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暮风卷着沙尘掠过蓟城的箭楼,将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陈墨牵着马走出北门时,正撞见赵竭带着缇骑在城门口验看通行令牌。那些缇骑见了他,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手里的长戟往地上顿得咚咚响。
太史令真要去?赵竭的声音有些发闷,玄色披风下摆还沾着沼泽地的泥浆,王翦那老狐狸最是多疑,您这一去......
不去,难道让他率军进城搜庙?陈墨拍了拍马鞍上的剑,剑鞘是燕地特产的鲨鱼皮,上面还留着今早爆炸时溅上的焦痕,告诉蒙将军,看好李斯,别让他跑了,也别让他死了。
赵竭抿了抿嘴,从怀里掏出个牛皮袋塞过来:这是卑职备的伤药,河西产的,比燕地的管用。袋子上还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字,是他早年间在廷尉府当狱卒时,妻子亲手绣的。
陈墨接过药袋揣进怀里,翻身上马。坐骑是燕人送的乌骓马,据说是燕昭王当年的战马后裔,跑起来四蹄生风,却在经过召公庙废墟时忽然放慢了脚步,鼻子里喷着响鼻,像是在哀悼什么。
陈墨低头看着那些尚未清理的断梁残垣,忽然想起今早从地道钻出来的陈砚。他左臂的绷带渗着血,手里攥着密信,说要去临淄找田单的后人——那个当年用火牛阵破了燕军的齐国名将,他的子孙如今还在济水沿岸收编流民。但愿他们能护住这封关系燕地存亡的密信。
二
秦军大营扎在十里外的高地上,连绵的帐篷像白色的蜂巢,辕门口的卫兵穿着三重甲,手里的戈矛在残阳下闪着冷光。陈墨刚到辕门,就被两个膀大腰圆的力士拦住了。
来者何人?
蓟城郡守陈墨。
力士对视一眼,显然没听过这个头衔——嬴政任命陈墨暂代郡守的旨意还没传遍全军。其中一个刚要呵斥,帐内忽然传来个苍老的声音:让他进来。
陈墨牵着马走进大营,只见主营帐前的空地上,十几个校尉正围着沙盘争论,沙盘上插着的小旗密密麻麻,济水两岸的地形被缩微成巴掌大的一块。一个穿着黑色朝服的老者背对着他,手里拿着根竹棍,正往沙盘上的蓟城位置点了点。
王将军觉得,陈墨会束手就擒吗?老者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陈墨认得,是吕不韦的心腹,御史大夫冯劫。
被称作王将军的人缓缓转过身,脸上的皱纹比沙盘上的沟壑还要深,正是秦国名将王翦。他手里的竹棍顿了顿:冯大人觉得,燕国的宗庙,能说烧就烧吗?
冯劫脸色一沉:将军是在暗讽相邦?
老夫只是在说军务。王翦的目光越过冯劫,落在陈墨身上,陈太史远道而来,何不说说蓟城的防务?
陈墨将马缰递给亲兵,走到沙盘前:齐军残部退守济水南岸,淳于越已死,但其部将田儋收拢败兵,约有两万余人。吕不韦派来的已被击溃,李斯被擒,长平遗孤三万余人愿归顺大秦,可编入燕地守军。
冯劫冷笑一声:说得倒轻巧!相邦收到密报,你与陈砚合谋,私藏秦昭襄王遗诏,意图勾结齐人,复立燕国!
遗诏在哪?陈墨反问,冯大人不妨派人去召公庙废墟里找找,看看是被齐人的火箭烧了,还是被吕相邦派来的抢了。
王翦忽然敲了敲沙盘上的沼泽地:听说赵竭的缇骑在那里折了不少人?
陈墨点头,那里的淤泥能没过马腹,齐军在此损兵数千,吕相邦的人也陷进去不少。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冯劫,王将军若是不信,可去问问那些刚归顺的长平遗孤,他们中有不少人亲眼看见,李斯是如何下令放火箭烧召公庙的。
冯劫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一派胡言!那些都是赵国余孽,其言岂能轻信?
赵人为何不能信?陈墨拿起根小旗,插进沙盘上的燕国王室墓地,当年秦昭襄王与燕惠王盟誓,以燕鼎秦玺为凭,相约互不攻伐。这份盟约,冯大人的相邦怕是没告诉过将军吧?
