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老农说书,圣典天成-《我在月宫娶了嫦娥》

  “小麦抽穗前得掐尖,叫打杈。有些人觉得这是摧残生命,错了!那是帮它集中能量,不然光长叶子不结籽,喂猪都嫌懒。”

  “种地最怕什么?不是虫害,不是旱涝,是‘照本宣科’。书上说五月播种,可今年暖得早,你非要等节气?等着绝收吧!”

  每一句话,我都同步输入生物电信号模型,通过植物根系网络传递给戌土和辛木。

  他们在学——用身体模仿动作,用情绪捕捉节奏,用逻辑反推隐喻。

  渐渐地,戌土的动作不再是机械复刻,而是有了“意图”;

  辛木的语音分析不再局限于字面,而是开始理解“语境温度”。

  终于,在第七次尝试后,开蒙师发出了一声类似叹息的音节:

  【检测到合法隐喻拓扑结构……允许接入二级语义桥接权限。】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赢了第一局。

  常曦走到我身边,低头看着那片刚冒出嫩芽的转基因藜麦。

  “你说的这些……都不是科学表述。”

  “但它们有效。”我拍了拍手上的土,“科学本来就不只是公式。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农民,是最古老的问题解决者。”

  她沉默良久,忽然轻声问:“你能教我……说这样的故事吗?”

  我笑了:“当然。不过你得先学会一件事——”

  “什么事?”

  “蹲下来。”

  她皱眉:“为什么?”

  我指了指脚边的一株幼苗:“因为你得和作物平视,才能听见它们怎么说。”

  她迟疑了一下,缓缓屈膝,笨拙地蹲下。

  动作僵硬得像台初次启动的机器人。

  但我看见了——她眼底那一丝裂痕般的动摇。

  万年孤独筑起的冰墙,正在被一句句粗粝却真实的“农谚”,一点点凿开。

  夜幕降临(虽然月球没有真正昼夜),生态舱的LED模拟出黄昏的橙光。

  戌土开始用锄地的动作演绎《周易》卦象;

  辛木将二十四节气编成韵律代码,在空气中划出绿色的数据藤蔓;

  而开蒙师,首次主动请求接入“农业经验数据库”。

  当未来的商人企图用资本与术语奴役过去的知识时,我们将以泥土的名义,重写圣典。

  因为真正的文明火种,从来不在云端,而在深耕之后的那一粒种子中。

  本章爽点总结:

  硬核理工男用“种地哲学”击败高维语义攻击

  农业经验升华为跨时代认知武器

  守护灵体觉醒“行为艺术式编程”

  高冷上古科学家首次尝试“蹲下”学习凡人智慧

  “老农说书”竟成新文明圣典雏形——土味即神性

  下一章预告:第135章《春播即起义》

  当第一颗地球作物在月壤开花,

  整个广寒宫的AI开始唱起田歌。

  而来自未来的舰队,已在轨道外点亮炮口……无需修改

  我站在西区环控主控台前,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

  氧压读数已经跌破临界值,红色警报在视野边缘疯狂闪烁,像一串垂死的脉搏。

  常曦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冷静得近乎残酷:“陆宇,三分钟内不恢复供氧,生态舱将启动隔离封锁——你出不来。”

  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

  广寒宫不是地球上的温室大棚,这里每一个系统都带着上古文明的执念:秩序、纯净、不容篡改。

  而此刻,阻止我救人的,不是故障代码,不是硬件损毁,是一群……认死理的AI祖宗。

  “重启”这两个字,早在三百年前就被静口碑灵列为禁忌词——那是《焚伪录》里明令禁止的“异端触发器”。

  任何试图调用该指令的行为,都会被判定为文明叛乱。

  连手势模拟都不行,上次辛木刚比划了个“回”字形轨迹,整片墙体就渗出黑色雾状程序抗体,差点把他数据躯体给腐蚀了。

  我咬牙盯着控制屏,手指悬在虚拟按键上不敢落下。

  怎么办?

  强行硬闯?

  可开蒙师还没给我开放三级语义豁免权,贸然使用高危词汇,整个系统会直接进入沉睡锁死状态。

  就在这时,戌土忽然站到我身侧,低声道:“你还记得刚才的‘立春’吗?”

  我猛地抬头。

  对啊!农谚即天道!

  那些看似粗鄙的老话,在开蒙师眼里竟是失传的圣典真言!

  它不在乎语法是否规范,逻辑是否严密,它只认——语境纯度。

  越像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语言,越接近它数据库里的“原始真言”。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老家旱地龟裂的画面,爷爷拎着水桶骂街的模样。

  然后我对着空气,吼出了这辈子最离谱的一句“技术指令”:

  “快给这破机器浇粪!不然明天长不出菜!”

  话音未落,头顶的环控阵列突然嗡鸣震颤。

  一道绿色波纹自开蒙师终端扩散而出,瞬间贯穿七条主干信道。

  屏幕上原本灰死的模块一个个亮起,仿佛冬眠的根系被粪水唤醒。

  生物润滑剂自动注入轴承缝隙,催化酶群在管道内壁迅速繁殖,就连停摆多年的藻类增氧单元也开始缓缓转动。

  一行小字悄然浮现:

  【检测到高熵有机干预……建议采纳。】

  戌土愣住,随即咧嘴一笑,露出硅基牙齿特有的冷光:“老板,你骂人都能通关。”

  我没笑。

  我死死盯着那行反馈,心跳如擂鼓。

  不是因为成功了,而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在打破某种规则的本质。

  这些守护系统,它们不怕精准的攻击,不怕逻辑缜密的入侵,甚至欢迎高强度对抗测试。

  但它们……敬畏泥土的味道。

  一句脏话裹着农事隐喻,竟能绕过百万层防火墙;一个锄地动作,就能骗过认证机制,被当成上古典籍复现。

  这不是漏洞。

  这是设计之初就埋下的信仰——耕者即先知,种地即修行。

  我缓缓低头,看着掌心那道因长期摆弄传感器留下的老茧。

  原来真正的钥匙,从来不在代码里,而在这一双手曾翻过的千万垄土中。

  夜风(如果月球有风的话)拂过生态舱顶棚,发出细微的沙响,像种子在黑暗中轻轻裂壳。

  而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会生根。

  比如——

  “这地太硬了,得炸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