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几天工夫,就已赢得民心?-《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什么?”

  诸葛玄与诸葛瑾齐齐变色。

  诸葛亮苦笑道:“我们在豫章一年,深知刘氏宗族根深蒂固。

  天岳山盘踞多年的赤壁军,又怎会不知其势?”

  “嘶——”

  两人倒吸一口凉气。

  明知对方势力盘根错节,仍敢下手夺取海昏。

  这背后究竟图谋何事?又凭何如此自信?

  “唉。”

  诸葛亮摇头叹息,“赤壁军定有后招。

  若我们贸然出兵,势必与刘氏交恶。

  而一旦陷入僵局,朱皓便可乘虚直取南昌,届时内外交困,覆亡只在旦夕之间。”

  “大祸临头啊。”

  诸葛玄喃喃道,满面苦涩,“难道真要就此退出豫章?”

  “哎……”

  诸葛瑾亦长叹一声,神情沉重。

  诸葛亮目光幽深,低声道:“若此时能请动刘磐将军援手,或可化解此危,甚至反制朱皓。”

  “孔明!”

  诸葛瑾神色骤紧,“朱皓乃朝廷钦命太守,我们擅自用兵已是僭越。

  若再引荆州兵马卷入战端,便是挑起州郡之争,只会让刘荆州成为众矢之的!”

  “这……”

  诸葛亮抿唇不语,眼中却仍有不甘闪烁。

  诸葛亮清瘦的脸庞上写满了不甘。

  诸葛瑾低头行礼,语气沉重:“叔父,眼下还是暂避荆州为妙。

  豫章本属扬州辖地,刘繇既已支持朱皓出兵,恐怕早已存了收回此地的念头。”

  “罢了。”

  诸葛玄轻叹一声:“等朱皓抵达,我们交出印信便返回荆州,再看刘表如何应对。”

  “是。”

  诸葛瑾与诸葛亮齐声应命。

  “豫章……”

  “终究要乱了。”

  诸葛玄心头如压重石。

  他自幼聪颖,通晓政事,怎会不明白其中利害?

  刘表早有染指江东之意——

  否则,为何派刘磐、黄忠屯军长沙?

  否则,孙坚何至于死在黄祖箭下?

  否则,自己一个无名之士,又怎会被刘表举荐为太守?

  风云暗涌,杀机渐起。

  豫章的空气一日比一日紧绷,连寻常百姓都能察觉到那股隐隐的血腥味。

  七月中旬,新任太守到了。

  朱皓携笮融,率五千兵马压境而来。

  此时,南昌城门洞开。

  诸葛玄身穿素袍,双手捧着太守印绶缓步而出。

  身后跟着郡府属官、各县县令,列队相随。

  “哦?”

  朱皓与笮融面面相觑,略显意外。

  诸葛玄淡然一笑:“周太守病逝后,承蒙刘荆州提携,暂摄郡务。

  如今朝廷正式任命贤能,我自当奉还权柄,回荆州复命。”

  “原来如此?”

  笮融眯起眼睛,语气讥诮。

  朱皓也冷笑道:“我还道你会恋栈不去。”

  “岂敢违逆朝命。”

  诸葛玄躬身递上印信。

  “刷——”

  朱皓一把接过,语气冰冷:“临行前家父特意叮嘱,豫章乃朝廷疆土,亦属扬州管辖,须用心治理。

  故而,不必多留了。”

  诸葛玄指尖微颤。

  这话分明是以朱儁之名,斥他越权擅政,形同叛逆。

  “进城!”

  朱皓一声令下,骑马当先。

  旌旗猎猎,甲士簇拥,在笮融及一众本地官员的阿谀逢迎中,他昂首入城,连眼角都未扫过诸葛玄一眼。

  “欺人太甚!”

  诸葛亮咬着牙,脸色涨得通红。

  诸葛瑾强自镇定,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却始终沉默。

  “呵……”

  诸葛玄望着那些趋炎附势的面孔,心中凄然。

  这一幕,竟与当年自己上任时何其相似。

  “叔父!”

  “二位兄长!”

  远处传来呼喊,诸葛均驾着一辆破旧马车匆匆赶来。

  “走吧。”

  诸葛玄踏上车辕,最后回望这座巍峨城池,低声说道:“豫章不是谁想拿就能拿下的。

  无论是刘氏宗亲,还是赤壁那支人马,都不是朱皓能轻易对付的角色。”

  “明白。”

  诸葛瑾与诸葛亮相继登车。

  朱皓入主南昌,诸葛玄黯然离任。

  这一幕,落入藏身山林的赤壁军探子眼中。

  已是百夫长的王虎沉声道:“你们继续追踪车队,我即刻回营报知廖校尉,请主公定夺。”

  “遵令!”

  十余名斥候悄然散入夜色。

  ……

  车轮滚滚西行。

  诸葛一家退出这场权力之争。

  诸葛玄心中难安,忧虑更甚。

  刘表欲图江东,自己却空手而归,如何交代?

