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蓟城的残雪在正月的阳光下泛着冷光,召公庙的青铜门轴被冻得发涩。陈墨站在庙前的石阶上,看着燕地的父老捧着黍米走进来,他们的粗布衣上还沾着硝烟的痕迹,跪拜时膝盖压碎冰碴的轻响,在空荡的庭院里格外清晰。
太史令,这是今日的祭品清单。老祝史的孙子捧着竹简上前,手指冻得通红,百姓们说,要不是秦军护着宗庙,这些祭器早就被乱兵抢光了。
陈墨翻开竹简,上面记着豚三、黍五石、酒十瓮,墨迹里混着冰粒凝成的小团。他忽然注意到竹简背面刻着个极小的字——这是他早年在燕地游学,教当地学童写字时发明的暗号,意为。
告诉乡亲们,秦国律法虽严,但不毁人先祖。陈墨将随身携带的铜刀递给少年,去把庙后那棵老槐树的枯枝修修,开春好发新芽。
少年接过刀时,偷偷塞给他块温热的麨饼:我爷爷说,昨夜看见临淄来的使者,鬼鬼祟祟地在庙墙根下埋东西。
陈墨的指尖在饼上捏出个窝。麨饼里藏着片竹简,上面用燕篆写着稷下学士三日後至。他抬头望向临淄方向,天际的流云正像群奔马般掠过日头,在地上投下转瞬即逝的阴影。
二
咸阳宫的紫宸殿内,青铜炭炉里的木炭噼啪作响,将嬴政的影子投在《燕地舆图》上。他用玉圭指着蓟城的位置,指腹反复摩挲着召公庙三个字。
王翦的奏报说,燕人现在只认宗庙不认秦法。嬴政的声音里带着寒意,那些乡老竟敢拦着秦军查抄叛党,说什么宗庙之地,非刀兵所及
吕不韦站在阶下,袖口的玉佩随着躬身的动作轻晃:陛下息怒,陈墨此举看似迂腐,实则高明。老臣已让人查过,燕国各地的百姓听说宗庙得保,归顺的文书比往日多了三成。
哦?相邦倒是替他说话。嬴政忽然笑了,从案上拿起个锦盒,那你再看看这个。
锦盒打开的瞬间,吕不韦的脸色褪尽血色。里面是半枚玉印,印文太史令印的断裂处,赫然嵌着片极小的铜符,符面刻着字——正是当年他赐给陈墨父亲的信物,约定若陈家有难,可凭此符求助。
陈墨的父亲,原是相邦在邯郸时的门客吧?嬴政的手指敲着案面,当年长平之战,他带着五千赵军降卒假降秦军,最后却被白起坑杀。相邦说,这算不算老账?
吕不韦的膝盖重重磕在金砖上:陛下明鉴!当年之事是白起一意孤行,老臣......
起来吧。嬴政打断他,将玉印扔回盒中,朕要的不是翻旧账,是想知道,陈墨现在握着这半枚印,想做什么。
殿外突然传来谒者的急报:陛下,蓟城八百里加急!陈太史说,发现太子丹余党勾结匈奴,在燕北草原囤积粮草!
三
燕北草原的风裹着砂砾,打在陈墨的貂裘上沙沙作响。他勒住马缰,看着蒙武指挥士兵挖开冻土——下面埋着的不是粮草,而是数百具匈奴人的尸体,喉咙处都有个整齐的切口,像是被同一种兵器所伤。
太史令,这绝非燕人所为。蒙武用剑挑开一具尸体的衣襟,露出里面的羊皮袄,袄子里缝着秦布,你看这针脚,是咸阳西市特有的三回针
陈墨俯身细看,布帛的边缘印着个模糊的字。他的心猛地一沉——这是陈砚在稷下学宫时,为了区分自己的衣物做的记号。
将军还记得吗?陈砚在辽东斩杀太子丹后,说要去匈奴部落宣示秦威陈墨的声音有些发紧,这些人,恐怕是他杀的。
蒙武的脸色变了:可他为何要嫁祸给太子丹余党?
陈墨没回答,目光投向远处的狼群。那些野兽围着尸体徘徊不去,却不敢靠近,像是在惧怕什么。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墨家弟子,以兼爱为本,以非攻为术,但当天下大乱,有时也需以杀止杀。
这时,一名斥候从西边驰来,手里举着块染血的麻布:太史令,在匈奴王庭的帐篷里找到的!上面有陈砚将军的笔迹!
麻布上的秦篆墨迹淋漓:已灭白羊部,得其王头,藏于召公庙东配殿。
陈墨的指尖冰凉。召公庙东配殿供奉的是燕国历代先王妃嫔,陈砚将匈奴王头藏在那里,分明是要引匈奴人来毁庙——只要宗庙有失,他保宗庙收人心的谋划就会彻底崩塌。
四
临淄的稷下学宫笼罩在梅香里。淳于越捧着《周官》竹简,听着窗外的雪声,忽然觉得烛火晃了晃。门被推开的瞬间,寒气裹着个人影闯进来,竟是陈砚。
淳于先生,燕国的事,该收尾了。陈砚抖落身上的雪,甲胄上还沾着草原的枯草,匈奴白羊部已灭,他们的王子正带着骑兵往蓟城去,目标是召公庙。
淳于越放下竹简:你杀了太子丹,又杀了匈奴王,到底想让天下变成什么样?
