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囚营夜语破危局 蕲县烽烟证兵谋-《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楚营的囚牢是用百年老松搭成的,松脂的腥气混着潮湿的泥土味,在秋夜里发酵成令人窒息的闷浊。陈墨靠在粗糙的木柱上,后颈的牵机引又开始发作,细密的疼痛像无数根针在皮肉下游走,让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哥,你的手在抖。”陈砚的声音带着哭腔,少年人蜷缩在草堆里,眼睛在昏暗中亮得像星子,“那毒……真的没法治吗?”

  陈墨松开手,掌心已满是冷汗。他从怀中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株干瘪的草药——这是他从蒙烈那里讨来的,据说能暂时压制牵机引的毒性。“别怕,”他将草药塞进嘴里,苦涩的味道瞬间麻痹了舌尖,“当年在蜀地修都江堰时,我见过比这毒烈十倍的瘴气,总能找到解法。”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清楚,牵机引是赵高的独门秘毒,配方早已随着当年的宫廷医师埋进了骊山。他此刻的镇定,不过是给陈砚的安慰剂罢了。

  囚牢外传来巡夜士兵的脚步声,火把的光晕在木栅栏上晃动,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陈墨侧耳听着,那些士兵的脚步声比昨夜虚浮了许多,偶尔还夹杂着压抑的咳嗽——粮仓被烧后,楚军的口粮已减半,连守卫囚营的士兵都开始挨饿。

  “梁公子来了!”守牢的士兵突然挺直了腰板。

  陈墨猛地抬头,只见项梁提着盏油灯站在牢门外,银色的铠甲在昏暗中泛着冷光。他身后跟着两个亲兵,手里捧着个食盒,香气透过木栅栏的缝隙钻进来,是久违的米香。

  “陈先生,”项梁的声音比昨日柔和了些,却依旧带着戒备,“家父让我来问问你,李信的先锋真会走百尸洼?”

  陈墨看着他手里的食盒,没有动。“项公子若是来试探,大可不必。”他的目光扫过项梁眼下的青黑,“昨夜秦军已攻破寝丘,先锋营距蕲县不足五十里,钟离昧将军的五千人怕是已陷入重围。”

  项梁的手猛地一颤,油灯里的火苗剧烈摇晃起来。“你怎么知道?”他厉声问道,亲兵已经握紧了腰间的剑。

  “猜的。”陈墨淡淡道,“李信善用奇兵,百尸洼地势险恶,他怎会不防?钟离昧将军若是按兵不动还好,若是真去设伏,必中圈套。”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下去,“楚军现在缺的不是勇力,是粮草。没了粮草,再精锐的士兵也撑不过三日。”

  项梁的脸色变得惨白。昨夜他派去百尸洼的斥候至今未归,而寝丘失守的消息,半个时辰前才传到中军大帐,陈墨被关在囚牢里,竟能一语说中,这绝非巧合。

  “家父问你,若你是楚军统帅,现在该如何应对?”项梁挥了挥手,亲兵将食盒递进牢里,里面是两碗热气腾腾的米粥,还有一小碟腌菜。

  陈砚刚要伸手,被陈墨按住了。“项公子可敢听我一言?”陈墨的目光穿过栅栏,直直看向项梁,“立刻放弃蕲县,全军退守寿春。”

  “什么?”项梁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蕲县是寿春的门户,丢了蕲县,秦军便可长驱直入,你这是要我们不战自溃吗?”

  “李信求的是速战,楚军求的是久持。”陈墨拿起木碗,却没有喝,“蕲县无险可守,粮草又尽,死守只会被秦军分割围歼。退守寿春,依托城墙坚守,同时派轻骑袭扰秦军粮道,待其师老兵疲,再以逸待劳——此乃‘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策。”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项梁喃喃重复着这八个字,眉头渐渐皱起。他自幼熟读兵书,自然明白这是兵家至理,可让楚军不战而退,不仅会动摇军心,更会让天下人耻笑楚国怯战。

  “公子觉得可笑?”陈墨看穿了他的心思,“当年长平之战,白起围赵军四十六日,若赵括能忍一时之辱,坚守不出,未必会全军覆没。如今李信锐气正盛,如同白起当年,楚军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项梁沉默了。他想起父亲昨夜在帐内的叹息,说楚军虽有四十万,却多是临时征召的农夫,真正能战的精锐不足十万,若真如陈墨所说,退守寿春或许是唯一的生路。

  “我会将你的话转告家父。”项梁转身要走,却被陈墨叫住。

  “项公子,”陈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赵高的人还在营中,他们烧粮仓不是为了帮秦军,是想让秦楚两败俱伤。你若信我,可在帅帐周围设伏,定能抓到活口。”

  项梁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留下句“我知道了”,便带着亲兵消失在夜色里。

  陈墨看着那两碗米粥,对陈砚道:“快吃,吃完了我们得想办法出去。”

  “出去?”陈砚舀了一勺粥,眼睛瞪得圆圆的,“哥,项燕将军会放我们吗?”

