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潜龙在渊-《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播仙镇大捷的余波,在长安朝堂上激荡数月后,渐渐趋于平静。厚重的赏赐和荣耀的头衔,如同金丝编织的鸟笼,既是对功臣的褒奖,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陈昂在西域的威望如日中天,但与之俱来的,是长安方面愈发微妙的态度和无处不在的审视目光。

  陈昂心知肚明,自己这柄“过利”的剑,已经引起了持剑者深深的不安。功高震主,从来都不是虚言。继续留在西域,不仅于自身无益,反而可能给安西军民带来不必要的猜忌甚至祸端。而且,他清晰地感觉到,此方天地对自己的排斥力正在与日俱增,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无声地催促他这“异数”离开。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贞观十八年春,陈昂以“久戍边关,染瘴疠,恳请回京调养”为由,向长安递上了奏表。奏表中言辞恳切,全无居功自傲之态,只言思念中原风土,渴望沐浴皇恩。

  这份奏表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认为这是陈昂以退为进,试探圣心;也有人觉得他识时务,懂得急流勇退。最终,在李世民复杂的目光和袁天罡深邃的注视下,旨意下达:准陈昂回京,加封其为辅国大将军(虚衔),赐宅邸于长安永乐坊,令其安心休养。

  消息传回安西,郭孝恪与一众将领虽有不舍,却也理解陈昂的抉择。他们为陈昂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当陈昂一人一骑,离开龟兹城,缓缓东行时,无数军民跪伏于道旁,哭声震天,“龙将军”的呼喊声响彻云霄。他在西域留下的,是一个无人能及的传奇,和一片因他而获得短暂安宁的土地。

  重返长安,陈昂谢绝了一切宴请和拜访,深居简出于永乐坊的赐宅之中,仿佛真的成了一名颐养天年的闲散贵人。他每日里不过读书、品茶、偶尔在庭院中练练拳脚,气息内敛,光华尽藏,与昔日西域那个叱咤风云的“龙将军”判若两人。

  这种低调到近乎隐形的姿态,让许多原本准备看热闹或试探的人大失所望,也渐渐让长安城遗忘了他曾经带来的震撼。只有不良人那无孔不入的监视,依旧如同幽灵般徘徊在永乐坊周围,记录着他看似平淡无奇的每一天。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陈昂的神识何其强大,即便深居简出,长安城内外的风云变幻,依旧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他敏锐地注意到,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日趋白热化,朝堂之上暗潮汹涌。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感知到,在晋王李治那看似柔弱顺从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与年龄不符的、敏感而坚韧的心。

  机会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悄然降临。

  李治因感念陈昂昔日西域之功,轻车简从,前来永乐坊拜访这位传说中的将军。此时的李治,年纪尚轻,在两位强势兄长的阴影下,显得谨慎而略带忧郁。

  陈昂以常礼接待,不卑不亢。他没有谈论军国大事,也没有炫耀武功,只是如同一位温和的长者,与李治聊起了西域的风土人情,长安的诗词歌赋,甚至一些道家养生的粗浅道理。他的话语平和睿智,见解独到,往往能于平凡处见真知,让长期处于压抑环境中的李治感到一种难得的放松与启迪。

  更在一次看似无意的交谈中,陈昂以西域某种罕见药材为例,隐晦地提醒李治注意其母长孙皇后近来气色不佳,或有隐疾,建议可寻访名医细心调养,切莫延误。此言看似关心,实则暗藏玄机。不久后,太医果然在长孙皇后身上发现了一处不易察觉的旧疾隐患,因发现及时得以调理。此事虽小,却让李治对陈昂的“先见之明”和关怀之心感激不已,信任感大增。

  此后,李治便时常以请教学问、探讨佛法(李治早期崇佛)为名,来永乐坊与陈昂交谈。陈昂始终把握着分寸,只做引导,从不主动介入具体事务,但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洞悉人心的智慧,每每让李治有茅塞顿开之感。在陈昂这里,李治找到了一片可以暂时摆脱东宫与魏王府压力的净土,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一种更为深沉坚韧的处世之道的熏陶。

  陈昂则借此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贞观末年大唐权力核心的微妙格局,尤其是李世民身体状况的细微变化,以及袁天罡领导下的不良人势力膨胀的迹象。他像一名耐心的猎手,潜伏在暗处,观察着,等待着。

  贞观十九年,夏。

  李世民决议亲征高句丽。这一决定在朝中引起巨大争议,但皇帝意志坚决。大军开拔前,朝廷上下忙碌异常。

  这一夜,永乐坊陈昂宅邸的书房内,灯烛昏黄。

  李治面带忧色地坐在陈昂对面,低声道:“陈师,父皇执意亲征,孤……我心中总觉不安。高句丽路途遥远,气候迥异,父皇年事已高,且……”他欲言又止,显然对李世民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

  陈昂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治:“殿下所虑,不无道理。陛下雄才大略,然岁月不饶人。此次东征,关键在于后勤补给与气候适应。若前线战事顺利,自然无忧;若迁延日久,恐生变数。”

  “多谢陈师指点,治明白了。”李治郑重起身,向陈昂行了一礼。

  送走李治后,陈昂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他刚才对李治的提醒,看似是为了大唐稳定,实则也是一种对未来历史的微弱干预。他知道,李世民此次东征将无功而返,并会加重其病情,太子李承乾也将很快因谋反被废。李治的命运齿轮,正在加速转动。

  “历史的洪流……我能改变多少?又该改变多少?”陈昂喃喃自语。他参与其中,却又仿佛是个局外人。他的目的,并非攫取权力,而是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找离开的契机,或者,完成系统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的任务。

  他感觉到,袁天罡的注意力,随着皇帝亲征和朝局动荡,似乎更多地投向了辽东和东宫,对自己这边的监视,反而松懈了一丝。

  “机会,就快来了。”陈昂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像一条潜入深水的潜龙,收敛了所有锋芒,只为在关键时刻,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或者,悄无声息地消失于这个世界。

  长安的夜,静谧而深沉,掩盖着无数正在酝酿的阴谋与机遇。陈昂的棋局,已悄然从西域边陲,转移到了这帝国的心脏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