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社团选择与“功利”社交-《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金秋十月,北大校园里除了愈发浓郁的桂花香和银杏黄,更弥漫着一股青春躁动的气息——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即社团招新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三角地、各食堂门口、主干道两旁,瞬间被各式各样的摊位、海报和热情洋溢的师兄师姐所占据。

  高音喇叭、手绘海报、甚至现场才艺展示,各种招数层出不穷,活脱脱一副九十年代初的“文创市集”兼“人才招聘会”景象。

  “同学,来看看我们‘五四文学社’吧!抒写时代情怀,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学,对围棋感兴趣吗?‘方圆棋社’,以棋会友,乐在棋中!”

  “同学,‘武术协会’了解一下?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看我这招白鹤亮翅!”

  “同学,‘吉他协会’招新!不会没关系,包教包会!一起弹唱《花房姑娘》!”

  歌声、笑声、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赵国强如同鱼儿入了水,兴奋地穿梭在各个摊位前,一会儿摸摸武术协会的红缨枪,一会儿又对诗社的才女师姐傻笑,最后一口气报了五六个社团,什么武术协会、演讲协会、甚至还有个集邮协会…

  “哥们儿!大学就得这样!多参加活动,多认识人!这才叫生活!”他搂着陈默的肩膀,唾沫横飞地安利。

  陈默内心OS:“大哥,你这不叫生活,叫撒网捕鱼,还是绝户网那种…精力管理了解一下?”

  孙伟则目标明确得多,他只对那些听起来“高端”的社团感兴趣,比如“英语角”、“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会”。

  仔细询问了活动内容和往届成员去向(尤其是去了哪些外企),最后矜持地填了“证券投资研究会”的报名表——这年头,证券可是最前沿的玩意儿。

  “社团活动要有助于个人发展和未来求职,无效社交纯属浪费时间。”孙伟推了推眼镜,对自己的“精准投资”颇为自得。

  陈默内心OS:“嗯,这话一半在理,但哥们儿你这功利得有点太赤裸裸了…不过比起国强兄的广撒网,也算是一种进步?”

  李振则对所有的热闹敬而远之,躲在人潮外围,手里紧紧攥着一本《民法通则》,小声对陈默说:“默哥,我…我就不参加了,得多看点书。”

  在他看来,这些社团活动过于喧嚣,远不如书本里的知识实在。

  陈默看着这“百团大战”的盛况,内心其实也挺感慨。

  这就是大学啊,自由选择,肆意探索,上辈子他大学时光基本宅过去,倒是错过了不少风景。

  但感慨归感慨,他的选择却极其冷静,甚至可以说“冷酷”。

  内心OS:“重生者的时间比黄金还贵!社交也要计算ROI(投资回报率)!诗和远方固然美好,但哥们儿这辈子是来‘制定规则’的,不是来‘抒写情怀’的。必须精准出击!”

  他像猎人一样扫视着各个社团的招牌和简介,快速过滤掉那些纯兴趣类、文艺类、体育类的社团(武术协会除外,他瞥了一眼,觉得或许可以跟公园大爷教的呼吸法印证一下,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太耗时间)。

  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两个社团上:

  第一个是“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会”。

  海报设计得相对严肃,上面写着“关注国是,研讨理论,培养视野,建言献策”。

  负责招新的师兄师姐看起来也更沉稳,言谈间提到的多是“内部学习资料”、“专家讲座”、“政策研讨”等字眼。

  “就是它了!”陈默内心OS:“这简直就是为秦教授那条线量身定做的预备队!学术向,贴近时政,能接触到最新思潮和最前沿的讨论,还能名正言顺地研究那些‘敏感’话题,完美!”

  第二个是“学生会实践部”。

  这个部门的海报则突出“联系社会、组织活动、锻炼能力”,上面贴着一些往年组织去企业参观、举办大型讲座、暑期社会实践的照片。

  “这个也必须拿下!”陈默内心OS:“光有理论不够,必须得有实践能力,这里能接触到实际事务运作,锻炼组织、协调、谈判能力,还能积累人脉(尤其是校方和社会的资源)。

  这就是未来的项目管理经验和线下执行团队啊!”

  他毫不犹豫地走到这两个摊位前,在赵国强的目瞪口呆和孙伟略带不解的目光中,只填了这两张报名表。

  “陈默,你就报这两个?多没意思啊!”赵国强嚷嚷。

  “够了,贵精不贵多。”陈默笑了笑。

  孙伟则若有所思:“国情研究会…倒是有点意思。实践部?会不会太耽误时间?”

  很快,国情研究会组织了第一次新成员讨论会,主题是当时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看待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及其未来发展”。

  新成员们大多踊跃发言,有的盛赞其是“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道路的伟大创举”,有的担忧其“与国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有的则讨论其“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的问题。

  陈默一开始只是安静地听着,直到主持人点名让他发言。

  他站起身,没有直接评价乡镇企业的好坏,而是抛出了一个结构性的分析框架:

  “各位同学,我们或许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声音平稳,却自带吸引力。

  “第一,产权维度。乡镇企业的‘模糊产权’(集体所有,但实际由能人控制)在初期是其灵活性的来源,但也可能成为未来制约其升级和吸引投资的瓶颈。”

  “第二,金融维度。它们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信用合作社和非正规金融,资金成本高且不稳定,这决定了其难以进行长期研发投入。”

  “第三,市场维度。它们填补了计划经济下的巨大市场空白,但其销售渠道高度依赖‘供销员’队伍,模式原始且风险高。”

  “第四,人才与技术维度…”

  “第五,与地方政府关系维度…”

  他条分缕析,每一个维度都切中要害,既指出了优势,也精准点出了深层次的隐患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比如产权改革、融资困境、品牌建设、技术升级需求等),其视角之成熟、分析之透彻,完全不像一个刚入学的新生。

  会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得入了神。几位研究会的骨干和老成员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最后,陈默总结道:“所以,‘异军突起’是事实,但能‘走多远’、‘飞多高’,取决于能否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我个人判断,未来可能会涌现一批成功的现代化乡镇企业,但更多的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或转型,这其中,政策引导至关重要。”

  发言结束,现场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研究会的会长,一位大四的师兄,直接走过来握住陈默的手:“陈默同学是吧?你的分析太精彩了!下次我们的内部研讨会,你一定要来做重点发言!”

  陈默谦虚地回应,内心OS:“搞定!ROI初步显现!成功在智囊预备队里挂上号了!”

  就这样,陈默用他超前的认知和精准的“功利”选择,迅速在北大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快速成长的支点。

  他的社团生活,没有诗歌的浪漫,没有棋局的闲适,却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权力的预演。

  他知道,在这里积累的每一点认知和每一个人脉,都将在未来,转化为难以估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