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支队全歼国民党运输队、缴获大批越冬物资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活动在牡丹江一带的东北民主联军各部。在普遍面临严寒和补给困难的初期,这样一场以极小代价换取重大战果的战斗,显得尤为耀眼。
几天后,一份由支队长李满仓和指导员王向阳联合署名、详细汇报王八盖子山伏击战的战报,被交通员快马加鞭送往位于更深远山区的牡丹江军区司令部。
战报客观陈述了战斗经过,重点突出了侦察连在情报获取、战术制定、战场指挥以及官兵战斗素养方面的优异表现,尤其提到了连长林锋起到的关键作用。战报后面,附上了详细的物资清单和俘虏处理情况。
这份战报,被摆在了军区司令部一位首长的案头。这位首长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是经历过长征、又在抗联艰苦斗争过的老革命。他仔细阅读着战报上的每一个字,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宁安支队……林锋……”首长沉吟着,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唤来作战参谋,调阅了之前关于宁安支队,特别是关于林锋这个“空降”连长的零星报告。
“首长,这个林锋,据说是从关内敌后战场过来的,在那边就很有名,代号‘狼牙’。王耀武的74军待过,青天白日勋章都拿过,但后来不知为何脱离了国军体系,带着一支小部队千里北上,加入了我们。”参谋汇报着收集来的信息。
“哦?脱离国军,投奔我们?有点意思。”首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战报上说,他带的这个侦察连,打法很不一样。伏击战布置得精巧,火力配置、突击节奏、小组协同,都很有章法,不是一般的游击战法,倒有点像……嗯,有点像经过专门训练的尖刀。”
参谋点头附和:“是的,首长。他们强调无声渗透、精准狙击、爆破应用和小群多组的战术配合,和我们目前主力部队的运动战、阵地战打法不太一样,但在特定任务中,效果奇佳。这次伏击战就是明证。”
首长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幅东北地图前,目光扫过宁安支队活动的区域:“我们现在缺什么?缺武器,缺粮食,更缺有现代军事素养、能带兵打硬仗的干部!这个林锋,是个宝贝啊。”
他转过身,对参谋指示道:“以军区名义,给宁安支队回电。第一,嘉奖他们取得的重大胜利,表彰全体参战官兵,尤其是侦察连。第二,充分肯定林锋同志的指挥才能和侦察连的新式战法,要求他们认真总结经验,可在适当范围内进行推广试点。第三,询问林锋同志,是否有意愿和能力,为军区培养更多具备类似特长的战斗骨干。”
参谋迅速记录下首长的指示:“是,首长!我马上拟电。”
首长踱步到窗前,望着外面苍茫的林海雪原,意味深长地说:“东北局面复杂,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国民党正规军,还有土匪、伪满残余、甚至国际势力。需要各种人才,也需要各种打法。这个林锋,和他带来的这套东西,说不定能在关键时候,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几天后,宁安支队支队部收到了来自牡丹江军区的加密回电。
李支队长和王指导员看完电文,脸上都露出了振奋的神色。李支队长把电文递给一旁的林锋:“林锋同志,你看!军区首长亲自嘉奖了我们,还特别点名表扬了你和侦察连!”
林锋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了一遍。电文措辞严谨,但褒奖之意溢于言表,尤其是最后关于“总结经验”、“推广试点”和“培养骨干”的询问,更是指向明确。
王指导员笑着说:“林锋同志,这可是军区首长的高度认可啊!说明你带来的这套训练和作战方法,得到了上级的重视。看来,我们侦察连这把‘尖刀’,要变成培养更多‘尖刀’的‘磨刀石’了。”
林锋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责任感。来自更高层面的关注和肯定,意味着更大的舞台,也意味着更重的担子。他立正道:“感谢首长信任!我一定尽全力,把侦察连的经验总结好,为部队培养更多合格的侦察兵和战斗骨干!”
