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岭的土匪刚被剿灭,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另一股阴风便从根据地的边缘吹来。这一次,不再是鬼鬼祟祟的特务散播谣言,而是明火执仗的武装挑衅。
一股自称“东北民众自卫军先遣第一支队”的武装,约三百余人,突然出现在宁安支队控制区西南方向的张家窝棚一带。他们穿着混杂的军装,有的甚至还戴着伪满的帽子,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但队伍里明显有几挺崭新的捷克式轻机枪和一批统一的中正式步枪,显得颇为扎眼。
“什么‘民众自卫军’!就是谢文东那路货色,被国民党收编了,换了张皮!”李支队长在作战会议上气得拍桌子,“这帮王八蛋,不去打鬼子剩下来的据点,跑到咱们的地盘上,说是要‘接收防区’,让咱们‘配合政府行动’!”
王指导员脸色凝重:“情报核实了,这股武装的头目叫刘大牙,以前是伪满的一个警察署长,日本人垮台后拉起了杆子,最近被国民党秘密委任了个‘上校支队长’的虚衔。他们一来就强行征粮,还散布谣言,说我们是‘非法武装’,要限期撤离。”
“这是试探!”林锋立刻判断道,“国民党的大部队还没完全过来,就先派这些地头蛇来碰一碰,看看我们的反应和实力。如果我们退让,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如果我们反应激烈,他们也可能借此制造事端,污蔑我们破坏和平。”
“林锋说得对!”李支队长点头,“这股敌人,必须打掉!但要打得巧,既要让他们知道疼,又不能落下口实。你的侦察连,对地形熟,机动性强,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把他们顶回去,最好能抓几个活的,问问他们背后的主子到底想干什么!”
“明白!”林锋肃然领命。
回到连部,林锋立刻召集骨干研究敌情。张家窝棚一带地势相对平坦,但有一些起伏的丘陵和沟壑,村落散布。刘大牙部驻扎在窝棚中心,控制了几个制高点,显得颇为嚣张。
“敌人兵力是我们的三倍,火力也不弱,不能硬拼。”林锋指着简易沙盘,“我们的优势在于机动和战术。他们要‘接收’,必然要向外扩张,我们就利用地形,打他一个机动防御和反击!”
他迅速部署:“水生,带你的一排,前出到张家窝棚东面的马蹄沟,利用沟壑地形构筑简易阻击阵地。敌人如果向东扩张,你们就节节抵抗,消耗他们,把他们引进来。”
“夜莺,你的三排化整为零,分散到张家窝棚周围的几个小村子,发动民兵,监视敌人动向,随时报告。如果敌人分兵,就找机会敲掉他们的小股部队。”
“大海,你的二排作为预备队,跟随连部行动,随时准备支援水生,或者对疲惫的敌人发起反击。”
“记住我们的原则!”林锋强调,“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火力要猛,出手要狠,但战斗规模要控制,以击溃和驱离为主,避免陷入胶着。重点是打击其指挥系统和火力点!”
战斗在第二天上午打响。刘大牙部果然按捺不住,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大摇大摆地向东面的马蹄沟方向“推进”,企图占领下一个村庄。
早已严阵以待的水生一排,依托沟壑和提前构筑的射击位,等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突然开火!精准的排子枪和机枪点射,瞬间放倒了十几个冲在前面的敌人。敌人被打懵了,队形大乱,匆忙趴下还击。
但水生根本不给他们稳住阵脚的机会。他命令战士们不断变换射击位置,打几枪就换一个地方,让敌人摸不清虚实。同时,派出几个战斗小组,从侧翼利用沟壑迂回,用冷枪骚扰其侧后。敌人进攻受挫,伤亡不断增加,指挥官气得哇哇叫,却又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夜莺”指挥的三排和民兵,像幽灵一样活跃在战场外围。他们袭击了敌人派出的一支二十多人的征粮小队,打死打伤半数,缴获了几条枪和部分物资。另一支试图向侧翼迂回的敌人分队,也在半路上踩中了民兵设置的简易地雷(铁锅碎片加火药),狼狈退回。
刘大牙在张家窝棚指挥部里接到前方进攻受阻、侧翼遭袭的报告,又惊又怒。他原本以为凭借优势兵力和“国军”旗号,可以轻易吓退这群“土八路”,没想到碰上了硬钉子。
战斗持续了大半天,刘大牙部除了丢下三十多具尸体和伤兵,一无所获,士气大跌。眼看天色将晚,林锋判断时机已到。
“大海,该你们上了!带上掷弹筒(缴获自日军),对准敌人集结的区域,给我轰几炮!然后全体上刺刀,做出反击姿态!”
