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网如同蛰伏的毒蛇,无声地守护着“方舟”的外围。但再致命的陷阱,若无法洞察猎物的动向,也终将沦为摆设。陈家人需要的是覆盖整个周边区域的“上帝视角”,一双能在黑暗中视物、能穿透部分伪装、能实时传递威胁信息的眼睛——“防御阵列·监控”系统,成为继电网之后,最优先构建的感知神经中枢。
这套系统的复杂度和规模远超以往。它并非简单的几个摄像头,而是一个由数百个高清、热成像、微光夜视摄像头,以及配套的震动传感器、声音采集器、激光扫描阵列组成的,覆盖堡垒周边数公里范围的立体监控网络。其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无死角监控”。
陈浩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架构和设备选型。他选择的设备大多具备军用或准军用级别,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部分核心设备甚至带有一定的防破坏和自隐蔽功能。但如何将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设备,在不引起任何注意的情况下,部署到诸如树冠、崖壁、岩石缝隙、甚至野生动物巢穴附近等关键且隐蔽的位置,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陈默的空间能力再次成为关键。这一次,对他的要求不再是力量或精准,而是极限的耐心、细致的微操和持久的耐力。
部署过程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微观战争。
在茂密的树冠层,陈默需要像一只灵巧的猿猴,利用空间能力辅助攀爬和稳定,将伪装成鸟巢或树瘤的微型摄像头,安装在最理想的观测枝杈上,确保视野开阔又难以被发现。
在陡峭的崖壁上,他需要悬空作业,将带有岩钉的防护罩摄像头,嵌入岩石的天然阴影和裂隙中,使其与背景完全融合。
在开阔地带,震动传感器和声音采集器需要被深埋入土,仅留出极其隐蔽的感应单元;激光扫描阵列的发射和接收端,则需要被精确地安置在相对的两个高点,形成无形的探测光幕。
每一个设备的安装,都伴随着复杂的环境评估、位置校准和伪装处理。陈默的精神力不再用于大开大合的搬运,而是如同最精细的刻刀,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微米级的调整和操控。这对精神力的消耗方式截然不同,是一种绵长而细腻的磨损,带来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数日下来,陈默虽然身体没有明显外伤,但眼神中却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倦意,仿佛进行了一场持续数日的高强度脑力竞赛。
然而,付出终有回报。当最后一个位于山谷溪流旁、伪装成河边卵石的水文监测兼区域监控节点被激活,整个监控网络的神经末梢终于全部连通。
指挥中心内,巨大的主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实时画面,旁边还有不断滚动的传感器数据流。从林间晃动的枝叶,到夜空下远处山峦的轮廓;从热成像中偶尔跑过的野生动物散发的橙色光团,到激光阵列探测到的空气中微小颗粒物的扰动……周边数公里内的一切,仿佛都被纳入了一个无形的、高度精密的观测领域之中。
“启动‘天网’智能识别系统。”陈雪在主控台前下令。
“天网”系统是陈雪基于前世模糊记忆和现有技术,开发的一套图像和数据分析程序,能够自动识别监控画面中的异常——非野生动物的人类活动、特定类型的车辆、不正常的热源聚集、甚至是一些可疑的无线电信号源(通过与陈雪负责的电子侦察系统联动),并按照威胁等级进行标记和报警。
系统上线运行的第一个夜晚,就立下奇功。
凌晨三点,正是人最容易困倦的时刻。指挥中心值班的是陈浩和陈雪。
突然,一个位于东南方向、距离堡垒约两公里处的边缘监控画面,被“天网”系统自动标记为黄色警报(低威胁,但需关注)。画面上,热成像模式显示,几个微弱的热源正在林间缓慢移动,行为模式与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明显差异,更接近人类的潜行姿态。
“有情况!”陈浩立刻清醒,放大了那个区域的画面和传感器数据。
陈雪也迅速切入,调取了该区域过去几小时的所有记录。“目标大约三人,从‘血狼帮’传统活动区域方向渗透过来,移动速度很慢,似乎在侦察路径,避开了我们之前发现的两个常规巡逻点。很专业。”
他们立刻通知了陈默和陈锋。
陈默通过内部终端,远程调用了几架处于待命状态的、经过静音改装的无人机,悄无声息地升空,向目标区域靠近,提供了更清晰、更即时的俯瞰视角。
画面传回,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穿着深色衣物、动作矫健的男子,正利用地形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度假村”工地的方向摸来。他们显然是在进行渗透侦察,寻找防御漏洞或有价值的情报。
“要动手吗?”陈锋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冷厉。电网已经就位,他有把握让这几个人有来无回。
“不,”陈默盯着屏幕上那三个如同虫子般蠕动的人影,眼神冰冷,“放他们再近一点,进入二号缓冲区的电网范围。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然后……放他们回去。”
他需要立威,需要让“血狼帮”乃至所有暗中窥伺的势力明白,这片区域不是他们可以随意踏足的猎场。有时候,让敌人带着恐惧和惨痛的教训回去,比单纯的消灭更具战略价值。
就在那三名侦察兵即将踏入二号缓冲区,触发致命电网的前一刻,陈默却突然下令:“关闭二号区电网,放他们过去。”
众人一愣。
陈默解释道:“让他们看到‘度假村’工地的‘正常’夜间状态,麻痹他们。等他们返回时,再在必经之路上,送他们一份‘惊喜’。”
果然,那三名侦察兵顺利穿过预设的“漏洞”,远远地用望远镜观察了灯火通明、机械轰鸣(伪装)的“度假村”工地,记录了一些表面信息后,开始沿原路返回。
当他们再次踏入二号缓冲区,心中或许正为顺利完成任务而稍感松懈时——
“启动!”
