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协同学校教育:为孩子争取理解与支持
家庭是孩子的后盾,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内向孩子在学校可能会面临被忽视、被误解的情况,比如因为不主动举手被老师认为“不会”,因为安静不吵闹被同学孤立。
家长需要主动与学校沟通,搭建家校协同的桥梁,让老师理解孩子的气质特点,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主动与老师沟通时,要客观地介绍孩子的特质,而不是单纯“告状”或“要求特殊待遇”。
可以这样跟老师说:“我的孩子气质偏内向,思考问题时需要多一点时间,不是不会,而是需要整理好思路才愿意表达。如果课堂上提问,能不能多给她几秒钟思考时间?”
“她不太擅长在多人面前发言,但书面表达和一对一交流时会更放松,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她这方面的优势”
“她做事很专注、细心,适合做一些需要耐心的工作,比如班级图书管理、作业收发等”。
同时,向老师分享孩子的优势,比如“孩子观察力很强,能发现很多细节”“她很有耐心,做事情很专注”“她对朋友很真诚,能很好地倾听他人”,让老师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仅仅关注“内向”的标签。
当老师理解了孩子的特质,就会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恰当的引导,比如在课堂上设计书面回答、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等环节,让内向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
此外,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及时察觉潜在问题。
每天放学后,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开心的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老师和同学有没有对你不好”,如果发现孩子因为安静被忽视、被同学欺负,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比如和老师商量,让孩子担任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等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角色,让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认可,建立校园归属感;
如果孩子被同学孤立,家长可以和老师一起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同学深入交流,建立友谊。
(四)激发优势的具体方法:让内向的天赋自然绽放
接纳与守护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的内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我们可以从兴趣、表达、鼓励三个方面,帮助孩子激发潜能。
第一,支持孩子的深度兴趣。
内向孩子往往会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深入探索。
家长要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给予充分的支持。
如果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后盾,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内向孩子在学校可能会面临被忽视、被误解的情况,比如因为不主动举手被老师认为“不会”,因为安静不吵闹被同学孤立。
家长需要主动与学校沟通,搭建家校协同的桥梁,让老师理解孩子的气质特点,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主动与老师沟通时,要客观地介绍孩子的特质,而不是单纯“告状”或“要求特殊待遇”。
可以这样跟老师说:“我的孩子气质偏内向,思考问题时需要多一点时间,不是不会,而是需要整理好思路才愿意表达。如果课堂上提问,能不能多给她几秒钟思考时间?”
“她不太擅长在多人面前发言,但书面表达和一对一交流时会更放松,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她这方面的优势”
“她做事很专注、细心,适合做一些需要耐心的工作,比如班级图书管理、作业收发等”。
同时,向老师分享孩子的优势,比如“孩子观察力很强,能发现很多细节”“她很有耐心,做事情很专注”“她对朋友很真诚,能很好地倾听他人”,让老师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仅仅关注“内向”的标签。
当老师理解了孩子的特质,就会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恰当的引导,比如在课堂上设计书面回答、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等环节,让内向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
此外,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及时察觉潜在问题。
每天放学后,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开心的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老师和同学有没有对你不好”,如果发现孩子因为安静被忽视、被同学欺负,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比如和老师商量,让孩子担任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等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角色,让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认可,建立校园归属感;
如果孩子被同学孤立,家长可以和老师一起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同学深入交流,建立友谊。
(四)激发优势的具体方法:让内向的天赋自然绽放
接纳与守护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的内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我们可以从兴趣、表达、鼓励三个方面,帮助孩子激发潜能。
第一,支持孩子的深度兴趣。
内向孩子往往会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深入探索。
家长要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给予充分的支持。
如果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