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吧,最近可能有点飘。自从上次在评审会上露了一手,走路都感觉脚下带风。结果报应来得特别快——总部说要给我们创新中心派个“特别顾问”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正美滋滋地喝着今年新到的龙井,差点一口喷在王明阳脸上。
“啥玩意儿?特别顾问?监视就监视,说得这么好听干什么?”
王明阳推了推眼镜,一脸忧心忡忡:“听说这位顾问来头不小,是总部重金从国外挖来的高级管理人才,专门来帮我们‘优化工作流程’。”
我瘫在椅子上,生无可恋:“完了完了,好日子到头了。这哪是优化流程,这是要来给我们上紧箍咒啊。”
小林在旁边插嘴:“陆哥,说不定人家真是来帮忙的呢?”
我白了他一眼:“你见过哪个帮忙的不请自来?这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话虽这么说,人还是要见的。周一早上,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堆积如山的文件稍微整???了下,至少让桌面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九点整,前台打电话说人到了。我整理了下衬衫领子,摆出最专业的微笑迎出去。
然后我就愣住了。
站在门口的是一位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一身干练的西装套裙,妆容精致,气质出众。最要命的是,这张脸我上辈子见过——杨雨薇,业内出了名的“铁娘子”,以工作效率极高和手段强硬着称。上辈子我跳槽后的顶头上司就是她,那段日子简直不堪回首。
“陆总监是吧?我是杨雨薇,总部派来的特别顾问。”她伸出手,笑容得体,眼神却锐利得像刀子。
我机械地握住她的手:“欢迎欢迎,早就听说杨顾问大名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果然,她挑眉:“哦?陆总监听说过我?”
我赶紧打哈哈:“那个...总部派来的人才,肯定如雷贯耳啊。来来来,我先带您参观下我们办公室。”
一圈转下来,杨雨薇的表情始终高深莫测。走到茶水间时,她突然停下脚步:“陆总监,我发现个问题。”
我心里一紧:“您说。”
“你们的咖啡机太高级了。”她指着那台我特意买的进口全自动咖啡机,“这种机器煮一杯咖啡要三分钟,太浪费时间。我建议换成速溶咖啡,三十秒就能搞定。”
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速、速溶咖啡?”
“效率第一。”她掏出个小本子记了一笔,“还有,我看你们办公室绿植太多了,容易分散注意力。建议撤掉一部分。”
跟在我们身后的小林倒吸一口凉气。那盆绿萝可是我亲自养的,都快成部门吉祥物了。
我强忍着掀桌的冲动,挤出个笑容:“杨顾问舟车劳顿,要不先休息一下?我让助理给您安排酒店...”
“不用,”她看了眼手表,“十分钟后召集部门全体开会,我要了解下目前的工作进度。”
得,这位是真不打算给人喘气的机会。
会议上,杨雨薇展示了什么叫“雷厉风行”。每个人汇报工作时,她都会精准打断,直击要害:
“这个方案为什么需要三天?我看一天就够了。”
“客户回访为什么要打电话?发邮件不是更快?”
“团队建设活动?有必要吗?纯属浪费时间。”
半小时下来,整个部门鸦雀无声,个个面如死灰。连一向淡定的王明阳都在偷偷擦汗。
散会后,杨雨薇把我单独留下:“陆总监,我看了一下你们这半年的数据,发现一个问题。”
我又开始紧张:“什么问题?”
“你们太注重员工满意度了。”她翻着报表,“据我观察,贵部门的员工普遍缺乏紧迫感。这样吧,从明天开始,我们推行新的考核制度...”
听着她滔滔不绝地讲什么“末位淘汰”、“996工作制”、“绩效考核”,我仿佛回到了上辈子被她支配的恐惧中。
等她说累了喝水时,我弱弱地举手:“杨顾问,我觉得吧,员工心情好了,工作效率才高...”
