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公室算是彻底安顿下来了,大家伙儿也渐渐习惯了这“鸟枪换炮”后的敞亮环境。我桌上那盆多肉,许是沾了这新气象的光,居然又冒出了几个嫩芽,绿莹莹的,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公司业务也慢慢步入正轨,除了维护好甲方那个“祖宗项目”外,又接了两个规模不算太大、但技术含量不错的单子,算是开了新张。老张带着技术部那帮小子们干得热火朝天,新招来的几个毕业生,尤其是那个林浩,上手挺快,已经能跟着做些边角料的工作了,让老张省心不少。
我这心里头那根紧绷了好几个月的弦,总算能稍微松快那么一丁点儿。甚至开始有闲心琢磨,是不是该主动去楼上拜访一下那位新邻居,“洞察未来”的周亦珩周总。毕竟人家上次帮过忙,又主动下来示好,于情于理,我都该回访一下。顺便……也探探口风,看有没有什么合作的可能。跟这种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搭上线,总没坏处。
这天下午,我看手头没什么急事,便揣了包好茶叶——是我爸不知从哪儿弄来的,据说品质不错——溜达着上了15楼。“洞察未来”的前台比我们那儿气派多了,小姑娘也长得水灵,听说我找周总,核实了身份后,很客气地把我引到了一间小会客室。
没等多久,周亦珩就笑着推门进来了,还是那副随和的样子:“陆总!稀客稀客!我说今天怎么眼皮直跳,原来是贵客临门。”
“周总您可别寒碜我了,我算哪门子贵客,就是邻居串个门。”我笑着把茶叶递过去,“一点家乡土特产,不成敬意,感谢上次周总雪中送炭。”
“哎哟,陆总太客气了!那我可不客气了,正好我这缺好茶提神。”周亦珩爽快地接过,招呼我坐下,“怎么样,新办公室还习惯吗?”
“托您的福,挺好的,大家干劲都足。”我寒暄着,打量了一下这会客室,布置得很雅致,墙上还挂着几幅抽象画,有点艺术气息,不像纯技术公司。
“那就好。咱们这产业园,环境和管理都还行,就是周边吃饭的地儿选择少了点,以后可以约着一起发掘发掘美食。”周亦珩笑道,很自然地拉近了距离。
聊了几句闲话,我便把话题引向了技术方面,先是请教了一些行业趋势的看法,然后顺势提到了我们正在做的一个技术难点,关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实时处理效率问题。这确实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坎儿,倒也不是完全为了套近乎。
周亦珩听得很认真,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键细节,一听就是行家。他思考了片刻,说:“这个问题我们前两年也遇到过,当时折腾得够呛。后来是请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来做顾问,带着团队攻关了几个月,才算是找到了一套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专家?”我心头一动,“不知道周总方不方便透露一下,是哪位大牛?我们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展缓慢。”
周亦珩笑了笑,略带歉意地说:“这位老师姓姜,叫姜河,是国内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不过性格比较……嗯,独特。现在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很少接外面的项目了。我们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加上以前合作过,他才勉强答应帮忙指导了几个月。指导完就云游四海去了,现在想联系上都难。”
姜河?这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重生前似乎在哪篇很硬核的技术论文上看到过署名,确实是业界大拿。看来“洞察未来”能做得这么成功,背后也是有高人指点过的。
“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嘴上说着,心里却活络开了。如果能请动这种级别的大牛来指点一下,哪怕只是短期顾问,对我们技术实力的提升绝对是飞跃性的。但这听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是啊,姜老师是真正的技术痴人,对钱啊名啊看得很淡,就对自己感兴趣的技术问题有热情。而且脾气有点倔,不合眼缘的,给再多钱也不搭理。”周亦珩补充道,算是委婉地告诉我这条路基本没戏。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世外高人,可遇不可求。
我们又聊了会儿别的,周亦珩倒是很坦诚,分享了一些他们公司早期踩过的坑和经验教训,让我受益匪浅。临告别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陆总,你们团队底子不错,很有潜力。以后要是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咱们可以多交流。虽然姜老师请不动,但我们这边还有些积累,能帮上忙的肯定不推辞。”
“太感谢周总了!有您这句话,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我连忙道谢。不管这话有几分真心,姿态是做足了。
从15楼下来,回到自己办公室,我脑子里还在琢磨那个姜河。请不动归请不动,但这个信息很有价值。这种技术大牛,往往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脉。或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间接接触一下?哪怕只是混个脸熟,或者能拿到他以前的一些研究资料、开源代码看看,也是好的。
我把老张叫来,跟他说了姜河这号人物。老张一听,眼睛都亮了:“姜河?我知道他!那可是真大牛!他十年前写的那套分布式存储的底层算法思想,到现在很多大厂还在用!要是能得他指点一二,咱们现在搞的这个实时处理模块,估计能少走一半弯路!”
