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能活下来就好-《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董嗣苦笑一声:“你也瞧见了,黄齐、周进这些人全被削了兵权,王政南可不是个仁厚之人。

  咱们若是投了他,往后怕是连个平头百姓都不如。”

  “总比送命强!”董祎忍不住争辩,“留在赤壁治下还能有口饭吃;要是退回长沙,刘磐那般苛捐杂税,兄长你受得了?”

  “降了也好……”

  “就这么办吧……”

  董嗣眼神黯淡,喃喃道:“这几个月,就像一场梦。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上九岭山当什么山越。”

  “能活下来就好。”

  “总算有个出路了。”

  董祎和一众山匪将领终于松了口气。

  他们最怕的就是董嗣逞一时意气,非要去跟赤壁军拼命。

  次日清晨。

  山越大营辕门大开。

  太史慈率军抵达时,只见董嗣带着千余名残兵、两三千平民,放下兵器,跪地请降。

  “可惜了。”

  太史慈勒马而立,望着眼前景象,眼中竟流露出一丝遗憾。

  “咕咚”一声,众人喉头发紧。

  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太史慈,竟嫌他们投降得太快?

  “将军。”

  一名靖安武吏小心翼翼禀报:“此处应是他们的主寨,再往南十里,便是长沙郡的平江县界。”

  “收兵回师。”

  太史慈扬了扬手中狂歌戟,语气冷淡,毫无欣喜之意。

  “喏!”

  一千完好无损的赤壁将士齐声应令。

  山越归附。

  绵延百里的木寨尽数焚毁。

  消息迅速传遍长沙各地。

  尤其是靠近九岭山的几个县,百姓闻讯欢呼雀跃。

  三月中旬。

  消息传至攸县。

  荆州大营中,刘磐等人面面相觑。

  黄忠眉头紧锁:“这个时候,赤壁军竟还有余力分兵平乱,而且这么快就瓦解了董嗣的百里营盘!”

  “汉升老将军。”

  刘磐叹息道:“他们原本就是从山林里杀出来的队伍,对豫章一带地形熟得很,我们原打算用步卒穿山奇袭海昏,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做到。”

  “正因如此!”黄忠斩钉截铁地说:“末将才认为,必须趁其虚而攻之!”

  “不行!”刘磐断然拒绝。

  “公子——”黄忠猛地站起身。

  刘磐脸色骤变,厉声喝道:“黄汉升!我是攸县主将,你是副将!竟敢以‘公子’相称,莫非想让我写信去襄阳,参你一个藐视军规之罪?”

  “将军!”

  黄忠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愤懑:“末将只是觉得,赤壁军兵力分散,彭泽驻一万,柴桑屯一万,后方必然空虚。

  若给我五千精兵,定可突袭海昏,断其粮道!”

  “突袭?”刘磐冷笑,“你以为黄齐、周进之流是蠢货不成?”

  “将军——”

  黄忠还想再劝。

  “不必多言!”刘磐挥手制止,“立刻整军备战!我军在此集结两万荆州精锐,难道还拿不下一个柴桑?”

  “孙策已经败了。”黄忠昂首直言。

  刘磐目光阴沉,冷声道:“孙策败,是因为兵少,又被鲁子敬出卖,赤壁军早有防备,这才落得惨败!”

  “唉……”

  黄忠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畏缩不前。”

  刘磐冷冷讥讽,“不知叔父为何非要让你随军督阵。”

  顿了顿,他又道:“两日后,我亲率大军进攻柴桑,你率三千人留守大营!”

  “将军!”

  黄忠退一步说道:“不如由末将带兵出征,您坐镇后方调度更为稳妥。”

  “可以。”

  刘磐点头答应。

  虽为主帅,但他也清楚,黄忠在军中威望极高,不可轻易激怒。

  因此,荆州大营中的军政事务,皆由两人商议定夺,彼此间极少撕破脸皮,以免沦为外人笑柄。

  “末将告退,前去整顿兵马。”

  黄忠拱手一礼,随即转身离去,步出中军帐外。

  “哼!”

  刘磐冷哼一声,挥袖转身,心头的不悦尽数泄于这一举一动之间。

  这日清晨。

  荆州军全面进入战备,目标直指柴桑。

  一艘艘战船陆续集结,箭矢堆积如山,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江畔。

  直到黄昏时分,黄忠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营帐。

  “爹。”

  黄舞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饭食走进来,眉宇间满是忧虑:“外头都在传,咱们要打柴桑了,是真的吗?”

  “嗯。”

  黄忠撕下一块粟米饼,就着温热的肉汤咽下,语气沉重:“本该二月便出兵的。

  那时我们已报信襄阳,可州牧下令务必谨慎,只许胜不许败,这才一拖再拖,拖到了今日。”

  “这一仗……难打吗?”