  况且朱皓与笮融已有杀意,归途漫漫,不知有多少险阻等着他们。

  两日后,一行人渡过上潦津,进入海昏地界。

  沿途风平浪静,反倒透着诡异的安宁。

  入夜,车队停驻于九岭山间。

  诸葛亮啃着干硬的粟米饼,眼神里满是愤懑。

  “孔明……”

  诸葛瑾忧心忡忡。

  诸葛亮摇头,声音低沉:“兄长,这几日我想清楚了。

  我们不过是刘表手中的一把刀,他想插足江东,就把我们推出来挡灾!”

  “唉……”

  诸葛瑾默然长叹。

  诸葛亮冷笑:“兄长,你说——若叔父拒不退让,反死于这场争斗之中,刘表会不会立刻命刘磐从攸县出兵?”

  “咚!”

  诸葛瑾与诸葛均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恐惧,不只是悚然。

  倘若真如诸葛亮所料,一切皆在他人算计之中。

  唯有诸葛玄身亡,刘表才有理由兴师问罪,挥军东进,借机夺取豫章,重创朱皓!

  “呵……”

  诸葛玄苦笑着摇头:“照你这么说,我还真该感谢赤壁军了?若非他们拿下海昏,我怕是真要跟朱皓争个你死我活。”

  “当真如此?”

  山林深处忽地传来一阵轻笑。

  “什么人!”

  诸葛玄脸色骤变。

  诸葛瑾反应极快,瞬间拔剑而出,挡在两个弟弟身前。

  “诸葛太守。”

  廖化率兵自林间缓步而出,神情冷峻,“我家主公相邀一见。

  至于这位诸葛亮小兄弟,更是特命我亲自迎接,不可怠慢。”

  “朱皓的人?”

  诸葛玄咬牙低语。

  诸葛亮却轻轻摇头,眉宇微皱:“叔父,倘若朱皓有意加害,我们早就不在南昌活命了。

  此处临近海昏,来者应是赤壁军无疑。”

  廖化忍不住赞叹:“果真聪慧过人,年纪轻轻便有洞察之能,难怪主公屡次称道!”

  “若是不去呢?”

  诸葛玄语气谨慎,试探其意。

  “呵。”

  廖化抬手一指四周林木,冷冷道:“若不肯走这一遭,九岭山的树根底下,正好缺些肥土——几位的尸骨,倒也能养活几棵老树。”

  “好狠的手段。”

  诸葛玄神色复杂,心头沉甸甸的。

  “请吧。”

  廖化伸手示意。

  “这下满意了?”

  诸葛瑾忽然抬手,在诸葛亮脑后拍了一记。

  “怎么了?”

  诸葛亮一脸不解。

  诸葛瑾扫了眼周围的山林,叹道:“你可知道,这片林子里埋伏着上百精锐,弓弩早已对准你的胸口。

  这位赤壁军将领对你在意的程度,竟远胜于叔父。”

  “我?”

  “不过聪明一点罢了。”

  诸葛亮揉了揉脑袋,低声嘟囔。

  “走吧。”

  诸葛玄望着三个晚辈,无奈叹息,“是福躲不掉,是祸也逃不开,不如去见上一面,也好探探虚实。”

  “是。”

  三兄弟齐声应下。

  天刚破晓。

  车驾已驶入海昏城内。

  晨光中,百姓陆续出城,挑担荷锄,往田间而去。

  诸葛亮掀开车帘,望着那些面对官兵毫无惧色的乡民,眉头微蹙:“才几天工夫,你们就已赢得民心?”

  “不曾。”

  廖化骑马并行,答得干脆。

  诸葛亮指着路上行人,疑惑道:“可这些人并不怕你们,难道不是信服的表现?”

  “嗯?”

  廖化挠了挠头,坦然道:“主公说,这是麻木。此地百姓被刘氏宗族压榨多年,谁来掌权都一样。换我们管,也不过是换个主子,只要能活着,别的都不重要。”

  “压榨?”

  诸葛亮微微侧头,陷入沉思。

  这词他从未听过,却直击心神。

  “说得不对?”

  廖化语气平静:“豪族强占田地,士绅役使百姓,夺其生计,辱其尊严。

  我们赤壁军起事,就是要让黎民挺直腰杆活在这世上,不再任人踩踏!”

  “荒唐之论!”

  诸葛玄勃然变色,怒不可遏。

  廖化目光一凛,反问:“诸葛太守治政一年,可知海昏百姓每户收成几分?粮税几成?丁钱几何?”

  “这……”

  诸葛玄一时语塞。

  廖化冷声道:“此地人均良田不足半亩,粮税抽十五分之一,丁口每年另缴五百钱,还得年年为刘家修筑上潦津的乌堡。而我军进城数日,未曾贴榜征赋,未曾入户索财,更未扰民一丝一毫!”

  “丁钱五百……”

  诸葛玄心头猛然一震。

  那一句句质问,如利刃刺心。

  田少税重,徭役不断,何止一个“苛”字了得?分明是吸髓刮骨!

  “太守?”

  廖化冷笑一声,“不过徒有其名罢了。”

  言罢,扬鞭催马,前行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