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香灰埋的不是祭文-《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

  案牍如山,墨香混杂着百草苑独有的清冽草木气息,在静谧的午后流淌。

  沈流苏端坐于香衡司新辟的“司计房”内,指尖一页页地翻过新送来的《九宫用香册》。

  这是她立下的新规矩,宫中所有香料的申领、分发、耗用,都需按日登记,三日一汇总,由她亲自审核。

  这看似繁琐的流程,却是她掌控宫中无形脉络的第一道关卡。

  侍立一旁的侍女见她看得仔细,轻手轻脚地为她换上一杯新沏的安神花茶。

  沈流苏的目光却未曾离开册子,她的指尖忽然停在了一页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坤宁宫。

  一个早已被遗忘的名字。

  自前朝皇后薨逝后,此地便封锁荒废,只留两名老宫人看守洒扫,平日里连一炷寻常的檀香都用不上。

  可这本账册上,用蝇头小楷清清楚楚地记着:坤宁宫,近三个月,每月固定支取“瑞麟香”二十斤。

  二十斤!

  这等用量,足以让一座正常宫殿日夜香火不绝,熏得殿梁都浸透香脂。

  放在一座荒废的冷宫,这数字就像一根无声的毒刺,扎进了沈流苏的眼中。

  “瑞麟香”是名贵贡香,以沉香、麝香为主料,价值千金,寻常妃嫔都需按例申领,何以会源源不断地送往一处废墟?

  她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张绘制着无数红蓝线条的《宫城气机流向图》。

  坤宁宫,正是那个连接着地下“导风气枢”的总阀门所在!

  “来人。”她声音清冷。

  冯承恩的身影很快出现在门口。

  他如今身兼工部营造司与香衡司巡检两职,是沈流苏最得力的臂助。

  “香主有何吩咐?”

  “派个机灵的人,去坤宁宫,取一捧香炉里的灰来。记住,要最底层的,未曾惊动的。”沈流苏的命令简洁而明确。

  半个时辰后,一小包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香灰,被送到了她的密室。

  密室中,一架特制的“水晶聚光镜”立于案上。

  这是沈家秘籍中记载的器物,由数块大小不一的水晶磨制而成,通过精巧的组合,能将光线汇聚,观察到肉眼难辨的细微之物。

  这是她的“科技”,也是沈家领先于世的秘密之一。

  她小心翼翼地将一撮香灰置于镜下的琉璃片上,调整焦距。

  视野中,灰白色的粉末被放大了百倍。

  其中除了草木燃烧后的正常残迹,赫然混杂着一些极其微小的、闪烁着暗红色光芒的颗粒。

  朱砂!

  更让她心头一震的是,灰烬中还夹杂着一些已烧成炭黑、却依稀可辨结构的纤维。

  那不是草木的脉络,而是经过反复捶打、纺织而成的……丝麻!

  祭祀用的纸张多为草纸,唯有书写机密要务、需长久保存的密折或契书,才会用到混有丝麻、韧性极强的特制药纸!

  而朱砂,正是密写时常用的颜料!

  一个疯狂而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炸开。

  他们烧的,根本不是香!

  “去查,这批‘瑞麟香’由何处特供,经手人是谁。”沈流苏的眼神冷得像冰。

  冯承恩的效率极高,回话很快传来:“香主,这批香皆由内务府‘脂泽坊’承制。卑职派人打听过,脂泽坊负责此事的管事太监,半月前已‘病退’归乡,不知所踪。”

  病退?归乡?这欲盖弥彰的手段,反而坐实了她的猜测。

  沈流苏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既然明着查线索已断,那便从暗处着手。

  “冯承恩,你在市井中找一个最不起眼、最擅长伪装的妇人,让她扮作宫里收废品的‘灰婆’,去脂泽坊后巷的灰窖走一趟。”她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她,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些烧了半截、没燃尽的香料碎块。”

  次日黄昏,一个佝偻着背、满身尘土的“灰婆”离开宫门。

  两个时辰后,冯承恩将一个油腻的布包呈给了沈流苏。

  布包里,是十几块被熏得漆黑、残缺不全的香饼。

  它们被混在成堆的垃圾里,躲过了被彻底销毁的命运。

  沈流苏戴上薄如蝉翼的丝质手套,将这些碎片在案上小心翼翼地拼合。

  随着一块块碎片归位,一角模糊的字迹显露出来。

  她取出一个小瓷瓶,用玉签蘸取一滴瓶中无色透明的液体,轻轻点在字迹上。

  这液体名为“辨伪露”,是沈家秘方,能与特定药水浸泡过的墨迹产生反应,使其显形。

  奇迹发生了。

  在“辨伪露”的浸润下,那片焦黑的残块上,一行行细小的墨字如水下墨莲般缓缓绽放,清晰地浮现出来——

  “……永业田三百顷,折银七万两,隶前御史中丞李府名下,契成……”

  是半张地契!一张将国有良田据为己有的罪恶契约!

  沈流苏的呼吸骤然一紧。

  脂泽坊、坤宁宫、瑞麟香、地契……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在她脑中轰然成型!

