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幕雨江南-《青霜剑魂录》

  江南的雨,细如愁丝,密如离恨,将整座姑苏城笼罩在一片朦胧水色之中。冷云霓与楚随云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油纸伞沿滴落的雨水,在青石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距离京城那场惊天动地的变故,已过去三月有余。

  师叔,前方就是寒山寺了。楚随云轻声提醒,青衫下摆已被雨水浸透,颜色深了一片。他望着冷云霓的侧脸,见她目光悠远,似在回忆什么。

  冷云霓微微颔首,玄色斗篷在细雨中纹丝不湿。自京城一别,她眉宇间少了些许凌厉,多了几分沉淀后的宁静。只是右眼那抹银芒,在江南烟雨中显得愈发清冷。

  十六年前,师父就是在此地将我托付给静仪师太。她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雨中的回忆,那时也是这般雨天,寺钟惊起寒鸦,师父的背影消失在雨幕里,再未回头。

  楚随云沉默片刻,道:静仪师太离京前曾说,寒山寺的梅花今年开得极好。他顿了顿,还说...寺中藏着一件沈师祖留下的东西,要师叔亲自去取。

  寒山寺的钟声穿透雨幕,悠远而寂寥。寺门虚掩,门前石阶上落满梅花瓣,被雨水打湿,零落成泥。推门而入,满院梅树在雨中静立,枝头残红点点,暗香浮动。

  一位小沙弥迎上前来,合十行礼:可是冷施主?静仪师太离寺前留话,请施主去藏经阁一叙。

  藏经阁内烛火昏黄,经卷的墨香与梅香交织。静仪师太的禅房一尘不染,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案上压着一封素笺,墨迹清瘦:云霓吾侄:见字如面。师姐临终前嘱我,待你江湖事了,将此物交还。寒山寺梅树下,埋着你出生时的襁褓,与你父亲的一缕头发。师姐说,这是你与这红尘最深的牵绊。

  冷云霓指尖微颤。她走到院中那株最老的梅树下,楚随云已寻来铁锹,轻轻掘开泥土。不多时,一个紫檀木匣露出,匣面刻着并蒂莲纹。

  打开木匣,里面果然是一方褪色的襁褓,还有一缕用红绳系着的青丝。襁褓上绣着长命百岁四字,针脚细密,是沈墨心的手艺。青丝乌黑,与冷云霓的发色一般无二。

  师叔你看。楚随云指着襁褓一角,那里绣着个极小的字,字迹与冷云霓玉佩上的如出一辙。

  冷云霓轻轻抚过襁褓,十六年的孤寂仿佛在这一刻被温柔包裹。她将木匣收起,对楚随云道:去听听寒山寺的钟声吧。师父曾说,这钟声能洗去人心尘埃。

  钟楼上,雨声与钟声交融。楚随云望着冷云霓的侧影,忽然道:师叔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落霞宗听雨?那时你刚继任谷主,雨打青瓦的声音,与现在一般无二。

  冷云霓唇角微扬:记得。那日你躲在廊下练剑,雨水打湿了衣襟也不敢进屋。她的目光柔和了些,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雨渐渐停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透出金光。二人走下钟楼时,见一位老僧正在扫地上的落梅。老僧抬头看了冷云霓一眼,道:女施主眉眼间有故人之姿。言罢,又低头继续扫地,仿佛只是随口一言。

  楚随云欲追问,冷云霓却摇头制止。她望着天边将散的雨云,轻声道:该去洞庭湖了。醉师叔信中说,湖上近来不太平。

  出了寒山寺,姑苏城华灯初上。画舫凌波,笙歌隐隐,又是一番人间烟火。冷云霓回头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寺影,将木匣小心收好。有些牵绊,终究是割舍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