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岁孺子担天下,一朝力竭惊帝心-《大明养生小帝姬》

  天津行宫,临时书房。

  龙涎香混着墨汁味,呛得人精神一振。

  万历帝端坐龙椅,目光死死盯着下方。

  小徵妲踮着脚尖,胖乎乎的小脚几乎离地。

  张清芷半蹲身,稳稳扶着她的小手,笔尖悬在巨大宣纸上。

  “唰!唰!”

  歪歪扭扭的字迹,大小不一,却一笔一划透着股不容置疑的郑重。

  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画。

  画的是大明未来的命盘!

  “皇爷爷,要跳出局部修补!”

  小徵妲奶声奶气,语气却斩钉截铁。

  “党争扯后腿,财政空壳子,军屯全荒了,边军打不动!”

  “四大毛病,得用‘顶层设计’加‘底层执行’,一锅端!”

  写完最后一笔,她撅着小嘴,对着宣纸“呼——呼——”吹了几口。

  小手捧着沉甸甸的纸,费劲地递向万历帝。

  宣纸上,赫然列着三大块:

  一、京师勤王部署安排

  二、情报战略布局

  三、辽东改制,逆转颓废

  “皇爷爷,叫……李汝华、王佐、冯从吾……”

  小徵妲伸着小指头,一个一个点着念。

  张清芷在旁提墨,娟秀楷书飞快备注,把歪扭的字变得工整清晰。

  万历帝接过宣纸,越看心越沉,越看越心惊!

  这哪里是孩童涂鸦?

  这分明是一幅大明帝国的人才地图!

  方方面面,无一遗漏!

  理财干吏:李汝华(户部老臣,管钱一把好手)、毕自严(未来天官,理财能手)、王象乾(懂边务更通经济,里外一把抓)。

  清流直臣:冯从吾、文震孟、杨涟、左光斗……个个名声响亮,是天下舆论的风向标,能稳住民心。

  边务能臣:王在晋、袁可立、孙承宗、李化龙,要么知兵善战,要么抚边有术,都是镇守一方的狠角色。

  科技奇才:徐光启(懂农学、通火器、晓西学,全才)、宋应星(玩得转工艺,搞得来实学)、茅元仪(军事技术达人,武器改良行家)。

  中枢老成:沈鲤、叶向高、方从哲(虽属浙党,但能力硬核,能用)。

  争议悍将:杨镐

  (历史上萨尔浒虽败,但此前亦有战功,或许能盘活)

  张鹤鸣(敢打敢冲,历史上争议再大也有可取之处)。

  中坚武将:袁崇焕(历史上的他此时应还是福建邵武知县,名不见经传)、何可纲、周之夫……全是没冒头的潜力股。

  甚至还有曹学佺这种文史大家,看着跟经世济民不搭边的“无用”文人。

  万历帝再也忍不住,指着“曹学佺”三个字:“妲儿,这曹学佺……召来做什么?”

  小徵妲歪着脑袋,大眼睛亮晶晶:“皇爷爷,他会编书呀!”

  “把咱们打建州坏蛋的故事,编成戏文,让全天下人都传唱!”

  “人心齐,泰山移,这比十万兵马还厉害!”

  万历帝先是一愣,随即猛地拍案大笑!

  “妙!太妙了!”

  “朕的妲儿,真是天授之智!”

  他抱着小徵妲,在她软乎乎的脸蛋上亲了一口,满眼都是狂喜。

  “皇爷爷,这次来天津的文臣武将,是未来二十年大明的靠山!”

  小徵妲搂着万历帝的脖子,认真说道。

  “孙女有三个战略部署,能保大明安稳!”

  “哦?说来听听。”

  万历帝来了兴致,示意她慢慢说。

  小徵妲坐回椅子上,小手一挥,张清芷立刻提笔记录。

  “第一个,京师勤王部署!”

  “统帅就选熊廷弼!”

  “任务:分层防御 梯次反击,不被动挨打!”

  “权力:直接对接皇爷爷,再对接内阁,督促粮草火器转运,少来那些弯弯绕的行政内耗!”

  “护城防御统领,杜松!”

  “任务:守京师核心区域!”

  “行动:训练民壮,搬物资,修城防,把京城打造成铜墙铁壁!”

