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盛世良缘缔百年-《潇湘自立传》

  盛世良缘缔百年

  光阴流转,倏忽两载。

  两年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金陵的“懿范女学”在林黛玉的悉心参与和皇后的鼎力支持下,已成为名动江南的女子学府,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闺秀,林黛玉“潇湘妃子”的才名也随之远播,但她始终低调处事,深居简出,只在学苑需要时方现身指点。

  北静王水溶则如他承诺的那般,在两年的时间里,以雷霆手段肃清了朝中部分对他与黛玉关系颇有微词的暗流,更因在漕运改革与边关互市等事上立下大功,圣眷愈隆,地位稳如泰山。他信守承诺,与黛玉鸿雁传书,诗词唱和,虽相隔两地,心意却愈发相通。那份始于灵魂的吸引,在时光的酝酿下,愈发醇厚。

  两年之期将至的暮春,一道赐婚圣旨,如同和煦的春风,吹遍了金陵城,也正式宣告了这段备受瞩目却又波折重重的姻缘,终得圆满。

  大婚当日,盛世景象。

  迎亲队伍,极尽荣宠。

  北静王亲自率领的迎亲仪仗,从他在金陵的别院“听涛小筑”出发,绵延数里,旌旗招展,鼓乐喧天。仪仗护卫皆着簇新礼服,盔明甲亮,气宇轩昂。水溶本人身着亲王大婚礼服——玄衣纁裳,上绣五爪金龙纹,头戴七梁冕冠,珠旒垂落,遮不住他眉宇间的丰神俊朗与今日毫不掩饰的喜悦。他并未乘坐轿辇,而是骑在一匹通体雪白、神骏异常的御赐宝马之上,更显英姿勃发,引得沿途百姓万人空巷,争睹王爷风采,欢呼声不绝于耳。

  荣国府别院,喜庆祥和。

  黛玉的妆奁早已由贾琏、林修然等亲自护送,提前数月送达金陵别院。此刻的别院,张灯结彩,林氏族长带领林氏族亲皆数到场,族里也出了一份可观的嫁妆,系当年林父留给族里的钱财,而今又尽数回到了其女手中,物尽其用,金陵当地的官商富甲皆尽数到场,金陵女学中的师生也皆盛装出席,花团锦绣,人声鼎沸,场面极为隆重。

  新娘妆扮,倾国倾城。

  闺房之内,黛玉早已梳妆完毕。她身穿亲王正妃品级的凤穿牡丹大红织金绣云纹婚服,头戴沉甸甸的赤金点翠九龙四凤珠冠,流苏垂肩,熠熠生辉。然而,这极致的奢华与隆重,并未掩盖她本身的气质。凤冠之下,她薄施粉黛,眉如远山,目似秋水,朱唇一点,平日里那份清冷孤傲化作了今日的端庄娴雅,美得惊心动魄,又自带一种不容亵渎的贵气。紫鹃、雪雁等丫鬟在一旁,又是欢喜又是抹泪,林氏女眷赞叹不绝于口,场面热闹一时。

  仪式过程,庄严肃穆。

  吉时已到,喜乐高奏。水溶亲自至院门前迎亲,经过一系列繁复却寓意美好的礼节后,身着大红盖头的黛玉由内眷搀扶,缓步而出。当她将手放入水溶伸来的掌心时,隔着盖头,两人都能感受到对方手心的微颤与坚定的力量。

  婚礼在金陵官署特设的礼堂举行,由德高望重的宗室亲王主持,遵循古礼,庄重非常。拜天地,拜高堂(遥拜京城帝后及贾母),夫妻对拜。每一拜,都象征着责任与承诺。当水溶轻轻掀起黛玉的盖头,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时光仿佛静止。他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艳与珍视,她眼中是氤氲的水汽与终于落定的安宁。观礼宾客无不赞叹:真乃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婚宴与洞房,温情脉脉。

  盛大的婚宴在修缮一新的北静王别院举行,宾客皆是王公贵族、地方大员,觥筹交错,极尽奢华。但水溶并未过多流连宴席,早早便回到了精心布置的洞房。

  洞房内,红烛高烧,喜气盈盈。褪去繁重的冠服,黛玉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的正红色寝衣,坐在铺着百子千孙被的婚床上,依旧有些羞涩。水溶挥手屏退了侍候的宫人,室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他走到她面前,并未急于亲近,而是执起她的手,目光温柔地凝视着她:“黛玉,这两年,辛苦你了。”

  黛玉抬眸,望进他深邃的眼底,轻轻摇头:“王爷……亦辛苦了。”

  水溶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里面并非珠宝,而是一枚温润剔透的羊脂白玉佩,上面精心雕刻着幽兰与修竹的图案,正是黛玉最爱的意象。“这是我亲手所绘图样,令人雕琢的。愿你我之情,如兰之幽,如竹之劲,岁岁年年,长青不败。”

  黛玉接过玉佩,触手温润,心中更是暖流涌动。她亦从枕下取出一个香囊,针脚细密,绣着一叶扁舟行驶于平静江面,上有孤帆远影,意境悠远:“‘野渡无人舟自横’。愿与王爷,远离纷扰,共度余生宁静时光。”

  无需更多言语,一切情意尽在不言中。水溶轻轻将她拥入怀中,动作珍重而温柔。红烛摇曳,映照着这对历经考验终成眷属的有情人。

  尾声:

  北静王与林黛玉的大婚,成为景熙年间(虚构年号)一桩盛事,传为佳话。婚后,水溶并未将黛玉禁锢于王府深宅,而是支持她继续关心“懿范女学”的发展,甚至借助王府之力,将女子教育的理念推广至更多地方。黛玉以其才华与智慧,不仅成为水溶的贤内助,更在文化教育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而那个曾掀起波澜的名字——沈云容,随着英国公府的沉寂,也渐渐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中,成为了这段盛世良缘背后,一段令人唏嘘的过往。

  从此,北静王与王妃林黛玉,携手相伴,或居于京城王府,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时光悠悠,几年后,朝堂风云突变。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敌弹劾,让水溶陷入了危机。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如乌云般笼罩着北静王府。黛玉心急如焚,她不再只是躲在水溶身后的娇弱女子。她凭借着自己在金陵女学积累的人脉和智慧,四处奔走。一方面,她让女学的学生们收集对水溶有利的证据;另一方面,她亲自进宫面见皇后,恳请皇后为水溶说情。水溶看着为自己操劳的黛玉,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在黛玉的努力和水溶自身的清正之下,这场危机渐渐化解。经过这次风波,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此后,他们依旧携手同行,水溶更加理解黛玉对女学的执着,黛玉也更明白水溶在朝堂的不易。他们相互扶持,在这纷繁世界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让这段佳话流传得更加久远。 静享金陵烟雨,他们的故事,关于理解,关于尊重,关于灵魂的契合,在史书的一角,静静流淌,绵延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