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后定要谏言剿灭梁山……这念头刚起,宿太尉便自嘲摇头:蔡京当道,能否面圣尚属未知。
宋江披发垂首,眼底淬毒:柴皓!他日必教你千倍偿还!
柴皓冷眼放行。他早料定:蔡京 必阻宿太尉谏言,而宋江越是谄媚朝廷,越会寒了众头领的心——此乃一步暗棋。
日后柴皓振臂一呼,众头领定当誓死追随!
宿太尉与宋江踏出忠义堂,卢俊义等人亦与留守梁山的柴皓等头领拱手作别。
众人各自将麾下兵马相互托付。
人各有志——反对招安的头领帐下,亦有士卒渴望归顺朝廷或解甲归田;支持招安的头领军中,同样不乏誓死留守梁山的豪杰。
阮氏三雄麾下小将何成因老父逼迫,只得随招安队伍离去,阮氏兄弟便将何成托付于混江龙李俊。
柴皓非但不阻挠,反倒极力促成此事。
宁效桃园生死契,莫仿瓦岗薄义香。
强留无心之辈终是徒劳,其中多是只求耕织度日的寻常百姓。
若硬将其困于梁山,战时难堪大用,反成拖累士气、虚耗粮饷之患。
而愿留山者,非与朝廷血海深仇,便是铁骨铮铮的好汉,个个骁勇善战,众志成城。
柴皓稍加整饬,便可得虎狼之师!
兵贵精而不贵多,将贵心齐而非众!
甘随柴皓留守者,皆乃百战精锐,必与之同心戮力!
经此一役,梁山去芜存菁,反倒更显锋芒!
柴皓亦借分道扬镳之机,暗中安插柴氏亲信于招安队伍。
喧嚣渐息,梁山复归宁静。
宋江、卢俊义等头领携家眷亲信及愿受招安的部众,浩浩荡荡离山而去。
另有七八千喽啰欲返乡务农,柴皓不仅慨然放行,更赠以盘缠。众人感激涕零,他日必为柴皓传颂美名。
此事本是宋江笼络人心之计,奈何权势已失。梁山钱粮俱由柴皓叔侄执掌,宋江下山时除私产外,未得分毫辎重。
卢俊义等人因朝廷将供军饷,亦主动不取梁山库存,既表与留守弟兄的情义,亦为自身留条后路。
故梁山数年积蓄,尽归柴皓之手。
最终留守梁山的,有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四十九位头领,两万悍卒及数千家眷。
因留山士卒多为无牵无挂的孤勇之辈,家眷甚少。
对此局面,柴皓甚觉称心。
梁山鼎盛之时,对外宣称拥兵十万,实则近半皆为将士家眷。
水师、步卒、骑兵合计不过五六万之众。如今留守梁山者,尚有精兵两万,另有解甲归田者七八千人。随宋江受招安者,仅三万余人马并四万余眷属。
尤为可贵者,留守将士多为骁勇善战之辈,其战力远胜受招安之众。自此,他们将与柴氏羽林军等力量共同构成柴皓的根基力量。
山寨不可一日无主,恭请公子登位,统领梁山!
宋江等人尚未远去,林冲等头领已齐跪于柴皓身后,异口同声 。
公孙胜朗声道:公子具龙凤之姿,有天日之表,怀 气度,来日必当君临天下!恳请公子为主,我等誓死追随,共襄盛举!
这番 气度,来日必当君临天下的预言一出,众头领无不叹服。公孙道长能居第四把交椅,确有其过人之处。
众头领虽知柴皓智勇双全,却未曾想到以天命相论。经公孙胜点破,纷纷恍然——那方腊尚能称帝,以柴公子之才,何愁大业不成?
恭请公子为主,我等誓死追随,共襄盛举!众头领激动拜倒。此刻他们所拜的,不仅是梁山新主,更是未来的天下共主。
两万留守士卒亦群情激昂,自山顶至山脚跪成一片。在这个笃信天命的时代,公孙胜的预言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对前途充满期待。
虽人数锐减,梁山上下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柴皓见状含笑应允:既蒙诸位厚爱,柴某便当仁不让。自今日起,我即为梁山之主,必与诸位共创伟业!
在众人簇拥下,柴皓入主忠义堂。待众头领三拜之后,其梁山之主的地位就此确立。
现颁布三条政令:其一,改忠义堂为议事堂。
第二件事,整顿兵马准备迎战。这次我们破坏了朝廷招安,还杀了太尉高俅,让朝廷颜面扫地。
接下来朝廷必定派大军来讨伐,这一仗关乎梁山存亡,必须让朝廷尝到苦头!
