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赵佶被秦桧迎回汴梁时,特留二子在镇江,本欲制衡太子赵桓。既防独子懈怠,又选诸子中才干较优者,遂有赵楷、赵构同驻行宫之局。
赵佶膝下尚有两子,长子赵桓若对他不孝,余下二子为夺皇位与太上皇扶持,定会竭力营救并厚待于他。
这便是赵佶的盘算,冷酷自私如他,连亲子亦在算计之中。
只可惜,赵佶的苦心终是徒劳。
他已成大周新帝柴皓刀下亡魂,既无赵佶,又何需太上皇的支持?
闻讯的赵构与赵楷当即各自结党,争相拉拢江南士大夫。
而那些士大夫亦是蛇鼠一窝,置二帝之死于不顾,率先争抢起从龙之功。
“郓王乃太上皇第三子, 之三帝,年长于康王,理当继位!”
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扬州知州吕颐浩捋须缓言。
镇江属江南东路辖境,吕颐浩身为安抚使,此刻官职最高。
两浙、江南西路、川蜀四路及湖广诸路安抚使虽众,但因路途遥远尚未抵达。
吕颐浩欲趁此时机拥立郓王赵楷,如此他作为首倡者,自可居从龙首功,顺势成为新朝 。
吕颐浩一 员随即附和:“郓王年长德劭,酷肖太上皇,昔年本为太子人选,只因金人南下,太上皇仓促传位 。如今神器更迭,柴贼 ,皇位当归郓王,此乃天命!”
“臣附议,郓王当为天子!”
这些附和者皆与吕颐浩交好,官位不低,其支持足以令赵楷在江南东路立足。
赵楷年长,精通琴棋书画,类其父赵佶,按例康王赵构本无资格与之相争。
众官拥戴赵楷顺理成章,吕颐浩若为 ,他们亦可位列副相或枢密使之职。
“此言差矣!郓王虽有才艺,不过雕虫小技,且 轻浮,不堪为君!康王虽年少,却沉稳有度,具雄主之姿,理当继位!”
应天府府尹黄潜善出言反驳。
宋朝南都应天府位于商丘,距汴梁不远。黄潜善见数十万河防大军溃败、柴皓兵逼汴梁时,察觉形势危急,果断弃城南逃。
作为与路级平级的南都,应天府地位尊崇。但黄潜善仅率亲兵逃至江南,在江南东路势力薄弱,难以抗衡当地安抚使吕颐浩。权衡之下,他转而拥立康王赵构——在赵构支持者中,黄潜善官职最高。
持相同想法的士大夫不在少数。他们自知难以与吕颐浩等人争夺拥立郓王赵楷之功,便退而支持康王。若赵构登基,黄潜善有望拜相,其余人亦可位列副相。
国难当头,当立雄主而非庸长。康王沉稳,堪承大统!又一人出列声援,正是长腿将军刘延庆,刘光世之父。昔年赵桓即位时,刘延庆因属童贯党羽遭贬。其子刘光世贿赂秦桧得任鄜延路兵马经略使,却在黄河防线贸然炮击未果,反被柴皓部将凌振炮毙。刘延庆却因祸得福,得以在江南参与拥立新君。
武夫安敢妄议国事!吕颐浩见刘延庆支持赵构,立即厉声呵斥。黄潜善当即反唇相讥:吕安抚至今仍轻蔑武将,莫非欲独抗柴贼?连刘太尉都拥戴康王,足见民心所向!
刘延庆也配称太尉?我辛兴宗不输他分毫!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踏入门槛高声喝道。这位童贯旧部原为西军将领,经童贯提拔出任淮南帅臣,官阶与老上司种师道同级。他率军星夜赶来,正是要为从龙之功押注。
辛兴宗的加入使郓王赵楷阵营声势大涨。此时随行人群中忽有人进言:下官以为刘太尉所言极是。国难当立贤君,且康王封号暗合天命——康地属南,正应江南立帝;郓王封国在山东郓城,岂非南辕北辙?
那里已是柴贼的地盘,郓王登基为帝,却丢了封地,如同无根浮萍,恐怕与天命不符。”
这道人影不仅站出来力挺赵构,更搬出一套天命之说,顿时令康王赵构及其支持者面露喜色。
对啊!他们怎么没想到封号与天命相合的道理!
“你叫什么名字?待本王登基,必有重赏!”
康王赵构欣喜地望着发言之人。
那人闻言,心中暗喜,郑重行礼,激动道:“下官楚州安抚使宋江,拜谢殿……陛下!”
