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重新发布,后面再过年-《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

  这一次踏入大集,秦昭远远就瞧见姚哥的摊位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声鼎沸,比旁边卖力吆喝的杂耍摊子还要热闹几分。

  她好奇地挤进去,只见姚哥居然支起了一张小巧的方桌,桌上铺着一块颜色鲜亮、质感奇特的绿绒布,上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堆小巧玲珑的方块。

  那方块材质非木非骨,光滑温润,颜色鲜艳,上面刻着种种奇怪的符号——有的像串起来的铜钱,有的像一节节竹子,还有直接写着数字的“万”,

  更有甚者,刻着“东、南、西、北、中、发、白”等字样,看得人眼花缭乱。

  “来来来,小公主,吴大娘,还有朱小哥,一缺三,正好!今天教你们我们那里过年必备的益智游戏——麻将!”

  姚哥热情地招呼着,脸上洋溢着一种“传播先进文化”的自豪光芒。

  起初,秦昭、吴大娘和卖糖人的朱小哥对着那一百多张牌面面相觑,完全摸不着头脑。姚哥耐心讲解:“看,这‘筒’像不像一串铜钱?‘条’像不像捆钱的绳子?‘万’就是钱多,一万两万……九万!

  咱们要把这些牌,凑成三张连续的‘顺子’,或者三张一样的‘刻子’,最先凑成特定的组合,就能‘胡’牌赢钱……不是,赢得意!”他差点说漏嘴,赶紧咳嗽一声掩饰过去。

  规则听起来复杂,但上手却出乎意料地快。几圈下来,聪明的秦昭就摸到了些门道,小脑袋瓜飞速运转,计算着哪些牌该留,哪些牌该打。

  吴大娘更是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似乎自带好运,手气好得惊人,连连“自摸”胡牌,笑得合不拢嘴,连她那香喷喷的烤地瓜生意都暂时抛到了脑后。

  朱小哥虽然输多赢少,却也沉浸在组合牌型的奇妙乐趣中,盯着自己手里的牌,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啧啧称奇。

  学习过程中,趣事自然不少。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对“一条”的认知。姚哥为了方便记忆,随口说了句:“这‘一条’啊,在我们那儿有时候也叫‘幺鸡’。”

  “幺鸡?”朱小哥捏着那张刻着一只小鸟图案的牌,翻来覆去地看,疑惑道:“这鸟儿画得倒是精神,可……这跟‘条’有何关系?”

  吴大娘也凑过来端详,笃定地说:“依老身看,这分明就是只雀儿!瞧这尖嘴,这尾巴!”

  秦昭则试图理解其逻辑:“莫非……这鸟儿是用一条绳子拴着的?”

  姚哥被他们的脑补逗乐了,哈哈笑道:“甭管是雀儿还是绳子,你们就记住,它念‘一条’!或者记‘幺鸡’也行,就是个叫法!”

  结果接下来几圈,每当有人打出这张牌,吴大娘就会响亮地喊一声:“出雀儿!”引得周围看热闹的人哄笑不止,连那只聒噪的鹦鹉也学会了,扑棱着翅膀叫:“雀儿!雀儿!” 姚哥扶额,深感文化传播之路任重道远。

  玩到兴头上,秦昭逐渐熟练起来。

  “碰!”

  “吃!”

  “哈哈!清一色,胡了!”她第一次做成一手大牌,兴奋得小脸通红,用力将手中的牌拍在绿绒布上,那清脆的响声和成功的喜悦,竟让她觉得比在实验室里解决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还有成就感。

  一时间,姚哥这原本以萌宠和零嘴为主的摊位,彻底变成了热闹非凡的麻将桌,鹦鹉也学会了新词:“胡了!给钱!”

  旁边的哈士奇早已无聊地趴在地上,大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地,狗眼里满是对这群突然沉迷于麻将的人类的困惑。

  就在这时,秦昭看着手中制作精美、符号各异的牌,再看看对面因为赢牌而红光满面、忘了营生的吴大娘,以及旁边虽然输牌却依旧津津有味、琢磨着下一局牌型的朱小哥

  这两位来自市井不同行当、年龄阅历相差甚远的人,却因为这小小的牌局,同样地投入,同样地乐在其中。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瞬间划过她的脑海!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姚哥:“姚哥,你们仙界,人人都玩这个吗?”

  “那可不!”姚哥一拍大腿,“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没事搓两圈,联络感情,活动脑筋,乃居家旅行、必备良品!棋牌室……呃,就是专门玩这个的地方,遍地开花!”

