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李晏拜见鸿儒先生-《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李晏在挑选人员时的确有所考虑。

  鸿儒先生不仅代表方氏一族 、在天下学子中声望也很高。

  庄如意在庄家有一定的影响力。

  吴氏背后是唐国公府和中等将门之家。

  成滢背后有英国公府。

  林希明几人身后则是朝廷高官。

  世家、勋贵、高官、文人学子……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李晏笑了笑:

  “只要你们没意见,我明日就去拜访鸿儒先生,我有八成把握他会答应。”

  成滢心道:

  怪不得李晏说她婆母会同意,如果是鸿儒先生出面当顾问,那是非常有荣光的一件事,她婆母自然不会反对。

  随后,大家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达成一致意见。

  ……

  两天后,李晏去拜访鸿儒先生。

  鸿儒先生知晓包括西曜国、冰原国和古甸族在内的十几门语言,他的五弟子鸿胪寺黄少卿就是跟着他学的语言。

  除了鸿儒先生的身份,这也是李晏请鸿儒先生当顾问的原因之一。

  毕竟这次来皇城参加比武大赛的有不同种族之人,如果你连对方的话也听不懂,怎么交流?

  就拿西曜国来说,虽然西曜国的皇族原是中原人,西曜国皇族宗氏一族都会说中原话,但是西曜国的原住民有自己的语言。

  还不止一种。

  还有大苑国,是十几个游牧部落组成,这十几个部落也有几种不同的语言。

  冰原国与大苑国也差不多。

  只有东安国,是在内乱时被势力稍弱的皇家子弟占据建国,与万华国言语相通。

  也因为东安国和万华国为同一个祖上,因此这些年,万华国与东安国商贸互通,没设太多限制。

  不过李晏找鸿儒先生当顾问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东安国现任皇帝是鸿儒先生的三弟子。

  二是鸿儒先生并不像其他大儒一样认为男子天生就高人一等,他认为只要有才能,无论男女,都是德才兼备者居之。

  当初琼皇当皇帝,鸿儒先生虽然没有明确支持,但他公开表示只要琼皇有才能,不要因为她是女子身份就剥夺了她的为皇资格。

  因为鸿儒先生的这番言论,万华国的学子才没有联合起来反对琼皇为皇,而方太傅才能举方氏全族之力支持琼皇登基。

  前世,鸿儒先生不待见李晏,也并不是因为李晏是女子身份,而是认为李晏的所做所为不配为皇太女。

  这一世,李晏自信鸿儒先生不会拒她于门外,两日前让人送了拜帖。

  果然,鸿儒先生没有拒绝,让她今日登门。

  鸿儒先生家并不在皇城中心地带,而是建在城郊一座山坡上。

  来到鸿儒先生家门前,李晏让高云鹤带着随行的东宫亲卫候在山下,她只带着萧清河上前叩门。

  鸿儒先生家的大门也与朝中权贵家的大门不一样,只有窄窄的一道乌漆墨黑的门。

  萧清河上前叩响了大门。

  没多久,大门打开。

  开门的人见到萧清河,连忙称呼:“萧统领。”

  虽然萧清河离开皇城的两年没有来鸿儒先生家中,但时不时有信和礼物送来。

  回皇城几个月,萧清河也多次拜访鸿儒先生,因此门人都认识他。

  萧清河往侧边让了让,露出身后的李晏。

  “皇太女殿下过来拜访先生,之前递过拜帖,先生允了。”

  门人见到李晏,也没有出现诚惶诚恐的表情,揖了一礼:

  “殿下请,我家老爷正候着殿下。”

  李晏进了大门。

  这是李晏第一次踏进鸿儒先生的府邸。

  前世,李晏上门拜访,吃了闭门羹。

  进门后才发现,里面是一级又一级的青砖阶梯往上,这些青砖阶梯不陡、但宽,给人古朴的感觉。

  青砖阶梯的左边是山壁,山壁上长着爬山虎等藤蔓,青翠、古朴,也生机勃勃。

  青砖阶梯的右边是一座又一座的建筑,同样古朴。

  这里不像是住宅,反倒有些像寺庙后堂的感觉。

  李晏不像萧清河第一次踏进这里时拘谨,赞了句:“先生倒是择了处好住处。”

  萧清河来得次数多了,也自在,见李晏夸这里好,道:

  “我也觉得这里能让人神清气爽,所有烦杂之事都抛诸脑后。”

  “确实。”

  两人走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没有了阶梯,而是一片平地。

  平地上建了一座大宅子,这座宅子与皇城权贵家的宅子倒没太大差别。

  站在平地上,风清气爽,整个人都清明不少,下面的风景也一览无余。

  李晏才到,就有管家迎了上来:“老爷在书房候着殿下。”

  李晏朝管家道:“烦请带路。”

  管家看了一眼萧清河,道:“殿下请跟我来。”

  书房内,鸿儒先生正在写字。

  看到李晏和萧清河进来,鸿儒先生放下笔,“过来看看我写的字。”

  李晏走到鸿儒先生身侧,看向书桌上的字。

  鸿儒先生写的是“民为邦本,帝王当以爱民为先,方能国泰民安。”

  鸿儒先生没有用他最擅长的行书书写,而是用的正楷字体。

  正楷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而鸿儒先生的字落笔有力,更给人正气凛然之感。

  李晏道:“字是好字,先生字中之意更好。”

  鸿儒先生看向李晏:“殿下不如说说,好在哪里?”

  “民为邦本”最早见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众利益高于君主利益,是政权存续的关键。

  李晏不急不徐道:

  “孟子虽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孤并不很认同这个道理。

  在孤心中,民、社稷与君臣同等重要,无所谓谁重谁轻。

  但孤很认同‘君以民存,亦以民亡’与‘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

  因此先生之言‘帝王当以爱民为先,方能国泰民安’孤十分赞同。”

  孔子、孟子历来被读书之人追捧,还是第一次有人当着鸿儒先生的面说不赞同孟子之言。鸿儒先生眼神一亮。

  (昨日去医院体检,一整天下来有些累,没码一个字。

  这几天更文时间不固定,但仍然会每天更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