第三件事,是梁山未来的大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等我们打痛朝廷后,就以八百里水泊为根基,向四周州府扩张,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只要我们不称王称帝,朝廷就会先去打称帝的方腊、自称吴王的王庆和晋王的田虎。趁这机会,梁山就能迅速发展!
随后,柴皓将早已谋划好的详细策略一一说明,众头领听后无不叹服。
有了这样明确的方略,梁山在柴皓的带领下必将日益壮大!
每个人都对梁山的未来充满期待!
整个梁山气象一新!
……
就在柴皓紧锣密鼓整顿兵马、革新梁山的同时,
几日后,汴梁朝廷收到了宿太尉的紧急奏报。
此时,宿太尉正带着招安的宋江等数万人,还在赶往汴梁的路上。
垂拱殿内,宋徽宗赵佶勃然大怒,将奏折摔在群臣面前,厉声道:“朕派宿景去招安梁山,谁知他只招安了一半!
另一半反贼在柴皓的 下拒绝招安,仍盘踞梁山。
这柴皓,正是前些日子在汴梁绑走高俅的贼人!
如今高太尉已被柴皓害死在梁山!
诸位爱卿,此事该如何处置?”
朝堂上,众大臣闻言皆惊!
让他们震惊的,并非宿太尉招安失败,也不是柴皓抗拒招安。
在这些大臣看来,梁山贼寇再猖狂,也不过是仗着水泊天险的乌合之众。
离开八百里水泊,梁山贼寇根本不是大宋精锐的对手。
大宋立国以来,百姓 不下数百次,从未动摇江山根基。
此前朝廷几次征讨梁山失利,皆因未动真格。
若调来陕西西军精锐,莫说梁山,就连称帝的方腊也能轻易剿灭!
更何况,宋江等大半贼寇已接受招安,剩下的小股反贼更不足为虑。
真正让群臣震惊的,是柴皓绑杀高俅一事!
高太尉当街被掳的消息,早已传遍汴梁,禁军和开封府连日搜捕未果。
朝中众臣纷纷猜测,必是朝中对高俅不满之人所为,谁曾想竟是梁山草寇所为!
更令人震惊的是,动手之人竟是名不见经传的柴皓!
这逆贼柴皓竟敢在汴梁城内对当朝太尉下手,还取了高太尉性命!
此事令满朝文武胆战心惊。
既然柴皓能绑走高太尉,自然也能对其他大臣下手。
就连当朝太师蔡京闻讯后也不禁后怕。
若当日贼人目标是蔡京而非高俅......
念及此处,蔡太师当即决定日后出行定要重兵护卫。
启禀陛下,梁山贼寇猖狂至此,当立即发兵剿灭!
同时须严查汴梁各城门,严防贼人混入京城行刺!
蔡京沉声奏道。
此等威胁大臣性命的逆贼,必须尽快铲除!
陛下,蔡太师所言极是。当调精兵征讨柴皓。
已受招安的宋江等人也当一并处置,以防其再生事端!
宿景招安不利,更折损高太尉,理当问罪!
枢密使童贯趁机进言,欲借机除去政敌宿太尉。
这时与宿太尉交好的陈太尉出列:陛下明鉴,此事与宿太尉无关。
宋江等人既已归顺,可见其忠心。
不如令宋江率部为先锋,讨伐柴皓逆党!
万万不可!
蔡京立即反对:宋江与柴皓本是一丘之貉,若令其重返梁山,恐生变故!
御座上的宋徽宗听着群臣争论,心中烦闷不已。高俅乃其心腹重臣,此仇必报!
至于是否启用宋江?
皇帝暗自摇头。
蔡太师说得对,梁山贼寇,不可轻信!
必须发兵征讨柴皓!
但绝不可用宋江等人。
命宿景率宋江等人即刻前往汴梁城外驻扎,派重兵严加看守!
至于梁山柴皓,何人愿领兵讨伐?
赵佶话音刚落,童贯立即出列奏道:“陛下,西北鄜延路总管刘延庆出身将门,骁勇善战,麾下五万鄜延军乃西军劲旅,屡败西夏。如今西夏势微,西北无战事,正可调刘延庆率部征讨梁山柴皓!”
