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李晏的恩威并济-《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见京兆尹识趣,李晏心里因他妄想萧清河产生的那点不快也散了。

  心想:

  京兆尹如此会看人脸色,怪不得他能在京兆尹的位置上坐那么多年!

  这样想着,李晏的态度更和善了些。

  “你是孤的堂伯,与孤亲近些也应该。”

  这还是李晏第一次承认他是堂伯,京兆尹很是激动。

  这代表:

  他终于混成李晏的亲信了!

  “微臣多谢殿下抬爱!”

  “自家人不说两家话。

  不过,成阮的亲事的确不能马虎。

  我倒是想起一人,觉得他和成阮还算相配,就是不知道堂伯能不能看得上?”

  听李晏这样说,京兆尹激动的情绪顿时平静下来,谨慎道:

  “殿下看中的人肯定不会差,微臣绝无异议。

  只是婚姻大事虽说是父母做主,微臣也想让成阮自己如意。”

  这是给自己留了后路。

  李晏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我去溪州时,龙武军卫尉黄凡随行。

  他的品性、能力都不错,长得也不错,我刚才突然想到了他。”

  李晏这是照搬了萧清河的话。

  黄凡是成绍的亲信,京兆尹认识他,听李晏说起,认真思考起来。

  黄凡现在是从四品上官职,虽然能力、官职不如萧清河,但是比起大多数人还是要强。

  而且他是世家嫡系出身,家世背景比起萧清河强过许多。

  品性不错,人也长得不错。

  虽然成过亲,但是发妻已亡,还没有子嗣,影响不大。

  如果不是成过亲,黄凡也轮不到成阮一个庶女嫁。

  这样想着,京兆尹越加觉得黄凡是个很不错的女婿人选。

  至于黄凡比成阮大十四岁,京兆尹根本没觉得这是问题。

  这样看来,殿下是认真在为成阮考虑,并不是想随便塞个人给成阮。

  想到这里,京兆尹对李晏更心服了些。

  他当机立断道:

  “黄凡的确不错,殿下很有眼光,这门亲事还望殿下成全。”

  “既然堂伯也觉得黄凡不错,我就做一回月老。

  只是,不要问过成阮的意见吗?”

  黄凡是成绍的亲信,既然这门亲事是成绍提出来的,他肯定和黄凡通过气,李晏不怕不成。

  “这样好的亲事,如果成阮再不满意,就是她的不是。”

  见京兆尹如此干脆,李晏又道:

  “我记得堂伯的儿子今年也有二十了吧?不知可有入仕?”

  听李晏问起嫡长子是否入仕,京兆尹更恭敬了。

  “小儿还差几个月满二十,刚从国子学毕业,尚未入仕。”

  万国华的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学校的差别,与学生父祖官爵有关。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及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和算学则面向八品和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

  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

  除了律学的入学年龄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外,其余学校的入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九岁。

  京兆尹是从三品官职,他儿子入国子学。而他儿子满了十九岁后,也就不能再在国子学上学。

  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都想入仕。

  要么参加科考、要么走推举之路,还有一些人想办法求恩荫。

  京兆尹的嫡子学习成绩一般,参加科考考中的概率不高。才能也一般,走推举之路入仕也不太能走得通。

  京兆尹正准备找个机会替他儿子向琼皇讨个恩荫,没想到李晏主动问起,自然知道这是李晏给他的恩典。

  李晏问起京兆尹的儿子,的确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事先筹划好的。

  像京兆尹儿子这种情况,会向琼皇讨恩荫。

  而琼皇顾念京兆尹多年的苦劳,也不会吝啬给京兆尹儿子一个恩荫名额。

  既然京兆尹儿子迟早都要入仕,这个人情不如李晏来做。

  当然,这是建立在京兆尹态度好、肯配合李晏的情况下。

  如果京兆尹态度不好,就算他向琼皇讨恩荫,李晏也会想办法阻止几年。

  而京兆尹今天的态度就很好,李晏才决定给他儿子一个入仕的名额。

  “兵部库部司正好有一个正八品上的官职空缺,你要是愿意,就让你儿子去兵部库部司任正八品上官职。”

  李晏刚说完,京兆尹迫不及待道:

  “微臣愿意。

  微臣替小儿谢殿下恩赐。”

  虽然只是正八品上的官职,但是是实职,还是在兵部库部司,京兆尹自然满意。

  兵部下辖四司?,其中库部司掌管全国武器、甲胄等军需物资的制造、保管和分发。

  库部司虽然不是每个官职都有实权,但只要进了兵部,有李晏的关系在,不怕以后进不了实权部门。

  李晏将京兆尹儿子安排到兵部库部司也有其用意。

  兵部尚书是王太尉派系的人,虽然王太尉已致仕,但兵部尚书仍然和卫国公走得近。

  如无意外,几年后,萧清河将出兵南方古甸族,到时,武器供应也是关键。

  如果兵部库部司有个眼线,能更好地保证武器供应。

  京兆尹高高兴兴离开了东宫。

  他今日不仅替成阮谋了一门好亲事,还替嫡长子求了一个官职。

  回到家,无论是向夫人、还是向妾室,他都好交差。

  京兆尹同时也佩服李晏驭下的本事:恩威并济!

  ……

  京兆尹离开后,李晏写了封信给韩氏,告诉她京兆尹答应了成阮和唐凡的亲事。

  几日后,唐凡请了人上成府提亲,成阮和唐凡的亲事很快议定。

  只是这日,李晏也听到了一个让她生气的消息:

  沈集请了媒人上方定伯府提亲:求娶方定伯师妹万宝儿。

  同时,皇城还有流言传开:万宝儿未婚先孕,腹中胎儿生父不详。

  说是生父不详,却隐隐指向萧清河。

  毕竟,万宝儿一直住在方定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