以天命之说为赵构继位提供依据的,正是原梁山泊首领,如今的大宋楚州安抚使宋江。
他这楚州安抚使一职,相当于楚州知州,隶属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麾下。
此次来镇江,本是随辛兴宗为郓王赵楷助阵。
谁知宋江见风使舵,公然与上司辛兴宗唱反调,转而投靠了康王赵构。
在宋江看来,郓王赵楷年长,又有江南东路安抚使支持,本就占优。
如今辛兴宗这位武将出身的淮南东路安抚使也站在赵楷一边,更显得康王赵构势单力薄。
此时,宋江虽只是六七品小官,但他的言论却意义重大——直接为赵构拉来了天命之说作为倚仗!
此举固然会得罪辛兴宗,却也能赢得康王赵构的青睐。
一旦赵构登基,宋江便有了从龙之功,升官指日可待。
楚州安抚使这位置,宋江早已厌倦!
麾下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等人早就不听他号令,宋江在楚州不过是个空架子。
与其如此,不如赌一把。若能跻身赵构小朝廷的朝堂重臣之列,便是飞黄腾达!
再不济,混个一路安抚使或安抚副使,也算光宗耀祖,死而无憾了!
“宋江,你好大的胆子!
区区梁山草寇,受朝廷招安,不思报效,竟敢妄谈天命,干涉朝政!
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辛兴宗见下属宋江当众背叛自己,倒向赵构,顿时脸色铁青,厉声呵斥。
其实,宋江支持赵构本无足轻重,毕竟他不过是个六品知州级别的楚州安抚使。
江南半壁江山,这样的官员少说一两百人,掀不起风浪。
最关键的是宋江那番天命之说,对郓王赵楷极为不利,却让康王赵构占尽先机!
我道是谁,原来是个梁山草寇!听闻这贼子在梁山时就爱装神弄鬼,搞什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把戏。
如今竟敢在大宋国事上胡言乱语,简直荒谬至极!
这等妖人,该当处斩!
支持郓王赵楷的吕颐浩等人怒目而视,当场揭穿宋江的老底。
宋江面色如常,心中却如刀绞。
他再次感受到脸上金印的灼热——在这些士大夫眼中,他永远都是个贼寇!
与此同时,宋江心底发出狰狞的嘶吼:这次他赌赢了!若非攀上康王赵构,他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哼!宋江出身虽低,话却有理!
康王封号本就应在南方,而郓王封号已落入柴贼之手,此乃不祥之兆!理当由康王继承大统!
支持康王的黄潜善虽瞧不起宋江,但为了赵构,不得不站出来为他撑腰。
郓王年长当立!
康王沉稳当立!
该立郓王!
该立康王!
行宫内,两派彻底撕破脸皮。事关各自利益,谁都不肯退让。
江南东路与淮南东路皆愿拥立郓王!
江南东路安抚使吕颐浩和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异口同声,语气强硬。毕竟行宫就在江南东路境内,新朝建立必须依靠他们的支持。
哼!难道大宋就只剩你们江南东路了?
一声冷喝响起,两浙路安抚使王时中踏入行宫,向赵构行礼道:臣请康王移驾两浙,于杭州临安府登基。
临安乃钱塘故地,富甲东南,更有江淮天险可守。当年吴越钱氏在此立国数十载,实为 之资!
王时中现身,场中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行宫内几位有见识的大臣见状连忙劝阻:两位殿下皆为 血脉,岂能各自称帝?如今柴贼占据北方,正是我等齐心协力辅佐新君之时,怎可在此刻内斗?
中立大臣本想调解,不料支持郓王的大臣立即说道:既如此,请康王以大局为重!
康王一派立刻反驳:该退让的明明是郓王!
调解无果,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吕颐浩等人当即在镇江拥立郓王登基。与此同时,黄潜善等人护送康王前往临安准备称帝。
康王当即封赏功臣:王时中升任要职,刘光世拜为太尉,宋江则补缺成为两浙路安抚使。
宋江激动得热泪盈眶,却不知这份荣华能持续多久。明眼人都看得出,南北对峙的局面下,这个仓促建立的小朝廷恐怕难以长久。
临安府内,昔日吴越王宫焕然一新。殿中紫衣朱袍的官员们肃立两侧——这些都是新朝廷的重臣。按照唐宋官制,紫袍者为三品大殿之上,身着龙袍的年轻 端坐其间,正是康王赵构。
此刻他已是南宋朝廷的新君。
这新立的朝廷尚未推行治国良策,倒先忙着封官晋爵。自天子至朝臣,人人换上新制的官服,权当抚慰众人渴慕权位之心。
诸位爱卿,朕虽于临安继位,承袭大宋正统,然江东之地尚有逆贼赵楷抗命不尊,竟敢僭号称帝。
赵佶膝下尚有两子,长子赵桓若对他不孝,余下二子为夺皇位与太上皇扶持,定会竭力营救并厚待于他。
这便是赵佶的盘算,冷酷自私如他,连亲子亦在算计之中。
只可惜,赵佶的苦心终是徒劳。
他已成大周新帝柴皓刀下亡魂,既无赵佶,又何需太上皇的支持?
