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宝瓶口智-《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第二十三章 宝瓶口智

  秦庄襄王元年秋七月,玉垒山的岩石在烈日下泛着赭红色,像极了陈墨胸前胎记的颜色。他握着代郡工匠特制的青铜錾子,錾头刻着“通川”二字,每敲击一次,就有细小的石屑落在他深衣的玄鸟纹上。

  “陈大人,”李冰递过一碗加了蜀地花椒的粟米粥,“宝瓶口的岩石比预计硬三成,按秦法‘每日凿石三尺’的进度,恐怕要延误工期。”他指了指正在休息的民夫,他们手中的秦式凿子已卷了刃,“蜀地羌族说这是‘江神护山’,不肯再凿。”

  陈墨望向宝瓶口的崖壁,岩层间隐约可见古蜀文字,刻着“断山者死”的警告。他摸出代郡《考工记》中“岩石软坚法”的残页,上面用朱砂圈着“以醋蚀石”四字:“李太守,可曾见过赵国工匠用醋软化岩石?”

  “醋?”李冰挑眉,“那得用多少醋?”

  “不需多,”陈墨指向岷江上游的竹林,“用蜀地的竹管引醋入岩缝,配合‘火烧水激’法,可让岩石酥裂。”他忽然想起长平战场上收集的赵国弩机润滑剂配方,“再加上代郡的‘石墨粉’减小摩擦,凿石效率能提升五成。”

  李冰抚掌而笑,腰间的方鼎残片撞上陈墨的“止杀剑”,发出清越的声响:“妙!就叫此法‘秦赵醋燃’如何?既合古训,又显秦赵同心。”

  两人相视而笑,却听见崖下传来喧哗。陈墨探头望去,看见老祭司带着一群蜀地孩童,捧着盛满清水的陶罐,正在祭拜宝瓶口的岩石。一个孩童看见他胸前的胎记,忽然惊呼:“玄鸟哥哥!”

  “玄鸟哥哥?”陈墨哑然失笑,想起前日教孩童们唱秦歌时的场景。老祭司看见他,招手示意:“陈大人,孩子们想为江神献舞。”

  十几个孩童围成圈,用蜀语唱着改编的秦歌《凿山谣》,手上动作却是秦地的“击壤”之戏。陈墨注意到,他们的衣袖上同时绣着玄鸟与太阳神鸟,那是阿禾带着墨者们连夜赶制的。

  “江神听我说,开山为造福……”孩童的歌声清澈,惊起崖壁上的野鸽。老祭司将一碗清水递给陈墨:“按古礼,开山大工需祭水。陈大人乃玄鸟转世,当饮此水。”

  陈墨接过碗,忽然看见水中倒映的铁血派密探——他们混在围观的羌人里,袖中露出青铜匕首的刀柄。他不动声色地将水泼在岩石上,水痕竟在阳光下显出“止杀”二字,那是用代郡秘药预先刻下的。

  “老祭司可知,”陈墨指向孩童们,“他们唱的歌谣里,既有蜀地的‘五丁开山’,也有秦地的‘李冰治水’。江神若有灵,当喜见秦蜀同心。”

  老祭司的目光落在孩童们的衣袖上,忽然老泪纵横:“开明王朝覆灭时,老夫的祖父曾说,蜀地的复兴需等‘玄鸟衔书’之人。今日看来,便是陈大人了。”

  就在此时,崖顶忽然传来爆裂声。陈墨抬头,看见一块磨盘大的岩石正朝孩童们砸下!他本能地扑过去,用身体护住最近的孩子,只听“轰”的一声,岩石在距他们三尺处停下——竟是被预先埋下的墨家机关网拦住。

  “铁血派!”李冰挥剑斩断机关网上的绳索,看见岩石上刻着李斯的“廷”字徽记。陈墨扶起惊魂未定的孩童,看见老祭司正用蜀语咒骂,语句间竟夹杂着秦歌的韵律。

  是夜,陈墨在工棚里改良“秦赵醋燃”法,阿禾忽然推门而入,发间的玉簪换成了羌族的银饰:“铁血派买通了蜀地的‘猎头族’,今晚要突袭工地。”她展开羊皮地图,上面用代郡密语标着猎头族的埋伏点,“他们的毒箭上涂着蛊毒,见血封喉。”

  陈墨摸出袖中的磁石吸铁石,那是从代郡矿井带出的宝物:“通知墨者矩子,在工棚周围埋下磁石阵。猎头族的铁箭遇磁必偏。”他指了指案上的《蜀地巫蛊考》,“再让羌族巫师用艾草烟熏,破解蛊毒。”

  子时三刻,月光如霜。陈墨站在宝瓶口崖顶,看见猎头族的身影如鬼魅般逼近。他举起代郡铜镜,月光经镜面折射,在崖壁上投出巨大的玄鸟阴影。羌族巫师同时吹响骨哨,声音凄厉如夜枭。

  “玄鸟降世!”猎头族首领惊呼,手中的毒箭掉在地上,竟被磁石阵吸得乱转。墨者矩子的机关弩从暗处射出,箭头绑着秦歌竹简,竹简散开,竟是用蛊毒解法写成的歌词。

  “放下屠刀,共修水利!”陈墨的声音混着骨哨与秦歌,在山谷间回荡。猎头族面面相觑,其中一人捡起竹简,认出上面的蜀地符号:“是蛊毒解法……他们真的想救我们?”

  陈墨趁机上前,解开衣襟露出胎记:“我流着古蜀与秦赵的血,今日不杀你们,只问一句——是要继续杀人,还是要学治水?”

  首领的刀“当啷”落地,跪在陈墨面前:“愿听玄鸟使者差遣!”

  黎明时分,宝瓶口的岩石在“秦赵醋燃”法下终于松动。陈墨指挥民夫用代郡滑轮组吊起巨石,当岩石完全移开时,岷江的水如银练般涌入宝瓶口,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通水了!”李冰的欢呼声中,陈墨看见老祭司将古蜀水神像沉入岷江,换成了刻有秦篆与蜀文的新碑,碑额刻着“秦蜀永济”。羌族孩童们在岸边跳起秦歌与蜀舞结合的“通川舞”,手中挥舞的不再是牦牛尾,而是秦地的红绸。

  是夜,陈墨在《蜀水经》中记下:“庄襄王元年秋,宝瓶口成,江水入成都平原。是日,猎头族弃刀治水,羌族与秦人共饮岷江。老祭司毁旧神像,立新碑,碑阴刻‘止杀’二字,用赵国墨、蜀地朱。”竹简末端,他画下铁血派毒箭被磁石吸住的场景,旁边注:“铁血如铁,文明如磁,非.destroy 之,乃引之。”

  窗外,岷江的涛声传来,混着新的秦歌号子。陈墨摸了摸胸前的胎记,忽然想起吕不韦的话:“文明的胜利,不在战场上,在人心的缝隙里。”他知道,宝瓶口的开通不仅是水利的胜利,更是文明的胜利——当铁血派的刀刃遇到文明的磁石,终将转向更有价值的方向。

  这一夜,他梦见都江堰的水患彻底根治,蜀地的稻田里,秦粟与蜀稻并肩生长,微风吹过,掀起一片金黄的波浪,那是铁血与文明共同灌溉的丰收。

  【第二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