连老张都这么推崇,看来这姜河确实名不虚传。
“问题是人家现在神龙见首不见尾,周总都说联系不上。”我泼了盆冷水。
“这种高人,肯定不好找。”老张摸着下巴,“不过,也不是完全没路子。他以前在京大当过好多年客座教授,带过不少学生。现在业内有些技术骨干,可能就是他的徒子徒孙。咱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打听打听?”
哎?老张这话提醒了我!对啊,可以从他的学生、以前的同事圈子入手!就算请不动本人,能请到他的得意门生,或者能接触到他的核心思想,也是巨大的收获。
“这个思路可以!”我拍板,“老张,这事你多费心,动用一下你的技术圈人脉,打听打听这个姜老师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重点是他在京大带过的学生,现在都在哪里高就。注意方式,别太刻意。”
“明白!包在我身上!”老张领了任务,风风火火地去了。
我看着老张的背影,心里又升起一丝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搬到新地方,不但环境改善了,好像连信息渠道和机会都变多了。虽然请动姜河本人希望渺茫,但只要能跟他的技术脉络搭上一点边,对我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
这创业啊,就像是在迷雾里探路,你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遇到什么。可能是坑,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助力。重要的是别停下脚步,得多打听,多尝试。
得,不想那么远了,先把眼前几个项目的进度盯紧再说。这技术攻关的路,长着呢!
我这心里头那根紧绷了好几个月的弦,总算能稍微松快那么一丁点儿。甚至开始有闲心琢磨,是不是该主动去楼上拜访一下那位新邻居,“洞察未来”的周亦珩周总。毕竟人家上次帮过忙,又主动下来示好,于情于理,我都该回访一下。顺便……也探探口风,看有没有什么合作的可能。跟这种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搭上线,总没坏处。
这天下午,我看手头没什么急事,便揣了包好茶叶——是我爸不知从哪儿弄来的,据说品质不错——溜达着上了15楼。“洞察未来”的前台比我们那儿气派多了,小姑娘也长得水灵,听说我找周总,核实了身份后,很客气地把我引到了一间小会客室。
没等多久,周亦珩就笑着推门进来了,还是那副随和的样子:“陆总!稀客稀客!我说今天怎么眼皮直跳,原来是贵客临门。”
“周总您可别寒碜我了,我算哪门子贵客,就是邻居串个门。”我笑着把茶叶递过去,“一点家乡土特产,不成敬意,感谢上次周总雪中送炭。”
“哎哟,陆总太客气了!那我可不客气了,正好我这缺好茶提神。”周亦珩爽快地接过,招呼我坐下,“怎么样,新办公室还习惯吗?”