王翦的眼睛眯了眯:盟约在哪?
在齐人手里。陈墨放下小旗,燕鼎藏于临淄,秦玺......据说在吕不韦府中。
冯劫猛地拍向案几:放肆!竟敢污蔑相邦!
是不是污蔑,王将军一查便知。陈墨看向王翦,将军可还记得长平之战后,白起将军为何突然被赐死?
王翦握着竹棍的手紧了紧,没说话。
陈墨继续道:因为他发现,吕不韦偷偷藏匿了数万赵军降卒,养在河西马场,以字为记,意图日后自用。今日来蓟城的,便是这批人。
帐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亲兵匆匆跑进来说:将军,燕地乡老带着数百人跪在营外,说要为陈太史求情。
冯劫脸色骤变:反了!反了!连燕人都敢干预秦军军务!
王翦却摆了摆手:让他们进来。
三
白发老丈被亲兵扶进大营时,手里还捧着那个烧变形的铜鼎。他颤巍巍地将鼎放在案几上,鼎耳上的饕餮纹虽然被熏黑,却依旧能看出古朴的形制。
老臣见过王将军。老丈对着王翦深深一揖,陈太史到蓟城不过半月,却保住了召公庙,护住了燕人祖坟。齐人来犯时,他带着燕人守城墙;吕相邦的人烧庙时,他冒死抢出祭器。这样的人,怎会是通敌的反贼?
一个瘸腿的燕人士兵跟着跪下:小人能作证!李斯亲口说,只要拿到密信,就屠尽蓟城百姓!是陈太史带着我们把那些引进沼泽地的!
越来越多的燕人涌进大营,有捧着受损的典籍的,有扛着秦军箭簇的,七嘴八舌地诉说着陈墨的功绩。冯劫被挤在人群外,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插不进去。
王翦看着那个烧变形的铜鼎,忽然对陈墨道:听说你建议陛下保留燕国宗庙?
陈墨点头,燕国传承八百年,宗庙是燕人之心。保住宗庙,燕地自安;失了宗庙,纵灭其国,亦难安其民。
说得好。王翦拿起那根竹棍,往沙盘上的召公庙位置一点,老夫当年攻赵时,也曾建议保留邯郸的赵氏宗祠,可惜陛下那时未允。他转向冯劫,冯大人,你说陈太史通敌,可有实证?
冯劫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这是相邦收到的密报,有陈砚与齐人往来的书信为证!
陈墨接过竹简,扫了一眼便笑了:这是陈砚的笔迹不假,但这些信是去年写的,那时他还是临淄稷下学宫的博士,与齐人论学而已。冯大人若不信,可去查查《齐记》,上面记载着每次论学的时间。
王翦接过竹简,看了几行便扔在案几上:稷下学宫论学,天下皆知,算不得通敌。他忽然提高声音,传老夫将令,全军拔营,进驻蓟城外围,协助守城,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城骚扰百姓!
冯劫大惊:将军!你这是要违抗相邦的命令?
老夫只听陛下的命令。王翦的目光如刀,陛下让老夫灭燕,没让老夫屠燕。冯大人若有异议,可亲自回咸阳向陛下奏报。
四
暮色四合时,陈墨牵着马走出秦军大营。燕地的乡老们跟在他身后,一路说着感激的话,直到城门口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赵竭早在城门下候着,见他回来,紧绷的脸终于松了些。
李斯招了。赵竭低声道,他说密信里不仅有秦昭襄王的盟约,还有吕不韦当年与赵太后的私情......
陈墨猛地停住脚步: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吕不韦怕您把这事捅出去,才急于夺回密信。赵竭往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还说......还说陛下早就知道这事,只是一直没发作。
陈墨的心沉了下去。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咸阳宫,嬴政看着吕不韦的眼神,那种冰冷的、带着隐忍的目光,原来不是因为政见不合。
蒙将军那边怎么样?
正在清点长平遗孤的人数,发现里面有个叫赵胜的,曾是赵国的郎中令,说认识您。
赵胜?陈墨想了想,忽然记起长平之战时,那个给赵军传递消息的少年,当时他还送了对方半块干粮。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在这里重逢。
让他到郡守府来见我。陈墨翻身上马,另外,派人去济水南岸盯着田儋的动向,再让人沿着地道去临淄,接应陈砚。
赵竭刚要领命,城楼上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快看!济水那边着火了!