  秦昭的眼睛越来越亮,心脏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宏大构想而怦怦直跳。她敏锐地察觉到,这麻将,绝不仅仅是个消遣游戏那么简单!

  它规则清晰,充满计算与变数,极富趣味性和策略性,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强大的社交粘合力!

  它不像“神机火雷”那样危险敏感,不像“电”那样高深莫测难以普及,它门槛相对较低,容易上手,却能让人迅速沉浸其中,打破身份隔阂,润滑人际关系……

  这简直是促进各阶层交流、丰富臣民闲暇生活的绝佳之物!

  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年节休沐期间,官员无事,百姓得闲,若是能将此物推广开来……无论是家族团聚,还是友朋往来,岂不是多了一项极好的娱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既能增添节日气氛,或许还能在方城之战中,潜移默化地增进了解,凝聚人心?这小小的牌局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却能联结人心的奇妙力量。

  她仿佛已经看到,在这大秦的新年里,除了爆竹声声,除了佳肴香气,还将响起那清脆悦耳的洗牌声,和那一声声带着喜悦的——“胡了!”

  腊月二十八的咸阳宫,原本庄严肃穆的朱墙碧瓦,被一片热烈的朱红点缀得焕然一新。

  秦昭像一团明媚的火焰,抱着满怀的朱红洒金纸和一卷色彩鲜亮的“仙界年画”,步履轻快地穿过宫廊,身后跟着一群面带好奇与恭谨的宫人。

  “快,将旧的桃符都小心取下来,换上这个!”秦昭指挥着,声音里是掩不住的兴奋。

  宫人们手脚麻利地行动着,将那些承载着古老驱邪寓意的桃符取下,换上了大幅大幅光洁红艳的纸张。那红色如此正,如此耀眼,映得冰冷的宫殿墙壁也似乎温暖了起来。

  秦昭铺开一张质地极佳的洒金红纸,又拿起一支笔锋饱满的狼毫笔,在砚台中蘸饱了浓墨。

  她微微凝神,回忆着姚哥的指导,然后稳稳落笔,一个个方方正正、结构饱满的“福”字便跃然纸上。那墨迹乌黑发亮,衬着金红的底色,显得格外庄重又喜庆。

  “父皇,母后,姚哥说,他们仙界过年,要将这‘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秦昭拿起一个墨迹刚干的“福”字,转身对闻讯而来的嬴稷和萧皇后解释道,眉眼弯弯,满是期待。

  嬴稷身着常服,站在书房门口,看着女儿踮起脚尖,亲手将那个大字倒转过来,稳稳地贴在了门楣的正中。

  他眉头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字正着贴,是规矩,是体统;这倒着贴,初看确实有些怪异。

  但“福到了”这寓意着实巧妙又吉利,再看女儿那副献宝般的雀跃神情,他心下那点微澜便化作了宽容。他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仙界的“新奇”习俗,嘴角甚至牵起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

  萧皇后在一旁看得分明,心中慰藉,便也笑着对左右吩咐:“昭儿这法子好,寓意深远。将这些‘福’字,还有姚先生赠的这些年画,都分派到各宫去,让大家都沾沾这仙界的福气。”

  宫人们齐声应诺,脸上也都带着真切的笑容。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福”字和年画接过。年画上的图案更是让他们开了眼界

  那抱着肥硕鲤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胖童子,说是寓意“年年有余”;那缀满了饱满果实的枝条,象征着“多子多福”。色彩之明丽,人物之鲜活,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肃穆的咸阳宫,因了这满眼的红,因了这倒贴的“福”字和鲜活的年画,仿佛一瞬间吸入了人间烟火气,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与喜庆。宫人们往来穿梭,张贴布置,低声交谈着,语气里充满了新奇与欢喜。

  “这‘福’字倒着贴,初看是怪,可一听公主解释,真是妙极了!”

  “可不是么,还有这画儿,真鲜亮,看着就高兴。”

  “陛下和娘娘仁厚,今年各处的赏钱定然也丰厚,加上这宫里的新气象,这个年肯定格外红火!”

  确实,年节将至,按照惯例,宫中上下都会得到额外的赏赐,或是银钱,或是布帛,这本就是一年中大伙儿最期盼的实惠之一。

  如今再加上这视觉上的全新装扮,以及那“福到了”的美好念想,每个宫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仿佛那蒸蒸日上的朝气,已透过这宫墙,浸润到了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