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顿家宴的温暖与满足感,并未让堡垒内的众人沉溺太久。杯盘狼藉被高效的自动清洁系统处理干净后,一种崭新的、井然有序的节奏,便开始在这座地下方舟内悄然运转起来。旧世界的“日常”已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绝对生存逻辑之上的“新的日常”。
黎明时分(依据内部模拟的昼夜循环),没有阳光唤醒,但柔和的晨光模式已自动点亮生活区。家庭成员们几乎在同一时间醒来,长期的训练和末世将至的紧迫感,早已将懒散从他们的生物钟里剔除。
清晨:体能储备与情报汲取
一天始于训练区。这里配备了从旧宅搬来的部分基础器械,以及陈默最后采购清单里的专业设备。陈锋是总教官,他的训练计划残酷而高效。
陈默的训练方式与他人不同。他并非专注于肌肉力量的突破,而是进行着一种近乎自虐的精神力锤炼。他会将自己置于复杂的障碍环境中,同时维持空间感知的最大范围与精度,并尝试进行高频次、微小物体的精准投送练习。汗水浸透了他的运动服,脸色时常因精神力的剧烈消耗而显得苍白,但他眼神中的专注与冰冷从未改变。他能感觉到,每一次极限的压迫后,那凝练的精神力便仿佛被锻造得更加坚韧,对空间的掌控也越发精妙入微。那模糊的情感感知能力,似乎也在这种锤炼下,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
陈建国和李秀娟也未缺席。陈建国在陈锋的指导下,进行着力量恢复和基础格斗技巧的训练,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展现出惊人的毅力。李秀娟则与苏婉一起,进行着增强心肺功能和柔韧性的练习,这对于后勤支援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至关重要。
陈浩和陈雪的晨练则更偏向于“软实力”。陈浩会在跑步机上慢跑,同时在大脑中进行着复杂的编程构思或设备结构推演。陈雪则一边进行舒缓的瑜伽,一边通过植入耳内的微型耳机,接收着由她设定的程序自动筛选、播报的全球重要新闻简报和网络舆情分析。
一小时的晨练结束,众人洗漱用餐。早餐通常是高蛋白、高纤维的搭配,由厨房智能设备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数据和建议营养摄入量自动生成,高效而精准。
上午:各司其职与系统维护
早餐后,便是各自岗位的时间。
陈建国坐镇指挥中心,开始他作为“内务总管”的一天。他需要审阅由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昨日物资消耗报告、能源产出与储备情况、各区域设备运行状态日志。他需要协调“种植层”与“养殖层”的工作计划,确保食物链的稳定。贡献点制度的试运行框架也需要他最终敲定细节。他的沉稳和经验,是堡垒内部秩序得以维系的关键。
陈锋的任务是安全检查与防御演练。他带着检查清单,逐一巡视堡垒的每一个防御节点——高压电网的继电器、自动弩箭的机簧、监控探头的角度与清晰度、通风管道的过滤网、各道气密门的密封性能……他还会不定期地拉响不同级别的模拟警报,测试家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到位情况,将实战演练融入日常。
陈浩完全沉浸在他的技术王国里。他的工作台堆满了零件、电路板和各式工具。优化自动弩箭的反应算法、调试内部应急通讯频道、尝试破解从“鹰巢”基地带回的部分加密设备、甚至开始着手研究那套3D打印机如何用于快速制造特定规格的武器零件……他的大脑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处理器,为堡垒的科技壁垒不断添砖加瓦。
陈雪是堡垒的“眼睛”和“耳朵”。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指挥中心,面前是多块显示着不同信息流的屏幕。外界零星的无线电信号、经过伪装的网络节点抓取到的碎片信息、卫星云图(在她努力恢复部分功能后)的变化、甚至是一些特定关键词在暗网中的出现频率……都是她分析的对象。她试图从这些杂乱的信息中,拼凑出外界正在加速滑落的真实图景,并警惕着任何可能指向堡垒的潜在威胁。
李秀娟和苏婉则主导着后勤与医疗。她们清点整理着海量的物资,确保分类清晰,取用方便。她们检查医疗设备的完好性,补充急救包,苏婉还会抽时间研究病毒数据和那支宝贵的“抑制血清”蓝图。李秀娟则开始利用那台新缝纫机和囤积的布料,为家人缝制更适应末世活动、耐磨且具备一定隐蔽性的衣物。
下午:技能学习与精神维系
午后,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堡垒的“知识库”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陈默会独自进入静室,沉浸在对空间物理、量子力学以及潜意识开发资料的研究中,试图从科学和玄学两个层面,理解并进一步开发自身的能力。