周大海早就憋着一股劲,立刻带领二排运动到预定位置。几发掷弹筒炮弹呼啸着落在敌群中,虽然准头一般,但爆炸声和硝烟极大地震撼了本就惊慌的敌人。紧接着,嘹亮的冲锋号响起,周大海率先跃出阵地,端着刺刀,发出震天的怒吼,二排战士们如同下山的猛虎,向敌人发起了反冲击!
本就斗志涣散的敌人,见“八路”不仅火力凶猛,还敢发起白刃冲锋,顿时魂飞魄散,掉头就跑,溃不成军。水生的一排也趁机从正面压上。刘大牙见大势已去,生怕被包了饺子,连忙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撤出了张家窝棚,向西逃窜。
林锋下令停止追击,迅速打扫战场。此战,侦察连以轻微伤亡,击溃敌军一个支队,毙伤俘敌近百,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更重要的是,抓到了几个俘虏,其中包括刘大牙的一个副官。
摩擦战以宁安支队的完胜告终。这场小规模的试探性交锋,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企图轻易“接收”的国民党杂牌武装,也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林锋和他的侦察连,用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也让“狼牙”的锋芒,首次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然而,林锋心里清楚,这仅仅是开始。刘大牙这样的杂牌军不过是马前卒,真正的考验,是那些即将源源不断开进东北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摩擦,将会逐渐升级为真正的战争。
一股自称“东北民众自卫军先遣第一支队”的武装,约三百余人,突然出现在宁安支队控制区西南方向的张家窝棚一带。他们穿着混杂的军装,有的甚至还戴着伪满的帽子,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但队伍里明显有几挺崭新的捷克式轻机枪和一批统一的中正式步枪,显得颇为扎眼。
“什么‘民众自卫军’!就是谢文东那路货色,被国民党收编了,换了张皮!”李支队长在作战会议上气得拍桌子,“这帮王八蛋,不去打鬼子剩下来的据点,跑到咱们的地盘上,说是要‘接收防区’,让咱们‘配合政府行动’!”
王指导员脸色凝重:“情报核实了,这股武装的头目叫刘大牙,以前是伪满的一个警察署长,日本人垮台后拉起了杆子,最近被国民党秘密委任了个‘上校支队长’的虚衔。他们一来就强行征粮,还散布谣言,说我们是‘非法武装’,要限期撤离。”
“这是试探!”林锋立刻判断道,“国民党的大部队还没完全过来,就先派这些地头蛇来碰一碰,看看我们的反应和实力。如果我们退让,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如果我们反应激烈,他们也可能借此制造事端,污蔑我们破坏和平。”
“林锋说得对!”李支队长点头,“这股敌人,必须打掉!但要打得巧,既要让他们知道疼,又不能落下口实。你的侦察连,对地形熟,机动性强,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把他们顶回去,最好能抓几个活的,问问他们背后的主子到底想干什么!”
“明白!”林锋肃然领命。
回到连部,林锋立刻召集骨干研究敌情。张家窝棚一带地势相对平坦,但有一些起伏的丘陵和沟壑,村落散布。刘大牙部驻扎在窝棚中心,控制了几个制高点,显得颇为嚣张。
“敌人兵力是我们的三倍,火力也不弱,不能硬拼。”林锋指着简易沙盘,“我们的优势在于机动和战术。他们要‘接收’,必然要向外扩张,我们就利用地形,打他一个机动防御和反击!”
