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三十六计-《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2057年初春,全球矿产资源市场暗流涌动——A国为维持本土高碳矿业企业利益,突然宣布对联盟成员国出口的稀土、锂等关键矿产加征30%关税,同时联合部分盟友限制“中国方案”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试图通过贸易壁垒挤压联盟生存空间。

  高小凤收到消息时,正在北极科考站调试冰下勘探机器人。她没有急于回应,而是迅速召集联盟核心团队召开视频会议:“A国想靠‘关税 技术封锁’逼我们让步,但他们忘了,全球80%的绿色矿业项目依赖联盟的技术支持,70%的新能源企业依赖联盟成员国的矿产供应。我们不用硬刚,用‘三十六计’里的‘围魏救赵’‘釜底抽薪’就能破局。”

  第一计“釜底抽薪”,切断A国高碳矿业的市场后路。高小凤联合联盟内的12个矿产出口国,宣布对A国本土高碳矿业企业实施“原材料断供”——暂停向A国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出口铁矿石、铜矿石,同时将原本供应A国的锂、钴资源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短短两周,A国高碳矿业企业因原材料短缺被迫停产,股价暴跌40%,大量工人面临失业。

  第二计“围魏救赵”,冲击A国新能源产业命脉。联盟联合全球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发布“绿色供应链声明”:未来仅采购采用“中国方案”技术生产的矿产资源,拒绝采购A国高碳矿业产品。A国新能源汽车厂商顿时陷入恐慌——若无法获得合规矿产,其产品将无法进入欧洲、亚洲等主要市场。特斯拉、通用等车企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取消对联盟的贸易限制。

  第三计“树上开花”,放大联盟技术优势。高小凤在日内瓦召开“全球绿色矿业技术博览会”,集中展示联盟的最新技术成果:“太空氦-3提取设备”“深海采矿生态系统”“矿渣全元素回收技术”……全球50多个国家的企业当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订单金额突破20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国本土矿业技术因长期依赖传统模式,无人问津,技术封锁彻底失效。

  短短一个月,A国经济遭受重创:高碳矿业亏损超百亿美元,新能源产业面临断链风险,失业率飙升至5%。A国总统紧急召集内阁会议,最终决定放下姿态,派商务部部长亚当斯赴中国求和。

  谈判桌上,亚当斯态度诚恳:“高总,我们承认之前的做法有误,希望能取消贸易限制,恢复矿产供应。A国愿意降低对联盟成员国的关税,同时开放本土绿色矿业市场,邀请联盟参与A国氢能矿山、锂矿储能等项目。”

  高小凤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提出三项条件:“第一,A国需取消对联盟所有技术的限制,承认‘中国方案’的国际标准地位;第二,A国本土绿色矿业项目需采用联盟技术,技术授权费按国际标准收取;第三,A国需加入‘全球矿产资源循环利用计划’,出资1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矿渣回收工厂建设。”

  亚当斯犹豫片刻,最终全部答应——对A国而言,此时妥协是唯一的选择。协议签署后,联盟立即恢复对A国的矿产供应,但调整了供应结构:高碳矿产占比从60%降至20%,绿色合规矿产占比提升至80%。同时,联盟与A国企业签订5项技术授权协议,仅技术授权费一项就收入5000万美元。

  消息传出,全球市场反应热烈:A国高碳矿业股价止跌回升,新能源企业股价上涨15%;联盟成员国的矿产出口额同比增长30%,“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谈判结束后,亚当斯握着高小凤的手说:“这次经历让我们明白,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未来,A国希望能与联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矿业绿色转型。”

  高小凤笑着回应:“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这5000万美元的技术授权费,我们会全部投入‘绿色矿业技术学院’建设,培养更多本土人才。希望未来A国能成为联盟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离开谈判会场,高小凤收到了北极科考队的消息:新一代“冰下矿产勘探机器人”已成功探测到北极冰下的镍矿带,且生态影响评估为“零风险”。她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心中满是感慨——从应对A国的贸易打压,到推动全球矿业转型,“中国方案”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让“尊重、共享、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这趟“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航行,仍在继续。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贸易壁垒、新的技术挑战,但高小凤和她的团队从不畏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坚持用智慧和诚意化解分歧,用技术和行动创造价值,就一定能让“共赢之种”在全球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让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