闻讯的赵构与赵楷当即各自结党,争相拉拢江南士大夫。
而那些士大夫亦是蛇鼠一窝,置二帝之死于不顾,率先争抢起从龙之功。
“郓王乃太上皇第三子, 之三帝,年长于康王,理当继位!”
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扬州知州吕颐浩捋须缓言。
镇江属江南东路辖境,吕颐浩身为安抚使,此刻官职最高。
两浙、江南西路、川蜀四路及湖广诸路安抚使虽众,但因路途遥远尚未抵达。
吕颐浩欲趁此时机拥立郓王赵楷,如此他作为首倡者,自可居从龙首功,顺势成为新朝 。
吕颐浩一 员随即附和:“郓王年长德劭,酷肖太上皇,昔年本为太子人选,只因金人南下,太上皇仓促传位 。如今神器更迭,柴贼 ,皇位当归郓王,此乃天命!”
“臣附议,郓王当为天子!”
这些附和者皆与吕颐浩交好,官位不低,其支持足以令赵楷在江南东路立足。
赵楷年长,精通琴棋书画,类其父赵佶,按例康王赵构本无资格与之相争。
众官拥戴赵楷顺理成章,吕颐浩若为 ,他们亦可位列副相或枢密使之职。
“此言差矣!郓王虽有才艺,不过雕虫小技,且 轻浮,不堪为君!康王虽年少,却沉稳有度,具雄主之姿,理当继位!”
应天府府尹黄潜善出言反驳。
宋朝南都应天府位于商丘,距汴梁不远。黄潜善见数十万河防大军溃败、柴皓兵逼汴梁时,察觉形势危急,果断弃城南逃。
作为与路级平级的南都,应天府地位尊崇。但黄潜善仅率亲兵逃至江南,在江南东路势力薄弱,难以抗衡当地安抚使吕颐浩。权衡之下,他转而拥立康王赵构——在赵构支持者中,黄潜善官职最高。
持相同想法的士大夫不在少数。他们自知难以与吕颐浩等人争夺拥立郓王赵楷之功,便退而支持康王。若赵构登基,黄潜善有望拜相,其余人亦可位列副相。
国难当头,当立雄主而非庸长。康王沉稳,堪承大统!又一人出列声援,正是长腿将军刘延庆,刘光世之父。昔年赵桓即位时,刘延庆因属童贯党羽遭贬。其子刘光世贿赂秦桧得任鄜延路兵马经略使,却在黄河防线贸然炮击未果,反被柴皓部将凌振炮毙。刘延庆却因祸得福,得以在江南参与拥立新君。
武夫安敢妄议国事!吕颐浩见刘延庆支持赵构,立即厉声呵斥。黄潜善当即反唇相讥:吕安抚至今仍轻蔑武将,莫非欲独抗柴贼?连刘太尉都拥戴康王,足见民心所向!
刘延庆也配称太尉?我辛兴宗不输他分毫!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踏入门槛高声喝道。这位童贯旧部原为西军将领,经童贯提拔出任淮南帅臣,官阶与老上司种师道同级。他率军星夜赶来,正是要为从龙之功押注。
辛兴宗的加入使郓王赵楷阵营声势大涨。此时随行人群中忽有人进言:下官以为刘太尉所言极是。国难当立贤君,且康王封号暗合天命——康地属南,正应江南立帝;郓王封国在山东郓城,岂非南辕北辙?
那里已是柴贼的地盘,郓王登基为帝,却丢了封地,如同无根浮萍,恐怕与天命不符。”
这道人影不仅站出来力挺赵构,更搬出一套天命之说,顿时令康王赵构及其支持者面露喜色。
对啊!他们怎么没想到封号与天命相合的道理!
“你叫什么名字?待本王登基,必有重赏!”
康王赵构欣喜地望着发言之人。
那人闻言,心中暗喜,郑重行礼,激动道:“下官楚州安抚使宋江,拜谢殿……陛下!”
