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烫金的请柬被勤务兵送到了林锋临时驻扎的营房。请柬做工精致,散发出淡淡的香水味,上面用浮夸的字体写着“庆祝抗战胜利暨沪上各界联谊酒会”,落款是几个听起来唬人实则权责模糊的“接收委员会”、“沪上工商联合会”之类的名头。
“联谊酒会?”水生拿着请柬,翻来覆去地看,一脸嫌弃,“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连长,这摆明了是鸿门宴,咱不去!”
林锋接过请柬,指尖划过光滑的纸面,神色平静。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单纯的联谊。自己在码头和铁厂那点“不合时宜”的举动,显然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这封请柬,是试探,也是拉拢,更可能是警告。
“去,为什么不去?”林锋将请柬扔在桌上,语气淡然,“人家搭好了台子,我们不去看看,怎么知道唱的是哪一出?”
傍晚,华灯初上。位于法租界边缘的一处原法国商会礼堂外,已是车马喧腾。各式各样的轿车——美式的吉普、德制的老爷车、甚至还有日伪时期留下的黑色轿车——歪歪扭扭地停满了街边。穿着各色制服、西装、长衫甚至绸缎马褂的男人们,挽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伴,谈笑着步入灯火通明的大厅。空气中混合着雪茄、香水、酒精和一种虚浮的狂欢气息。
林锋只带了水生作为随从,两人都换上了相对整洁的军装,但站在这些珠光宝气的人群中,依然显得格格不入,如同闯入盛宴的两块冷硬的石头。
一进大厅,喧嚣的热浪和甜腻的空气便扑面而来。留声机播放着软绵绵的爵士乐,衣冠楚楚的人们举着酒杯,三五成群,高声谈笑着,内容无外乎是某处房产、某批物资、某个“肥缺”。几个过气的老克勒(上海话,指老白领、老绅士)操着生硬的英语试图与美军军官搭讪;几个脑满肠肥的商人围着一位接收大员,谄媚地敬酒;角落里,甚至能看到几个面色尴尬、努力降低存在感的原伪政府人员,此刻也换了一副面孔,试图融入这“胜利”的狂欢。
“我呸!”水生低低骂了一声,眼睛像刀子一样扫过那些搂着舞女调笑的军官和官员,“前线弟兄们尸骨未寒,这帮蛀虫就在这里醉生梦死!”
林锋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冷静地扫视全场,如同在侦察敌情。他很快在人群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经济部的王特派员正唾沫横飞地跟人比划着什么,想必是在吹嘘他的“收获”;另一个方向,淞沪警备司令部的那位秃顶胖子,正和一个穿着黑绸衫、眼神阴鸷的中年男人低声交谈,那人手指上硕大的金戒指和身后两个沉默的彪形大汉,暗示着他的帮派背景。
而最让林锋在意的是,他看到了张孝安。
这位军统少校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高谈阔论,他只是端着一杯酒,独自站在一根罗马柱的阴影下,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冷眼旁观着现场的众生相,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他的目光偶尔扫过全场,与林锋的视线有瞬间的交错,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移开。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林锋。一个穿着考究西装、自称是某“贸易公司”经理的男人热情地迎上来:“这位就是林连长吧?久仰大名!湘西会战的英雄!少年英才啊!鄙人姓钱,做点小生意,以后还请林连长多多关照!”说着就递过来一张名片,手指有意无意地拂过林锋的手腕,低声道:“林连长年轻有为,窝在军营里太可惜了。如今上海百废待兴,遍地是机会,只要林连长行个方便,大家都可以发大财…”
林锋不动声色地抽回手,将名片随手塞进口袋,语气平淡:“钱经理过奖了,林某职责所在,只会带兵,不懂生意。”
钱经理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冷了几分,打了个哈哈又转向其他人。
接着,又来了几位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暗示可以合作倒卖接收物资的,有打听林锋手中“清单”详情的,甚至有拐弯抹角询问他是否需要“特殊服务”的。林锋一律以沉默、敷衍或干脆的拒绝应对,如同一块油盐不进的石头,渐渐让那些试图靠近的蝇营狗苟之徒感到无趣和挫败。
水生紧跟在他身后,如同一尊怒目金刚,用眼神逼退了不少不怀好意的靠近。
这时,那位和王特派员争吵过的秃顶胖子——警备司令部的李处长,端着两杯酒晃了过来,脸上堆着虚假的笑容:“林连长,年轻人不要太死板嘛!这上海滩,讲究的是人情世故。你守着的那些铁疙瘩,又不能当饭吃。这样,你行个方便,让我的人先进去‘清查’几天,好处嘛,绝对少不了你的…”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三根小黄鱼,怎么样?就当交个朋友!”
林锋看着杯中晃动的琥珀色液体,仿佛那里面映照出的是一张张牺牲战友的脸。他抬起眼,目光冷冽如冰:“李处长,你的意思是,让我用牺牲的弟兄们换来的职责,换三根金条?”
李处长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大概从未见过如此不识抬举的下级军官。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阴影中的张孝安,终于动了。他端着酒杯,缓缓走了过来,脸上带着那副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李处长,林连长是党国功臣,恪尽职守,乃是军人之本色。你怎么能开这种玩笑呢?”张孝安看似在打圆场,目光却锐利地钉在林锋脸上,“林连长,你说是不是?一切,当然都要按规矩来。”
他的话语听起来冠冕堂皇,但那双眼睛却在无声地传递着更深的含义和试探。
与虎谋皮的宴席,才刚刚开始。真正的交锋,此刻才悄然登场。
“联谊酒会?”水生拿着请柬,翻来覆去地看,一脸嫌弃,“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连长,这摆明了是鸿门宴,咱不去!”