“谬论。”她斩钉截铁,“压力才是第一生产力。我在美国带团队时,都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
我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美国美国,就知道拿美国说事,国情能一样吗?
但面上还得保持微笑:“您说得对,我们慢慢调整。”
送走这位祖宗,我回到办公室,发现部门群里已经炸锅了。
“陆哥,救命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要是真搞996,我媳妇非得跟我离婚不可!”
“速溶咖啡?这是人喝的东西吗?”
我发了个“淡定”的表情:“稍安勿躁,容我想想办法。”
话是这么说,但我心里也没底。上辈子在杨雨薇手下干活时,我就没赢过。这次难道要重蹈覆辙?
下班后,我约王明阳喝酒。两杯啤酒下肚,他愁眉苦脸地说:“陆总,这位杨顾问来者不善啊。我打听过了,她在总部很受重视,据说大老板都很欣赏她的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闷头喝酒:“我知道。”
“那咱们怎么办?真按她说的改?”
我放下酒杯,眼神坚定:“改,当然要改。不过怎么改,得咱们说了算。”
王明阳一脸懵:“什么意思?”
我露出神秘的微笑:“你听说过‘阳奉阴违’吗?”
第二天,创新中心全面“落实”杨顾问的指示。
咖啡机换成了速溶咖啡——但我在抽屉里藏了台小型咖啡机,美其名曰“客户专用”。
绿植撤掉了一半——但我让每人都在桌上放了盆多肉,说是“防辐射”。
至于996工作制?我直接宣布:“为了贯彻杨顾问的效率理念,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只要完成当天任务,随时可以下班。”
杨雨薇来视察时,看着井然有序的办公室,满意地点点头:“陆总监执行得很到位嘛。”
我谦虚地笑:“都是杨顾问指导有方。”
等她一走,办公室里立刻恢复原样。该喝咖啡喝咖啡,该摸鱼摸鱼,只是大家都默契地把“摸鱼”活动改成了看书、学习之类的,看起来特别积极向上。
这招效果出奇的好。杨雨薇看我们表面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挑不出毛病,反而更加重视我们了,天天拉着我开小会。
“陆总监,我观察了你很久,发现你是个可造之材。”某次开会时,她突然说,“就是太散漫了。这样吧,从今天起,你每天给我写一份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小时的工作内容。”
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hourly report?这玩意我上辈子就深受其害,没想到重活一世还要遭这个罪。
回到办公室,我对着电脑生无可恋。小林凑过来:“陆哥,又咋了?”
我把事情一说,他眼睛瞪得溜圆:“每小时写一次?那还干不干活了?”
我长叹一声:“这就是人家的管理艺术啊。”
抱怨归抱怨,报告还得写。第一天,我老老实实地记录:
9:00-10:00 查阅邮件
10:00-11:00 部门例会
11:00-12:00 审阅方案
...
杨雨薇的批复很快就来了:“时间安排不够紧凑,中间有太多空隙。建议精确到每十五分钟。”
我:“...”
第二天,我开始了行为艺术:
9:00-9:15 深呼吸,进入工作状态
9:15-9:30 泡咖啡,激发工作灵感
9:30-9:45 整理桌面,营造工作氛围
...
杨雨薇的批复:“很有创意,但不够专业。”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就是存心找茬。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周五下午,我因为前晚熬夜赶工,趴在桌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给我盖了件衣服,醒来发现是杨雨薇。
我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杨、杨顾问...”
她面无表情:“陆总监,虽然我不赞成在上班时间睡觉,但你看起来确实很累。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健康。”
我受宠若惊:“谢谢杨顾问...”
“不用谢,”她看了眼手表,“你睡了二十三分钟,记得在工作日志里补上。”
我:“...”
不过从那以后,她对我似乎宽容了一些。虽然还是要求严格,但至少不再鸡蛋里挑骨头。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她打电话,语气特别温柔:“宝贝乖,妈妈周末就回去陪你...作业写完了吗?钢琴练了吗?”
