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开始,进入皇城的学子逐渐多了起来,他们都是来皇城参加“春闱”考试的。
去年年底,朝廷就贴出了告示:
以后朝廷的文人科举考试不再像以前那样几年才举行一次,还临时通知,而是固定为一年一次,即为常科。
另外根据需要,皇帝也可下诏进行临时的科举考试,谓制科。
常科一年一次,分为三级考试:
一级为?地方预试,即州试。
每年秋季八九月间举行,称为“秋闱”。
二级为?中央礼部考试。
每年春季正月至三月间举行,称为“春闱”,由礼部侍郎主持。
三级为殿试。
通过二级考试的考生进入皇宫宫殿进行考试,由皇帝亲自出一道题,亲自主考。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考试科目还与以前一样,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六科。
至于武举,仍然同之前一样,根据朝廷需要而定。
至此,万华国的文人科举考试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了两个变化:
一是固定了科考时间,扩大了科考录招人数。
二是增加了殿试。
万华国的科举考试推行还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
有文人科举考试和武举。
以前,文人科举和武举都没有固定科考时间,完全根据朝廷需要临时开考。
今年开始文人科考发生变化是李晏向琼皇提议的。
李晏去庄府送庄如意出嫁时深刻意识到世家势力的庞大,皇帝如果想不被世家挟制,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多选拔一些平民官员。
且这些官员还必须是皇帝门生。
从庄府回来后,李晏就将她的想法告诉了琼皇,问为什么不通过科举考试多选拔一些平民官员?
琼皇叹了口气道:
“万华国之前的选官制度只有推荐制度和举荐制度,被推举出来的官员要么是世家、贵族子弟,要么是他们的门生。
三十多年前,你曾祖父为了摆脱世家的挟制,听从一位官员的建议要废除官员选拔的推荐制度和举荐制度,推行科举考试制度。
可是科举制度动摇的是世家和权贵的利益,遭到了满朝官员的反对。
最后,你曾祖父气得装病不上朝,满朝官员没办法才作出一些妥协,同意选官制度由推荐制度、举荐制度和科举制度三制并行。
尽管如此,科举制度仍然没能成为固定的选官制度。
你曾祖父在位时,还举办过四次科举考试,差不多两、三年一次。
到先帝即位,十多年的时间,一共只举办了两次科举考试。
我即位后,恢复成两、三年一次的频率。但是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基本还是以世家、贵族子弟为主。”
听琼皇说完后,李晏明白症结所在。
“母皇,现在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以世家、权贵子弟为主很正常,因为他们从小就读书,还有名师指导。
平民百姓见读书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读书的积极性就不高。
可要是科举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以后有更多的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考试,那读书的平民百姓就会越来越多。
世家权贵占比人数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平民百姓,如果平民百姓读书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朝廷也就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多选拔一些平民官员。”
听了李晏的话后,琼皇认真思考了几天,然后有了新出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也是因为琼皇已做了十年皇帝、有了一定的威压才得以实行,换作她刚继承皇位的前几年,就算要推行也做不到。
……
离春闱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李晏带着高云鹤、沉香和几名东宫亲卫悄悄去了仙鹤楼。
仙鹤楼属于中档酒楼,因为之前有几个非常着名的诗人经常来这里聚会,并写出几首流传非常广的诗,因此仙鹤楼成了文人学子最
去年年底,朝廷就贴出了告示:
以后朝廷的文人科举考试不再像以前那样几年才举行一次,还临时通知,而是固定为一年一次,即为常科。
另外根据需要,皇帝也可下诏进行临时的科举考试,谓制科。
常科一年一次,分为三级考试:
一级为?地方预试,即州试。
每年秋季八九月间举行,称为“秋闱”。
二级为?中央礼部考试。
每年春季正月至三月间举行,称为“春闱”,由礼部侍郎主持。
三级为殿试。
通过二级考试的考生进入皇宫宫殿进行考试,由皇帝亲自出一道题,亲自主考。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考试科目还与以前一样,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六科。
至于武举,仍然同之前一样,根据朝廷需要而定。
至此,万华国的文人科举考试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了两个变化:
一是固定了科考时间,扩大了科考录招人数。
二是增加了殿试。
万华国的科举考试推行还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
有文人科举考试和武举。
以前,文人科举和武举都没有固定科考时间,完全根据朝廷需要临时开考。
今年开始文人科考发生变化是李晏向琼皇提议的。
李晏去庄府送庄如意出嫁时深刻意识到世家势力的庞大,皇帝如果想不被世家挟制,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多选拔一些平民官员。
且这些官员还必须是皇帝门生。
从庄府回来后,李晏就将她的想法告诉了琼皇,问为什么不通过科举考试多选拔一些平民官员?
琼皇叹了口气道:
“万华国之前的选官制度只有推荐制度和举荐制度,被推举出来的官员要么是世家、贵族子弟,要么是他们的门生。
三十多年前,你曾祖父为了摆脱世家的挟制,听从一位官员的建议要废除官员选拔的推荐制度和举荐制度,推行科举考试制度。
可是科举制度动摇的是世家和权贵的利益,遭到了满朝官员的反对。
最后,你曾祖父气得装病不上朝,满朝官员没办法才作出一些妥协,同意选官制度由推荐制度、举荐制度和科举制度三制并行。
尽管如此,科举制度仍然没能成为固定的选官制度。
你曾祖父在位时,还举办过四次科举考试,差不多两、三年一次。
到先帝即位,十多年的时间,一共只举办了两次科举考试。
我即位后,恢复成两、三年一次的频率。但是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基本还是以世家、贵族子弟为主。”
听琼皇说完后,李晏明白症结所在。
“母皇,现在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以世家、权贵子弟为主很正常,因为他们从小就读书,还有名师指导。
平民百姓见读书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读书的积极性就不高。
可要是科举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以后有更多的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考试,那读书的平民百姓就会越来越多。
世家权贵占比人数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平民百姓,如果平民百姓读书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朝廷也就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多选拔一些平民官员。”
听了李晏的话后,琼皇认真思考了几天,然后有了新出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也是因为琼皇已做了十年皇帝、有了一定的威压才得以实行,换作她刚继承皇位的前几年,就算要推行也做不到。
……
离春闱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李晏带着高云鹤、沉香和几名东宫亲卫悄悄去了仙鹤楼。
仙鹤楼属于中档酒楼,因为之前有几个非常着名的诗人经常来这里聚会,并写出几首流传非常广的诗,因此仙鹤楼成了文人学子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