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信息高速公路与小数点战争-《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国家计委大楼里,政策研究室和综合处的关系有点微妙。

  说近不近,说远不远。

  政策研究室,顾名思义,更偏重宏观政策的研究、起草和论证,是计委的“智囊团”和“笔杆子”,眼光盯着全国大局和未来趋势。

  而综合处,则更像是一个“枢纽”和“处理器”,负责协调各专业处室,汇总分析经济数据,起草综合性报告,处理日常事务,更具体、更繁杂。

  两个部门业务有交叉,但又各有侧重。

  政策研究室的人偶尔会觉得综合处的人“陷于事务,缺乏高度”;而综合处的人有时也会嘀咕研究室的人“纸上谈兵,不接地气”。

  但王明远处长是个例外。

  他虽是政策研究室的处长,但因其思路开阔、务实肯干,经常参与综合处牵头的跨部门项目,加上与综合处处长张建国私交不错,两个处室合作颇多。

  因此,他会经常出现在综合处的处务会上,这些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明远处长是我们计委的‘快脑壳’,思路活,点子多,这次‘经济信息网’项目,司里特意让他来协助我们把把关,提供政策层面的指导。”张建国处长在介绍王明远时这样说道。

  王明远笑着摆手:“老张你就别给我戴高帽了,这次项目技术性强,我也是来学习的,主要还是靠综合处的同志们,特别是年轻同志,冲锋陷阵。”、

  他说着,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陈默。

  角落里的赵国庆副处长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心里却在疯狂吐槽:“学习?怕是来给陈默这小子站台的吧!”

  陈默内心OS:“王处这眼神…是鼓励呢还是‘小子你给我好好干别丢脸’呢?压力山大啊感觉。”

  项目组正式运转起来,陈默如同掉进米缸的老鼠,快乐地徜徉在大量内部资料和国际技术文献中。

  这些对当下来说极为前沿的资料,在他眼中却带着一种“复古的未来感”。

  讨论会上,专家们争论着采用何种型号的大型机,如何布设专线网络。

  陈默听着听着,一时没忍住,脱口而出:“长远来看,我们或许可以考虑构建一条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采用TCP/IP协议簇作为基础,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包交换...”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几位老专家推了推眼镜,面露困惑。

  “小陈同志,这个‘高速公路’...是比喻吗?还是国外有什么新的筑路技术可以传输信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虚心求教。

  “还有这个‘踢西屁...爱屁’协议,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新标准吗?怎么没听说过?”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暗骂自己嘴快。

  TCP/IP?这玩意儿虽然已经存在,但在国内,尤其是在高层级的规划讨论中,绝对是个超前的陌生词汇。

  他赶紧找补:“啊,对不起,各位老师,这是我看到国外一些文献里打的比方,就是说未来的网络应该像高速公路一样四通八达,快速高效,至于协议,是我口误,是想说OSI参考模型,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推进的那个...”

  王明远处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轻轻敲了敲桌子,接过话头:“小陈这个比喻很形象嘛,我们搞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有点前瞻性思维,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几步路,要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当然,具体技术路径的选择还是要慎重论证。”他巧妙地为陈默解了围,同时也引导了讨论方向。

  陈默投去感激的一瞥,内心狂汗:“好险好险,差点就成‘穿越者嫌疑犯’了,下次得把嘴缝上!”

  这时,张建国处长补充道:“对了,考虑到项目工作量很大,处里决定增派李卫东同志加入项目组,主要负责前期资料的整理归类和数据核对工作。

  卫东同志是清华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做事认真细致,正好可以弥补我们一些老同志在新技术细节上的不足。”

  李卫东站了起来,依旧是那副微微低着头的样子,声音不大但清晰:“谢谢处长信任,我一定认真做好分内工作。”

  他的表情看不出喜怒,但紧握的拳头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终于接触到了核心项目,虽然只是最基础的边缘工作。

  赵国庆副处长闻言,嘴角撇了撇,在小本子上又记了一笔:“张处这是搞平衡?塞个闷葫芦进来,能顶什么用?”

  李卫东确实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了资料堆里。

  他办公桌的一角迅速被各种技术手册、数据报表和国外文献复印件占据。

  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每天来得比谁都早,走得比谁都晚。

  他的严谨几近偏执,每一份经过他手的资料都被分门别类,贴上详细的标签;每一个数据,他都要用计算器反复核算三遍以上。

  这种工作态度,让项目组里一些老同志都暗自点头:“清华出来的,就是不一样,踏实!”

  然而,李卫东的内心却远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他看着陈默在核心讨论组里侃侃而谈,提出一个个让人耳目一新却又觉得有些“天马行空”的观点,备受王明远等领导的赏识,而自己却只能与冰冷的数字和纸张为伍,那种不甘和嫉妒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的心。

  “信息高速公路?用户体验?尽是些华而不实的概念!”他一边核对着一串冗长的数据,一边在心里嗤之以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最基本的数据要是错了,再好的概念也是空中楼阁!”