他迅速部署:“水生,带你的一排,前出到张家窝棚东面的马蹄沟,利用沟壑地形构筑简易阻击阵地。敌人如果向东扩张,你们就节节抵抗,消耗他们,把他们引进来。”
“夜莺,你的三排化整为零,分散到张家窝棚周围的几个小村子,发动民兵,监视敌人动向,随时报告。如果敌人分兵,就找机会敲掉他们的小股部队。”
“大海,你的二排作为预备队,跟随连部行动,随时准备支援水生,或者对疲惫的敌人发起反击。”
“记住我们的原则!”林锋强调,“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火力要猛,出手要狠,但战斗规模要控制,以击溃和驱离为主,避免陷入胶着。重点是打击其指挥系统和火力点!”
战斗在第二天上午打响。刘大牙部果然按捺不住,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大摇大摆地向东面的马蹄沟方向“推进”,企图占领下一个村庄。
早已严阵以待的水生一排,依托沟壑和提前构筑的射击位,等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突然开火!精准的排子枪和机枪点射,瞬间放倒了十几个冲在前面的敌人。敌人被打懵了,队形大乱,匆忙趴下还击。
但水生根本不给他们稳住阵脚的机会。他命令战士们不断变换射击位置,打几枪就换一个地方,让敌人摸不清虚实。同时,派出几个战斗小组,从侧翼利用沟壑迂回,用冷枪骚扰其侧后。敌人进攻受挫,伤亡不断增加,指挥官气得哇哇叫,却又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夜莺”指挥的三排和民兵,像幽灵一样活跃在战场外围。他们袭击了敌人派出的一支二十多人的征粮小队,打死打伤半数,缴获了几条枪和部分物资。另一支试图向侧翼迂回的敌人分队,也在半路上踩中了民兵设置的简易地雷(铁锅碎片加火药),狼狈退回。
刘大牙在张家窝棚指挥部里接到前方进攻受阻、侧翼遭袭的报告,又惊又怒。他原本以为凭借优势兵力和“国军”旗号,可以轻易吓退这群“土八路”,没想到碰上了硬钉子。
战斗持续了大半天,刘大牙部除了丢下三十多具尸体和伤兵,一无所获,士气大跌。眼看天色将晚,林锋判断时机已到。
“大海,该你们上了!带上掷弹筒(缴获自日军),对准敌人集结的区域,给我轰几炮!然后全体上刺刀,做出反击姿态!”
周大海早就憋着一股劲,立刻带领二排运动到预定位置。几发掷弹筒炮弹呼啸着落在敌群中,虽然准头一般,但爆炸声和硝烟极大地震撼了本就惊慌的敌人。紧接着,嘹亮的冲锋号响起,周大海率先跃出阵地,端着刺刀,发出震天的怒吼,二排战士们如同下山的猛虎,向敌人发起了反冲击!
本就斗志涣散的敌人,见“八路”不仅火力凶猛,还敢发起白刃冲锋,顿时魂飞魄散,掉头就跑,溃不成军。水生的一排也趁机从正面压上。刘大牙见大势已去,生怕被包了饺子,连忙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撤出了张家窝棚,向西逃窜。
林锋下令停止追击,迅速打扫战场。此战,侦察连以轻微伤亡,击溃敌军一个支队,毙伤俘敌近百,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更重要的是,抓到了几个俘虏,其中包括刘大牙的一个副官。
摩擦战以宁安支队的完胜告终。这场小规模的试探性交锋,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企图轻易“接收”的国民党杂牌武装,也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林锋和他的侦察连,用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也让“狼牙”的锋芒,首次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然而,林锋心里清楚,这仅仅是开始。刘大牙这样的杂牌军不过是马前卒,真正的考验,是那些即将源源不断开进东北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摩擦,将会逐渐升级为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