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辩论赛的“沉默”王牌-《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五月的校园,除了弥漫着月考后的硝烟味,又悄然增添了一丝别样的紧张气氛,教学楼门口的布告栏上,贴出了一张鲜红的海报:

  【我校首届“青春杯”辩论赛火热报名中!】

  【辩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

  【展现口才,激扬思想,欢迎各班踊跃组队!】

  课间,这张海报成了新的焦点,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这题咋辩啊?肯定经济发展重要啊,没钱谈什么环保?”

  “不对吧,报纸上说污染挺严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啥山?你最近政治学傻了吧?”

  高二(三)班的教室里,张老师也正在动员:“同学们,学校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既能锻炼思辨能力,也能展现我们班的风采,我们班必须组一支队伍参加!有没有同学毛遂自荐?”

  话音刚落,一个人影“唰”地就站了起来,马尾辫在空中划出一道自信的弧线。

  “老师,我报名!我想当一辩!”林薇的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热情,她从省城来,见过大世面,对这种活动天然有种参与感和表现欲。

  张老师欣慰地点点头:“好!林薇同学很好!还有谁?”

  底下沉默了片刻,县中的孩子大多内向,对这种要站在台上和人吵架(在他们看来)的活动,本能地感到怵头。

  体育委员在大家的起哄下红着脸报了名,算是凑了个二辩,学习委员推了推眼镜,勉强接下了三辩的活儿。

  还缺一个最关键的四辩——总结陈词,需要在最后力挽狂澜,一锤定音的人。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吭声了,这位置压力最大,需要极强的逻辑归纳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张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有些失望。

  就在这时,林薇的目光也跟着扫视,忽然,她停在了窗边那个一直低着头、仿佛置身事外的身影上。

  一个“绝妙”的念头冒了出来,她嘴角一翘,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指,精准地指向那个方向:

  “老师!我觉得陈默同学行!”

  “噗——”正在喝水的李伟差点一口水喷出来。

  全班同学的目光,包括张老师的,齐刷刷地聚焦在突然被点名的陈默身上。

  陈默正沉浸在一道电磁感应题的推导中,闻言茫然地抬起头,脸上还带着“我是谁我在哪”的困惑。

  林薇笑得像只小狐狸,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老师您想啊,四辩需要沉得住气,关键时刻能总结到位。

  陈默同学平时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他一说话就…嗯…就挺能抓住重点的,而且…”她顿了顿,努力找一个合适的褒义词,

  “…而且特别有说服力!对,说服力!”(内心OS:其实是特别气人,总能一句话噎死你!)

  陈默:“……”

  内心OS:“我谢谢您嘞!您这到底是夸我还是损我?说服力?我上次‘说服’赵峰靠的是考试分数,不是嘴皮子!这姑娘报复心挺强啊,数学课上的仇记到现在?”

  张老师却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看着陈默。

  想起他那篇惊世骇俗的作文,还有数学课上石破天惊的解法,觉得林薇这话…

  好像有点道理?这小子思维确实异于常人,没准真能出奇制胜。

  “嗯…陈默同学,既然林薇同学推荐你,你也为班级出一份力吧,四辩就由你来担任,就这么定了。”张老师一锤定音,根本不给陈默拒绝的机会。

  陈默看着张老师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瞥了一眼旁边一脸“我看好你哦”表情的林薇,只能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

  内心OS:“行吧,被迫营业,就当是为未来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添砖加瓦了…虽然这年代好像还没这玩意儿,唉,社畜的宿命就是哪里需要哪里搬。”

  队伍就这么凑齐了。

  林薇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核心和主力,她热情高涨,很快就组织起了赛前准备。

  放学后,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林薇从书包里拿出厚厚一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文章和省城带来的资料,慷慨陈词:

  “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更重要!这是当下的主要矛盾!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才有资金和技术去治理环境!这是必经之路!我们要从改革开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等方面来论证…”

  她说得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很有感染力,其他两个队员听得连连点头。

  说完,她看向一直沉默着转笔的陈默,问道:“四辩,你呢?有什么看法?总结陈词可是你的活儿。”

  陈默头也没抬,憋出一句:“都重要。”

  林薇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废话!这还用你说?关键是我们的论点和论据!我们要驳斥对方‘环保优先’的观点!”

