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神色骤然灰败,仿佛一口气散尽了全身力气。
“是。”
陆勉咬牙点头。
袁术茫然环视殿中文武,苦笑出声:“朕的大将军没了,陆勉,你便是朕的新大将军了。”
“陛下不可!”
陆勉惊惧叩首。
战事正紧,大将军须亲赴前线!纪灵、阎象那样的悍将都已喋血沙场,他如何敢担此重任?
“呵……罢了。”
袁术挥了挥手,语气萧索:“阎象与合肥俱毁,王政南不出数日必压境而来。
你们若想走,现在就走吧。”
“陛下!”
“主公!”
众人齐声悲呼。
袁术仰头饮尽杯中酒,长叹一声:“我终究比不上本初那个庶出的弟弟。
你们若要活命,可往冀州投他去。”
“陛下……”
众人再度伏拜,泪流满面。
“都去吧。”
袁术背过身去,再不回头。
曾经割据江淮,击溃刘备,雄视兖州。
这两年,他意气风发,手持玉玺,以为天命在握。
谁知称帝不过月余,三方联军共起,势力顷刻瓦解,郡县接连沦陷,疆土被蚕食殆尽!自称“天下第一帝”,却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喏。”
文武群臣含悲退出大殿。
淮水以南,距寿春二十里。
甘宁扎营列阵,严阵以待,防备曹军南下。
与此同时,太史慈率领第三军团深入寿春外围,准备合围攻城。
三月底。
寿春终被大蜻重重围困。
而王炅亲自率赤壁卫抵达淮水之滨。
“哗——”
他掬起一捧河水,抹了把脸。
甘宁、徐庶、王虎、赵毅等人目光警惕,紧盯对岸。
淮水北岸。
曹操亦伫立河边,掬水洗面。
郭嘉、曹仁、夏侯渊、典韦皆神色凝重。
唯有孙策、程普、周瑜等人眼中燃着怒火,恨不能踏江而过,将彼岸那人碎尸万段。
“曹司空。”
王炅甩去手上水珠,开口。
“呵。”
曹操摇头一笑:“日夜兼程赶来,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寿春怕是已被你围死了。”
“不错。”
王炅接过王虎递来的布巾,淡淡回应。
“可愿隔水一谈?”
曹操指向河心。
“有何不可。”
王炅目光沉静,毫无波澜。
淮河两岸,相距不过六百步水程。
虽看不清彼岸曹操神色与军阵排布,但王炅却有十足底气,敢孤舟赴约,在江心会面这位乱世豪杰。
“奉孝。”
曹操侧身道:“你随我一同去见见那王政南!”
“主公!”
曹仁、夏侯渊齐声惊呼。
孙策更是上前一步劝道:“孟德叔父,王政南此人骁勇绝伦,传闻能一人一骑破敌营垒,有万夫莫当之勇,岂可贸然相见?”
“万夫莫当?”
曹操淡笑一声:“典韦,你觉得你能胜他几分?”
“呃……”
典韦挠了挠头,咧嘴道:“未曾交手,不好妄言。
但若主公有险,末将拼死也能护您安然退回北岸。”
“嘶——”
众将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典韦何人?曹操亲卫之首,兖州上下公认的第一猛士。
连他都不敢言力敌,只敢说保主回撤?这王政南究竟是何等人物!
“叔父!”
孙策再进一言:“与其在此虚与委蛇,不如先剿灭李丰残部,继而挥师寿春。
那大蜻纵然猖狂,又岂能与整个兖州抗衡?”
“正是!”
