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三河岛军帐中,柴皓剑指燕云地图向众将道:「白沟、潮白、饮马诸川在此汇海,自古兵家必争!」

  「安禄山当年渔阳鼙鼓震长安——」

  「这蓟州,便是后世狗不理包子发祥之地!」

  「取蓟州,则幽州如断臂。」

  「轻骑一日便可兵临幽州城下!」

  退可据蓟州城之险要,借海路与三河岛乃至梁山本营互为犄角!

  主公,末将杨雄愿为先锋!

  柴皓定下先取蓟州之策后,病关索杨雄抱拳 :末将昔日在蓟州任两院押狱,通晓当地口音,对城中布局了如指掌。蓟州官府与守军中多有旧识。石秀兄弟也曾久居蓟州,可与我同往。末将愿与石秀率精兵乔装入城,待主公大军压境时,我等便在城内制造 乱,夺门举火。里应外合之下,蓟州唾手可得!

  柴皓含笑颔首,他本就属意杨雄石秀打头阵。这对结义兄弟久居蓟州,确是先锋不二人选。里应外合夺城,远胜强攻硬取。

  主公,贫道公孙胜亦是蓟州人士,可着道袍入城策应杨石二位将军。入云龙公孙胜出列,又对杨雄石秀笑道:非是贫道要分功,实因欲回蓟州探望恩师罗真人。总该先立些微功,才好向主公告假...

  杨雄石秀朗笑道:道长说哪里话,得道长相助,破城必事半功倍!

  柴皓笑道:探望尊师乃人伦大礼,待克蓟州后,先生自可前往。又转向裴宣、孟康、邓飞、杨林四将:四位将军曾在饮马川落草,也算蓟州旧部,可各率一队同往。众将齐心,破城后皆记首功!

  谨遵钧命!

  被点名的蓟州系将领个个振奋。自混江龙李俊率二十余头领归附后,柴皓麾下仅梁山旧部就有七十余人,若算上王进、史文恭等嫡系,更是人才济济。这等立功良机,自然人人争先。

  计议已定,杨雄、石秀、公孙胜、裴宣等七将各率精锐,乔装潜入蓟州。

  柴皓命令主力部队在岛上休整两天,让那些饱受晕船之苦的旱鸭子们恢复体力,再继续进军。

  尤其鲁智深这位西北汉子,自幼在西军长大,几乎没乘过几次船。这次海上颠簸让他吐得昏天黑地,往日能倒拔垂杨柳的猛将,此刻面色苍白双腿发软,虚弱得如同病弱的闺阁 ,连柴皓看了都心生怜悯。

  蓟州城内,杨雄与石秀穿行在熙攘的街道上。市集依旧热闹非凡,往来行人、商贩吆喝、巡城差役的样貌服饰,与宋人毫无二致。这座以汉人为主的城池,连同整个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虽身为汉家子孙,却都自认辽国子民。他们在辽国治下安居乐业,生活反倒比大宋许多地方更为富足。

  这并非燕云汉民背弃祖邦。当年宋太宗雍熙北伐时,他们的祖辈曾满怀热血响应王师。可惜赵光义昏聩无能,御驾亲征竟因臀中箭伤仓皇乘驴车逃窜,不仅葬送精锐宋军,更将 汉民置于死地。辽人随后展开血腥清洗,燕地忠魂的热血就此流尽。

  此后辽廷设立南北院制度,北院行契丹旧制,南院则延续汉家法度。辽主不仅重用汉官,更将檀渊之盟岁币中的四万贯用于减免燕云赋税。历经五代人更迭,许多蓟州子弟只知辽国为母邦,视大宋为邻国。就连公孙胜这般人物,也是生于蓟州长于辽土,后云游至宋。

  望着街市间红火的生意,杨雄不禁感叹:蓟州百姓的日子,可比大宋治下滋润多了。

  此次攻打蓟州城,必须迅速行动,最好能不费一兵一卒,为主公夺取一座完整的城池!

  分头潜入城中后,杨雄、石秀、公孙胜和裴宣等人聚集在一处院落,商议对策。

  此前,他们已将蓟州城的布防和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蓟州的契丹军队已被辽国大将耶律大石调往北方抵御女真,如今城内只剩千余名汉军。”

  “不久前,大宋北伐大军被辽军击败,辽人认为宋军短期内不敢再北上,因此蓟州防备松懈。”

  “百姓生活如常,城门照常开放,樵夫、农民和商贩均可自由进出。”

  “如此,正是我们的机会。”

  “主公的大军已离蓟州不远,我们趁夜色掩护夺取城门,城内汉军见大势已去,必不会顽抗。”

  “我与蓟州知府是旧识,深知他不会为辽人卖命。”

  “待我们控制城门后,可让他出面安抚军民,如此便能兵不血刃拿下蓟州!”