  抱着一种近乎“找茬”的心态,他开始格外“关注”陈默提交的那些报告草稿和初步方案。

  他用一种福尔摩斯查案般的细致,逐字逐句地审阅,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引用,都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天后,在一份关于各省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存量预估的报告草稿中(这份草稿是陈默熬夜赶出来的),李卫东锐利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处表格上。

  那是一个关于某中部省份大中型计算机数量的预估数据。

  陈默引用的来源是一份该省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是“约123.45台”。(注:此数据为虚构)

  李卫东眉头紧锁,他隐约记得自己之前整理过的另一份资料里,这个省份的数据似乎有所不同。

  他立刻起身,几乎是小跑着来到资料柜前,翻找了足足十分钟,终于找出了一份来自该省统计局的内部简报。

  核对之下,简报上的数据是“约123.39台”!

  小数点后第二位不一样!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0.06台的差异,在宏观预估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确实是的一个错误!引用源不同导致的数据偏差!

  紧接着,他又发现了一处引用文献的页码错误——陈默引用的一篇英文文献,标注的页码是第25页,但实际内容应该在第26页。

  李卫东的心脏砰砰直跳,一种混合着发现真相的兴奋和“果然如此”的快感涌上心头。

  他拿起笔,仔细地将这两处错误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本上,字迹因为激动而略显潦草。

  他拿着记录本,深吸一口气,走向了张建国处长的办公室。

  他没有选择直接去找王明远,也没有当众嚷嚷,而是向自己的直接主管汇报。

  “处长,我们组在核对前期资料时,发现陈默同志提交的那份预估报告里,有一些...嗯...非常微小的小瑕疵。”

  李卫东低着头,声音平静,甚至带着点谦卑。

  “哦?什么瑕疵?”张处长放下手中的文件。

  “一处是关于H省计算机数量的数据,引用源不同有极细微的出入;另一处是一篇外文参考文献的页码标注错了。”

  李卫东将记录本递过去,特意强调了“我们组”和“非常微小”。

  张建国处长看了看,点点头:“嗯,卫东同志,工作很细致嘛,很好,这种严谨的态度要保持,小错误也是错误,尤其是在基础数据上,我会让陈默注意的。”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李卫东谦逊地说完,退出了办公室。

  关上门的那一刻,他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没有想象中的畅快,反而有点空落落的。

  他并没有指名道姓地强调是陈默的个人错误,也没有居功,但他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了。

  张建国处长随后确实找到了陈默,很委婉地提醒他引用数据要更加注意来源一致性,核对要更细致些。

  陈默先是一愣,接过处长手里的记录纸条,看到那被圈出的两个“微小”错误时,后背瞬间惊出一层冷汗。

  内心OS:“我靠!小数点后第二位?!这特么是哪个大神揪出来的?这眼力是拿显微镜看报告的吗?幸好发现得早,这要是交到司领导那里,虽然不至于挨批,但一个‘不够严谨’的印象是跑不了的!刚立起来的‘靠谱青年’人设差点崩了!”

  他没有试图辩解,而是立刻诚恳道歉:“谢谢处长提醒!这是我工作的疏忽,太不应该了!我马上核对修正!也请您代我谢谢发现问题的同志,真是太负责了!”

  下午的项目组内部小结会上,陈默特意拿出了修正后的报告版本,首先做了自我批评:“各位领导,同事,非常抱歉,在我之前提交的报告中,由于我的疏忽,出现了两处细微的数据和引用错误,虽然不影响整体结论,但这暴露了我工作中不够细致的问题。

  我已经进行了修正,同时,我要特别感谢负责资料核对的同事,你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避免了我可能犯下更大错误,为我们项目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保障!谢谢大家!”

  他说这番话时,目光真诚地扫过全场,最后在李卫东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李卫东没想到陈默会公开道歉并表示感谢,一时有些愕然,下意识地避开了目光。

  众人纷纷表示“小问题难免”、“态度很好”,会议继续进行。

  但散会后,李卫东心里却更加憋屈和烦躁了:“公开感谢?‘你们’?虚伪!太虚伪了!明明是我一个人发现的!他肯定恨上我了,这是故意用高姿态来恶心我吧?说不定还在心里骂我斤斤计较、吹毛求疵!”

  而另一边,赵国庆副处长合上他的小本子,上面又多了一条关于陈默的“罪状”:工作不细,略显浮躁,需加强基础严谨性(虽有认错态度,然错误本身不应发生)。

  他觉得自己又掌握了“狙击”陈默的一颗子弹。

  陈默看着李卫东快速离开的背影,无奈地摸了摸鼻子,内心吐槽:“这哥们儿...怎么感谢他还一副被我坑了的表情?难道我感谢的姿势不对?清华学霸的脑回路都这么清奇吗?唉,这项目组的人际关系,感觉比TCP/IP协议还复杂啊...”

  项目在磕磕绊绊中向前推进,技术的宏图与人性的微澜在这间办公室里交织,预示着未来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