挂掉电话,她看见我,立刻恢复冷面:“陆总监,有事?”
我摸摸鼻子:“那个...杨顾问要是想接孩子来公司,我们这有员工休息室...”
她愣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又板起脸:“不用了,私事不能影响工作。”
后来我从总部那边打听到,杨雨薇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为了工作,她不得不把孩子寄养在父母家,只有周末才能见面。
知道这件事后,我突然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拼了。职场对女性本来就不公平,更何况是单亲妈妈。
周一早上,我特意带了自己做的便当,趁她不在时放在她桌上,附了张纸条:“给小朋友的,放心,没放辣椒。”
她回来看到后,什么也没说,但下午给我批方案时,罕见地没有挑刺。
渐渐地,我们找到了一种奇妙的相处模式。她继续严格要求,我继续阳奉阴违,但彼此心照不宣。
直到某天,总部突然要来抽查。
那天杨雨薇正好外出开会,我接到通知时已经来不及准备了。看着办公室里嘻嘻哈哈的同事,还有那台明目张胆放在桌上的咖啡机,我心想这下完了。
检查组的人进来时,我们正在开茶话会——美其名曰“头脑风暴”。
带队的居然是张董。老爷子扫视一圈,笑眯眯地说:“小陆啊,日子过得挺滋润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硬着头皮:“张董,我们这是在...进行团队建设。”
“建设得好啊,”他指指咖啡机,“这玩意不错,改天给我办公室也整一个。”
我懵了,这画风不对啊。
更让我意外的是,检查组非但没批评我们,反而对我们的工作成果大加赞赏。临走前,张董拍拍我肩膀:“小杨在你这边,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我赶紧说:“没有没有,杨顾问帮了我们很多。”
张董意味深长地笑笑:“那就好。其实吧,派她来是我的主意。这丫头能力是有,就是太较真,需要你们这样的团队给她熏陶熏陶。”
我目瞪口呆。合着闹了半天,我们成了杨雨薇的“改造班”?
晚上杨雨薇回来,我把今天的事跟她说了。她沉默良久,突然问:“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不近人情?”
我挠挠头:“刚开始是有点...后来就想通了,每个人管理方式不同嘛。”
她笑了笑,这是我来第一次见她笑:“其实我知道你们在敷衍我。”
我老脸一红。
“但我必须承认,”她继续说,“你们部门的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确实比那些严格按我方法管理的部门要高。”
我受宠若惊:“杨顾问过奖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她恢复严肃,“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你们保留现在的工作方式,但要建立更完善的考核机制。”
我眼睛一亮:“成交!”
从那天起,杨雨薇虽然还是要求严格,但不再强求我们改变工作模式。她甚至允许我们把咖啡机重新摆出来,条件是“不能影响工作效率”。
更让我意外的是,她偶尔也会参加我们的下午茶,虽然每次都端着速溶咖啡,一脸“我不是来玩的”表情。
一个月后,杨雨薇的借调期结束,要回总部了。
送行那天,部门全体都来了。小林这个没出息的,居然还抹眼泪:“杨顾问,我们会想你的...”
杨雨薇还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好好工作,别偷懒。”
但上车前,她偷偷塞给我一个U盘:“这是我整理的部门管理心得,应该对你有用。”
车子开远后,我打开U盘,里面除了正经的工作资料,居然还有张她儿子的照片,背面写着:“谢谢你的便当。”
王明阳凑过来看了一眼,感慨道:“其实杨顾问人挺好的。”
我点点头:“是啊,就是不太会表达。”
回到办公室,我看着空了不少的工位,突然有点不习惯。这一个月虽然被虐得够呛,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小林凑过来:“陆哥,今晚团建不?庆祝送走...不是,庆祝杨顾问高升!”
