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黑土地的气息-《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

  炸桥的巨响还在耳畔回荡,对岸敌军气急败坏的枪声也逐渐被奔腾的河水声与越来越深的夜幕所吞没。林锋不敢有丝毫停留,带着队伍一头扎进河北岸茂密的灌木丛和次生林里,向着北方更深邃的黑暗全力奔行。

  直到远离河岸至少五六里地,确认暂时摆脱了追兵的危险,林锋才下令队伍在一片背风的白桦林里停下来短暂休整。极度的紧张和高速行军消耗了所有人最后一点力气,队员们几乎是一停下就瘫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寒冷的夜空气吸入肺里,带来阵阵刺痛,却也让人保持着清醒。

  林锋靠在一棵白桦树上,同样疲惫不堪。肋下的旧伤在激烈的奔跑和搏杀后隐隐作痛,但他顾不上这些,警惕的目光依旧扫视着来路的方向,耳朵捕捉着周遭的一切声响。

  然而,除了风声、树叶的沙沙声和队员们粗重的喘息声,四周一片寂静,是一种与关内截然不同的、带着某种厚重质感的寂静。

  直到这时,林锋才真正有暇去感受脚下这片土地。

  他下意识地蹲下身,抓了一把地上的土。土壤黝黑、湿润、细腻,即使在夜色中也能感受到那惊人的肥沃,仿佛攥一把就能捏出油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黑土地,养育了东北广袤森林和万顷良田的根基。与江南水乡的泥泞、湘西山地的红壤、中原战场的焦土完全不同,它散发着一种原始而强大的生命力气息。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的味道:深厚腐殖土的腥气、白桦树皮的清香、还有远处传来的、某种不知名野草的冷冽气息。这种味道,凛冽、纯粹,带着一股未被战争完全侵蚀的野性。

  “这地……真肥啊。”水生也注意到了连长的动作,学样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搓着,低声感叹,“要是能安安生生种地,得打多少粮食啊。”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几个农家出身战士的共鸣,纷纷点头。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生死搏杀,让这种对土地最原始的眷恋显得尤为珍贵。

  但林锋看到的更多。这肥沃的黑土地,这广阔无垠的空间,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和资源,也必然意味着更加残酷的争夺。日本觊觎它,苏军进入了它,国民党想要抢占它,各地的土匪盘踞它,而他们千辛万苦北上,就是为了能让这片土地真正回到人民手中,成为新中国稳固的后方。

  希望与危机,在这片黑土地上交织得如此紧密。

  “抓紧时间休息,轮流警戒。”林锋压下心头的感慨,沉声下令,“天亮前我们必须继续出发,这里还不安全。”

  队员们默默执行命令。伤员得到简单的重新包扎,大家分着吃了点所剩无几的冰冷干粮,靠着树干或彼此依偎着打盹。没有人抱怨,经历了柳条河的惊险一战,能活着踏上北岸的土地,已经是一种幸运。

  林锋几乎没有合眼。他借着微弱的星光,再次拿出那张皱巴巴的简易地图和那半张模糊的传单,结合“夜莺”侦察到的三家窝棚村的信息,努力拼凑着周围的态势。

  三家窝棚村需要帮助,但他们现在自身难保,贸然前去很可能把敌人引过去。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找到主力部队,或者至少是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那枚莫辛-纳甘弹壳和微弱的求救信号,像是指南针,为他指明了大概的方向和可能存在友军的信息。但这片土地太广阔了,信息又太零星。

  后半夜,气温更低,寒露打湿了衣襟。当东方天际泛起第一丝鱼肚白时,林锋叫醒了队员们。

  晨光熹微中,这片黑土地展现出了它更多的面貌。无边无际的荒草甸子、远处起伏的丘陵、成片的白桦林和柞树林,视野极其开阔,但也意味着更容易暴露。

  队伍再次沉默地启程。踩在松软的黑土地上,脚步声似乎都被吸收了。偶尔能看到被废弃的垦殖点残骸,或是战争留下的零星痕迹——锈蚀的弹壳、烧黑的断壁,提醒着人们这里的宁静之下潜藏的波澜。

  他们小心地避开大路,尽量利用地形隐蔽前行。途中,水生派的侦察兵又发现了两处小规模的土匪活动痕迹,以及一条似乎有军队车辆 recently 经过的土路,车辙印还很新,方向指向西北。

  信息一点点汇集。

  林锋的心情如同这东北的秋晨,清冷而清醒,带着沉重的希望。他们终于踏上了这片战略意义重大的黑土地,但寻找组织的路程,似乎才刚刚开始。每一步都需谨慎,每一个信息都至关重要。

  黑土地的气息,是希望的味道,也是硝烟的味道。他们必须在这复杂的气息中,找到那条通往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