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区的温暖灯光与面包香气,如同短暂而珍贵的梦境,提醒着陈家人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梦醒之后,现实依旧冰冷而残酷。储备的罐头和干粮终有耗尽之日,末世之中,稳定的食物来源是与武器和堡垒同等重要的生存基石。“种植层”的建设,紧随着生活区的完工,被提上了核心议程。
“方舟”基地内部,一个靠近水源和部分天然光照(通过巧妙的光纤导光系统引入)的区域,被规划为种植层。这里的目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田,而是在绝对可控的人工环境下,实现高效、稳定、不受外界气候和污染影响的持续性食物生产。
陈浩再次成为技术主导,而陈默的空间能力则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再是搬运重物或精密安装,而是需要协助构建一个复杂且充满生机的人工生态系统。
种植层的核心是无土栽培系统。土壤在封闭的地下空间可能带来病虫害和污染风险,因此采用了更先进、更清洁的水培和气培技术。
陈默的任务,是将那些轻便却数量庞大的种植槽、营养液循环管道、人工光照系统以及环境控制设备,精准地部署到规划区域。
种植槽是特制的轻质合金长槽,内部铺设了用于固定植物根系的惰性基质。陈默需要将它们水平地、整齐地排列在多层支架上,确保每一株作物都能获得均匀的光照和营养。
营养液循环系统则更加精细,由主储液罐、精密泵阀、遍布各层的滴灌或喷雾头以及回收过滤装置组成。陈默必须像铺设血管一样,将那些细小的管道准确地连接到每一个种植单元,确保营养液能顺畅流通,且绝不泄漏。
最繁重的是人工光照系统的安装。为了模拟太阳光谱,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在天花板和层层支架上,安装数以千计的全光谱LED植物生长灯。陈默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悬浮在半空,将一盏盏灯管精准地“镶嵌”到预定位置,并完成复杂的电路连接。灯光亮起时,整个种植层笼罩在一片充满生命能量的、柔和的人造“阳光”之下。
环境控制由陈浩负责。他安装了精确的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以及空气循环设备,确保种植层始终处于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参数下。
首批种植的作物,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速生蔬菜和主食替代作物。
· 叶菜类:生菜、菠菜、小白菜,生长周期短,能快速提供维生素。
· 果实类:小番茄、草莓、黄瓜,既能提供维生素,也能带来口味上的调剂。
· 主食替代:土豆和蘑菇。土豆易于储存和种植,蘑菇(如平菇)可以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培育,不占用光照资源,且蛋白质含量较高。
李秀娟和苏婉医生也参与了作物的选择,从营养学和口感上提供了宝贵意见。
种植过程,成了全家参与的一次充满希望的劳作。李秀娟带着陈雪,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种子播撒在种植槽的基质中,或者将土豆块茎埋入特定的容器。陈浩负责调配营养液的浓度和酸碱度。陈锋和陈建国则负责体力支撑,搬运一些较轻的物资。陈默则随时待命,利用空间能力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比如修复某个堵塞的滴灌头,或者调整某盏光照不均的灯管。
当第一颗生菜种子破土而出,露出嫩绿的芽尖时,所有人都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那一点点绿色,在这片人工营造的地下世界里,显得如此耀眼,如此充满生命力。它不仅仅代表着未来的食物,更象征着一种超越末世荒芜的、顽强的生存意志。
然而,就在种植层初现生机,家人们稍感欣慰之际,陈雪带来的消息,再次将现实的冰冷刺入这片希望的绿洲。
“那个加密信号的破译有了微弱进展,”陈雪在指挥中心,指着分析屏幕上依旧混乱但被标记出几个关键字段的代码,“反复出现的‘倒计时’字段,结合其出现频率和信号源微弱移动的轨迹分析……这个倒计时,可能指向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大约在……45天之后。”
45天!
这个数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这比他们根据前世记忆预估的末世降临时间,似乎还要提前了一些!
“另外,”陈雪的声音更加低沉,“我们布置在东南方向最远端,靠近邻省交界处的震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经过深度分析……显示震源特征,与重型工程机械,或者……某种大型载具的移动,高度吻合。而且,移动轨迹并非漫无目的,似乎……带着某种勘察的意图。”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加密信号的倒计时,边境方向疑似重型机械的活动……这些线索碎片,正拼凑出一幅越来越清晰的、令人不安的图景。威胁并非仅仅来自本地的“血狼帮”,一个更大、更专业、更危险的阴影,正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陈默走到种植层的观察窗前,看着那片在人工光照下欣欣向荣的嫩绿。生命的坚韧与外界迫近的毁灭威胁,形成了无比尖锐的对比。
“45天……”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眼神锐利如刀,“我们的‘方舟’,必须在那之前,完成最后的准备。”
他转身,目光扫过家人:
“种植层的管理不能松懈,这是我们未来的胃。但其他方面的进度,必须再次加快!”
“浩子,继续优化能源和防御系统,尤其是对可能的重型武器冲击的防御预案。”
“小雪,集中全力破译那个信号,我要知道倒计时归零时,会发生什么!”
“哥,爸,加强所有外围警戒和人员审查,绝不能在这个关头出任何纰漏!”