  “先锋统领,马林!”

  “任务:抢下通州、顺义这些缓冲据点!”

  “行动:盯着建州的动向,保护京师外围粮道,为主力争取时间!”

  “麻贵,当蒙古联军协调将领!”

  “任务:跟林丹汗谈好作战细节!”

  “行动:盯着建州后方,搞袭扰,还要把建州的动向,第一时间传给明军主力!”

  “后勤主管,李汝华!”

  “任务:保障物资够吃够?!”

  “行动:优先打通江南—山东—京师的漕运线,调300艘漕船!”

  “粮食每周运抵京师20万斤,少一斤都不行!”

  “还要在京师周边设5个火器工坊,赶造鸟铳、火药!”

  “搞粮草押运登记制,户部官员跟着粮队走,看谁还敢克扣延误!”

  “粮食护卫统领,贺世贤!”

  “任务:带山东卫所兵五千步兵!”

  “行动:守着通州—京师、昌平—京师两条粮道!”

  “每十里设一个烽火台,每20里建一个临时防御堡!”

  “烽火台快传情报,防御堡死守粮道,绝不能让粮道断了!”

  “后备支援统领,赵率教!”

  “任务:带河南卫所兵,分三批轮换京师九门的守城士兵!”

  “让守城的叔叔们能歇口气,保持战斗力!”

  “火器生产督办,王佐!”

  “任务:主管军工生产,坐镇京师火器工坊!”

  “行动:派工匠去主力部队,现场修受损的火器!”

  “不能因为装备坏了,就打不了仗!”

  “舆情协调官,冯从吾!”

  “任务:稳住民心,造声势!”

  “让全京师的人都知道,咱们能打胜仗,不用怕建州坏蛋!”

  “特殊作战,刘綎!”

  “这人是‘刘大刀’,武艺高强,最会打游击!”

  “任务:带骑兵,专门偷袭建州的运粮队!”

  “夜里烧他们的帐篷和草料,制造恐慌!”

  “让他们分兵守后方,没法集中力量打京师!”

  “城防火器总指挥,董一元!”

  “任务:用三段射击法阻敌!”

  “确保火器不停输出,把敌人的骑兵压得冲不上来!”

  “伤病救助主管,吴有性!”

  “任务:在京师设三个临时医馆!”

  “训练民妇包扎伤口、熬汤药!”

  “要求士兵饭前洗手,定期晒衣服,防止生病!”

  “优先救前线重伤的士兵,多准备当归、红花这些药材!”

  “漕运调度专员,毕自严!”

  “任务:把漕运管得明明白白,粮食物资不能在半路上耽误!”

  “机动救援统领,尤世功、尤世威!”

  “任务:带五千骑兵,守在卢沟桥当应急部队!”

  “行动:粮道被袭,驰援贺世贤!蒙古联军遇袭,北上支援麻贵!”

  “绝不能让一个战场溃败,引发连锁反应!”

  “城防工事修缮统领,朱烁元!”

  “任务:把京师的城墙、防御工事修得结结实实,能扛住炮轰!”

  “物资核查与反贪专员,周起元!”

  “任务:查物资账目,抓贪官污吏!”

  “谁敢动军粮、军饷,直接拿下!”

  “战马保障主管,田乐!”

  “任务:管好战马,让骑兵叔叔们有好马骑,跑得更快,冲得更猛!”

  小徵妲一口气说完,小脸涨得通红,喝了口张清芷递来的水。

  万历帝听得心潮澎湃,手指不住地敲击桌面。

  这套部署,面面俱到,攻防兼备,连后勤、舆情、伤病都考虑到了!

  比朝堂上那些老臣商议数月的方案,还要周全十倍!

  “第二个,组建情报网络,就叫‘边锋’!”

  小徵妲放下水杯,继续说道。

  “情报分析主管,申用懋!”

  “情报专员:曹学佺、郭维城、邓全、黄克缵、杜松、文震孟、张鸿鸣、王绍勋、刘日吾、张铨、何可纲、袁崇焕、毕自严、徐光启、孙承宗、李腾芳、孙丕扬、周起元、茅元仪、周之夫!”

