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特派员被“磐石”警告的消息,如同在浑浊不堪的黄浦江里又投入了一块巨石,虽未立刻掀起滔天巨浪,但其引发的暗流却在接收大员和依附他们的魑魅魍魉圈子里急速扩散。一种无形的恐惧开始蔓延,不少人收敛了过于嚣张的行径,行事变得谨慎了许多。
张孝安暴怒异常,一方面严令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加紧了针对林锋的搜捕网,只是内部的倾轧和“磐石”神出鬼没带来的压力,让他的行动效率大打折扣。
林锋深知这种震慑效果是暂时的。张孝安和王耀武的拉拢,如同两条不断收紧的绳索,而上海滩这“劫收”的混乱漩涡,正迅速消耗着这个国家的元气和民心。
真正的风暴,并非来自官场的倾轧,而是来自街头巷尾。
随着“接收”变成“劫收”,法币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入上海,而物资却被权贵们大肆囤积或运走变卖。工厂迟迟无法复工,码头堆积的不是民生用品而是等待私分的“敌产”。经济秩序已然崩坏。
这一日,林锋带着水生,化装成普通市民,前往闸北一带察看地下党秘密安排的一处物资交接点。刚穿过两条弄堂,就被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和鼎沸的声浪挡住了去路。
只见一家米店门前,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脸上写满了焦虑、恐慌和绝望,嘶哑的呼喊声、孩童的哭闹声、以及维持秩序的警察有气无力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
“开门!快开门啊!”
“昨天的米价还不是这个数!怎么一夜之间又翻了一番?!”
“求求你们了,行行好,卖点米吧!家里孩子饿得直哭啊!”
“凭什么不卖?你们是不是想把米囤到天价?!”
米店的大门紧闭,厚重的门板后面,隐约可见店伙计和老板紧张苍白的脸。一块小黑板挂在门外,上面的米价数字高得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墨迹未干,似乎刚刚又改过。
“疯了…真是疯了…”水生看着那价格,倒吸一口凉气,低声对林锋道,“这米价,比月初涨了快一百倍!一个月的饷银,怕是都买不回几斤米了!”
林锋面色阴沉,目光扫过人群。他看到面黄肌瘦的老人被挤得踉踉跄跄,看到妇人怀里的孩子因饥饿而啼哭不止,看到穿着破旧工装的汉子攥着手里那点可怜的纸币,眼中尽是茫然和无助。
这就是所谓的“胜利”?这就是用无数战友的鲜血换来的“黎明”?
就在这时,米店旁边的一家银楼却悄然开门,一个穿着绸衫、脑满肠肥的商人笑着将一位接收大员的姨太送出门,后者手里拿着新打的金镯子,笑得花枝乱颤。与这边米店前的景象形成了荒诞而刺眼的对比。
“妈的!这帮蛀虫!”水生牙齿咬得咯咯响,拳头攥紧,手臂上青筋暴起。
突然,米店人群的情绪失控了。有人开始用力撞击店门,更多的人向前涌去。
“冲进去!抢米啊!”
“不卖就抢!不能等着饿死!”
场面瞬间混乱起来!警察试图弹压,但人数太少,很快就被愤怒的人群冲散。店门在撞击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林锋眼神一凛,拉住了想要冲上前去的水生:“别冲动!我们目标太大,不能暴露!”
他知道,这种自发的、绝望的抗争,最终只会招来血腥的镇压。果然,远处传来了尖锐的警笛声,更多的警察、甚至配备了枪支的宪兵正在赶来。
“走!”林锋低喝一声,拉着水生迅速退入旁边的小巷。
身后,米店的门被撞开了,人群蜂拥而入,但随即响起了枪声(可能是警察或宪兵鸣枪示警)、哭喊声、打砸声……一场混乱的悲剧正在上演。
两人在小巷中快速穿行,将身后的混乱与喧嚣远远抛开,但那份沉重的压抑感却如影随形。
“连长…这…这算怎么回事?”水生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有愤怒,也有无力,“弟兄们在前线卖命,就是为了让这帮龟孙子回来抢钱抢粮,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吗?”
林锋没有立刻回答。他紧抿着嘴唇,脑海中闪过王大锤、李石头、猴子、孙大炮、赵小栓…那些牺牲战友的面孔。他们的牺牲,绝不该是为了换来这样一个世界。
“这就是我们必须阻止他们的原因。”林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冰冷的决心,“他们吸的不是敌产,是民脂民膏,是这个国家的根基!”
他看了一眼水生,道:“老吴那边筹备的粮食怎么样了?”