陈浩按下了按钮!
“滋啦——噼啪!!”
幽蓝色的电弧瞬间在黑暗中爆闪!如同地狱绽放的妖花!
惨叫声被脉冲的爆鸣声掩盖大半,但通过声音传感器,依旧能听到那短促而凄厉的哀嚎。三个热源瞬间有两个变得极度微弱并快速消失,另一个则连滚带爬、带着明显的损伤,疯狂逃窜了回去,在热成像画面中留下一条断断续续的、代表失血的低温轨迹。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
“监控系统首战告捷。”陈雪平静地汇报,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一份够分量的‘回礼’送出去了。”陈浩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那个仓皇逃窜的热源,以及地上那两个已然熄灭的光点。监控系统的价值,在第一次实战检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眼睛,更是引导利爪精准挥向敌人咽喉的神经。
然而,他心中并无太多喜悦。这仅仅是一次小规模的侦察试探。“血狼帮”的报复,或许很快就会以更猛烈、更不择手段的方式到来。监控系统已经布下,接下来,需要让这双眼睛看到的威胁,能够被迅速、有效地清除——“防御阵列·火力点”的构建,迫在眉睫。黑暗中的猎杀与反猎杀,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这套系统的复杂度和规模远超以往。它并非简单的几个摄像头,而是一个由数百个高清、热成像、微光夜视摄像头,以及配套的震动传感器、声音采集器、激光扫描阵列组成的,覆盖堡垒周边数公里范围的立体监控网络。其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无死角监控”。
陈浩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架构和设备选型。他选择的设备大多具备军用或准军用级别,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部分核心设备甚至带有一定的防破坏和自隐蔽功能。但如何将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设备,在不引起任何注意的情况下,部署到诸如树冠、崖壁、岩石缝隙、甚至野生动物巢穴附近等关键且隐蔽的位置,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陈默的空间能力再次成为关键。这一次,对他的要求不再是力量或精准,而是极限的耐心、细致的微操和持久的耐力。
部署过程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微观战争。
在茂密的树冠层,陈默需要像一只灵巧的猿猴,利用空间能力辅助攀爬和稳定,将伪装成鸟巢或树瘤的微型摄像头,安装在最理想的观测枝杈上,确保视野开阔又难以被发现。
在陡峭的崖壁上,他需要悬空作业,将带有岩钉的防护罩摄像头,嵌入岩石的天然阴影和裂隙中,使其与背景完全融合。
在开阔地带,震动传感器和声音采集器需要被深埋入土,仅留出极其隐蔽的感应单元;激光扫描阵列的发射和接收端,则需要被精确地安置在相对的两个高点,形成无形的探测光幕。
每一个设备的安装,都伴随着复杂的环境评估、位置校准和伪装处理。陈默的精神力不再用于大开大合的搬运,而是如同最精细的刻刀,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微米级的调整和操控。这对精神力的消耗方式截然不同,是一种绵长而细腻的磨损,带来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数日下来,陈默虽然身体没有明显外伤,但眼神中却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倦意,仿佛进行了一场持续数日的高强度脑力竞赛。
然而,付出终有回报。当最后一个位于山谷溪流旁、伪装成河边卵石的水文监测兼区域监控节点被激活,整个监控网络的神经末梢终于全部连通。
指挥中心内,巨大的主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实时画面,旁边还有不断滚动的传感器数据流。从林间晃动的枝叶,到夜空下远处山峦的轮廓;从热成像中偶尔跑过的野生动物散发的橙色光团,到激光阵列探测到的空气中微小颗粒物的扰动……周边数公里内的一切,仿佛都被纳入了一个无形的、高度精密的观测领域之中。