这份来自军区司令部的电文,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宁安支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战士们更加佩服他们的林连长,而林锋也清楚,他的名字和“狼牙”的作风,已经进入了东北民主联军更高层级指挥官的视野。这将为他接下来在东北战场施展抱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一股无形的动力,在林锋和整个侦察连心中升腾。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们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赢得了宝贵的信任和期待。
几天后,一份由支队长李满仓和指导员王向阳联合署名、详细汇报王八盖子山伏击战的战报,被交通员快马加鞭送往位于更深远山区的牡丹江军区司令部。
战报客观陈述了战斗经过,重点突出了侦察连在情报获取、战术制定、战场指挥以及官兵战斗素养方面的优异表现,尤其提到了连长林锋起到的关键作用。战报后面,附上了详细的物资清单和俘虏处理情况。
这份战报,被摆在了军区司令部一位首长的案头。这位首长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是经历过长征、又在抗联艰苦斗争过的老革命。他仔细阅读着战报上的每一个字,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宁安支队……林锋……”首长沉吟着,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唤来作战参谋,调阅了之前关于宁安支队,特别是关于林锋这个“空降”连长的零星报告。
“首长,这个林锋,据说是从关内敌后战场过来的,在那边就很有名,代号‘狼牙’。王耀武的74军待过,青天白日勋章都拿过,但后来不知为何脱离了国军体系,带着一支小部队千里北上,加入了我们。”参谋汇报着收集来的信息。
“哦?脱离国军,投奔我们?有点意思。”首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战报上说,他带的这个侦察连,打法很不一样。伏击战布置得精巧,火力配置、突击节奏、小组协同,都很有章法,不是一般的游击战法,倒有点像……嗯,有点像经过专门训练的尖刀。”
参谋点头附和:“是的,首长。他们强调无声渗透、精准狙击、爆破应用和小群多组的战术配合,和我们目前主力部队的运动战、阵地战打法不太一样,但在特定任务中,效果奇佳。这次伏击战就是明证。”
首长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幅东北地图前,目光扫过宁安支队活动的区域:“我们现在缺什么?缺武器,缺粮食,更缺有现代军事素养、能带兵打硬仗的干部!这个林锋,是个宝贝啊。”
他转过身,对参谋指示道:“以军区名义,给宁安支队回电。第一,嘉奖他们取得的重大胜利,表彰全体参战官兵,尤其是侦察连。第二,充分肯定林锋同志的指挥才能和侦察连的新式战法,要求他们认真总结经验,可在适当范围内进行推广试点。第三,询问林锋同志,是否有意愿和能力,为军区培养更多具备类似特长的战斗骨干。”
参谋迅速记录下首长的指示:“是,首长!我马上拟电。”
首长踱步到窗前,望着外面苍茫的林海雪原,意味深长地说:“东北局面复杂,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国民党正规军,还有土匪、伪满残余、甚至国际势力。需要各种人才,也需要各种打法。这个林锋,和他带来的这套东西,说不定能在关键时候,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几天后,宁安支队支队部收到了来自牡丹江军区的加密回电。
李支队长和王指导员看完电文,脸上都露出了振奋的神色。李支队长把电文递给一旁的林锋:“林锋同志,你看!军区首长亲自嘉奖了我们,还特别点名表扬了你和侦察连!”
林锋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了一遍。电文措辞严谨,但褒奖之意溢于言表,尤其是最后关于“总结经验”、“推广试点”和“培养骨干”的询问,更是指向明确。
王指导员笑着说:“林锋同志,这可是军区首长的高度认可啊!说明你带来的这套训练和作战方法,得到了上级的重视。看来,我们侦察连这把‘尖刀’,要变成培养更多‘尖刀’的‘磨刀石’了。”
林锋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责任感。来自更高层面的关注和肯定,意味着更大的舞台,也意味着更重的担子。他立正道:“感谢首长信任!我一定尽全力,把侦察连的经验总结好,为部队培养更多合格的侦察兵和战斗骨干!”
这份来自军区司令部的电文,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宁安支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战士们更加佩服他们的林连长,而林锋也清楚,他的名字和“狼牙”的作风,已经进入了东北民主联军更高层级指挥官的视野。这将为他接下来在东北战场施展抱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一股无形的动力,在林锋和整个侦察连心中升腾。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们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赢得了宝贵的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