陈墨抬头望去,只见济水南岸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那方向,正是田儋驻军的地方。
五
郡守府原是燕太子丹的行宫,如今被秦军征用,正厅里的青铜灯照得四壁通明。陈墨刚换下沾着尘土的朝服,赵胜就被带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赵甲,头发已经花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还带着当年的倔强。
陈先生别来无恙?赵胜对着陈墨深深一揖,当年长平城外,若非先生赠粮,赵某早已饿死在乱葬岗。
赵郎中不必多礼。陈墨示意他坐下,不知你这些年......
说来惭愧。赵胜苦笑一声,长平之战后,我被吕不韦的人救下,本以为遇到了明主,没想到竟是落入了另一个陷阱。他给我们灌迷药,让我们只认字令牌,这些年南征北战,竟不知自己成了他的私兵。
你可知他为何要派你们来蓟城?
知道一些。赵胜压低声音,他说燕地藏着能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东西,还说这事牵扯到秦昭襄王和宣太后......
宣太后?陈墨心头一震。那是嬴政的曾祖母,当年以太后之位临朝称制,手段狠辣,没想到竟与这封密信有关。
就在这时,亲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太史令!不好了!陈砚公子派人从临淄回来,说......说密信被田儋抢走了,田儋还说要带着密信去咸阳,亲手交给陛下!
陈墨猛地站起身,青铜灯被撞得晃了晃,灯影在墙上扭曲成狰狞的模样。
田儋是齐国王室旁支,一直想复兴齐国,他若带着密信去咸阳,必然会添油加醋地把事情闹大,到时候别说保住燕地宗庙,恐怕连他自己和陈砚都性命难保。
更可怕的是,密信里若真有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的秘密,一旦被嬴政看到,后果不堪设想。
备马!陈墨抓起剑,我要去追田儋!
赵胜拦住他:先生不可!田儋已经过了济水,往函谷关去了,您现在追根本来不及。他顿了顿,不如让赵某去,赵某熟悉吕不韦的人马,或许能截住他。
陈墨看着赵胜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空,点了点头:好。我给你一支秦军令牌,沿途关卡见此令牌不得阻拦。记住,密信可以抢回来,但若实在抢不回......
赵某明白。赵胜接过令牌,转身就走,披风在门口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陈墨走到窗前,望着济水方向的火光渐渐熄灭,心里像压了块巨石。他知道,赵胜此去九死一生,而田儋带着密信前往咸阳,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必将掀起惊涛骇浪。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王翦的声音:陈太史,老夫有要事相商。
陈墨打开门,只见王翦手里拿着一封密封的竹简,脸色凝重:刚收到咸阳来的急报,吕相邦病重,陛下让老夫即刻回师,辅佐公子扶苏监国。
陈墨接过竹简,指尖触到冰冷的封泥,上面刻着嬴政的御印。他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吕不韦病重得太巧了,巧得像是在刻意调走王翦。
王翦看着他手里的竹简,忽然道:老夫离营后,蓟城就交给你了。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保住燕国宗庙。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还有,小心李斯,那厮不止是吕不韦的人。
李斯还有别的身份?陈墨刚要追问,王翦已经转身离去,披风下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尘土。
夜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吹得青铜灯的火苗剧烈摇晃。陈墨看着那封来自咸阳的急报,忽然觉得,这封看似寻常的调令背后,藏着比秦昭襄王密信更可怕的阴谋。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宫,此刻正灯火通明。嬴政站在章台殿的丹陛上,手里捏着半块青铜镜,镜面映出他年轻却冷硬的脸。侍中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殿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伴奏。
他出发了吗?嬴政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回陛下,田儋已过函谷关。侍中颤声道,李斯那边......