  黄舞蝶轻蹙眉头,低声问道。

  “岂止一个‘难’字能说清。”

  黄忠长叹一口气,胸中郁结难舒:“赤壁军势强,王政南谋略过人,半年之内平定豫章,逼退孙伯符,登岸之战更是惨烈非常。

  如今我们要想在柴桑靠岸,还得看风向、水势、时机是否齐备!”

  “王政南……”

  黄舞蝶喃喃念出这个名字,眼中掠过一丝好奇。

  自驻军此地以来,这个名字她听得最多,也最令人心神难安。

  ……

  与此同时,荆州的备战动静,早已被司天卫和第二军团的斥候察觉,密报火速传回。

  三月十六日。

  柴桑,赤壁军大营。

  太史慈已从靖安一带率部返回。

  帅帐内,赵毅双手呈上情报,神色恭敬:“主公,长沙传来急讯,荆州已开始调兵遣将。

  据查,黄忠率一万七千余人走水路进犯柴桑,刘磐领三千士卒留守后方大营。”

  “哦?”

  诸葛瑾与甘宁面面相觑,一时愕然。

  自从攻下豫章之后,赤壁军内部有所调整。

  黄齐、周进主理政务。

  军权则交由甘宁与廖化共同执掌。

  正因如此,谁也不知赵毅暗中掌控着怎样的力量。

  而此刻显露的司天监一角,已足以令二人脊背生寒。

  毕竟,前线斥候的情报尚未送达,他却已掌握得如此详尽,毫无遗漏。

  “嗒。”

  “嗒。”

  “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沉静。

  诸葛瑾上前一步,拱手进言:“主公,一万七千大军,即便乘船而来,所需战舰少说也有数百。

  我军纵有重炮,也难以尽数歼灭,唯有阻其登陆之时,方可争取胜机!”

  “不仅如此。”赵毅语气低沉,“荆州水师根基深厚。

  即便黄忠所部不及江夏主力,仍配有楼船、门舰、艅艎等巨舰,声势浩大。”

  “荆州水师……”

  甘宁皱眉低语,“果然不容小视。”

  “若敌军以楼船、艅艎为先锋压阵,再派突冒、走舸从侧翼包抄渡口,我军防线恐难抵挡。”

  “嘶——”

  帐中诸将无不色变。

  谁也没想到,荆州水师竟已强盛至此。

  “主公!”诸葛瑾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江流走势,沉声道,“依属下之见,不如主动出击。

  一旦让敌军登岸,战局必将惨烈无比。

  只要踏上土地,他们便有了攻入豫章的希望,势必拼死猛扑!”

  “荆州水师……”

  王炅淡淡一笑,语带讥讽,“单是一个黄忠便如此棘手,那支由精锐组成的黄祖水军,又该何等可怕?”

  众人闻言,一时沉默。

  “确实强。”甘宁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不错。”王炅神色不动。

  前世他曾亲眼见证:孙坚、孙策父子五次征伐江夏,直至第五次才斩杀黄祖,却依旧未能真正占领其地。

  江湖传言有云:江夏一人,可当水师十万。

  所指正是黄祖麾下那支常年巡江、战力惊人的铁军。

  “主公!”诸葛瑾再度上前,指着沙羡一带道,“柴桑地形不利大江会战。

  既然敌军水师强势,不如我军主动迎击,将其拦截于沙羡附近。

  那里有云梦泽水网与芦苇荡,利于藏兵设伏,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可。”甘宁立即反对,“沙羡距江夏太近,万一黄祖出兵夹击,我军腹背受敌,反陷险境!”

  “这……”

  诸葛瑾一时语塞,进退两难。

  “子义?”王炅目光转向太史慈。

  “主公。”太史慈站出身来,眼神如刀,“其实无需想得太复杂。

  只要击毁他们的主力巨舰,其余艨艟、突冒之流,不足为惧。”

  “呵。”

  “哈哈哈!”

  王炅仰头一笑,朗声道:“你们可曾听过——半渡而击?”

  “哦?”

  众人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古书《孙子兵法》里提过,敌军渡河至一半时发动进攻最为有利。

  当年韩信在潍水一役,正是用这招击溃楚军,还斩杀了猛将龙且。

  “主力后撤两里。”

  “把回回炮布置在东南角的山脊上。”

  “渡口留些空地,让荆州兵能靠岸登陆。”

  “哪怕他们先头部队上了岸,一时半会也列不成阵型。”

  “等他们的先锋刚站稳脚跟,我们就用战船封住江面出口,回回炮立刻轰击后方大船。

  前头的人没了退路,就像搁在滩涂上的羔羊,只能任人宰割——那时我军再出兵合围,一网打尽。”

  王炅一边说着,一边在沙盘上勾画防线轮廓,语气沉稳而细致。

  “得令!”

  甘宁与诸葛瑾齐声应下。

  王炅目光转向太史慈,声音低沉:“全军即刻整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