陈锋会学习更复杂的战术指挥学、心理学(尤其是针对末世环境下的人性分析)。
陈浩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前沿科技知识,从材料学到能源学,从人工智能基础到生物工程概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雪则深入研究密码学、情报分析技巧、以及从旧世界数据库里翻找出来的、关于社会学和政治权术的着作,她知道,未来的敌人,未必都是丧尸。
连陈建国和李秀娟也在学习。陈建国啃着管理学和基础工程学书籍,李秀娟则跟着苏婉学习更深入的急救和护理知识,甚至开始辨认和了解种植层里那些药用植物的特性。
学习之后,会有短暂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时,堡垒的“娱乐储备”便派上了用场。有人会选择看一部下载好的老电影,有人会听音乐,有人会下棋,陈浩甚至会拉着人玩几局单机游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娱乐,是维持心理健康、防止在封闭环境中精神崩溃的重要阀门。
夜晚:总结与守望
晚餐通常是家人交流最集中的时刻。大家会分享一天的工作进展、发现的问题、或者学习中的心得。陈默往往话不多,但会仔细倾听,从中把握堡垒的整体状态和每个人的心理动态。
夜晚,堡垒会进入“低功耗运行模式”,部分非必要区域的灯光熄灭,但核心系统和外部监控始终保持最高警戒。
值班表开始严格执行。每人轮流在指挥中心守夜数小时,监控外界动静,处理可能的突发警报。其余人则休息,为第二天储备精力。
这就是“方舟”内的新的日常。没有懒觉,没有娱乐至死,没有毫无意义的社交。每一天都如同上紧的发条,围绕着“生存”、“变强”、“守护”这三个核心,精准而高效地运转着。
它枯燥,却充满力量。
它封闭,却心向未来。
它压抑,却孕育着在绝望中开出花朵的、最坚韧的希望。
陈默站在指挥中心,望着主屏幕上显示的、堡垒内部各个区域井然有序的画面,又看了看外部监控中,那片愈发显得死寂和不安的山林。
他知道,现在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应对即将到来的、旧秩序彻底崩坏的末世,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最温暖的港湾。他们正在这里,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也……准备着。
黎明时分(依据内部模拟的昼夜循环),没有阳光唤醒,但柔和的晨光模式已自动点亮生活区。家庭成员们几乎在同一时间醒来,长期的训练和末世将至的紧迫感,早已将懒散从他们的生物钟里剔除。
清晨:体能储备与情报汲取
一天始于训练区。这里配备了从旧宅搬来的部分基础器械,以及陈默最后采购清单里的专业设备。陈锋是总教官,他的训练计划残酷而高效。
陈默的训练方式与他人不同。他并非专注于肌肉力量的突破,而是进行着一种近乎自虐的精神力锤炼。他会将自己置于复杂的障碍环境中,同时维持空间感知的最大范围与精度,并尝试进行高频次、微小物体的精准投送练习。汗水浸透了他的运动服,脸色时常因精神力的剧烈消耗而显得苍白,但他眼神中的专注与冰冷从未改变。他能感觉到,每一次极限的压迫后,那凝练的精神力便仿佛被锻造得更加坚韧,对空间的掌控也越发精妙入微。那模糊的情感感知能力,似乎也在这种锤炼下,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
陈建国和李秀娟也未缺席。陈建国在陈锋的指导下,进行着力量恢复和基础格斗技巧的训练,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展现出惊人的毅力。李秀娟则与苏婉一起,进行着增强心肺功能和柔韧性的练习,这对于后勤支援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至关重要。
陈浩和陈雪的晨练则更偏向于“软实力”。陈浩会在跑步机上慢跑,同时在大脑中进行着复杂的编程构思或设备结构推演。陈雪则一边进行舒缓的瑜伽,一边通过植入耳内的微型耳机,接收着由她设定的程序自动筛选、播报的全球重要新闻简报和网络舆情分析。
一小时的晨练结束,众人洗漱用餐。早餐通常是高蛋白、高纤维的搭配,由厨房智能设备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数据和建议营养摄入量自动生成,高效而精准。
上午:各司其职与系统维护
早餐后,便是各自岗位的时间。
陈建国坐镇指挥中心,开始他作为“内务总管”的一天。他需要审阅由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昨日物资消耗报告、能源产出与储备情况、各区域设备运行状态日志。他需要协调“种植层”与“养殖层”的工作计划,确保食物链的稳定。贡献点制度的试运行框架也需要他最终敲定细节。他的沉稳和经验,是堡垒内部秩序得以维系的关键。