我笑骂:“就你话多。行吧,老地方,我请客。”
晚上吃饭时,大家聊起这一个月的心路历程,个个唏嘘不已。
老王说:“刚开始我觉得杨顾问简直不是人,后来发现她比谁都拼。有次我加班到十点,她办公室灯还亮着。”
小李接话:“是啊,听说她每天五点就起床,先处理邮件,然后给孩子做早饭,送上学,再来上班。”
我突然想起上辈子的事。那时候我觉得杨雨薇是针对我,现在才明白,她只是对所有人都严格要求,包括她自己。
职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的强势,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付出。
第二天上班,我特意早起去了办公室。看着空荡荡的走廊,想起杨雨薇曾经每天最早出现在这里的身影,突然有点感慨。
我给她发了条微信:“杨顾问,谢谢你这一个月的指导。”
她回得很快:“不客气。另外,你上周交的报告有几个数据有问题,已经标红发回给你了。”
我:“...”
得,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
打开邮箱,果然看到她凌晨三点发来的邮件。这个工作狂...
我摇摇头,泡了杯速溶咖啡——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那盆绿萝在晨光中舒展着枝叶。我拿起喷壶给它浇水,心想职场就像养植物,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照料方式。有的喜欢阳光,有的耐阴,有的要勤浇水,有的适合干旱。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它的方法。
至于我和杨雨薇,大概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植物吧。一个像仙人掌,耐旱抗造;一个像绿萝,给点阳光就灿烂。但谁说仙人掌和绿萝不能共存呢?
今天的任务还挺多,我喝完最后一口咖啡,打开杨雨薇标注过的报告。虽然她人走了,但留下的影响还在。至少我现在写报告时,会不自觉地多检查两遍数据。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长”吧。我一边修改报告一边想,虽然过程有点痛苦,但结果还不错。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杨雨薇发来的消息:“对了,下周总部开会,你准备一下汇报材料。记得用我教你的模板。”
我回了个“OK”的手势,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看来这场“特别顾问”的风波,最终成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职场就是这样,你以为的麻烦,可能恰恰是机遇。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报告改完。毕竟,就算是咸鱼,也得做一条靠谱的咸鱼不是?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正美滋滋地喝着今年新到的龙井,差点一口喷在王明阳脸上。
“啥玩意儿?特别顾问?监视就监视,说得这么好听干什么?”
王明阳推了推眼镜,一脸忧心忡忡:“听说这位顾问来头不小,是总部重金从国外挖来的高级管理人才,专门来帮我们‘优化工作流程’。”
我瘫在椅子上,生无可恋:“完了完了,好日子到头了。这哪是优化流程,这是要来给我们上紧箍咒啊。”
小林在旁边插嘴:“陆哥,说不定人家真是来帮忙的呢?”
我白了他一眼:“你见过哪个帮忙的不请自来?这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话虽这么说,人还是要见的。周一早上,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堆积如山的文件稍微整???了下,至少让桌面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九点整,前台打电话说人到了。我整理了下衬衫领子,摆出最专业的微笑迎出去。
然后我就愣住了。
站在门口的是一位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一身干练的西装套裙,妆容精致,气质出众。最要命的是,这张脸我上辈子见过——杨雨薇,业内出了名的“铁娘子”,以工作效率极高和手段强硬着称。上辈子我跳槽后的顶头上司就是她,那段日子简直不堪回首。
“陆总监是吧?我是杨雨薇,总部派来的特别顾问。”她伸出手,笑容得体,眼神却锐利得像刀子。
我机械地握住她的手:“欢迎欢迎,早就听说杨顾问大名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果然,她挑眉:“哦?陆总监听说过我?”
我赶紧打哈哈:“那个...总部派来的人才,肯定如雷贯耳啊。来来来,我先带您参观下我们办公室。”
一圈转下来,杨雨薇的表情始终高深莫测。走到茶水间时,她突然停下脚步:“陆总监,我发现个问题。”
我心里一紧:“您说。”
“你们的咖啡机太高级了。”她指着那台我特意买的进口全自动咖啡机,“这种机器煮一杯咖啡要三分钟,太浪费时间。我建议换成速溶咖啡,三十秒就能搞定。”
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速、速溶咖啡?”
