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国特的触角-《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

  “大城市”的诱惑被理性压制,宁安支队继续埋头于艰苦的根据地建设。林锋的侦察连除了日常训练,更多地承担起了协助工作队下乡、发动群众、建立村政权和民兵组织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百姓的接触越发深入,却也敏锐地察觉到一股潜藏的暗流。

  最初是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水生带着几个战士在一个叫靠山屯的村子帮助老乡修缮被土匪破坏的房屋。休息闲聊时,一个老大娘悄悄把他拉到一边,愁容满面地低声问:“长官,俺听说…南边来的中央军快到了?说是正牌政府军,当官的发大洋,当兵的吃皇粮,是真的不?”

  另一个屯子,战士们在组织民兵训练时,有个原本积极性很高的青年突然变得犹豫推脱,私下里被人听到嘀咕:“…跟着八路好是好,可就是太苦了…听说国军那边阔气,去了就能领新军装、拿快枪…”

  甚至在一些刚刚建立起村政权的屯子,夜里会莫名其妙出现一些传单,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漫画,把共产党描绘成“共产共妻”的妖魔,把八路军说成是“抢粮抓丁”的流寇,而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国民党中央军吹捧成“救世主”。

  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起初并未引起太大注意,只被当作群众不了解情况下的谣传或土匪的恶意中伤。但林锋却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危险气息。

  他在一次连务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同志们,最近听到的一些闲话,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如果只是土匪造谣,内容多半是恐吓威胁。但现在流传的这些,很有针对性,专门挑拨我们和群众的关系,而且许诺空头好处,煽动人心向往国民党。这背后,恐怕不光是几个土匪那么简单。”

  “夜莺”心思缜密,补充道:“连长说得对。而且这些谣言出现的时间很集中,内容也大同小异,像是有人统一散布的。靠山屯、李家窝棚、小河沿,这几个地方都出现了。”

  周大海皱起眉头:“妈的!难道是谢文东的残渣余孽还不死心?”

  林锋摇摇头:“不像。土匪没这个脑子,也没这个耐心搞这种细活。我更怀疑…是国民党特务的手笔。”

  “国民党特务?”水生一愣,“他们的手能伸这么长?钻到这山沟沟里来?”

  “别忘了,日本鬼子垮了,但他们留下的摊子还在。”林锋冷静分析,“很多伪满时期的警察、官吏、地主恶霸,摇身一变就能被国民党收编利用。他们对本地情况熟悉,有社会基础,正是特务活动最好的掩护。他们的目的,就是在我们根据地内部制造混乱,破坏我们的群众基础,为国民党将来抢占东北做准备。”

  这番话让在场的骨干们都感到一股寒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真是国民党特务系统性地渗透破坏,那危害远比明刀明枪的土匪大得多。

  林锋当即决定:“不能掉以轻心!从今天起,各排各班,在执行任务、接触群众时,都要多留个心眼,注意收集这类谣言信息,留意那些形迹可疑、煽风点火的外来人或者突然转变态度的本地人。‘夜莺’,你带几个人,重点盯一下谣言传播最厉害的那几个屯子,看看能不能找到源头。”

  他特别强调:“注意方式方法!我们是人民军队,不能搞疑神疑鬼那一套,不能惊扰群众。主要是靠观察、靠和群众交心,获取真实信息。”

  命令下达,侦察连的战士们身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不再仅仅是战斗员,也成为了根据地的“耳朵”和“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更多的线索被汇集起来。

  有战士反映,在靠山屯看到一个自称“卖货郎”的外乡人,货担子里没多少货,却特别喜欢跟人扎堆聊天,说的都是关里如何“好”,中央军如何“强”。

  有民兵报告,李家窝棚那个以前给伪满警察当过狗腿子的赵二癞子,最近又活跃起来,经常晚上偷偷请人喝酒。

  “夜莺”她们更是在小河沿蹲守时,发现半夜有人往村民门缝里塞传单,虽然没抓到人,但大致锁定了方向。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靠山屯那个神秘的“卖货郎”。

  林锋感觉,鱼饵已经若隐若现,是时候收线了。国民党的触角,果然已经悄无声息地伸到了这片刚刚光复的黑土地,试图在阴影中编织一张破坏的网。

  而他的侦察连,就要成为斩断这根触角的利刃。一场无声的反特斗争,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