曹仁、于禁等人纷纷附和。
“不必多言。”
曹操长叹一声,目光坚定:“不过是一次会面罢了。
他既不惧而来,我又岂能畏缩退避?如今寿春已被大蜻围困,若我们此时动兵,只会结下死仇,徒增纷争。”
“喏。”
司空府诸将只得应命。
而孙策、周瑜、程普等人眼中,皆闪过一丝失落。
大蜻已夺庐江、淮南二郡,曹操却不欲与之争锋,他们身为附属,也只能按兵不动。
此刻。
王炅已乘一叶扁舟,悄然驶入江心。
舟上除执桨的甘宁外,再无他人。
见状,曹操也不再迟疑,令典韦掌船,郭嘉随行,直向淮河中央而去。
波光潋滟,
河水如银带般穿行于大地之间。
两叶小舟,自南北对向而行。
两岸军卒,无论是兖州将士还是大蜻兵丁,全都紧握兵器,掌心渗汗,屏息凝神。
不多时。
两船在江心相遇。
舟尾相靠,船头并列,横于流水之上。
“王政南。”
曹操立于船首,望着眼前年轻挺拔的身影,不禁感慨:“果真如世人所传,少年英发,治政江南!”
“曹司空。”
王炅拄刀而笑:“也果然名不虚传,气势逼人!”
“呵……”
曹操摇头轻笑,心中五味杂陈。
被一个后生如此称赞,不知是荣是忧。
王炅目光掠过对方船只,含笑道:“奉孝,典韦,久违了。”
“政南将军。”
郭嘉、典韦拱手致意。
随即,王炅望向曹操,略带讽意地说道:“以朝廷之名压制一家学派,未免有些牛刀割鸡了吧?”
“势所迫耳。”
曹操苦笑点头。
王炅遥望北岸,忽然开口:“那边站着的,可是孙伯符?”
“不错。”
曹操眼神微冷,语气却轻松:“既然淮南归了大蜻,不如让伯符领兵屯驻汝南,政南以为如何?”
“有何不可。”
王炅轻笑,“只是孙伯符此前已在战场上败过一次,曹公真以为他还能挡住大蜻的铁蹄吗?”
“自有安排。”
曹操意味深长地回应。
“罢了。”
王炅微微颔首,似有所悟。
忽地——
“锵!”一声脆响,曹操猛然抽出佩剑,目光炯然:“此剑名‘青缸’,虽与君初见,却久闻其名。
今日相逢,愿以此剑相赠。”
“铿!”
王炅亦将战刀横起。
“赤壁刀?”
曹操心头一震。
王炅点头:“此刀唯有大蜻军中功勋卓着者方可执掌。
若曹公不弃,权当饰器收藏。”
“多谢。”
曹操欣然接过。
王炅则伸手取过青缸剑,细细感受那森寒锋刃,随即抬头正色道:“曹公,今日你我互赠兵刃,我也送你一句肺腑之言。”
“请讲。”
曹操眉梢微动。
王炅高举青缸,声音沉稳:“南阳不可图,否则必然后患无穷。”
曹操脸色骤然一沉。
显然,王政南已洞悉他的谋划。
若得宛城,则许昌后路稳固,又能与汝南呼应,封锁大蜻对庐江、淮南的控制。
可如今,这一盘棋局,竟被人一眼看穿。
“告辞。”
王炅转身向船尾走去。
甘宁划动双桨,小舟缓缓南行,渐行渐远。
“主公……”
郭嘉心头一紧。
曹操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低沉却坚定:“立即渡河返回北岸。
南阳宛城必须掌控在我们手中。
王政南虽有善政之名,但眼下无力出兵,岂能凭他一句话就逼我们退回许昌?”
“遵命。”
郭嘉拱手领命。
这是一场时代的会面,
表面交换兵器为礼,
实则是王炅与曹操之间的暗中角力。
以青缸剑、赤壁舟相赠,看似馈赠,实则立约——淮水为界,各自罢兵。
虽无白纸黑字,却如誓言般不可违逆。
“主公!”
小舟靠岸,赵毅、王虎等人快步迎上。
“嗯。”
王炅微微点头,沉声道:“兴霸,即刻率第二军团开拔,全军向寿春进发。
下蔡之地,便留给曹孟德。
日后我等隔河分治,互不侵扰!”
“得令!”