“托您的福,挺好的,大家干劲都足。”我寒暄着,打量了一下这会客室,布置得很雅致,墙上还挂着几幅抽象画,有点艺术气息,不像纯技术公司。
“那就好。咱们这产业园,环境和管理都还行,就是周边吃饭的地儿选择少了点,以后可以约着一起发掘发掘美食。”周亦珩笑道,很自然地拉近了距离。
聊了几句闲话,我便把话题引向了技术方面,先是请教了一些行业趋势的看法,然后顺势提到了我们正在做的一个技术难点,关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实时处理效率问题。这确实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坎儿,倒也不是完全为了套近乎。
周亦珩听得很认真,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键细节,一听就是行家。他思考了片刻,说:“这个问题我们前两年也遇到过,当时折腾得够呛。后来是请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来做顾问,带着团队攻关了几个月,才算是找到了一套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专家?”我心头一动,“不知道周总方不方便透露一下,是哪位大牛?我们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展缓慢。”
周亦珩笑了笑,略带歉意地说:“这位老师姓姜,叫姜河,是国内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不过性格比较……嗯,独特。现在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很少接外面的项目了。我们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加上以前合作过,他才勉强答应帮忙指导了几个月。指导完就云游四海去了,现在想联系上都难。”
姜河?这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重生前似乎在哪篇很硬核的技术论文上看到过署名,确实是业界大拿。看来“洞察未来”能做得这么成功,背后也是有高人指点过的。
“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嘴上说着,心里却活络开了。如果能请动这种级别的大牛来指点一下,哪怕只是短期顾问,对我们技术实力的提升绝对是飞跃性的。但这听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是啊,姜老师是真正的技术痴人,对钱啊名啊看得很淡,就对自己感兴趣的技术问题有热情。而且脾气有点倔,不合眼缘的,给再多钱也不搭理。”周亦珩补充道,算是委婉地告诉我这条路基本没戏。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世外高人,可遇不可求。
我们又聊了会儿别的,周亦珩倒是很坦诚,分享了一些他们公司早期踩过的坑和经验教训,让我受益匪浅。临告别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陆总,你们团队底子不错,很有潜力。以后要是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咱们可以多交流。虽然姜老师请不动,但我们这边还有些积累,能帮上忙的肯定不推辞。”
“太感谢周总了!有您这句话,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我连忙道谢。不管这话有几分真心,姿态是做足了。
从15楼下来,回到自己办公室,我脑子里还在琢磨那个姜河。请不动归请不动,但这个信息很有价值。这种技术大牛,往往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脉。或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间接接触一下?哪怕只是混个脸熟,或者能拿到他以前的一些研究资料、开源代码看看,也是好的。
我把老张叫来,跟他说了姜河这号人物。老张一听,眼睛都亮了:“姜河?我知道他!那可是真大牛!他十年前写的那套分布式存储的底层算法思想,到现在很多大厂还在用!要是能得他指点一二,咱们现在搞的这个实时处理模块,估计能少走一半弯路!”
连老张都这么推崇,看来这姜河确实名不虚传。
“问题是人家现在神龙见首不见尾,周总都说联系不上。”我泼了盆冷水。
“这种高人,肯定不好找。”老张摸着下巴,“不过,也不是完全没路子。他以前在京大当过好多年客座教授,带过不少学生。现在业内有些技术骨干,可能就是他的徒子徒孙。咱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打听打听?”
哎?老张这话提醒了我!对啊,可以从他的学生、以前的同事圈子入手!就算请不动本人,能请到他的得意门生,或者能接触到他的核心思想,也是巨大的收获。
“这个思路可以!”我拍板,“老张,这事你多费心,动用一下你的技术圈人脉,打听打听这个姜老师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重点是他在京大带过的学生,现在都在哪里高就。注意方式,别太刻意。”
“明白!包在我身上!”老张领了任务,风风火火地去了。
我看着老张的背影,心里又升起一丝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搬到新地方,不但环境改善了,好像连信息渠道和机会都变多了。虽然请动姜河本人希望渺茫,但只要能跟他的技术脉络搭上一点边,对我们来说就是巨大的进步。
这创业啊,就像是在迷雾里探路,你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遇到什么。可能是坑,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助力。重要的是别停下脚步,得多打听,多尝试。
得,不想那么远了,先把眼前几个项目的进度盯紧再说。这技术攻关的路,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