让他继续演。嬴政将青铜镜扔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朕倒要看看,这盘棋,最后是谁赢。
雨越下越大,打在章台殿的瓦当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没有人知道,这场始于蓟城的风波,即将席卷整个天下。而陈墨站在蓟城的郡守府里,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这盘大棋中,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颗棋子。
暮风卷着沙尘掠过蓟城的箭楼,将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陈墨牵着马走出北门时,正撞见赵竭带着缇骑在城门口验看通行令牌。那些缇骑见了他,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手里的长戟往地上顿得咚咚响。
太史令真要去?赵竭的声音有些发闷,玄色披风下摆还沾着沼泽地的泥浆,王翦那老狐狸最是多疑,您这一去......
不去,难道让他率军进城搜庙?陈墨拍了拍马鞍上的剑,剑鞘是燕地特产的鲨鱼皮,上面还留着今早爆炸时溅上的焦痕,告诉蒙将军,看好李斯,别让他跑了,也别让他死了。
赵竭抿了抿嘴,从怀里掏出个牛皮袋塞过来:这是卑职备的伤药,河西产的,比燕地的管用。袋子上还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字,是他早年间在廷尉府当狱卒时,妻子亲手绣的。
陈墨接过药袋揣进怀里,翻身上马。坐骑是燕人送的乌骓马,据说是燕昭王当年的战马后裔,跑起来四蹄生风,却在经过召公庙废墟时忽然放慢了脚步,鼻子里喷着响鼻,像是在哀悼什么。
陈墨低头看着那些尚未清理的断梁残垣,忽然想起今早从地道钻出来的陈砚。他左臂的绷带渗着血,手里攥着密信,说要去临淄找田单的后人——那个当年用火牛阵破了燕军的齐国名将,他的子孙如今还在济水沿岸收编流民。但愿他们能护住这封关系燕地存亡的密信。
二
秦军大营扎在十里外的高地上,连绵的帐篷像白色的蜂巢,辕门口的卫兵穿着三重甲,手里的戈矛在残阳下闪着冷光。陈墨刚到辕门,就被两个膀大腰圆的力士拦住了。
来者何人?
蓟城郡守陈墨。
力士对视一眼,显然没听过这个头衔——嬴政任命陈墨暂代郡守的旨意还没传遍全军。其中一个刚要呵斥,帐内忽然传来个苍老的声音:让他进来。
陈墨牵着马走进大营,只见主营帐前的空地上,十几个校尉正围着沙盘争论,沙盘上插着的小旗密密麻麻,济水两岸的地形被缩微成巴掌大的一块。一个穿着黑色朝服的老者背对着他,手里拿着根竹棍,正往沙盘上的蓟城位置点了点。
王将军觉得,陈墨会束手就擒吗?老者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陈墨认得,是吕不韦的心腹,御史大夫冯劫。
被称作王将军的人缓缓转过身,脸上的皱纹比沙盘上的沟壑还要深,正是秦国名将王翦。他手里的竹棍顿了顿:冯大人觉得,燕国的宗庙,能说烧就烧吗?
冯劫脸色一沉:将军是在暗讽相邦?
老夫只是在说军务。王翦的目光越过冯劫,落在陈墨身上,陈太史远道而来,何不说说蓟城的防务?
陈墨将马缰递给亲兵,走到沙盘前:齐军残部退守济水南岸,淳于越已死,但其部将田儋收拢败兵,约有两万余人。吕不韦派来的已被击溃,李斯被擒,长平遗孤三万余人愿归顺大秦,可编入燕地守军。
冯劫冷笑一声:说得倒轻巧!相邦收到密报,你与陈砚合谋,私藏秦昭襄王遗诏,意图勾结齐人,复立燕国!
遗诏在哪?陈墨反问,冯大人不妨派人去召公庙废墟里找找,看看是被齐人的火箭烧了,还是被吕相邦派来的抢了。
王翦忽然敲了敲沙盘上的沼泽地:听说赵竭的缇骑在那里折了不少人?
陈墨点头,那里的淤泥能没过马腹,齐军在此损兵数千,吕相邦的人也陷进去不少。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冯劫,王将军若是不信,可去问问那些刚归顺的长平遗孤,他们中有不少人亲眼看见,李斯是如何下令放火箭烧召公庙的。
冯劫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一派胡言!那些都是赵国余孽,其言岂能轻信?
赵人为何不能信?陈墨拿起根小旗,插进沙盘上的燕国王室墓地,当年秦昭襄王与燕惠王盟誓,以燕鼎秦玺为凭,相约互不攻伐。这份盟约,冯大人的相邦怕是没告诉过将军吧?