甘宁抱拳应诺。
大军启程。
万余将士卷起漫天尘土,浩荡而去。
曹操登岸后,也引军直扑下蔡。
瓜分袁术旧地,是二人默契的抉择;于淮水止战,则是理智下的权衡。
四月之初,
寿春被围第六日。
王炅与甘宁率部抵达前线。
陈纪、杨弘、袁涣早已逃散,
如今城中仅剩黄猗、袁耀、陆勉等人负隅顽抗。
“父亲!”
袁耀身披铠甲,佩剑入殿,只见满室酒气,歌舞未歇。
“耀儿啊……”
袁术斜倚案前,醉眼朦胧,“你是大仲太子,该唤我‘父皇’才是。”
“父亲!”
袁耀再次开口,声音凝重:“孩儿已见王政南的旌旗。”
袁术打了个嗝,勉强睁眼:“王政南?他来了?”
“来了。”
袁耀咬牙切齿:“王政南携第二军团自淮水而来,已入营寨,大蜻旗帜高竖!”
“淮水?”
袁术冷笑一声,举杯似对虚空敬酒,语气凄凉:“他定是与曹阿瞒见过面了。
两人划江而治,合伙吞我大仲疆土。”
“父亲!”
“大仲已亡!”
袁耀终于忍不住怒吼:“城中尚有三千士卒,足以突围!我们可北上冀州,投奔本初伯父!”
“耀儿……”
“你还想活吗?”
袁术伸手轻抚传国玉玺,眼中流露出眷恋,更深处却是悔意翻涌。
若当初不信李丰、陈纪之谗,听从阎象良言,何至于此?
“父亲……”
袁耀低头哽咽:“蝼蚁尚且贪生,谁又真愿赴死呢?”
“是啊……”
“蝼蚁尚且偷生。”
袁术长叹,“可我是大仲之主。”
他挥退左右舞女,声音低缓却清晰:“明日清晨,你带黄猗、陆勉来见我。
我会放你们走,活着离开淮南。”
“是!”
袁耀眼中骤然燃起光芒,厉声道:“孩儿这就去整军备战,明日护您杀出寿春!终有一日,我们必将归来!”
“是。”
陆勉咬牙点头。
袁术茫然环视殿中文武,苦笑出声:“朕的大将军没了,陆勉,你便是朕的新大将军了。”
“陛下不可!”
陆勉惊惧叩首。
战事正紧,大将军须亲赴前线!纪灵、阎象那样的悍将都已喋血沙场,他如何敢担此重任?
“呵……罢了。”
袁术挥了挥手,语气萧索:“阎象与合肥俱毁,王政南不出数日必压境而来。
你们若想走,现在就走吧。”
“陛下!”
“主公!”
众人齐声悲呼。
袁术仰头饮尽杯中酒,长叹一声:“我终究比不上本初那个庶出的弟弟。
你们若要活命,可往冀州投他去。”
“陛下……”
众人再度伏拜,泪流满面。
“都去吧。”
袁术背过身去,再不回头。
曾经割据江淮,击溃刘备,雄视兖州。
这两年,他意气风发,手持玉玺,以为天命在握。
谁知称帝不过月余,三方联军共起,势力顷刻瓦解,郡县接连沦陷,疆土被蚕食殆尽!自称“天下第一帝”,却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喏。”
文武群臣含悲退出大殿。
淮水以南,距寿春二十里。
甘宁扎营列阵,严阵以待,防备曹军南下。
与此同时,太史慈率领第三军团深入寿春外围,准备合围攻城。
三月底。
寿春终被大蜻重重围困。
而王炅亲自率赤壁卫抵达淮水之滨。
“哗——”
他掬起一捧河水,抹了把脸。
甘宁、徐庶、王虎、赵毅等人目光警惕,紧盯对岸。
淮水北岸。
曹操亦伫立河边,掬水洗面。
郭嘉、曹仁、夏侯渊、典韦皆神色凝重。
唯有孙策、程普、周瑜等人眼中燃着怒火,恨不能踏江而过,将彼岸那人碎尸万段。
“曹司空。”
王炅甩去手上水珠,开口。
“呵。”
曹操摇头一笑:“日夜兼程赶来,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寿春怕是已被你围死了。”
“不错。”
王炅接过王虎递来的布巾,淡淡回应。
“可愿隔水一谈?”