林锋接过请柬,指尖划过光滑的纸面,神色平静。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单纯的联谊。自己在码头和铁厂那点“不合时宜”的举动,显然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这封请柬,是试探,也是拉拢,更可能是警告。
“去,为什么不去?”林锋将请柬扔在桌上,语气淡然,“人家搭好了台子,我们不去看看,怎么知道唱的是哪一出?”
傍晚,华灯初上。位于法租界边缘的一处原法国商会礼堂外,已是车马喧腾。各式各样的轿车——美式的吉普、德制的老爷车、甚至还有日伪时期留下的黑色轿车——歪歪扭扭地停满了街边。穿着各色制服、西装、长衫甚至绸缎马褂的男人们,挽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伴,谈笑着步入灯火通明的大厅。空气中混合着雪茄、香水、酒精和一种虚浮的狂欢气息。
林锋只带了水生作为随从,两人都换上了相对整洁的军装,但站在这些珠光宝气的人群中,依然显得格格不入,如同闯入盛宴的两块冷硬的石头。
一进大厅,喧嚣的热浪和甜腻的空气便扑面而来。留声机播放着软绵绵的爵士乐,衣冠楚楚的人们举着酒杯,三五成群,高声谈笑着,内容无外乎是某处房产、某批物资、某个“肥缺”。几个过气的老克勒(上海话,指老白领、老绅士)操着生硬的英语试图与美军军官搭讪;几个脑满肠肥的商人围着一位接收大员,谄媚地敬酒;角落里,甚至能看到几个面色尴尬、努力降低存在感的原伪政府人员,此刻也换了一副面孔,试图融入这“胜利”的狂欢。
“我呸!”水生低低骂了一声,眼睛像刀子一样扫过那些搂着舞女调笑的军官和官员,“前线弟兄们尸骨未寒,这帮蛀虫就在这里醉生梦死!”
林锋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冷静地扫视全场,如同在侦察敌情。他很快在人群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经济部的王特派员正唾沫横飞地跟人比划着什么,想必是在吹嘘他的“收获”;另一个方向,淞沪警备司令部的那位秃顶胖子,正和一个穿着黑绸衫、眼神阴鸷的中年男人低声交谈,那人手指上硕大的金戒指和身后两个沉默的彪形大汉,暗示着他的帮派背景。
而最让林锋在意的是,他看到了张孝安。
这位军统少校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高谈阔论,他只是端着一杯酒,独自站在一根罗马柱的阴影下,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冷眼旁观着现场的众生相,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他的目光偶尔扫过全场,与林锋的视线有瞬间的交错,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移开。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林锋。一个穿着考究西装、自称是某“贸易公司”经理的男人热情地迎上来:“这位就是林连长吧?久仰大名!湘西会战的英雄!少年英才啊!鄙人姓钱,做点小生意,以后还请林连长多多关照!”说着就递过来一张名片,手指有意无意地拂过林锋的手腕,低声道:“林连长年轻有为,窝在军营里太可惜了。如今上海百废待兴,遍地是机会,只要林连长行个方便,大家都可以发大财…”
林锋不动声色地抽回手,将名片随手塞进口袋,语气平淡:“钱经理过奖了,林某职责所在,只会带兵,不懂生意。”
钱经理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冷了几分,打了个哈哈又转向其他人。
接着,又来了几位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暗示可以合作倒卖接收物资的,有打听林锋手中“清单”详情的,甚至有拐弯抹角询问他是否需要“特殊服务”的。林锋一律以沉默、敷衍或干脆的拒绝应对,如同一块油盐不进的石头,渐渐让那些试图靠近的蝇营狗苟之徒感到无趣和挫败。
水生紧跟在他身后,如同一尊怒目金刚,用眼神逼退了不少不怀好意的靠近。
这时,那位和王特派员争吵过的秃顶胖子——警备司令部的李处长,端着两杯酒晃了过来,脸上堆着虚假的笑容:“林连长,年轻人不要太死板嘛!这上海滩,讲究的是人情世故。你守着的那些铁疙瘩,又不能当饭吃。这样,你行个方便,让我的人先进去‘清查’几天,好处嘛,绝对少不了你的…”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三根小黄鱼,怎么样?就当交个朋友!”
林锋看着杯中晃动的琥珀色液体,仿佛那里面映照出的是一张张牺牲战友的脸。他抬起眼,目光冷冽如冰:“李处长,你的意思是,让我用牺牲的弟兄们换来的职责,换三根金条?”
李处长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大概从未见过如此不识抬举的下级军官。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阴影中的张孝安,终于动了。他端着酒杯,缓缓走了过来,脸上带着那副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李处长,林连长是党国功臣,恪尽职守,乃是军人之本色。你怎么能开这种玩笑呢?”张孝安看似在打圆场,目光却锐利地钉在林锋脸上,“林连长,你说是不是?一切,当然都要按规矩来。”
他的话语听起来冠冕堂皇,但那双眼睛却在无声地传递着更深的含义和试探。
与虎谋皮的宴席,才刚刚开始。真正的交锋,此刻才悄然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