴角露出一个无人察觉的、极浅的笑容。
又一个关键的节点,被悄然扭转。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任免,却意味着太子日常用药的安全,暂时得到了保障。
那个胖胖的钱公公上任第一天,就屁颠屁颠地跑来东宫磕头谢恩,对着郭氏和朱徵妲千恩万谢,赌咒发誓一定兢兢业业,绝不出半分差错。
郭氏仔细打量着他,确实是一副憨厚模样,眼神清澈,不像奸猾之徒。她稍稍放下心来,但仍不敢完全信任,暗中嘱咐郭维城的人对其保持监视。
朱由校依旧隔三差五地去听他那“别开生面”的日讲,对朝堂背后的这些暗流汹涌毫无所知。客氏似乎也暂时安分了下来,只是看着朱由校的眼神,愈发复杂难明。
朱徵妲知道,暂时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安宁。
党争不会停止,黑手依然潜伏。
但每争取到一点空间,每保护住一个关键位置,未来就多一分希望。
她看着窗外渐渐泛绿的枝头。
东宫那根紧绷的弦,似乎因钱公公这个意外人选的上任而略微松弛了数日。太子的汤药在新任典药局管事太监战战兢兢、近乎偏执的谨慎看顾下,再无波折。朱常洛的气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甚至能在宫人搀扶下,在殿内缓慢行走片刻。郭氏眉宇间的忧色稍减,但经此大劫,那份沉淀下来的警惕与冷硬,已深深刻入眼底。
朱由校的“日讲”仍在继续,内容愈发偏向《营造法式》和各类工匠技艺。老翰林似乎也找到了与这位特殊学生沟通的独特方式,时而带来些巧妙的机关图谱,时而讲解些风水堪舆的皮毛,竟也哄得朱由校每日盼着去文华殿,与木头刨花为伍的时间反而少了些。客氏对此怨念深重,却因郭氏的强硬和皇帝旨意而无可奈何,只能更紧地抓着朱由校在东宫的时间,加倍地溺爱和灌输些“哥儿最聪明”、“那些穷酸官懂什么”的私语。
朱徵妲冷眼旁观,稍感欣慰。哥哥能学进东西总是好的,哪怕只是匠作之术,至少能开阔眼界,锻炼思维,总比完全被客氏圈养成一个废物强。她依旧扮演着懵懂病弱的幼妹角色,只在无人时,对着空中并不存在的“白胡子老头”嘀嘀咕咕,将一些模糊的“预感”零碎地塞给郭氏。
就在这短暂的、风雨欲来的平静中
五月末的东宫,暗流涌动更甚往昔。朱徵妲坐在小凳上,看似专注地摆弄着几个彩绘木偶,心中却在精密盘算着下一步行动。
经过前番种种,她深知仅靠“白胡子老爷爷”的托梦和零星建言,终究难以持久。要在这深宫之中立足,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掌握可靠的信息来源。
这日,她故意在庭院中“遗失”了一个精心绣制的小香囊。香囊针法稚嫩,却别出心裁地绣了几只嬉戏的雀儿——这是她特意为某个目标设计的诱饵。
果不其然,不到半个时辰,那个会武功的宫女便拿着香囊寻来:“妲姐儿,这可是你的?”
朱徵妲抬头,故作惊喜:“是妲妲的!谢谢张姐姐!”她接过香囊,却不急着收回,而是指着上面的绣样问,“张姐姐看,妲妲绣的雀儿好看吗?”
那宫女名唤张清芷,原是寒山派弟子,因家族被矿监所害,得郭振明相助才入宫避难。她笑道:“妲姐儿绣得真好,这雀儿活灵活现的。”
“妲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