曹操指向河心。
“有何不可。”
王炅目光沉静,毫无波澜。
淮河两岸,相距不过六百步水程。
虽看不清彼岸曹操神色与军阵排布,但王炅却有十足底气,敢孤舟赴约,在江心会面这位乱世豪杰。
“奉孝。”
曹操侧身道:“你随我一同去见见那王政南!”
“主公!”
曹仁、夏侯渊齐声惊呼。
孙策更是上前一步劝道:“孟德叔父,王政南此人骁勇绝伦,传闻能一人一骑破敌营垒,有万夫莫当之勇,岂可贸然相见?”
“万夫莫当?”
曹操淡笑一声:“典韦,你觉得你能胜他几分?”
“呃……”
典韦挠了挠头,咧嘴道:“未曾交手,不好妄言。
但若主公有险,末将拼死也能护您安然退回北岸。”
“嘶——”
众将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典韦何人?曹操亲卫之首,兖州上下公认的第一猛士。
连他都不敢言力敌,只敢说保主回撤?这王政南究竟是何等人物!
“叔父!”
孙策再进一言:“与其在此虚与委蛇,不如先剿灭李丰残部,继而挥师寿春。
那大蜻纵然猖狂,又岂能与整个兖州抗衡?”
“正是!”
曹仁、于禁等人纷纷附和。
“不必多言。”
曹操长叹一声,目光坚定:“不过是一次会面罢了。
他既不惧而来,我又岂能畏缩退避?如今寿春已被大蜻围困,若我们此时动兵,只会结下死仇,徒增纷争。”
“喏。”
司空府诸将只得应命。
而孙策、周瑜、程普等人眼中,皆闪过一丝失落。
大蜻已夺庐江、淮南二郡,曹操却不欲与之争锋,他们身为附属,也只能按兵不动。
此刻。
王炅已乘一叶扁舟,悄然驶入江心。
舟上除执桨的甘宁外,再无他人。
见状,曹操也不再迟疑,令典韦掌船,郭嘉随行,直向淮河中央而去。
波光潋滟,
河水如银带般穿行于大地之间。
两叶小舟,自南北对向而行。
两岸军卒,无论是兖州将士还是大蜻兵丁,全都紧握兵器,掌心渗汗,屏息凝神。
不多时。
两船在江心相遇。
舟尾相靠,船头并列,横于流水之上。
“王政南。”
曹操立于船首,望着眼前年轻挺拔的身影,不禁感慨:“果真如世人所传,少年英发,治政江南!”
“曹司空。”
王炅拄刀而笑:“也果然名不虚传,气势逼人!”
“呵……”
曹操摇头轻笑,心中五味杂陈。
被一个后生如此称赞,不知是荣是忧。
王炅目光掠过对方船只,含笑道:“奉孝,典韦,久违了。”
“政南将军。”
郭嘉、典韦拱手致意。
随即,王炅望向曹操,略带讽意地说道:“以朝廷之名压制一家学派,未免有些牛刀割鸡了吧?”
“势所迫耳。”
曹操苦笑点头。
王炅遥望北岸,忽然开口:“那边站着的,可是孙伯符?”
“不错。”
曹操眼神微冷,语气却轻松:“既然淮南归了大蜻,不如让伯符领兵屯驻汝南,政南以为如何?”
“有何不可。”
王炅轻笑,“只是孙伯符此前已在战场上败过一次,曹公真以为他还能挡住大蜻的铁蹄吗?”
“自有安排。”
曹操意味深长地回应。
“罢了。”
王炅微微颔首,似有所悟。
忽地——
“锵!”一声脆响,曹操猛然抽出佩剑,目光炯然:“此剑名‘青缸’,虽与君初见,却久闻其名。
今日相逢,愿以此剑相赠。”
“铿!”