陈锋的任务是安全检查与防御演练。他带着检查清单,逐一巡视堡垒的每一个防御节点——高压电网的继电器、自动弩箭的机簧、监控探头的角度与清晰度、通风管道的过滤网、各道气密门的密封性能……他还会不定期地拉响不同级别的模拟警报,测试家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到位情况,将实战演练融入日常。
陈浩完全沉浸在他的技术王国里。他的工作台堆满了零件、电路板和各式工具。优化自动弩箭的反应算法、调试内部应急通讯频道、尝试破解从“鹰巢”基地带回的部分加密设备、甚至开始着手研究那套3D打印机如何用于快速制造特定规格的武器零件……他的大脑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处理器,为堡垒的科技壁垒不断添砖加瓦。
陈雪是堡垒的“眼睛”和“耳朵”。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指挥中心,面前是多块显示着不同信息流的屏幕。外界零星的无线电信号、经过伪装的网络节点抓取到的碎片信息、卫星云图(在她努力恢复部分功能后)的变化、甚至是一些特定关键词在暗网中的出现频率……都是她分析的对象。她试图从这些杂乱的信息中,拼凑出外界正在加速滑落的真实图景,并警惕着任何可能指向堡垒的潜在威胁。
李秀娟和苏婉则主导着后勤与医疗。她们清点整理着海量的物资,确保分类清晰,取用方便。她们检查医疗设备的完好性,补充急救包,苏婉还会抽时间研究病毒数据和那支宝贵的“抑制血清”蓝图。李秀娟则开始利用那台新缝纫机和囤积的布料,为家人缝制更适应末世活动、耐磨且具备一定隐蔽性的衣物。
下午:技能学习与精神维系
午后,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堡垒的“知识库”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陈默会独自进入静室,沉浸在对空间物理、量子力学以及潜意识开发资料的研究中,试图从科学和玄学两个层面,理解并进一步开发自身的能力。
陈锋会学习更复杂的战术指挥学、心理学(尤其是针对末世环境下的人性分析)。
陈浩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前沿科技知识,从材料学到能源学,从人工智能基础到生物工程概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雪则深入研究密码学、情报分析技巧、以及从旧世界数据库里翻找出来的、关于社会学和政治权术的着作,她知道,未来的敌人,未必都是丧尸。
连陈建国和李秀娟也在学习。陈建国啃着管理学和基础工程学书籍,李秀娟则跟着苏婉学习更深入的急救和护理知识,甚至开始辨认和了解种植层里那些药用植物的特性。
学习之后,会有短暂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时,堡垒的“娱乐储备”便派上了用场。有人会选择看一部下载好的老电影,有人会听音乐,有人会下棋,陈浩甚至会拉着人玩几局单机游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娱乐,是维持心理健康、防止在封闭环境中精神崩溃的重要阀门。
夜晚:总结与守望
晚餐通常是家人交流最集中的时刻。大家会分享一天的工作进展、发现的问题、或者学习中的心得。陈默往往话不多,但会仔细倾听,从中把握堡垒的整体状态和每个人的心理动态。
夜晚,堡垒会进入“低功耗运行模式”,部分非必要区域的灯光熄灭,但核心系统和外部监控始终保持最高警戒。
值班表开始严格执行。每人轮流在指挥中心守夜数小时,监控外界动静,处理可能的突发警报。其余人则休息,为第二天储备精力。
这就是“方舟”内的新的日常。没有懒觉,没有娱乐至死,没有毫无意义的社交。每一天都如同上紧的发条,围绕着“生存”、“变强”、“守护”这三个核心,精准而高效地运转着。
它枯燥,却充满力量。
它封闭,却心向未来。
它压抑,却孕育着在绝望中开出花朵的、最坚韧的希望。
陈默站在指挥中心,望着主屏幕上显示的、堡垒内部各个区域井然有序的画面,又看了看外部监控中,那片愈发显得死寂和不安的山林。
他知道,现在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应对即将到来的、旧秩序彻底崩坏的末世,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最温暖的港湾。他们正在这里,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也……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