“效率第一。”她掏出个小本子记了一笔,“还有,我看你们办公室绿植太多了,容易分散注意力。建议撤掉一部分。”
跟在我们身后的小林倒吸一口凉气。那盆绿萝可是我亲自养的,都快成部门吉祥物了。
我强忍着掀桌的冲动,挤出个笑容:“杨顾问舟车劳顿,要不先休息一下?我让助理给您安排酒店...”
“不用,”她看了眼手表,“十分钟后召集部门全体开会,我要了解下目前的工作进度。”
得,这位是真不打算给人喘气的机会。
会议上,杨雨薇展示了什么叫“雷厉风行”。每个人汇报工作时,她都会精准打断,直击要害:
“这个方案为什么需要三天?我看一天就够了。”
“客户回访为什么要打电话?发邮件不是更快?”
“团队建设活动?有必要吗?纯属浪费时间。”
半小时下来,整个部门鸦雀无声,个个面如死灰。连一向淡定的王明阳都在偷偷擦汗。
散会后,杨雨薇把我单独留下:“陆总监,我看了一下你们这半年的数据,发现一个问题。”
我又开始紧张:“什么问题?”
“你们太注重员工满意度了。”她翻着报表,“据我观察,贵部门的员工普遍缺乏紧迫感。这样吧,从明天开始,我们推行新的考核制度...”
听着她滔滔不绝地讲什么“末位淘汰”、“996工作制”、“绩效考核”,我仿佛回到了上辈子被她支配的恐惧中。
等她说累了喝水时,我弱弱地举手:“杨顾问,我觉得吧,员工心情好了,工作效率才高...”
“谬论。”她斩钉截铁,“压力才是第一生产力。我在美国带团队时,都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
我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美国美国,就知道拿美国说事,国情能一样吗?
但面上还得保持微笑:“您说得对,我们慢慢调整。”
送走这位祖宗,我回到办公室,发现部门群里已经炸锅了。
“陆哥,救命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要是真搞996,我媳妇非得跟我离婚不可!”
“速溶咖啡?这是人喝的东西吗?”
我发了个“淡定”的表情:“稍安勿躁,容我想想办法。”
话是这么说,但我心里也没底。上辈子在杨雨薇手下干活时,我就没赢过。这次难道要重蹈覆辙?
下班后,我约王明阳喝酒。两杯啤酒下肚,他愁眉苦脸地说:“陆总,这位杨顾问来者不善啊。我打听过了,她在总部很受重视,据说大老板都很欣赏她的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闷头喝酒:“我知道。”
“那咱们怎么办?真按她说的改?”
我放下酒杯,眼神坚定:“改,当然要改。不过怎么改,得咱们说了算。”
王明阳一脸懵:“什么意思?”
我露出神秘的微笑:“你听说过‘阳奉阴违’吗?”
第二天,创新中心全面“落实”杨顾问的指示。
咖啡机换成了速溶咖啡——但我在抽屉里藏了台小型咖啡机,美其名曰“客户专用”。
绿植撤掉了一半——但我让每人都在桌上放了盆多肉,说是“防辐射”。
至于996工作制?我直接宣布:“为了贯彻杨顾问的效率理念,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只要完成当天任务,随时可以下班。”
杨雨薇来视察时,看着井然有序的办公室,满意地点点头:“陆总监执行得很到位嘛。”
我谦虚地笑:“都是杨顾问指导有方。”
等她一走,办公室里立刻恢复原样。该喝咖啡喝咖啡,该摸鱼摸鱼,只是大家都默契地把“摸鱼”活动改成了看书、学习之类的,看起来特别积极向上。
这招效果出奇的好。杨雨薇看我们表面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挑不出毛病,反而更加重视我们了,天天拉着我开小会。
“陆总监,我观察了你很久,发现你是个可造之材。”某次开会时,她突然说,“就是太散漫了。这样吧,从今天起,你每天给我写一份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小时的工作内容。”
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hourly report?这玩意我上辈子就深受其害,没想到重活一世还要遭这个罪。
回到办公室,我对着电脑生无可恋。小林凑过来:“陆哥,又咋了?”