种植层的点点绿色,既是希望,也是警钟。它提醒着陈家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避难所,更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终极风暴,做最后的准备。时间,已经成了他们最奢侈也最紧缺的资源。与死神的赛跑,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方舟”基地内部,一个靠近水源和部分天然光照(通过巧妙的光纤导光系统引入)的区域,被规划为种植层。这里的目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田,而是在绝对可控的人工环境下,实现高效、稳定、不受外界气候和污染影响的持续性食物生产。
陈浩再次成为技术主导,而陈默的空间能力则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再是搬运重物或精密安装,而是需要协助构建一个复杂且充满生机的人工生态系统。
种植层的核心是无土栽培系统。土壤在封闭的地下空间可能带来病虫害和污染风险,因此采用了更先进、更清洁的水培和气培技术。
陈默的任务,是将那些轻便却数量庞大的种植槽、营养液循环管道、人工光照系统以及环境控制设备,精准地部署到规划区域。
种植槽是特制的轻质合金长槽,内部铺设了用于固定植物根系的惰性基质。陈默需要将它们水平地、整齐地排列在多层支架上,确保每一株作物都能获得均匀的光照和营养。
营养液循环系统则更加精细,由主储液罐、精密泵阀、遍布各层的滴灌或喷雾头以及回收过滤装置组成。陈默必须像铺设血管一样,将那些细小的管道准确地连接到每一个种植单元,确保营养液能顺畅流通,且绝不泄漏。
最繁重的是人工光照系统的安装。为了模拟太阳光谱,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在天花板和层层支架上,安装数以千计的全光谱LED植物生长灯。陈默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悬浮在半空,将一盏盏灯管精准地“镶嵌”到预定位置,并完成复杂的电路连接。灯光亮起时,整个种植层笼罩在一片充满生命能量的、柔和的人造“阳光”之下。
环境控制由陈浩负责。他安装了精确的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以及空气循环设备,确保种植层始终处于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参数下。
首批种植的作物,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速生蔬菜和主食替代作物。
· 叶菜类:生菜、菠菜、小白菜,生长周期短,能快速提供维生素。
· 果实类:小番茄、草莓、黄瓜,既能提供维生素,也能带来口味上的调剂。
· 主食替代:土豆和蘑菇。土豆易于储存和种植,蘑菇(如平菇)可以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培育,不占用光照资源,且蛋白质含量较高。
李秀娟和苏婉医生也参与了作物的选择,从营养学和口感上提供了宝贵意见。
种植过程,成了全家参与的一次充满希望的劳作。李秀娟带着陈雪,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种子播撒在种植槽的基质中,或者将土豆块茎埋入特定的容器。陈浩负责调配营养液的浓度和酸碱度。陈锋和陈建国则负责体力支撑,搬运一些较轻的物资。陈默则随时待命,利用空间能力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比如修复某个堵塞的滴灌头,或者调整某盏光照不均的灯管。
当第一颗生菜种子破土而出,露出嫩绿的芽尖时,所有人都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那一点点绿色,在这片人工营造的地下世界里,显得如此耀眼,如此充满生命力。它不仅仅代表着未来的食物,更象征着一种超越末世荒芜的、顽强的生存意志。
然而,就在种植层初现生机,家人们稍感欣慰之际,陈雪带来的消息,再次将现实的冰冷刺入这片希望的绿洲。
“那个加密信号的破译有了微弱进展,”陈雪在指挥中心,指着分析屏幕上依旧混乱但被标记出几个关键字段的代码,“反复出现的‘倒计时’字段,结合其出现频率和信号源微弱移动的轨迹分析……这个倒计时,可能指向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大约在……45天之后。”
45天!
这个数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这比他们根据前世记忆预估的末世降临时间,似乎还要提前了一些!
“另外,”陈雪的声音更加低沉,“我们布置在东南方向最远端,靠近邻省交界处的震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经过深度分析……显示震源特征,与重型工程机械,或者……某种大型载具的移动,高度吻合。而且,移动轨迹并非漫无目的,似乎……带着某种勘察的意图。”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加密信号的倒计时,边境方向疑似重型机械的活动……这些线索碎片,正拼凑出一幅越来越清晰的、令人不安的图景。威胁并非仅仅来自本地的“血狼帮”,一个更大、更专业、更危险的阴影,正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陈默走到种植层的观察窗前,看着那片在人工光照下欣欣向荣的嫩绿。生命的坚韧与外界迫近的毁灭威胁,形成了无比尖锐的对比。
“45天……”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眼神锐利如刀,“我们的‘方舟’,必须在那之前,完成最后的准备。”
他转身,目光扫过家人:
“种植层的管理不能松懈,这是我们未来的胃。但其他方面的进度,必须再次加快!”
“浩子,继续优化能源和防御系统,尤其是对可能的重型武器冲击的防御预案。”
“小雪,集中全力破译那个信号,我要知道倒计时归零时,会发生什么!”
“哥,爸,加强所有外围警戒和人员审查,绝不能在这个关头出任何纰漏!”
种植层的点点绿色,既是希望,也是警钟。它提醒着陈家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避难所,更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终极风暴,做最后的准备。时间,已经成了他们最奢侈也最紧缺的资源。与死神的赛跑,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