王翦的眼睛眯了眯:盟约在哪?
在齐人手里。陈墨放下小旗,燕鼎藏于临淄,秦玺......据说在吕不韦府中。
冯劫猛地拍向案几:放肆!竟敢污蔑相邦!
是不是污蔑,王将军一查便知。陈墨看向王翦,将军可还记得长平之战后,白起将军为何突然被赐死?
王翦握着竹棍的手紧了紧,没说话。
陈墨继续道:因为他发现,吕不韦偷偷藏匿了数万赵军降卒,养在河西马场,以字为记,意图日后自用。今日来蓟城的,便是这批人。
帐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亲兵匆匆跑进来说:将军,燕地乡老带着数百人跪在营外,说要为陈太史求情。
冯劫脸色骤变:反了!反了!连燕人都敢干预秦军军务!
王翦却摆了摆手:让他们进来。
三
白发老丈被亲兵扶进大营时,手里还捧着那个烧变形的铜鼎。他颤巍巍地将鼎放在案几上,鼎耳上的饕餮纹虽然被熏黑,却依旧能看出古朴的形制。
老臣见过王将军。老丈对着王翦深深一揖,陈太史到蓟城不过半月,却保住了召公庙,护住了燕人祖坟。齐人来犯时,他带着燕人守城墙;吕相邦的人烧庙时,他冒死抢出祭器。这样的人,怎会是通敌的反贼?
一个瘸腿的燕人士兵跟着跪下:小人能作证!李斯亲口说,只要拿到密信,就屠尽蓟城百姓!是陈太史带着我们把那些引进沼泽地的!
越来越多的燕人涌进大营,有捧着受损的典籍的,有扛着秦军箭簇的,七嘴八舌地诉说着陈墨的功绩。冯劫被挤在人群外,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插不进去。
王翦看着那个烧变形的铜鼎,忽然对陈墨道:听说你建议陛下保留燕国宗庙?
陈墨点头,燕国传承八百年,宗庙是燕人之心。保住宗庙,燕地自安;失了宗庙,纵灭其国,亦难安其民。
说得好。王翦拿起那根竹棍,往沙盘上的召公庙位置一点,老夫当年攻赵时,也曾建议保留邯郸的赵氏宗祠,可惜陛下那时未允。他转向冯劫,冯大人,你说陈太史通敌,可有实证?
冯劫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这是相邦收到的密报,有陈砚与齐人往来的书信为证!
陈墨接过竹简,扫了一眼便笑了:这是陈砚的笔迹不假,但这些信是去年写的,那时他还是临淄稷下学宫的博士,与齐人论学而已。冯大人若不信,可去查查《齐记》,上面记载着每次论学的时间。
王翦接过竹简,看了几行便扔在案几上:稷下学宫论学,天下皆知,算不得通敌。他忽然提高声音,传老夫将令,全军拔营,进驻蓟城外围,协助守城,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城骚扰百姓!
冯劫大惊:将军!你这是要违抗相邦的命令?
老夫只听陛下的命令。王翦的目光如刀,陛下让老夫灭燕,没让老夫屠燕。冯大人若有异议,可亲自回咸阳向陛下奏报。
四
暮色四合时,陈墨牵着马走出秦军大营。燕地的乡老们跟在他身后,一路说着感激的话,直到城门口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赵竭早在城门下候着,见他回来,紧绷的脸终于松了些。
李斯招了。赵竭低声道,他说密信里不仅有秦昭襄王的盟约,还有吕不韦当年与赵太后的私情......
陈墨猛地停住脚步: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吕不韦怕您把这事捅出去,才急于夺回密信。赵竭往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还说......还说陛下早就知道这事,只是一直没发作。
陈墨的心沉了下去。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咸阳宫,嬴政看着吕不韦的眼神,那种冰冷的、带着隐忍的目光,原来不是因为政见不合。
蒙将军那边怎么样?
正在清点长平遗孤的人数,发现里面有个叫赵胜的,曾是赵国的郎中令,说认识您。
赵胜?陈墨想了想,忽然记起长平之战时,那个给赵军传递消息的少年,当时他还送了对方半块干粮。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在这里重逢。
让他到郡守府来见我。陈墨翻身上马,另外,派人去济水南岸盯着田儋的动向,再让人沿着地道去临淄,接应陈砚。
赵竭刚要领命,城楼上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快看!济水那边着火了!