我把事情一说,他眼睛瞪得溜圆:“每小时写一次?那还干不干活了?”
我长叹一声:“这就是人家的管理艺术啊。”
抱怨归抱怨,报告还得写。第一天,我老老实实地记录:
9:00-10:00 查阅邮件
10:00-11:00 部门例会
11:00-12:00 审阅方案
...
杨雨薇的批复很快就来了:“时间安排不够紧凑,中间有太多空隙。建议精确到每十五分钟。”
我:“...”
第二天,我开始了行为艺术:
9:00-9:15 深呼吸,进入工作状态
9:15-9:30 泡咖啡,激发工作灵感
9:30-9:45 整理桌面,营造工作氛围
...
杨雨薇的批复:“很有创意,但不够专业。”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就是存心找茬。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周五下午,我因为前晚熬夜赶工,趴在桌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给我盖了件衣服,醒来发现是杨雨薇。
我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杨、杨顾问...”
她面无表情:“陆总监,虽然我不赞成在上班时间睡觉,但你看起来确实很累。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健康。”
我受宠若惊:“谢谢杨顾问...”
“不用谢,”她看了眼手表,“你睡了二十三分钟,记得在工作日志里补上。”
我:“...”
不过从那以后,她对我似乎宽容了一些。虽然还是要求严格,但至少不再鸡蛋里挑骨头。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她打电话,语气特别温柔:“宝贝乖,妈妈周末就回去陪你...作业写完了吗?钢琴练了吗?”
挂掉电话,她看见我,立刻恢复冷面:“陆总监,有事?”
我摸摸鼻子:“那个...杨顾问要是想接孩子来公司,我们这有员工休息室...”
她愣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又板起脸:“不用了,私事不能影响工作。”
后来我从总部那边打听到,杨雨薇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为了工作,她不得不把孩子寄养在父母家,只有周末才能见面。
知道这件事后,我突然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拼了。职场对女性本来就不公平,更何况是单亲妈妈。
周一早上,我特意带了自己做的便当,趁她不在时放在她桌上,附了张纸条:“给小朋友的,放心,没放辣椒。”
她回来看到后,什么也没说,但下午给我批方案时,罕见地没有挑刺。
渐渐地,我们找到了一种奇妙的相处模式。她继续严格要求,我继续阳奉阴违,但彼此心照不宣。
直到某天,总部突然要来抽查。
那天杨雨薇正好外出开会,我接到通知时已经来不及准备了。看着办公室里嘻嘻哈哈的同事,还有那台明目张胆放在桌上的咖啡机,我心想这下完了。
检查组的人进来时,我们正在开茶话会——美其名曰“头脑风暴”。
带队的居然是张董。老爷子扫视一圈,笑眯眯地说:“小陆啊,日子过得挺滋润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硬着头皮:“张董,我们这是在...进行团队建设。”
“建设得好啊,”他指指咖啡机,“这玩意不错,改天给我办公室也整一个。”
我懵了,这画风不对啊。
更让我意外的是,检查组非但没批评我们,反而对我们的工作成果大加赞赏。临走前,张董拍拍我肩膀:“小杨在你这边,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我赶紧说:“没有没有,杨顾问帮了我们很多。”
张董意味深长地笑笑:“那就好。其实吧,派她来是我的主意。这丫头能力是有,就是太较真,需要你们这样的团队给她熏陶熏陶。”
我目瞪口呆。合着闹了半天,我们成了杨雨薇的“改造班”?