以天命之说为赵构继位提供依据的,正是原梁山泊首领,如今的大宋楚州安抚使宋江。
他这楚州安抚使一职,相当于楚州知州,隶属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麾下。
此次来镇江,本是随辛兴宗为郓王赵楷助阵。
谁知宋江见风使舵,公然与上司辛兴宗唱反调,转而投靠了康王赵构。
在宋江看来,郓王赵楷年长,又有江南东路安抚使支持,本就占优。
如今辛兴宗这位武将出身的淮南东路安抚使也站在赵楷一边,更显得康王赵构势单力薄。
此时,宋江虽只是六七品小官,但他的言论却意义重大——直接为赵构拉来了天命之说作为倚仗!
此举固然会得罪辛兴宗,却也能赢得康王赵构的青睐。
一旦赵构登基,宋江便有了从龙之功,升官指日可待。
楚州安抚使这位置,宋江早已厌倦!
麾下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等人早就不听他号令,宋江在楚州不过是个空架子。
与其如此,不如赌一把。若能跻身赵构小朝廷的朝堂重臣之列,便是飞黄腾达!
再不济,混个一路安抚使或安抚副使,也算光宗耀祖,死而无憾了!
“宋江,你好大的胆子!
区区梁山草寇,受朝廷招安,不思报效,竟敢妄谈天命,干涉朝政!
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辛兴宗见下属宋江当众背叛自己,倒向赵构,顿时脸色铁青,厉声呵斥。
其实,宋江支持赵构本无足轻重,毕竟他不过是个六品知州级别的楚州安抚使。
江南半壁江山,这样的官员少说一两百人,掀不起风浪。
最关键的是宋江那番天命之说,对郓王赵楷极为不利,却让康王赵构占尽先机!
我道是谁,原来是个梁山草寇!听闻这贼子在梁山时就爱装神弄鬼,搞什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把戏。
如今竟敢在大宋国事上胡言乱语,简直荒谬至极!
这等妖人,该当处斩!
支持郓王赵楷的吕颐浩等人怒目而视,当场揭穿宋江的老底。
宋江面色如常,心中却如刀绞。
他再次感受到脸上金印的灼热——在这些士大夫眼中,他永远都是个贼寇!
与此同时,宋江心底发出狰狞的嘶吼:这次他赌赢了!若非攀上康王赵构,他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哼!宋江出身虽低,话却有理!
康王封号本就应在南方,而郓王封号已落入柴贼之手,此乃不祥之兆!理当由康王继承大统!
支持康王的黄潜善虽瞧不起宋江,但为了赵构,不得不站出来为他撑腰。
郓王年长当立!
康王沉稳当立!
该立郓王!
该立康王!
行宫内,两派彻底撕破脸皮。事关各自利益,谁都不肯退让。
江南东路与淮南东路皆愿拥立郓王!
江南东路安抚使吕颐浩和淮南东路安抚使辛兴宗异口同声,语气强硬。毕竟行宫就在江南东路境内,新朝建立必须依靠他们的支持。
哼!难道大宋就只剩你们江南东路了?
一声冷喝响起,两浙路安抚使王时中踏入行宫,向赵构行礼道:臣请康王移驾两浙,于杭州临安府登基。
临安乃钱塘故地,富甲东南,更有江淮天险可守。当年吴越钱氏在此立国数十载,实为 之资!
王时中现身,场中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行宫内几位有见识的大臣见状连忙劝阻:两位殿下皆为 血脉,岂能各自称帝?如今柴贼占据北方,正是我等齐心协力辅佐新君之时,怎可在此刻内斗?
中立大臣本想调解,不料支持郓王的大臣立即说道:既如此,请康王以大局为重!
康王一派立刻反驳:该退让的明明是郓王!
调解无果,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吕颐浩等人当即在镇江拥立郓王登基。与此同时,黄潜善等人护送康王前往临安准备称帝。
康王当即封赏功臣:王时中升任要职,刘光世拜为太尉,宋江则补缺成为两浙路安抚使。
宋江激动得热泪盈眶,却不知这份荣华能持续多久。明眼人都看得出,南北对峙的局面下,这个仓促建立的小朝廷恐怕难以长久。
临安府内,昔日吴越王宫焕然一新。殿中紫衣朱袍的官员们肃立两侧——这些都是新朝廷的重臣。按照唐宋官制,紫袍者为三品大殿之上,身着龙袍的年轻 端坐其间,正是康王赵构。
此刻他已是南宋朝廷的新君。
这新立的朝廷尚未推行治国良策,倒先忙着封官晋爵。自天子至朝臣,人人换上新制的官服,权当抚慰众人渴慕权位之心。
诸位爱卿,朕虽于临安继位,承袭大宋正统,然江东之地尚有逆贼赵楷抗命不尊,竟敢僭号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