“张大姐想办法弄到了一些,但也是杯水车薪,价格太高了。”水生叹气道,“只能优先保证最困难的工人家庭和…还有我们掩护下的那些家属。”
林锋沉默片刻。他们从“劫收”中截留的那点资金,面对这滔天洪水般的物价风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把我们上次从那个仓库‘截留’的大洋,再拿出三分之一,交给老吴。”林锋做出决定,“告诉张大姐,想办法多换些粮食,哪怕只是多让几家人吃上几顿饱饭。”
“是!”水生重重点头。虽然知道这点投入于事无补,但这是他们此刻唯一能做的事。
两人不再言语,默默走在破败的弄堂里。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米店前的绝望和硝烟的味道。
上海的物价风暴,只是这个国家深刻危机的一个缩影。林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场“接收”乱象,其危害丝毫不亚于一场战争。而能够终结这一切的,绝非那个沉浸在“五子登科”狂欢中、已然腐烂的政权。
他的目光投向北方,那份北上的调令,在他心中变得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迫切。
张孝安暴怒异常,一方面严令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加紧了针对林锋的搜捕网,只是内部的倾轧和“磐石”神出鬼没带来的压力,让他的行动效率大打折扣。
林锋深知这种震慑效果是暂时的。张孝安和王耀武的拉拢,如同两条不断收紧的绳索,而上海滩这“劫收”的混乱漩涡,正迅速消耗着这个国家的元气和民心。
真正的风暴,并非来自官场的倾轧,而是来自街头巷尾。
随着“接收”变成“劫收”,法币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入上海,而物资却被权贵们大肆囤积或运走变卖。工厂迟迟无法复工,码头堆积的不是民生用品而是等待私分的“敌产”。经济秩序已然崩坏。
这一日,林锋带着水生,化装成普通市民,前往闸北一带察看地下党秘密安排的一处物资交接点。刚穿过两条弄堂,就被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和鼎沸的声浪挡住了去路。
只见一家米店门前,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脸上写满了焦虑、恐慌和绝望,嘶哑的呼喊声、孩童的哭闹声、以及维持秩序的警察有气无力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
“开门!快开门啊!”
“昨天的米价还不是这个数!怎么一夜之间又翻了一番?!”
“求求你们了,行行好,卖点米吧!家里孩子饿得直哭啊!”
“凭什么不卖?你们是不是想把米囤到天价?!”
米店的大门紧闭,厚重的门板后面,隐约可见店伙计和老板紧张苍白的脸。一块小黑板挂在门外,上面的米价数字高得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墨迹未干,似乎刚刚又改过。
“疯了…真是疯了…”水生看着那价格,倒吸一口凉气,低声对林锋道,“这米价,比月初涨了快一百倍!一个月的饷银,怕是都买不回几斤米了!”
林锋面色阴沉,目光扫过人群。他看到面黄肌瘦的老人被挤得踉踉跄跄,看到妇人怀里的孩子因饥饿而啼哭不止,看到穿着破旧工装的汉子攥着手里那点可怜的纸币,眼中尽是茫然和无助。
这就是所谓的“胜利”?这就是用无数战友的鲜血换来的“黎明”?
就在这时,米店旁边的一家银楼却悄然开门,一个穿着绸衫、脑满肠肥的商人笑着将一位接收大员的姨太送出门,后者手里拿着新打的金镯子,笑得花枝乱颤。与这边米店前的景象形成了荒诞而刺眼的对比。
“妈的!这帮蛀虫!”水生牙齿咬得咯咯响,拳头攥紧,手臂上青筋暴起。
突然,米店人群的情绪失控了。有人开始用力撞击店门,更多的人向前涌去。
“冲进去!抢米啊!”
“不卖就抢!不能等着饿死!”
场面瞬间混乱起来!警察试图弹压,但人数太少,很快就被愤怒的人群冲散。店门在撞击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林锋眼神一凛,拉住了想要冲上前去的水生:“别冲动!我们目标太大,不能暴露!”
他知道,这种自发的、绝望的抗争,最终只会招来血腥的镇压。果然,远处传来了尖锐的警笛声,更多的警察、甚至配备了枪支的宪兵正在赶来。
“走!”林锋低喝一声,拉着水生迅速退入旁边的小巷。
身后,米店的门被撞开了,人群蜂拥而入,但随即响起了枪声(可能是警察或宪兵鸣枪示警)、哭喊声、打砸声……一场混乱的悲剧正在上演。
两人在小巷中快速穿行,将身后的混乱与喧嚣远远抛开,但那份沉重的压抑感却如影随形。
“连长…这…这算怎么回事?”水生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有愤怒,也有无力,“弟兄们在前线卖命,就是为了让这帮龟孙子回来抢钱抢粮,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吗?”
林锋没有立刻回答。他紧抿着嘴唇,脑海中闪过王大锤、李石头、猴子、孙大炮、赵小栓…那些牺牲战友的面孔。他们的牺牲,绝不该是为了换来这样一个世界。
“这就是我们必须阻止他们的原因。”林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冰冷的决心,“他们吸的不是敌产,是民脂民膏,是这个国家的根基!”
他看了一眼水生,道:“老吴那边筹备的粮食怎么样了?”
“张大姐想办法弄到了一些,但也是杯水车薪,价格太高了。”水生叹气道,“只能优先保证最困难的工人家庭和…还有我们掩护下的那些家属。”
林锋沉默片刻。他们从“劫收”中截留的那点资金,面对这滔天洪水般的物价风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把我们上次从那个仓库‘截留’的大洋,再拿出三分之一,交给老吴。”林锋做出决定,“告诉张大姐,想办法多换些粮食,哪怕只是多让几家人吃上几顿饱饭。”
“是!”水生重重点头。虽然知道这点投入于事无补,但这是他们此刻唯一能做的事。
两人不再言语,默默走在破败的弄堂里。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米店前的绝望和硝烟的味道。
上海的物价风暴,只是这个国家深刻危机的一个缩影。林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场“接收”乱象,其危害丝毫不亚于一场战争。而能够终结这一切的,绝非那个沉浸在“五子登科”狂欢中、已然腐烂的政权。
他的目光投向北方,那份北上的调令,在他心中变得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