陈墨抬头望去,只见济水南岸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那方向,正是田儋驻军的地方。
五
郡守府原是燕太子丹的行宫,如今被秦军征用,正厅里的青铜灯照得四壁通明。陈墨刚换下沾着尘土的朝服,赵胜就被带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赵甲,头发已经花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还带着当年的倔强。
陈先生别来无恙?赵胜对着陈墨深深一揖,当年长平城外,若非先生赠粮,赵某早已饿死在乱葬岗。
赵郎中不必多礼。陈墨示意他坐下,不知你这些年......
说来惭愧。赵胜苦笑一声,长平之战后,我被吕不韦的人救下,本以为遇到了明主,没想到竟是落入了另一个陷阱。他给我们灌迷药,让我们只认字令牌,这些年南征北战,竟不知自己成了他的私兵。
你可知他为何要派你们来蓟城?
知道一些。赵胜压低声音,他说燕地藏着能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东西,还说这事牵扯到秦昭襄王和宣太后......
宣太后?陈墨心头一震。那是嬴政的曾祖母,当年以太后之位临朝称制,手段狠辣,没想到竟与这封密信有关。
就在这时,亲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太史令!不好了!陈砚公子派人从临淄回来,说......说密信被田儋抢走了,田儋还说要带着密信去咸阳,亲手交给陛下!
陈墨猛地站起身,青铜灯被撞得晃了晃,灯影在墙上扭曲成狰狞的模样。
田儋是齐国王室旁支,一直想复兴齐国,他若带着密信去咸阳,必然会添油加醋地把事情闹大,到时候别说保住燕地宗庙,恐怕连他自己和陈砚都性命难保。
更可怕的是,密信里若真有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的秘密,一旦被嬴政看到,后果不堪设想。
备马!陈墨抓起剑,我要去追田儋!
赵胜拦住他:先生不可!田儋已经过了济水,往函谷关去了,您现在追根本来不及。他顿了顿,不如让赵某去,赵某熟悉吕不韦的人马,或许能截住他。
陈墨看着赵胜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空,点了点头:好。我给你一支秦军令牌,沿途关卡见此令牌不得阻拦。记住,密信可以抢回来,但若实在抢不回......
赵某明白。赵胜接过令牌,转身就走,披风在门口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陈墨走到窗前,望着济水方向的火光渐渐熄灭,心里像压了块巨石。他知道,赵胜此去九死一生,而田儋带着密信前往咸阳,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必将掀起惊涛骇浪。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王翦的声音:陈太史,老夫有要事相商。
陈墨打开门,只见王翦手里拿着一封密封的竹简,脸色凝重:刚收到咸阳来的急报,吕相邦病重,陛下让老夫即刻回师,辅佐公子扶苏监国。
陈墨接过竹简,指尖触到冰冷的封泥,上面刻着嬴政的御印。他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吕不韦病重得太巧了,巧得像是在刻意调走王翦。
王翦看着他手里的竹简,忽然道:老夫离营后,蓟城就交给你了。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保住燕国宗庙。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还有,小心李斯,那厮不止是吕不韦的人。
李斯还有别的身份?陈墨刚要追问,王翦已经转身离去,披风下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尘土。
夜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吹得青铜灯的火苗剧烈摇晃。陈墨看着那封来自咸阳的急报,忽然觉得,这封看似寻常的调令背后,藏着比秦昭襄王密信更可怕的阴谋。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宫,此刻正灯火通明。嬴政站在章台殿的丹陛上,手里捏着半块青铜镜,镜面映出他年轻却冷硬的脸。侍中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殿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伴奏。
他出发了吗?嬴政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回陛下,田儋已过函谷关。侍中颤声道,李斯那边......
让他继续演。嬴政将青铜镜扔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朕倒要看看,这盘棋,最后是谁赢。
雨越下越大,打在章台殿的瓦当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没有人知道,这场始于蓟城的风波,即将席卷整个天下。而陈墨站在蓟城的郡守府里,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这盘大棋中,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颗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