西军乃大宋西北禁军统称,分五路驻防。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统领秦凤路兵马。
其弟小种相公种师中执掌环庆路大军。
昔日鲁智深便在种氏兄弟帐下任提辖官。
宋江披发垂首,眼底淬毒:柴皓!他日必教你千倍偿还!
柴皓冷眼放行。他早料定:蔡京 必阻宿太尉谏言,而宋江越是谄媚朝廷,越会寒了众头领的心——此乃一步暗棋。
日后柴皓振臂一呼,众头领定当誓死追随!
宿太尉与宋江踏出忠义堂,卢俊义等人亦与留守梁山的柴皓等头领拱手作别。
众人各自将麾下兵马相互托付。
人各有志——反对招安的头领帐下,亦有士卒渴望归顺朝廷或解甲归田;支持招安的头领军中,同样不乏誓死留守梁山的豪杰。
阮氏三雄麾下小将何成因老父逼迫,只得随招安队伍离去,阮氏兄弟便将何成托付于混江龙李俊。
柴皓非但不阻挠,反倒极力促成此事。
宁效桃园生死契,莫仿瓦岗薄义香。
强留无心之辈终是徒劳,其中多是只求耕织度日的寻常百姓。
若硬将其困于梁山,战时难堪大用,反成拖累士气、虚耗粮饷之患。
而愿留山者,非与朝廷血海深仇,便是铁骨铮铮的好汉,个个骁勇善战,众志成城。
柴皓稍加整饬,便可得虎狼之师!
兵贵精而不贵多,将贵心齐而非众!
甘随柴皓留守者,皆乃百战精锐,必与之同心戮力!
经此一役,梁山去芜存菁,反倒更显锋芒!
柴皓亦借分道扬镳之机,暗中安插柴氏亲信于招安队伍。
喧嚣渐息,梁山复归宁静。
宋江、卢俊义等头领携家眷亲信及愿受招安的部众,浩浩荡荡离山而去。
另有七八千喽啰欲返乡务农,柴皓不仅慨然放行,更赠以盘缠。众人感激涕零,他日必为柴皓传颂美名。
此事本是宋江笼络人心之计,奈何权势已失。梁山钱粮俱由柴皓叔侄执掌,宋江下山时除私产外,未得分毫辎重。
卢俊义等人因朝廷将供军饷,亦主动不取梁山库存,既表与留守弟兄的情义,亦为自身留条后路。
故梁山数年积蓄,尽归柴皓之手。
最终留守梁山的,有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四十九位头领,两万悍卒及数千家眷。
因留山士卒多为无牵无挂的孤勇之辈,家眷甚少。
对此局面,柴皓甚觉称心。
梁山鼎盛之时,对外宣称拥兵十万,实则近半皆为将士家眷。
水师、步卒、骑兵合计不过五六万之众。如今留守梁山者,尚有精兵两万,另有解甲归田者七八千人。随宋江受招安者,仅三万余人马并四万余眷属。
尤为可贵者,留守将士多为骁勇善战之辈,其战力远胜受招安之众。自此,他们将与柴氏羽林军等力量共同构成柴皓的根基力量。
山寨不可一日无主,恭请公子登位,统领梁山!
宋江等人尚未远去,林冲等头领已齐跪于柴皓身后,异口同声 。
公孙胜朗声道:公子具龙凤之姿,有天日之表,怀 气度,来日必当君临天下!恳请公子为主,我等誓死追随,共襄盛举!
这番 气度,来日必当君临天下的预言一出,众头领无不叹服。公孙道长能居第四把交椅,确有其过人之处。
众头领虽知柴皓智勇双全,却未曾想到以天命相论。经公孙胜点破,纷纷恍然——那方腊尚能称帝,以柴公子之才,何愁大业不成?
恭请公子为主,我等誓死追随,共襄盛举!众头领激动拜倒。此刻他们所拜的,不仅是梁山新主,更是未来的天下共主。
两万留守士卒亦群情激昂,自山顶至山脚跪成一片。在这个笃信天命的时代,公孙胜的预言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对前途充满期待。
虽人数锐减,梁山上下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柴皓见状含笑应允:既蒙诸位厚爱,柴某便当仁不让。自今日起,我即为梁山之主,必与诸位共创伟业!
在众人簇拥下,柴皓入主忠义堂。待众头领三拜之后,其梁山之主的地位就此确立。
现颁布三条政令:其一,改忠义堂为议事堂。
第二件事,整顿兵马准备迎战。这次我们破坏了朝廷招安,还杀了太尉高俅,让朝廷颜面扫地。
接下来朝廷必定派大军来讨伐,这一仗关乎梁山存亡,必须让朝廷尝到苦头!