晚上杨雨薇回来,我把今天的事跟她说了。她沉默良久,突然问:“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不近人情?”
我挠挠头:“刚开始是有点...后来就想通了,每个人管理方式不同嘛。”
她笑了笑,这是我来第一次见她笑:“其实我知道你们在敷衍我。”
我老脸一红。
“但我必须承认,”她继续说,“你们部门的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确实比那些严格按我方法管理的部门要高。”
我受宠若惊:“杨顾问过奖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她恢复严肃,“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你们保留现在的工作方式,但要建立更完善的考核机制。”
我眼睛一亮:“成交!”
从那天起,杨雨薇虽然还是要求严格,但不再强求我们改变工作模式。她甚至允许我们把咖啡机重新摆出来,条件是“不能影响工作效率”。
更让我意外的是,她偶尔也会参加我们的下午茶,虽然每次都端着速溶咖啡,一脸“我不是来玩的”表情。
一个月后,杨雨薇的借调期结束,要回总部了。
送行那天,部门全体都来了。小林这个没出息的,居然还抹眼泪:“杨顾问,我们会想你的...”
杨雨薇还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好好工作,别偷懒。”
但上车前,她偷偷塞给我一个U盘:“这是我整理的部门管理心得,应该对你有用。”
车子开远后,我打开U盘,里面除了正经的工作资料,居然还有张她儿子的照片,背面写着:“谢谢你的便当。”
王明阳凑过来看了一眼,感慨道:“其实杨顾问人挺好的。”
我点点头:“是啊,就是不太会表达。”
回到办公室,我看着空了不少的工位,突然有点不习惯。这一个月虽然被虐得够呛,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小林凑过来:“陆哥,今晚团建不?庆祝送走...不是,庆祝杨顾问高升!”
我笑骂:“就你话多。行吧,老地方,我请客。”
晚上吃饭时,大家聊起这一个月的心路历程,个个唏嘘不已。
老王说:“刚开始我觉得杨顾问简直不是人,后来发现她比谁都拼。有次我加班到十点,她办公室灯还亮着。”
小李接话:“是啊,听说她每天五点就起床,先处理邮件,然后给孩子做早饭,送上学,再来上班。”
我突然想起上辈子的事。那时候我觉得杨雨薇是针对我,现在才明白,她只是对所有人都严格要求,包括她自己。
职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的强势,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付出。
第二天上班,我特意早起去了办公室。看着空荡荡的走廊,想起杨雨薇曾经每天最早出现在这里的身影,突然有点感慨。
我给她发了条微信:“杨顾问,谢谢你这一个月的指导。”
她回得很快:“不客气。另外,你上周交的报告有几个数据有问题,已经标红发回给你了。”
我:“...”
得,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
打开邮箱,果然看到她凌晨三点发来的邮件。这个工作狂...
我摇摇头,泡了杯速溶咖啡——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那盆绿萝在晨光中舒展着枝叶。我拿起喷壶给它浇水,心想职场就像养植物,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照料方式。有的喜欢阳光,有的耐阴,有的要勤浇水,有的适合干旱。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它的方法。
至于我和杨雨薇,大概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植物吧。一个像仙人掌,耐旱抗造;一个像绿萝,给点阳光就灿烂。但谁说仙人掌和绿萝不能共存呢?
今天的任务还挺多,我喝完最后一口咖啡,打开杨雨薇标注过的报告。虽然她人走了,但留下的影响还在。至少我现在写报告时,会不自觉地多检查两遍数据。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长”吧。我一边修改报告一边想,虽然过程有点痛苦,但结果还不错。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杨雨薇发来的消息:“对了,下周总部开会,你准备一下汇报材料。记得用我教你的模板。”
我回了个“OK”的手势,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看来这场“特别顾问”的风波,最终成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职场就是这样,你以为的麻烦,可能恰恰是机遇。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报告改完。毕竟,就算是咸鱼,也得做一条靠谱的咸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