“启动‘天网’智能识别系统。”陈雪在主控台前下令。
“天网”系统是陈雪基于前世模糊记忆和现有技术,开发的一套图像和数据分析程序,能够自动识别监控画面中的异常——非野生动物的人类活动、特定类型的车辆、不正常的热源聚集、甚至是一些可疑的无线电信号源(通过与陈雪负责的电子侦察系统联动),并按照威胁等级进行标记和报警。
系统上线运行的第一个夜晚,就立下奇功。
凌晨三点,正是人最容易困倦的时刻。指挥中心值班的是陈浩和陈雪。
突然,一个位于东南方向、距离堡垒约两公里处的边缘监控画面,被“天网”系统自动标记为黄色警报(低威胁,但需关注)。画面上,热成像模式显示,几个微弱的热源正在林间缓慢移动,行为模式与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明显差异,更接近人类的潜行姿态。
“有情况!”陈浩立刻清醒,放大了那个区域的画面和传感器数据。
陈雪也迅速切入,调取了该区域过去几小时的所有记录。“目标大约三人,从‘血狼帮’传统活动区域方向渗透过来,移动速度很慢,似乎在侦察路径,避开了我们之前发现的两个常规巡逻点。很专业。”
他们立刻通知了陈默和陈锋。
陈默通过内部终端,远程调用了几架处于待命状态的、经过静音改装的无人机,悄无声息地升空,向目标区域靠近,提供了更清晰、更即时的俯瞰视角。
画面传回,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穿着深色衣物、动作矫健的男子,正利用地形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度假村”工地的方向摸来。他们显然是在进行渗透侦察,寻找防御漏洞或有价值的情报。
“要动手吗?”陈锋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冷厉。电网已经就位,他有把握让这几个人有来无回。
“不,”陈默盯着屏幕上那三个如同虫子般蠕动的人影,眼神冰冷,“放他们再近一点,进入二号缓冲区的电网范围。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然后……放他们回去。”
他需要立威,需要让“血狼帮”乃至所有暗中窥伺的势力明白,这片区域不是他们可以随意踏足的猎场。有时候,让敌人带着恐惧和惨痛的教训回去,比单纯的消灭更具战略价值。
就在那三名侦察兵即将踏入二号缓冲区,触发致命电网的前一刻,陈默却突然下令:“关闭二号区电网,放他们过去。”
众人一愣。
陈默解释道:“让他们看到‘度假村’工地的‘正常’夜间状态,麻痹他们。等他们返回时,再在必经之路上,送他们一份‘惊喜’。”
果然,那三名侦察兵顺利穿过预设的“漏洞”,远远地用望远镜观察了灯火通明、机械轰鸣(伪装)的“度假村”工地,记录了一些表面信息后,开始沿原路返回。
当他们再次踏入二号缓冲区,心中或许正为顺利完成任务而稍感松懈时——
“启动!”
陈浩按下了按钮!
“滋啦——噼啪!!”
幽蓝色的电弧瞬间在黑暗中爆闪!如同地狱绽放的妖花!
惨叫声被脉冲的爆鸣声掩盖大半,但通过声音传感器,依旧能听到那短促而凄厉的哀嚎。三个热源瞬间有两个变得极度微弱并快速消失,另一个则连滚带爬、带着明显的损伤,疯狂逃窜了回去,在热成像画面中留下一条断断续续的、代表失血的低温轨迹。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
“监控系统首战告捷。”陈雪平静地汇报,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一份够分量的‘回礼’送出去了。”陈浩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那个仓皇逃窜的热源,以及地上那两个已然熄灭的光点。监控系统的价值,在第一次实战检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眼睛,更是引导利爪精准挥向敌人咽喉的神经。
然而,他心中并无太多喜悦。这仅仅是一次小规模的侦察试探。“血狼帮”的报复,或许很快就会以更猛烈、更不择手段的方式到来。监控系统已经布下,接下来,需要让这双眼睛看到的威胁,能够被迅速、有效地清除——“防御阵列·火力点”的构建,迫在眉睫。黑暗中的猎杀与反猎杀,即将进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