  “不会。”陈墨喝了口粥,温热的米粥滑过喉咙,稍微缓解了毒发的疼痛,“但秦军会帮我们出去。”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鼓声,紧接着是喊杀声和号角声,此起彼伏,显然是秦军开始攻城了。囚牢外的士兵乱作一团,脚步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守牢的两个士兵也拔出了剑,紧张地望着营外的方向。

  “怎么回事?秦军不是还在蕲县吗?”一个士兵喃喃自语。

  “不好!是佯攻!”陈墨猛地站起身,抓住木栅栏摇晃起来,“他们的目标是囚营!”

  话音未落,只见几个黑影从营外的黑暗中窜出,手里的弩箭精准地射穿了守牢士兵的喉咙。黑影动作极快,转瞬就到了牢门外,手里的斧头劈向木锁,“咔嚓”一声,锁开了。

  “陈太史,赵大人让我们来接您。”为首的黑影掀开兜帽,露出左眉骨上的新月形疤痕——正是那个“死而复生”的校尉!

  陈墨的心沉到了谷底。赵高竟然敢派人直接闯楚军大营,看来是算准了楚军主力都在抵御秦军攻城,无暇他顾。

  “哥,怎么办?”陈砚躲到陈墨身后,声音发颤。

  “想走可以,”陈墨的手悄悄摸到藏在草堆里的半截断矛,那是他昨夜趁士兵不备偷偷藏起来的,“先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假死脱身的。”

  校尉冷笑一声:“陈太史死到临头还这么好奇?屯留那个不过是个替身,真正的我,早就带着密信副本在楚地等你了。”他挥了挥手,“把他们带走,赵大人还等着回话呢。”

  两个黑衣人上前要抓陈墨,却被他一矛刺穿了喉咙。陈墨拉起陈砚,翻身冲出囚牢,断矛在他手里舞得虎虎生风,转眼又放倒了两个黑衣人。

  “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校尉怒吼着拔出腰间的匕首,亲自追了上来。

  陈墨拉着陈砚在营帐间穿梭,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近。楚军的士兵已经发现了这边的异动,开始往囚营方向集结。

  “往帅帐那边跑!”陈墨对陈砚喊道。他知道,项梁此刻多半在帅帐,只有跑到那里,才能借楚军的力量摆脱赵高的追杀。

  两人刚跑到帅帐附近,就看见项梁带着一队亲兵冲了出来,手里的长戟直指校尉:“果然是你们这些秦狗在搞鬼!”

  校尉见势不妙,转身想跑,却被项梁一戟刺穿了肩膀,惨叫着倒在地上。剩下的黑衣人见状,纷纷四散逃窜,很快就被楚军士兵斩杀殆尽。

  “把他带下去,严刑拷打,问出他的同党!”项梁对亲兵下令,然后转向陈墨,眼神复杂,“多谢陈先生提醒。”

  陈墨喘着粗气,后颈的牵机引再次发作,疼得他几乎站立不稳。“项公子……咳咳……现在信我了吗?”

  项梁扶住他,眉头紧锁:“你中毒了?”

  陈墨点点头,刚要说话,就听见帅帐里传来项燕的声音:“梁儿,让他进来。”

  帅帐内的气氛比昨日更加凝重,案几上的地图被红笔圈出了好几个地方,都是刚刚被秦军攻破的城邑。项燕坐在案后,头发似乎又白了几分,见陈墨进来,指了指旁边的蒲团:“坐。”

  “将军,”陈墨没有坐,而是直接走到地图前,指着蕲县以西的一片平原,“李信的主力就在这里,他故意让先锋攻城,是想引楚军主力出战,然后在这里设伏。”

  项燕盯着地图,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你说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具体该如何操作?”