  “这些人遍布各地,能把建州、蒙古、各个部落的动静,全摸清楚!”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万历帝连连点头,心中只剩震撼。

  这孩子,到底藏着多少本事?

  这些人名,这些部署,连朝中重臣都未必能想得如此透彻!

  小徵妲站在案前,原本亮闪闪的眼睛骤然一凝,像个运筹帷幄的小大人。

  “第三个,从根上逆转辽东颓势!”

  她奶声奶气的声音陡然沉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搞系统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最高指挥官,还得是熊廷弼!”

  她掰着胖乎乎的指头,一字一顿道,“分三层架构:核心决策层、执行落地层、监督制衡层!”

  “决策的定方向,执行的干实事,监督的防偷懒!”

  “三者环环相扣,形成闭环,才能把改革推到底!”

  话音刚落,还没等万历帝开口称赞,异变陡生!

  小徵妲身子猛地一晃,像被狂风刮过的小树苗,直直朝着冰冷的金砖地面倒去!

  “郡主!”

  张清芷眼疾手快,几乎是本能地扑过去,指尖都碰到了她的衣角,却终究慢了半拍!

  “咚!”

  一声闷响,重重砸在所有人心上

  话音未落——

  “咚!”

  一声闷响,震得金砖地面都颤了颤!

  小徵妲身子一软,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直直朝着地面倒去!

  “郡主!”

  张清芷瞳孔骤缩,本能地扑过去。

  指尖擦过她的袄裙,却终究慢了半拍!

  眼睁睁看着那小小的身躯,重重摔在冰冷的地上。

  毛笔脱手飞出去,墨汁泼溅,在宣纸上洇出大片黑斑,像极了血泪。

  “妲儿!”

  万历帝猛地从龙椅上弹起,龙袍下摆扫过案几,砚台都被带翻。

  他连滚带爬冲过去,不顾帝王体面,“噗通”跪倒在地。

  一把将小徵妲搂进怀里,入手一片冰凉。

  “妲儿!醒醒!快醒醒!”

  他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手指慌乱地摸向她的鼻息,探向她的脉搏。

  摸到微弱的跳动,才稍稍松了口气,可心依旧悬在嗓子眼。

  这孩子!才三岁啊!

  “传太医!快传太医!”

  万历帝仰头嘶吼,声音震得梁上灰尘簌簌掉。

  门外的侍卫、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往外冲,嗓子都喊破了:“传太医!郡主晕厥了!快!”

  张清芷跪在一旁,脸色惨白如纸,指节攥得发白。

  她怎么会不知道?

  这些日子,郡主白天琢磨部署、点选人才,晚上趴在舆图上比划到深夜。

  小小的身子,扛着千斤重担。

  她劝过无数次,可郡主总说“大明等不起”。

  如今,终究是撑不住了!

  若郡主有个三长两短,她万死难辞其咎!

  书房里乱作一团。

  太监们端水的端水,拿帕子的拿帕子,大气都不敢喘。

  万历帝紧紧抱着小徵妲,手臂不住颤抖,看着怀里双目紧闭、脸色惨白的孙女,帝王的眼眶竟红了,滚烫的泪珠砸在她脸上。

  “陛下!臣来了!”

  太医院院判带着两名御医,提着药箱狂奔而入,连行礼都顾不上,直接跪地诊脉。

  指尖搭上小徵妲的手腕,院判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万历帝死死盯着他,呼吸都快停滞:“怎么样?她到底怎么了?”

  院判松开手,躬身叩首,语气沉重:“圣上!郡主并非摔伤!是积劳成疾,心力交瘁!”

  “她小小年纪,思虑过重,作息颠倒,身子早已亏空!”

  “今日强撑着说完部署,心神一松,便彻底扛不住了!”

  “臣开安神补气血的方子,必须好生静养!再劳心费神,恐有性命之忧!”

  “积劳成疾?”

  万历帝如遭雷击,猛地提高声音,语气里满是痛楚与难以置信,“她才三岁啊!”

  三岁的孩子,本该撒娇打闹、承欢膝下!

  可他的妲儿,却在为大明殚精竭虑,硬生生把自己累垮了!

  万历帝抱着小徵妲,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滚落。

  张清芷听到“积劳成疾”四个字,眼泪瞬间决堤,连忙低头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