  杨雄、公孙胜等七位将领仔细商议后,敲定了行动计划,并派乔装打扮的将士出城向柴皓送信,约定时间。

  当夜,蓟州城一片寂静。

  杨雄等人率领数百精锐士卒,悄然逼近南门。

  此处仅有百余名汉军值守,而带队之人正是杨雄和石秀的旧识——张保。

  张保本是蓟州泼皮军汉,绰号“踢杀羊”,曾因不服杨雄受知府重用,纠集泼皮抢夺杨雄财物,后被杨雄与石秀联手击败。

  此刻,杨雄与石秀并未直接动手,而是对张保喝道:“张保,辽国将亡,你是想死还是想活?”

  张保虽是无赖,却不愚蠢,见杨雄等人来势汹汹,自知无力抵抗。

  更何况,辽国大势已去,连蓟州城的契丹兵都被调走,仅凭他手下百余人,如何抵挡数百壮汉?

  他毫不犹豫丢下兵器,身后军汉也纷纷跪地投降。

  杨雄等人迅速打开城门,点燃火把作为信号。

  城外夜色中,柴皓望见约定的信号,嘴角扬起笑意:杨雄他们成了,全军进城!

  六万精锐在柴皓率领下如决堤洪水般涌入蓟州城门。

  知府衙门里,蓟州知府接到急报时,整座城池早已被柴皓大军填满。这位父母官虽不明白这支奇兵从何而来,但见大势已去,当即献印归顺。城中守军见状,纷纷抛下兵刃请降。

  不过短短一夜,这座兵家必争的北方重镇便悄然易主。令人称奇的是,整场战役竟未折一兵一卒——柴皓的军队当真未动刀兵就接管了全城。

  捷报如惊雷般传开,先至雄州童贯行辕,再达汴梁皇宫。龙椅上的赵佶闻讯拍案而起,这对君臣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了:逆贼柴皓竟扛着收复燕云的大旗北上,首战便轻取蓟州城!

  幽州门户已然洞开!

  御书房里的茶盏摔得粉碎。若真让草寇完成收复燕云的千古功业,岂非坐实了当朝天子昏庸无能?童贯那老太监期盼已久的异姓王爵更要化作泡影。赵佶当即八百里加急传诏,命童贯即刻整军北伐,绝不可让这天大功劳落入贼手。

  童贯接旨后连夜拔营,第二次北伐大军仓促开拔。此番官家特意调遣将门虎子、西军翘楚刘延庆随军出征......

  蓟州城楼上,晨光为白袍银甲的柴皓镀上金边。王进、林冲等众将披甲执锐分列两侧,前日晕船的鲁智深此刻也重现倒拔垂杨柳的雄姿。

  魏武挥鞭处,碣石遗篇在。柴皓极目远眺,虽不见沧海,但见朝阳喷薄而出。这片燕赵大地见证过李信破燕、李广射虎,刘备在此聚义讨贼,袁绍与公孙瓒在此争锋,白马银枪的赵云曾在此纵横驰骋。千载风云过,如今又到了英雄辈出之时。

  蓟州因 贼石敬瑭之手,沦入辽国掌控长达两百年!

  两百年来,唯有柴皓的军队,作为汉家铁骑重新踏上了这片土地!

  念及此处,柴皓只觉胸膛中热血沸腾!

  大宋北伐主力尚未触及白沟河北岸便溃不成军。

  而柴皓挥师北上,未动刀兵便收复蓟州!

  兵锋直逼幽州!

  连幽州城内的北辽朝廷都为之震动!

  他们既不知这支突然占据蓟州的汉军从何而来,更无法确定是否与大宋有关。

  辽国南院大王萧干派出千骑前来试探。

  林冲、史文恭率领铁骑军与龙捷军迎击,斩杀百余骑,余众仓皇撤退。

  萧干随即收缩兵力,全力固守幽州。

  在名将耶律大石从长城前线回师之前,萧干决定不再主动出击。

  此刻,蓟州城北数里外的山坡上。

  一位目光锐利的契丹贵族仅率数十轻骑,隐于林间远眺蓟州城。

  此人正是辽国南院大王萧干。

  或者说,是北辽的南院大王。

  如今的辽国疆土所剩无几。

  天祚帝逃亡西部夹山,音讯全无。

  幽州军民甚至不知其生死。

  于是萧干与燕京留守耶律大石等人拥立天祚帝堂叔耶律淳为帝,建号天赐皇帝。

  这个苟延残喘的政权,史称北辽。

  就是这般仅剩数州之地、兵力不过数万的北辽,却同时挡住了金国铁骑,击溃了大宋北伐大军。

  这一切都仰仗两位栋梁:

  南院大王萧干与名将耶律大石。

  他们堪称辽国末世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