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待命-《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2054年盛夏,太平洋岛国斐济的苏瓦港格外热闹。高小凤站在“海上光伏 渔业养殖”项目的观景平台上,咸湿的海风拂过她的衣角,远处海面上成片的蓝色光伏板随波浪轻轻起伏,像一片漂浮在海上的“能源绿洲”。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握着她的手,指着水下隐约可见的鱼群,语气里满是激动:“高总,你们的技术不仅让我们的电费降低了30%,水下的金枪鱼产量还翻了一倍!现在周边五个村落的渔民,都主动申请加入养殖合作社,再也不用靠冒险远海捕鱼为生了。”

  高小凤俯身看向透明的观景水下舱,只见光伏板的阴影区里,成群的金枪鱼在珊瑚礁旁游动,渔民们乘坐环保养殖船,正用智能化设备投放饲料。“总理先生,这就是‘立体开发’的意义——海面发电、水下养殖,既不占用陆地资源,又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她补充道,“我们还在光伏板下方安装了水质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海水温度、酸碱度和溶解氧,确保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下个月,斐济的第一座氢能加注站也将建成,未来渔民的渔船都能换成零排放的氢能源船。”

  姆拜尼马拉马当即决定,将“海上光伏 渔业养殖”模式推广到斐济其他岛屿,并邀请同凤集团参与斐济“国家清洁能源计划”,共同打造“太平洋绿色能源枢纽”。

  这年深秋,高小凤应冰岛政府邀请,前往雷克雅未克考察“地热采矿”项目。汽车行驶在广袤的苔原上,远处的火山口冒着白色蒸汽,近处的采矿区却看不到一丝烟尘——同凤集团研发的“地热直供采矿系统”,将地下3000米的地热资源直接引入采矿设备,既替代了传统燃油,又能为采矿舱供暖,实现全流程零碳排放。

  冰岛矿业部长奥拉夫松站在采矿舱外,指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这套系统运行半年来,每吨矿石的开采成本下降了25%,碳排放减少了100%!之前我们担心地热资源不稳定,没想到你们的‘地热储能系统’能将多余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即使在地热输出低谷期,也能保证采矿设备稳定运行。”

  高小凤笑着看向远处的地热电站:“冰岛的地热资源是上天的馈赠,我们只是用技术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未来,我们计划和冰岛大学合作,研发‘地热提锂’技术,从地热流体中提取锂资源,让冰岛不仅成为‘地热大国’,还能成为‘新能源材料大国’。”

  2055年春天,“全球矿业环保联盟”迎来了成立十周年庆典。庆典在刚果(金)卡莫托矿区举行,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代表、企业高管和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庆典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共赢之林”纪念碑——碑上刻着所有“中国方案”落地项目的名称和受益人数,碑旁种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树种,象征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共生共荣。

  庆典仪式上,卡隆加作为本土技术人才代表发言。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矿渣全元素回收技术”的专利证书,激动地说:“十年前,我还是个在矿渣堆旁捡矿石的孩子;十年后,我带领团队研发的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这十年,‘中国方案’不仅给了我们技术,更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机会。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出口到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真正实现了‘非洲技术服务非洲’。”

  高小凤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有斐济渔民黝黑的脸庞,有冰岛工程师专注的眼神,有A国学者赞许的目光,还有刚果(金)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她拿起话筒,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十年前,‘全球矿业环保联盟’成立时,有人质疑我们的理念能否实现;十年后,150个项目、5000万人受益、100项技术落地,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尊重、共享、共赢’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能改变世界的行动。未来十年,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让‘共赢之种’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让全球矿业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庆典结束后,高小凤收到了一份来自联合国的特殊荣誉——“全球可持续发展终身成就奖”。联合国秘书长在颁奖词中写道:“高小凤女士用二十年的时间,将‘中国方案’从一个技术构想,变成了全球矿业治理的核心力量。她不仅改变了全球矿业的发展模式,更用行动证明,人类可以在保护地球的同时,实现共同发展。”

  离开卡莫托矿区时,高小凤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成片的芒果园和光伏电站,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的场景——那时的矿渣堆灰蒙蒙一片,孩子们的眼神里满是迷茫。而现在,矿渣堆变成了果园,孩子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村民们能靠绿色产业增收。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中国方案”最初的初心——让每个国家都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发展梦想。

  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远处的“共赢之林”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高小凤拿出手机,给穆卡发了一条消息:“下一站,我们去南极洲考察‘冰下矿产勘探’项目吧,听说那里的矿产资源丰富,我们要用技术保护好这片净土,为人类的未来储备更多希望。”

  很快,穆卡回复了一个加油的表情和一句“随时待命”。高小凤看着手机屏幕,嘴角露出了微笑。她知道,这趟“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航行,永远不会停歇。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更多机遇,但只要坚持“尊重、共享、共赢”的理念,只要有更多人愿意为地球的绿色未来奔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