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友会-《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2066年春分,小D国首都的国家体育场座无虚席,十万民众自发聚集在这里,手中挥舞着印着“绿色共赢”字样的旗帜——他们要为高小凤举办一场“感恩盛典”,更要宣告小D国首个由民众自发组建的组织“小凤之友会”正式成立。

  当高小凤在卡鲁总统的陪同下走进体育场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穆萨带着光伏大棚的村民们,举着“是您让我们吃饱饭”的横幅;阿米娜和技能学校的学生们,捧着用稀土晶体雕刻的“希望之星”;退伍兵哈桑领着安全卫队的队员们,以最标准的军姿向她敬礼——这些曾受惠于高小凤的人,此刻都成了她最坚定的支持者。

  “以前,我们觉得贫穷是命,动荡是常态。”“小凤之友会”首任会长、曾带头抗议的退伍兵队长穆罕默德,站在主席台上动情发言,“是高总让我们知道,只要有好的机会、好的技术,我们也能过上好日子。她帮我们建大棚、办学校,给退伍兵找工作,甚至帮国家还债务——她不是来‘施舍’的,是来和我们一起‘创造’的。所以我们自发成立‘小凤之友会’,就是要跟着她的理念,守护小D国的绿色未来,也帮更多人实现梦想。”

  话音刚落,全场民众齐声高喊:“小凤!小凤!”声音震彻云霄。卡鲁总统走上前,将一枚特制的“小D国荣誉公民”勋章别在高小凤胸前:“这是小D国最高的荣誉,也是十万民众的心意。从今天起,您就是小D国的一员,这里永远是您的家。”

  高小凤接过勋章,眼眶微热。她看着台下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想起初到小D国时的混乱——A国军事管控、政府负债累累、民众流离失所,而现在,光伏大棚连成一片,技能学校书声琅琅,退伍兵们有了稳定工作,这个曾经动荡的国家,终于有了“家”的模样。“其实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她拿起话筒,声音温和却坚定,“我只是相信,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利。‘小凤之友会’不是我的组织,是所有相信‘绿色共赢’的人的组织——未来,我们一起把小D国建设得更好,也把这份理念传递到更多地方。”

  盛典结束后,“小凤之友会”立刻投入行动:穆罕默德带领退伍兵分队,负责维护光伏电站和创业园的安全;阿米娜组织学生分队,在全国开展“环保知识宣讲”;穆萨牵头村民分队,帮助周边村庄搭建小型光伏灌溉系统。短短一个月,“小凤之友会”的成员就从最初的1万人发展到5万人,成为小D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

  更意外的是,“小凤之友会”的模式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周边的坦桑尼亚、布隆迪等国,民众纷纷效仿,成立了类似的“绿色共赢促进会”,主动对接联盟的项目,希望能像小D国一样,通过绿色产业实现脱贫。祁同伟在得知消息后,特意给高小凤打来电话:“你在小D国播下的‘理念种子’,现在开始在非洲生根发芽了!这比任何项目都有价值。”

  这年夏天,高小凤再次来到小D国,参加“小凤之友会”组织的“绿色成果展”。展厅里,摆满了村民们种的蔬菜、退伍兵企业生产的农机、学生们设计的环保装置——每一件展品,都是“共赢”理念的见证。穆罕默德兴奋地告诉高小凤:“我们已经和坦桑尼亚的‘绿色共赢促进会’达成合作,一起开发跨境光伏电网,以后两国的老百姓都能用上便宜的清洁电了!”

  高小凤看着展厅里忙碌的人们,突然明白:真正的“影响力”,不是靠权力或金钱,是靠走进人心,点燃每个人心中的“希望”。小D国的民众服她,不是因为她帮了他们,是因为她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力量。

  离开小D国时,十万民众自发到机场送行。穆萨的小儿子跑过来,递给高小凤一幅画——画上,太阳照耀着光伏大棚,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旁边写着一行稚嫩的字:“高小凤姐姐,我们会永远跟着你。”

  高小凤接过画,小心翼翼地收进包里。她知道,“小凤之友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绿色共赢”的组织在全球涌现,而她和高小琴、祁同伟等人,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把“中国方案”的光芒,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类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