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经世济民-《我在异世修儒道》

  “我全都要!”

  当这四个字以一种充满了无尽自信与张狂的姿态,出现在苏文渊的试卷上时。

  即便是通过水镜一直在暗中观察着他的主考官钱谦益,那张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错愕。

  狂妄!

  实在是太狂妄了!

  国库仅有三百万两。兵与农二者所需,皆是三百万两。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算学问题,也是一个最残酷的现实问题。

  如何全都要?

  难道他要像那些不知柴米贵的腐儒一样,空谈圣人感化,让天狼部退兵,让江南流民凭空变出粮食来吗?

  钱谦益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他本以为这个能与郑家麒麟儿并称双骄的少年,会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见解。

  却不想竟是如此的……不切实际。高台之上,郑玄在看到这四个字时也是微微一愣,随即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知道这个少年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其才情虽高。其心性虽坚。

  但在真正的治国理政面前,他那过于理想化的“道”,终究还是暴露出了……最大的短板。

  唯有州牧林如海,看着那四个字,眼中却闪烁着与旁人截然不同,充满了期待与好奇的光芒。

  他了解自己的好友简随云。

  能被简随云不惜亲自犯险,也要收入门下的弟子,绝不可能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狂生。

  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

  大殿之内。

  苏文渊在写下那四个字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长篇大论。

  他在试卷上画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表格。

  表格分左右两栏。

  左边写着开源。

  右边写着节流。

  然后他才开始落笔。

  他的文笔不再像之前那般,充满了文采与意境。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冷静、极其精准、充满了数据与逻辑力量的……论述!

  【策曰: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农者,亦国之根本,不可不救也。二者看似水火,实则一脉相承。臣以为破局之法,不在于取舍,而在于经略。当以开源、节流二法,并行之!】

  【何为节流?】

  他先从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写起。

  【其一,陌刀队之建不必一步到位,可先行募兵。从北境边军之中,挑选三万精锐,加以整训。其甲胄、兵刃,可暂用军中现有之物。如此前期所需之费用,可削减十之七八!待后续财源广进,再逐步换装不迟!】

  【其二,江南之救济不必全由国库承担。可由州牧府牵头,联合江南各大商贾世家,共同出资出力!朝廷可许诺参与救灾之商贾,未来三年可享三成税收减免之优待!如此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激发民间之力,一举两得!】

  写到这里,高台之上钱谦益和林如海看的频频点头,眼神中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好一个募兵整训!好一个联合商贾!

  这两个法子看似简单,却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将原本需要三百万两才能启动的两件大事,其前期的启动资金硬生生地压缩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这已经不是寻常书生的纸上谈兵了!

  这分明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吏,才能想出的……老成之策!

  但是即便将需求压缩到了极致,那剩下的窟窿依旧巨大。

  真正的关键,在于他接下来的开源预备如何做。

  苏文渊的笔锋一转,终于露出了他这篇策论最核心,也最……骇人听闻的獠牙!

  【学生以为,我大奉最大的财富,不在国库,亦不在江南。而在……信用!】

  “信用?”

  看到这两个字,钱谦益、郑玄、林如海,三位大人物同时眉头微皱!

  他们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苏文渊提出了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全新的……概念!

  苏文渊的笔毫不停歇。

  【何为信用?国之信,君之诺也!】

  【学生建议,由户部牵头,以朝廷之信用为担保,效仿民间之钱庄,于京城、江南、北安三地,同时发行一种名为国债之物!】

  【凡我大奉之百姓、商贾,皆可以真金白银购买此国债。持此国债者,一年之后,朝廷不仅将返还其本金,更将额外支付半成之利息!】

  “轰——!”

  当国债二字以及半成利息这四个字,出现在试卷上时!

  整个大成殿,那原本庄严肃穆的文脉气运,为之剧烈地震荡了起来!

  仿佛有一个全新的规则,要在这片古老的天地间强行诞生!

  高台之上。

  郑玄呆呆地看着那两个字,喃喃自语:“国……债?以国之信用,向万民……借钱?这……这……这怎么可能?!”

  他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州牧林如海,这位同样出身白鹿书院,对经世致用之学有着深刻理解的能臣,在经历了最初的疑惑之后,眼中却爆发出了一团无比璀璨的……光芒!

  他看懂了!

  他看懂了这薄薄两页纸背后所蕴含的,那足以改变整个大奉王朝……国运的恐怖力量!

  “天才……不!妖孽!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之大才啊!”他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

  苏文渊的策论还没有结束。

  他在最后画龙点睛般,写下了这整个计划的……闭环。

  【以此国债之法,可于一月之内,筹得白银何止百万?】

  【以筹措之资,一半用于北境,铸陌刀神兵,扬我大奉国威!】

  【另一半用于江南,兴修水利,安抚流民!】

  【待来年北境战事平定,江南恢复生产,则战争之获,商税之利,足以轻松偿还国债之本息!】

  【如此,兵农之事,迎刃而解!】

  【此消彼长之间,我大奉国力不降反增!】

  【此方为……王道!亦为……霸道!】

  “嗡——!”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之时!

  苏文渊面前的那张试卷,竟无风自燃!

  燃烧的依旧是白色的文气之火!

  但与上次《侠客行》那充满剑意的火焰不同。

  这一次的火焰,无比的厚重,无比的磅礴!

  火焰之中,竟隐隐浮现出了“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八个,充满了无尽气运的……金色大字!

  策成而国运显!

  ……

  大殿之内,一片死寂。

  所有的人都已被这篇,充满了“现代金融”思想的降维打击式策论,给彻底地震慑住了。

  他们甚至已经无法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只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用一种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方式,将那道必死之题给……解了。

  而且解得如此的……完美!

  ……

  不知过了多久。

  主考官钱谦益良久才缓缓地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看了一眼早已陷入沉思,仿佛在参悟某种规则的郑玄。

  又瞧了瞧激动的满脸通红,恨不能立刻将这份策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的林如海。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神情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的少年身上。

  他拿起朱笔,在那份早已化为飞灰,却又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烙印的策论之后,写下了自己的评语。

  “此策,可安天下!”

  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的声音,对着所有人宣布道:

  “本届北安州州试,”

  “苏文渊,”

  “郑修远,”

  “经三位主考官合议。”

  “并列……”

  “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