  陈默停下转笔,慢悠悠地从自己的旧书包里掏出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递了过去。

  “干嘛?”林薇疑惑地接过来。

  其他几人也凑过来看。只见纸上写着几条他们从未想过的角度和论据:

  【论点:短视的经济发展模式代价巨大,先污染后治理的总成本远高于一开始就注重环保。】

  【论据:可参考国外“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治理成本与代价…(附粗略数据估算)】

  【论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对立,可走向协同共赢。】

  【论据:发展绿色科技、生态农业、旅游业等,本身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趋势展望)】

  【论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

  【论据: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是涸泽而渔,最终将反噬经济成果…】

  这些观点在90年代初显得极其超前和新颖,数据虽然粗略,但逻辑严密,视角宏大。

  队员们看得目瞪口呆,惊为天人。

  林薇更是猛地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陈默,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人:“这…这些观点…你从哪儿看来的?还有这些国外的事例和数据…”

  陈默面不改色心不跳,吐出四个字:“《参考消息》。”

  内心OS:“其实是《人民日报》20年后的评论员文章精华摘要,外加后世环保纪录片和知乎大神分析帖的混合体…《参考消息》真是个好借口,啥都能往里装。”

  林薇将信将疑,但纸上写的东西确实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论据库,甚至隐隐提升了我方的立论高度。

  她不得不服气,但嘴上还是哼了一声:“…算你有点用。”

  辩论赛的日子到了,学校简陋的大礼堂里坐满了观众,气氛热烈。

  正方(经济发展更重要):高二(三)班(陈默班级)

  反方(环境保护更重要):高二(一班)

  比赛过程异常激烈。

  林薇作为一辩,开篇立论就气场全开,攻辩环节更是言辞犀利,步步紧逼,赢得了不少掌声。

  然而,自由辩论环节,反方突然抓住一个点猛攻:“请问正方,你们口口声声说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但如果污染到不可逆转的地步,比如物种灭绝、水资源彻底破坏,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在?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直指我方立论的软肋。

  三辩一时语塞,支吾着没能有效回应,场面一度陷入被动,林薇急得直跺脚,却一时也想不出完美的反驳。

  就在对方露出得意笑容,评委们也微微摇头时——

  一直安静坐在四辩席上,仿佛快要睡着的陈默,突然举起了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个几乎被遗忘的队员身上。

  主席:“请正方四辩发言。”

  陈默站起身,没有看稿子,目光平静地看向反方,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此悲观的未来图景,但您方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预设了一个‘我们一定会走到不可逆转地步’的伪前提,低估了科技发展和人类纠错的能力。”

  “第二,您方似乎认为‘经济发展’必然等于‘野蛮污染’,这是对我们立场的曲解。我方的核心正是强调‘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这本身就内含了对环境的考量。”

  “最后,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按照您方‘环保绝对优先’的逻辑,是否意味着所有尚未达到最严格环保标准的工业、农业都应该立刻停止?

  我们是否应该回到男耕女织的原始社会?这是否才是真正的因噎废食,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三句话,层层递进。

  先精准点出对方逻辑漏洞,再澄清我方立场,最后抛出一个更加尖锐的、让对方难以回答的质问(后世称之为“抬杠”或“归谬法”)。

  逻辑清晰,反击有力,瞬间扭转了场上的气势。

  现场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反方辩手被问得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评委席上的老师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赏。

  陈默内心OS:“小样,跟甲方爸爸们‘这里为什么要加钱’、‘那个需求不合理’的斗智斗勇比起来,你们这辩论强度简直像过家家,抓漏洞、扣帽子、反将一军,这可是社畜的保命技能啊。”

  最终,高二(三)班凭借更丰富的论据和陈默关键时刻的神来之笔,赢得了比赛。

  林薇和队员们兴奋地击掌庆祝。

  她高兴之余,走到依旧一脸淡定的陈默身边,忍不住用探究的目光上下打量他,语气复杂又带着点不甘:

  “喂!陈默!你明明这么能说,思维这么清晰,平时装什么深沉?玩低调啊?”

  陈默收拾着书包,闻言抬眼看了她一下,语气平淡无波:

  “能量守恒,平时说话少,攒着能量,才能关键时刻一句顶一万句。”

  林薇被他这奇葩理论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只能气得跺脚:“…歪理邪说!完全就是歪理邪说!”

  但她看向陈默背影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和充满好奇。

  第二回合,辩论场上的无形交锋。

  陈默,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