  “放弃所有前线据点,全军收缩至寿春。”陈墨的声音因疼痛有些发颤,却异常坚定,“派钟离昧将军率三万精锐,沿淮河袭扰秦军粮道;让项伯公子率五千骑兵,在淮北游走,牵制秦军侧翼;将军您坐镇寿春,坚守不出,只需等一个月,秦军必退。”

  “项伯?”项燕的眉头猛地一挑,“你怎么知道伯儿?”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他差点忘了,项伯是项燕的幼子,今年才十三岁,一直在寿春城内读书,从未参与过军务。他之所以知道项伯,是因为规划里写着将来要收养他,此刻说漏了嘴,难免引起怀疑。

  “我……我在来楚地的路上听说的。”陈墨连忙掩饰,“听说项伯公子虽年幼,却熟读兵法,是楚地难得的奇才。”

  项燕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没有再追问,只是对项梁道:“按陈先生说的办,传令下去,全军即刻退守寿春。”

  项梁愣住了:“父亲,真要放弃蕲县?”

  “难道要让四十万楚军都死在那里吗?”项燕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不容置疑,“快去!”

  项梁领命而去,帐内只剩下陈墨和项燕。秋风从帐外钻进来,吹动着项燕的白发,让他看起来像座随时会崩塌的山。

  “陈先生,”项燕突然开口,“你可知,若按你说的做,我项燕会被天下人骂作懦夫?”

  “将军在乎的是楚国的存亡,还是个人的名声?”陈墨反问,“当年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正是因为他懂得隐忍。如今将军退守寿春,并非怯懦,而是为了等待反击的时机。”

  项燕看着他,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释然:“好一个‘等待反击的时机’。陈先生,我信你这一次。”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扔给陈墨,“这是楚国的‘清瘴丹’,虽不能解牵机引,却能暂时压制毒性。”

  陈墨接住瓷瓶,打开一闻,一股清凉的药味直冲鼻腔,后颈的疼痛顿时缓解了不少。“多谢将军。”

  “你救了楚军,我不该让你死在牵机引下。”项燕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望着外面渐渐亮起来的天色,“秦军很快就会打到寿春城下,陈先生若想离开,我可以派人送你出城。”

  陈墨摇摇头:“我不走。”

  “哦?”项燕回过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我想亲眼看看,李信是如何兵败的。”陈墨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寿春城,“也想看看,将军是如何‘击其惰归’的。”

  项燕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转身走出了帅帐。帐外传来他的命令声,清晰而有力,正在有条不紊地调度军队。

  陈砚走到陈墨身边,看着他手里的清瘴丹:“哥,项燕将军真的信我们了?”

  “信了一半。”陈墨将瓷瓶收好,“他防着我,也需要我。”他望向帐外,晨光已经染红了东方的天空,远处的喊杀声渐渐平息,显然楚军已经开始撤退了。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等着。”陈墨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等着李信钻进我们为他设好的圈套。”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一个亲兵就跌跌撞撞地冲进帐内,脸色惨白:“将军!不好了!项伯公子……项伯公子带着五千骑兵,私自去袭击秦军的先锋营了!”

  陈墨的心猛地一沉。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项伯年少气盛,不甘于只做牵制的工作,竟然敢孤军深入,这无疑是把自己送到李信的刀口上。

  项燕的声音从帐外传来,带着雷霆般的震怒:“胡闹!快派人去追!”

  陈墨冲出帅帐,只见项燕正骑在马上,脸色铁青地看着北方。那里,隐约能看到烟尘滚滚,显然是骑兵奔袭扬起的尘土。

  “陈先生,”项燕勒住马缰,看向陈墨,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你能不能……”

  “我去!”陈墨没有犹豫,翻身上了一匹备用马,“将军只需按原计划退守寿春,我定会把项伯公子带回来。”

  他拍马冲出楚营,身后是陈砚焦急的呼喊。晨光洒在他的身上,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他知道,项伯这一去,不仅会打乱他“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部署,更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李信的先锋营里,必然有赵高的眼线,他们若是认出自己,后果不堪设想。

  马蹄声在平原上疾驰,陈墨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赶在项伯撞上秦军之前拦住他;也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成功救回项伯的转机,还是让他彻底陷入绝境的陷阱。

  远处的烟尘越来越近,隐约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士兵的呐喊。陈墨握紧了缰绳,将速度提到了最快。他知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关乎项伯的性命,更关乎整个灭楚之战的走向。而他身上的牵机引,还在无声地提醒着他,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