第三件事,是梁山未来的大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等我们打痛朝廷后,就以八百里水泊为根基,向四周州府扩张,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只要我们不称王称帝,朝廷就会先去打称帝的方腊、自称吴王的王庆和晋王的田虎。趁这机会,梁山就能迅速发展!
随后,柴皓将早已谋划好的详细策略一一说明,众头领听后无不叹服。
有了这样明确的方略,梁山在柴皓的带领下必将日益壮大!
每个人都对梁山的未来充满期待!
整个梁山气象一新!
……
就在柴皓紧锣密鼓整顿兵马、革新梁山的同时,
几日后,汴梁朝廷收到了宿太尉的紧急奏报。
此时,宿太尉正带着招安的宋江等数万人,还在赶往汴梁的路上。
垂拱殿内,宋徽宗赵佶勃然大怒,将奏折摔在群臣面前,厉声道:“朕派宿景去招安梁山,谁知他只招安了一半!
另一半反贼在柴皓的 下拒绝招安,仍盘踞梁山。
这柴皓,正是前些日子在汴梁绑走高俅的贼人!
如今高太尉已被柴皓害死在梁山!
诸位爱卿,此事该如何处置?”
朝堂上,众大臣闻言皆惊!
让他们震惊的,并非宿太尉招安失败,也不是柴皓抗拒招安。
在这些大臣看来,梁山贼寇再猖狂,也不过是仗着水泊天险的乌合之众。
离开八百里水泊,梁山贼寇根本不是大宋精锐的对手。
大宋立国以来,百姓 不下数百次,从未动摇江山根基。
此前朝廷几次征讨梁山失利,皆因未动真格。
若调来陕西西军精锐,莫说梁山,就连称帝的方腊也能轻易剿灭!
更何况,宋江等大半贼寇已接受招安,剩下的小股反贼更不足为虑。
真正让群臣震惊的,是柴皓绑杀高俅一事!
高太尉当街被掳的消息,早已传遍汴梁,禁军和开封府连日搜捕未果。
朝中众臣纷纷猜测,必是朝中对高俅不满之人所为,谁曾想竟是梁山草寇所为!
更令人震惊的是,动手之人竟是名不见经传的柴皓!
这逆贼柴皓竟敢在汴梁城内对当朝太尉下手,还取了高太尉性命!
此事令满朝文武胆战心惊。
既然柴皓能绑走高太尉,自然也能对其他大臣下手。
就连当朝太师蔡京闻讯后也不禁后怕。
若当日贼人目标是蔡京而非高俅......
念及此处,蔡太师当即决定日后出行定要重兵护卫。
启禀陛下,梁山贼寇猖狂至此,当立即发兵剿灭!
同时须严查汴梁各城门,严防贼人混入京城行刺!
蔡京沉声奏道。
此等威胁大臣性命的逆贼,必须尽快铲除!
陛下,蔡太师所言极是。当调精兵征讨柴皓。
已受招安的宋江等人也当一并处置,以防其再生事端!
宿景招安不利,更折损高太尉,理当问罪!
枢密使童贯趁机进言,欲借机除去政敌宿太尉。
这时与宿太尉交好的陈太尉出列:陛下明鉴,此事与宿太尉无关。
宋江等人既已归顺,可见其忠心。
不如令宋江率部为先锋,讨伐柴皓逆党!
万万不可!
蔡京立即反对:宋江与柴皓本是一丘之貉,若令其重返梁山,恐生变故!
御座上的宋徽宗听着群臣争论,心中烦闷不已。高俅乃其心腹重臣,此仇必报!
至于是否启用宋江?
皇帝暗自摇头。
蔡太师说得对,梁山贼寇,不可轻信!
必须发兵征讨柴皓!
但绝不可用宋江等人。
命宿景率宋江等人即刻前往汴梁城外驻扎,派重兵严加看守!
至于梁山柴皓,何人愿领兵讨伐?
赵佶话音刚落,童贯立即出列奏道:“陛下,西北鄜延路总管刘延庆出身将门,骁勇善战,麾下五万鄜延军乃西军劲旅,屡败西夏。如今西夏势微,西北无战事,正可调刘延庆率部征讨梁山柴皓!”
西军乃大宋西北禁军统称,分五路驻防。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统领秦凤路兵马。
其弟小种相公种师中执掌环庆路大军。
昔日鲁智深便在种氏兄弟帐下任提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