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琼皇收到李晏的信-《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萧清河走后,李晏写了一封信给琼皇。

  信中写了到目前为止溪州剿匪的战况,另外还写了萧清河私调军队一事。

  李晏写道:

  此次溪州剿匪之所以如此顺利,两千陇西军提前进入仙都山设伏也有功劳。

  山匪写了求和信,想让朝廷给他们封官,被李晏拒绝。

  李晏下达的命令是“朝廷全力剿灭仙都山山匪,一个不留”。

  整封信一个替萧清河求情的字都没有,但处处表明了李晏的态度。

  写完后,李晏将自己写的信和萧清河的请罪折一起交给有吉:

  “让人快马加鞭送给母皇。”

  ……

  从李晏房间离开后,薛绍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萧清河:

  “私调军队一事算不算过了?”

  “暂时过了。”

  薛绍不解:“暂时是什么意思?”

  “这封折子是给陛下的。”

  薛绍想了一下:“你的意思是陛下不一定会揭过私调军队一事?”

  萧清河不知道该怎么和薛绍解释?

  既然是李晏让他写的请罪折,私调军队一事李晏会替他摆平。

  只是,这封请罪折也是一个把柄。

  萧清河不怕李晏拿捏他,怕的是琼皇拿捏薛大将军。

  但这事他不好和薛绍说。

  不过,薛绍回去后,薛大将军定会问薛绍情况,薛大将军自会明白其中深意。

  果然……

  回到军营后,薛大将军问薛绍:“皇太女叫你们过去做什么?”

  “她让信善写请罪折,足足让信善写了八遍,最后三遍纯粹是来回刁难。”

  “请罪折的内容是什么?”

  薛绍将请罪折的内容说了。

  “皇太女还说了什么?”

  “她什么都没说,信善写完请罪折后,她就让我们离开。”

  薛大将军沉默不语。

  见此,薛绍问:

  “父亲,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不妥?我问信善私调军队一事算不算过了,他的回答也模棱两可。”

  “你啊……”

  薛大将军叹了口气:“你以后还是多跟信善学着点。”

  薛绍不满道:

  “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同我说清楚,我怎么长进?”

  “皇太女那天下令全力剿灭仙都山山匪时,就已经将你们私调军队一事摆在了明面。

  可她还是让信善写了请罪折,这不是要治罪,而是要留把柄。”

  “她要抓信善的把柄?”

  薛大将军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气得踢了薛绍一脚:

  “还有你老子的把柄。”

  薛绍摸了摸脑袋:“皇太女城府这样深吗?”

  薛大将军没好气道:

  “要是她也像你一样长了个猪脑子,她这皇太女之位也坐不稳。”

  “我才不是猪脑子。”

  薛绍自然不笨,只是接触的阴私少才会相对单纯。

  薛大将军叹了口气:

  “罢了,薛家在皇城势单力薄,如今陛下和皇太女看得上薛家,那就找她们当靠山吧!”

  听薛大将军这样说,薛绍沾沾自喜:“我已向皇太女表过忠心,誓死追随她。”

  薛大将军气得又踢了薛绍一脚:“你以为皇太女看得上你?”

  “她自然看得上我,否则怎么可能撮合我的婚事?”

  “她看中的是信善、是薛家,否则就凭你……”

  薛绍还想说什么,薛大将军已挥手:“滚出去。看着都眼疼!”

  薛绍灰溜溜地滚了出去。

  看着薛绍的背影,薛大将军心想:

  这傻小子倒也有傻福!

  当初隐瞒身份进军营,别的人他都看不上,偏就缠上了萧清河。

  萧清河呢,因为不知道薛绍的真实身份,在薛绍死皮赖脸的纠缠下,一向与人保持距离的萧清河也和薛绍成了兄弟。

  不仅在战场上救过薛绍两次,后来知道薛绍的真实身份后,萧清河也心甘情愿、尽心尽力为薛家出谋划策。

  如果不是萧清河,薛大将军不可能轻松打赢那么多胜仗,让薛家军向心力更强。

  也没可能在陇西拥有那么大的话语权。

  如今又因为萧清河的关系,薛绍被皇太女当成了自己人!

  薛绍被李晏看中自然不完全因为萧清河,也因薛绍本身。

  薛绍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品性也很好。

  ……

  **

  皇城

  自从李晏去溪州后,琼皇就寝食难安,生怕李晏出个什么意外。

  可偏偏李晏没给她送来只言片语。

  今天又是近段时间最闷热的一天,琼皇被暑气热得烦躁,连着骂了几位大臣。

  就在这时,内侍来报:皇太女派人给琼皇送信。

  琼皇大喜,也不烦躁了,连忙传人进来,还让大臣们退下。

  来人是东宫亲卫,他双手捧着一个贴了封条的盒子:

  “末将奉皇太女殿下之令给陛下送信。”

  秦女官接过盒子递给琼皇。

  琼皇没有着急打开盒子,问:“皇太女可还好?”

  “殿下一切安好。”

  好就好!

  “一路辛苦了,你下去好生歇息。”

  这句话是近段时间琼皇说得最温和的一句话。

  东宫亲卫下去后,琼皇打开了盒子。

  盒子冒出凉气,是两个用冰盒镇着的六月雪梨。

  虽然冰块融化化成了水,但还有一些凉意。

  除了两个雪梨外,还有一封信和一份折子。

  琼皇不自觉就露出了笑容:“红彦,将这两个梨切了。”

  秦女官笑道:

  “殿下心里装着陛下,有好吃的也不忘记给陛下捎一份。”

  “出去这么久,才给我捎第一封信,哪里惦记了?”

  话虽如此,但琼皇没有丝毫责怪之意,反而很高兴。

  眼睛里也全是笑意。

  秦女官将雪梨切好端过来时,琼皇已看完了信。

  “陛下,殿下说了什么?”

  “你自己看吧。”

  秦女官看完信后,问琼皇:“陛下是怎么想的?”

  “晏儿长大了,也知道用手段了。”

  “这是好事。

  殿下身份不同于常人,不可能一直心思单纯。”

  琼皇白了秦女官一眼:

  “用得着你替她说好话?

  晏儿是我唯一的女儿,我难道还会猜忌她不成?”

  也只有在从小一起长大、相伴几十年的秦女官面前,琼皇才会有不像皇帝的样子。

  秦女官笑笑没接话。

  琼皇的手指在萧清河的奏折上敲了几下:“红彦,你怎么看萧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