王炅亦将战刀横起。
“赤壁刀?”
曹操心头一震。
王炅点头:“此刀唯有大蜻军中功勋卓着者方可执掌。
若曹公不弃,权当饰器收藏。”
“多谢。”
曹操欣然接过。
王炅则伸手取过青缸剑,细细感受那森寒锋刃,随即抬头正色道:“曹公,今日你我互赠兵刃,我也送你一句肺腑之言。”
“请讲。”
曹操眉梢微动。
王炅高举青缸,声音沉稳:“南阳不可图,否则必然后患无穷。”
曹操脸色骤然一沉。
显然,王政南已洞悉他的谋划。
若得宛城,则许昌后路稳固,又能与汝南呼应,封锁大蜻对庐江、淮南的控制。
可如今,这一盘棋局,竟被人一眼看穿。
“告辞。”
王炅转身向船尾走去。
甘宁划动双桨,小舟缓缓南行,渐行渐远。
“主公……”
郭嘉心头一紧。
曹操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低沉却坚定:“立即渡河返回北岸。
南阳宛城必须掌控在我们手中。
王政南虽有善政之名,但眼下无力出兵,岂能凭他一句话就逼我们退回许昌?”
“遵命。”
郭嘉拱手领命。
这是一场时代的会面,
表面交换兵器为礼,
实则是王炅与曹操之间的暗中角力。
以青缸剑、赤壁舟相赠,看似馈赠,实则立约——淮水为界,各自罢兵。
虽无白纸黑字,却如誓言般不可违逆。
“主公!”
小舟靠岸,赵毅、王虎等人快步迎上。
“嗯。”
王炅微微点头,沉声道:“兴霸,即刻率第二军团开拔,全军向寿春进发。
下蔡之地,便留给曹孟德。
日后我等隔河分治,互不侵扰!”
“得令!”
甘宁抱拳应诺。
大军启程。
万余将士卷起漫天尘土,浩荡而去。
曹操登岸后,也引军直扑下蔡。
瓜分袁术旧地,是二人默契的抉择;于淮水止战,则是理智下的权衡。
四月之初,
寿春被围第六日。
王炅与甘宁率部抵达前线。
陈纪、杨弘、袁涣早已逃散,
如今城中仅剩黄猗、袁耀、陆勉等人负隅顽抗。
“父亲!”
袁耀身披铠甲,佩剑入殿,只见满室酒气,歌舞未歇。
“耀儿啊……”
袁术斜倚案前,醉眼朦胧,“你是大仲太子,该唤我‘父皇’才是。”
“父亲!”
袁耀再次开口,声音凝重:“孩儿已见王政南的旌旗。”
袁术打了个嗝,勉强睁眼:“王政南?他来了?”
“来了。”
袁耀咬牙切齿:“王政南携第二军团自淮水而来,已入营寨,大蜻旗帜高竖!”
“淮水?”
袁术冷笑一声,举杯似对虚空敬酒,语气凄凉:“他定是与曹阿瞒见过面了。
两人划江而治,合伙吞我大仲疆土。”
“父亲!”
“大仲已亡!”
袁耀终于忍不住怒吼:“城中尚有三千士卒,足以突围!我们可北上冀州,投奔本初伯父!”
“耀儿……”
“你还想活吗?”
袁术伸手轻抚传国玉玺,眼中流露出眷恋,更深处却是悔意翻涌。
若当初不信李丰、陈纪之谗,听从阎象良言,何至于此?
“父亲……”
袁耀低头哽咽:“蝼蚁尚且贪生,谁又真愿赴死呢?”
“是啊……”
“蝼蚁尚且偷生。”
袁术长叹,“可我是大仲之主。”
他挥退左右舞女,声音低缓却清晰:“明日清晨,你带黄猗、陆勉来见我。
我会放你们走,活着离开淮南。”
“是!”
袁耀眼中骤然燃起光芒,厉声道:“孩儿这就去整军备战,明日护您杀出寿春!终有一日,我们必将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