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好事-《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高小凤从欧洲载誉归来时,北京正值金秋。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舷窗外的银杏叶铺满跑道,她刚走下舷梯,就看到人群中举着“欢迎高总回家”牌子的同凤员工,还有几位来自贵州黔东南州的村干部——他们是特地来北京,想当面感谢高小凤为当地稀土产业带来的改变。

  “高总,您可算回来了!”黔东南州麻江县的村支书老王握着她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自从同凤帮我们建了稀土尾矿回收厂,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让村里300多人有了工作,去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翻了一倍,终于摘掉了贫困帽!”说着,老王从包里掏出一筐刚熟的猕猴桃,“这是我们村自己种的,您一定要尝尝,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高小凤接过猕猴桃,指尖触到果实的温度,眼底泛起暖意。她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去麻江,看到的是被尾矿污染的稻田、守着资源却没饭吃的村民——那时她就暗下决心,要让稀土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金钥匙”。如今,同凤不仅在麻江建了尾矿回收厂,还引入了“合作社 企业”模式,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每年能拿到分红,甚至有20多位年轻人通过同凤的技术培训,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

  “老王,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高小凤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在麻江建稀土科普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资源优势,未来也能为家乡发展出份力。”话音刚落,周围的村民和员工都鼓起掌来,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满是希望的模样。

  回到公司没几天,高小凤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民生项目”中。她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同凤要做的不仅是全球稀土领域的领军者,更要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伙伴”。她牵头启动了“同凤乡村振兴计划”,在全国10个稀土资源县投入20亿元,建设尾矿治理工程、农产品加工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同凤的尾矿复垦项目让2000亩荒地变成了草原;在江西赣州,同凤援建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500名稀土技术人才,大多都留在了当地企业;在四川凉山,同凤帮彝族村寨建了核桃加工厂,让原本卖不上价的核桃变成了深加工产品,村民收入翻了三倍。

  就连之前反对同凤在当地建厂的环保组织,也成了项目的支持者。北京某环保机构的负责人在考察完麻江尾矿回收厂后,公开表示:“同凤的模式真正做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他们的尾矿利用率达到98%,比国家要求还高10个百分点,值得所有资源企业学习。”

  而最让高小凤上心的,莫过于祁同伟和钟小艾的婚礼。作为两人多年的好友和事业伙伴,她早早就开始筹备,从场地布置到流程设计,每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婚礼定在京郊的一家生态庄园,这里曾是同凤参与改造的废弃矿坑,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的休闲胜地,既符合两人低调务实的性格,也暗含着“资源再生、美好新生”的寓意。

  婚礼当天,阳光正好。钟小艾穿着简约的白色婚纱,挽着父亲的手走向红毯尽头的祁同伟——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眼神里满是温柔。高小凤作为证婚人,站在台上笑着说:“我认识同伟和小艾十多年了,从同凤刚起步时的并肩作战,到后来一起推动全球稀土规则改革,他们不仅是事业上的伙伴,更是生活里的知己。今天这个场地,是我们一起看着从矿坑变成庄园的,就像他们的感情,历经风雨,却愈发坚定。”

  台下的宾客里,既有同凤的员工、全球稀土领域的合作伙伴,也有麻江、白云鄂博等地的村民代表。老王特意带来了村里的芦笙队,婚礼间隙,队员们吹响欢快的芦笙,引得宾客们纷纷起身跳舞。祁同伟握着钟小艾的手,对高小凤说:“小凤,谢谢你为我们做的一切,也谢谢你让我们看到,做企业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帮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婚礼后的晚宴上,高小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IMRC主席的视频祝福。视频里,主席笑着说:“高总,恭喜你的朋友新婚快乐!同时也要感谢同凤为全球稀土治理做出的贡献,下个月的IMRC年会,我们希望你能牵头讨论‘稀土回收全球标准’,让更多国家受益于中国方案。”

  高小凤看着屏幕里的主席,又望向身边欢声笑语的宾客,突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从当年在南美与ABC国博弈,到如今在全球推动技术共享、在国内助力乡村振兴,她走过的每一步,都在践行着“共赢”的初心。

  晚宴结束时,夜色已深。祁同伟和钟小艾送高小凤出门,钟小艾笑着说:“小凤,接下来该考虑你自己的人生大事啦!”高小凤望着远处的星空,眼底闪烁着从容的光芒:“慢慢来,我相信最好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现在的我,能看着同凤越来越好,看着更多人因为同凤的努力过上好日子,就已经很幸福了。”

  车子驶离庄园时,高小凤透过车窗看到,庄园里的灯光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夜色中,远处的尾矿复垦区里,新种的树苗在月光下舒展着枝叶。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同凤还会把“中国方案”带到更多国家,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撒向更多土地,而她也会继续带着初心,在全球资源治理和民生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