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当然,政策虽如此规定。

  但实际上,世家蓄养私兵已是公开的秘密。

  整个社会风气如此,仅靠一两道政令,不过是修修补补,难以根治。

  曹丕、曹植二人虽无兵权。

  但支持他们的世家却拥有私兵!

  此外。

  世家子弟在军中多担任官职。

  这些子弟麾下的兵力,亦可为曹丕、曹植所用。

  唯一不便之处。

  在于世家私兵无法公然带至战场。

  因曹操此前军议已明令,此次许昌出兵总数仅七万。

  至合淝后与淮南守军会合,总计约九万人。

  每一支军队的编制,皆有严格规定。

  世家豢养的私兵,很难成建制地编入正规军。

  每逢大军出征,总会有数倍于战兵的民夫随行。

  这些民夫主要负责粮草转运与后勤保障。

  此刻。

  司马懿献上的瞒天过海之计,正是要让世家私兵混在民夫队伍里随军出征。

  届时。

  有了这批私兵助阵。

  曹丕、曹植、曹彰三兄弟就能在战场上建立更多功勋,赢得曹操青睐。

  甚至还能将私兵冒名顶替阵亡将士,骗取朝廷封赏。

  怕被识破?

  若连这点小事都摆不平,这些世家大族也枉称二字了。

  见曹彰仍在迟疑。

  曹丕急声道:子文难道甘心日后被软禁府中,连大门都迈不出去?

  到那时还谈什么统兵征战,建功立业!

  曹彰一拳砸在案几上。

  领兵打仗是他毕生所愿。

  当初结盟时曹丕就说过,若让曹舒继位,他这个三叔必将被排挤出权力核心。

  这是曹彰绝不能接受的。

  此刻被曹丕一激。

  曹彰当即拍板:

  就让私兵扮作民夫!

  只要能立战功,就还有翻盘机会!

  曹丕与司马懿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法不责众。

  拉上曹植、曹彰一起,即便东窗事发,曹操也不会重罚。

  他们没注意到。

  杨修正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很快。

  曹舒便收到了三人的密谋。

  对此,他早有应对之策。

  这三人无非是想通过军功重获曹操青睐。

  毕竟子承父业,本就比孙辈继位更名正言顺。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

  孤狼从不与群犬纠缠。

  非是畏惧。

  只因群犬终究是群犬,永远成不了气候。

  曹家三兄弟各怀心思。

  表面看似和睦,实则暗流涌动。

  只需一个契机,这虚假的兄弟情谊便会彻底破裂!

  ……

  荀府内。

  荀攸见到归来的荀彧,几乎热泪盈眶。

  “叔父,您终于回来了!”

  虽年长于荀彧,此刻的荀攸却如孩童般委屈。

  “整整两个月!整整两个月啊!”

  “叔父可知,侄儿是如何熬过来的?”

  他指向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折。

  每日伏案至深夜,政务缠身,世家周旋,朝臣纷争,再加上曹操的诸多事务,几乎压垮荀攸。

  若荀彧再不归,他怕是真要装病辞官了!

  实在撑不住了!

  “公达,辛苦你了。”荀彧淡然一笑。

  归乡耕种的这段时日,让他心境豁然开朗。

  世间道路千万条,何必执着于一处?

  况且,曹节有孕后,刘协安分不少,不再暗中生事。

  如今曹操无需急于称公称王,天子亦不再挑衅,双方达成微妙平衡。

  荀彧回归,只需如常执掌尚书令之职,继续做曹营的大管家即可。

  忽然,他察觉少了什么,连忙问道:

  “公达,采儿去哪儿了?”

  荀攸干笑两声:

  “半个时辰前出门,与舒公子一同去城外骑马了。”

  荀彧:“???”

  “所以,我不在的这两个月,舒公子常来?”

  荀攸:“也不算常来,只是隔三差五登门,每次都给姑姑带些小礼物,一待便是大半日。”

  闻言,荀彧只觉心如刀割,仿佛自家女儿被拐走一般!

  痛心疾首!

  他瞪向荀攸,恨不得再把这堆政务全丢回去!

  ……

  叔父,让姑姑许配给我那徒儿,岂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况且以我徒儿的才智,叔父您也清楚,日后多半要继承主公之位。

  荀攸说完这番话。

  荀彧默然不语。

  确实。

  曹舒与荀采,当真般配得很。

  唯一不妥之处,便是这桩婚事会让辈分乱作一团。

  荀攸是曹舒的师父,荀采又是荀攸的姑姑。

  那么荀攸该唤曹舒姑丈,还是依旧称他徒儿?

  不过。

  连荀攸这个当事人都浑不在意,旁人更不会计较。

  世家大族嘛,亲缘关系错综复杂也是常事。

  让荀彧耿耿于怀的是,荀采是他这个长兄一手带大的。

  都说长兄如父。

  可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小妹被曹舒哄了去,实在叫他气闷。

  见荀彧胸口微微起伏,荀攸忍不住笑出声来。

  荀彧转头瞥他一眼,当即决定告假三日。

  听闻此言,荀攸险些跪地求饶。

  好叔父,万万不可啊!

  这些政务离不得您。

  若再交给侄儿处置,侄儿真要撑不住了!

  可惜。

  荀彧并未理会。

  谁让这小子方才幸灾乐祸?

  ......

  濡须口。

  奔流不息的濡须水,似在用涛声谱写新的篇章。

  战船之上,孙权意气风发。

  此番定要攻下合淝!

  为此,他已在濡须口屯兵十万。

  不必多言,全力出击!

  孙权身侧立着一人。

  正是徐盛!

  作为江东最骁勇的将领,孙权对他青睐有加。

  孙权将一柄佩刀递与徐盛,肃然道:

  文向,这古锭刀你收好。

  此乃我孙家祖传宝刀!

  待攻入合淝之时。

  你要持此刀第一个登上城头,扬我孙家军威!

  说罢,孙权重重拍了拍徐盛肩头。

  徐盛只觉胸中暖意涌动。

  主公这般信任,他定当竭尽全力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