  当夜,“悔心庐”内灯火通明。

  那位因开启“导风气枢”而自首的老宦官,正惶恐不安地跪在地上。

  沈流苏没有动用任何刑具,甚至没有一句厉声的质问。

  她只是亲自点燃了一炉香。

  那香气宁静悠远,仿佛能抚平人心底最深的褶皱。

  是“安神引”。能让人心神松弛,不自觉地卸下防备。

  “公公,”沈流苏的声音温和如春水,“你们在坤宁宫烧的,真是香吗?”

  一句轻飘飘的问话,却如千钧巨石,瞬间击溃了老宦官的心理防线。

  他浑身一颤,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石砖上。

  “香主饶命!奴才……奴才都说!”

  真相如洪水般倾泻而出。

  一个由宫中退仕的老太监组成的庞大集团,多年来利用旧日的人脉,在外收受贿赂,侵吞田产,操纵官员升迁,甚至倒卖科举名额。

  他们不敢将这些地契、账本留在身边,便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他们命人将所有罪证用特制药纸和密写朱砂抄录,然后混入高档香料之中,伪装成“瑞麟香”,以“为先皇后祈福,焚香通神”为名,在坤宁宫的香炉内焚烧,神不知鬼不觉地销毁罪证!

  而坤宁宫的香炉,因其下方连接着庞大的“导风气枢”,排烟缓慢,烟气会在管道内长时间滞留,确保所有纸张都能化为最彻底的灰烬,是他们眼中最完美的“焚场”!

  听完供述,沈流苏久久不语。

  冯承恩在一旁已是义愤填膺:“香主,此事骇人听闻!我们应立刻上报陛下,将这群国贼一网打尽!”

  “不急。”沈流苏缓缓摇头,我要的,是整张网,以及网后面的所有人。”

  她站起身,一道道命令从她口中发出。

  “即刻起,恢复坤宁宫香火,每日焚香用度加倍!对外宣称,本宫感念先皇后恩德,要为其日夜祈福,连祷九九八十一日!”

  “冯承恩,你亲自带人,连夜改造坤宁宫的香炉。在炉底加装一个可随时拆卸的活底陶屉,做得务必隐蔽。”

  “还有,脂泽坊那边,先不要动。让他们继续送香,送得越多越好。”

  冯承恩愣住了。

  他不懂,为何要给罪人更多销毁罪证的机会。

  但他没有问,只是重重地应了一声:“是!”

  一场不动声色的“请君入瓮”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坤宁宫重新香烟缭绕的消息,很快传遍后宫。

  那些旧势力只当沈流苏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将积压的“账本”加速送入这最佳的“焚化炉”。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每当夜深人静,便有沈流苏的心腹悄然潜入坤宁宫,取走陶屉里那滚烫的、混杂着惊天秘密的香灰。

  整整七日。

  百草苑的密室里,筛出的账册残页已堆了厚厚一叠。

  经过拼合、显影,十二片完整的账册被成功复原!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过去五年间,十余名退仕高官与地方豪强勾结,侵吞国有资产高达百万两白银,买卖官职、操纵科举名额的详细交易!

  每一笔,都触目惊心!

  与此同时,冯承恩也带人突袭了脂泽坊地下的秘密焚室。

  他不仅依图复原了其结构,更在一根连接坤宁宫气道的隐藏通风铜管内壁,刮下了一层黑色的沉积物。

  沈流苏亲自化验,确认那沉积物中,含有“迷情蕊”高温分解后的独特残留物。

  铁证如山!

  这证明,那些被焚烧的“瑞麟香”,不仅藏着账本,其产生的毒烟,还曾被“导风气枢”引导,作为情绪操控系统的辅助燃料,持续不断地毒害着朝臣,企图颠覆朝堂!

  罪上加罪!

  是夜,月黑风高。

  萧玦一身玄衣,悄然驾临百草苑。

  密室中,沈流苏将复原的账册与那张《宫城气机流向图》并列呈上。

  “陛下请看,”她的声音在烛火下显得异常清晰,“风能传香,也能传罪。他们以为灰飞烟灭便是终结,却不知香灰落地,才是开始。”

  萧玦的目光从那些令人发指的账目上扫过,最后落在那张盘根错节的气机图上,面沉如水,眸中是滔天的怒火和刺骨的寒意。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仿佛连空气都已凝固。

  终于,他提起朱笔,在一份空白的奏疏上写下批示:“着风律监察台会同都察院,组建‘焚香案’专案,彻查所有涉案人员,一应田产账目,按《香政十律》悉数追缴入库!”

  放下笔,他转身离去,在经过沈流苏身侧时,脚步微顿,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道:“你烧的不是纸,是他们的命门。”

  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沈流苏独自立于百草苑的高塔之下,抬头仰望着那面在风中发出低沉嗡鸣的无字铜匾。

  “爹,娘……”她轻声呢喃,仿佛在对天上的英灵诉说。

  “这一炉香,是我们讨债的钟。”

  钟声,已经敲响。

  “焚香案”发后第七日,京城的天空阴云密布,酝酿已久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

  豆大的雨点砸在宫城的琉璃瓦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密集声响,仿佛要将这世间所有的污秽都冲刷干净。

  也就在这时,冯承恩浑身湿透,面色前所未有地凝重,踉跄着冲进了百草苑,甚至忘了通传,声音带着一丝惊惶:“香主,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