变成该有的样子。陈砚从怀中掏出卷帛书,这是陈墨写给吕不韦的密信,说要借燕地乱局,除吕党羽翼。先生只需将此信送到咸阳,吕不韦必倒。
淳于越展开帛书,墨迹确实是陈墨的,但措辞过于直白,不像他平日的风格。更可疑的是,帛书边缘有处被水浸湿的痕迹,隐约能看见下面覆盖的另一个字——。
你兄弟二人,一个在蓟城保宗庙,一个在草原掀战火。淳于越将帛书推回去,老臣糊涂了,你们到底是秦臣,还是......
是要结束这乱世的人。陈砚的剑突然出鞘,剑光映在梅枝上,先生若不肯送,我便自己去咸阳。只是那时,稷下学宫的藏书,恐怕就要被秦军当作战利品烧了。
淳于越的手指掐进竹简。他想起十年前陈墨在学宫讲学时说的话:天下书,应为天下人存之。若为一家一姓之私而焚书,是断华夏之根。
五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蓟城的百姓提着灯笼涌上街头。陈墨站在召公庙的角楼上,看着灯火从城门一直蜿蜒到宗庙前,像条温暖的火龙。蒙武带着锐士守在东配殿外,甲胄上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
太史令,真要等匈奴人来?蒙武的声音有些紧张,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他们要的不是王头,是借口。陈墨指着远处的灯笼,你看那些百姓,他们提着灯来,不是为了秦军,是为了祖宗牌位。只要我们守住这里,匈奴人就师出无名。
话未说完,东配殿突然传来异响。蒙武拔刀冲进去时,只见一名黑衣人手握火把,正对着供桌下的木箱狞笑——箱子里果然放着颗裹着白羊皮的首级。
拿下!蒙武大喝一声,却见黑衣人突然将火把扔向横梁。干燥的木梁瞬间燃起火焰,火光中,黑衣人扯下面罩,竟是陈砚!
哥,你看清楚了!陈砚的声音在火中回荡,这就是你要保的宗庙,这就是你要护的人心!
陈墨扑过去想灭火,却被陈砚死死拽住。他这才发现弟弟的腰间绑着炸药,引线正随着火苗滋滋缩短:你疯了!这里有百姓!
不疯不成活!陈砚指着窗外,你看那些提灯的人,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是秦军杀了匈奴王,是秦军引狼入室!到那时,你说嬴政还会信你吗?吕不韦还会容你吗?
火焰舔舐着召公的木主,发出噼啪的声响。陈墨看见供桌上的青铜爵被烧得通红,忽然想起父亲留下的那半枚玉印——原来字不是标记,是警告,警告陈家兄弟永远逃不出吕不韦的算计。
六
咸阳宫的上元夜宴正到酣处。嬴政看着殿外燃放的烟花,忽然对吕不韦笑道:相邦看那朵燎原火,像不像蓟城的烽火?
吕不韦刚要答话,谒者捧着竹简踉跄而入:陛下,蓟城急报!召公庙失火,陈太史......陈太史说,是陈砚勾结匈奴余党纵火,现已将其斩杀!
嬴政的笑容僵在脸上。竹简上还附着颗首级的画像,眉目与陈墨一般无二,只是嘴角带着抹诡异的笑。
陈墨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吕不韦的声音发颤,老臣......老臣不信。
相邦不信的事,多着呢。嬴政将竹简扔给他,你看这画像旁的批注,说在陈砚怀中搜出了与相邦往来的密信。
吕不韦展开竹简的瞬间,冷汗浸透了锦衣。密信上的字迹是他的,内容却是约定三月初三,借匈奴兵乱,废黜秦王——分明是伪造的!
烟花恰好在此刻炸开,将嬴政的脸照得忽明忽暗。他看着吕不韦苍白的面容,忽然轻声道:相邦可知,陈墨在奏报末尾加了句话?
什么话?吕不韦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他说,玉印已合,旧账该清嬴政的指尖在案上敲出轻响,像在数着什么,相邦说,这账,该从长平之战算起,还是从邯郸质子府算起?
殿外的烟花还在绽放,映得窗纸一片通红。吕不韦望着那片红,忽然觉得像极了长平战场上的血,像极了邯郸城破时的火,更像极了陈砚首级画像上,那双仿佛能穿透时空的眼睛。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蓟城,陈墨正跪在召公庙的残垣前,手里捧着两半合拢的玉印。月光从破顶照下来,在地上映出个完整的字,而字的中心,是块被血浸透的帛书,上面只有三个字:
齐人至。
夜风卷着灰烬掠过,帛书的边角微微颤动,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从临淄的方向,朝着咸阳席卷而来。
蓟城的残雪在正月的阳光下泛着冷光,召公庙的青铜门轴被冻得发涩。陈墨站在庙前的石阶上,看着燕地的父老捧着黍米走进来,他们的粗布衣上还沾着硝烟的痕迹,跪拜时膝盖压碎冰碴的轻响,在空荡的庭院里格外清晰。
太史令,这是今日的祭品清单。老祝史的孙子捧着竹简上前,手指冻得通红,百姓们说,要不是秦军护着宗庙,这些祭器早就被乱兵抢光了。
陈墨翻开竹简,上面记着豚三、黍五石、酒十瓮,墨迹里混着冰粒凝成的小团。他忽然注意到竹简背面刻着个极小的字——这是他早年在燕地游学,教当地学童写字时发明的暗号,意为。
告诉乡亲们,秦国律法虽严,但不毁人先祖。陈墨将随身携带的铜刀递给少年,去把庙后那棵老槐树的枯枝修修,开春好发新芽。
少年接过刀时,偷偷塞给他块温热的麨饼:我爷爷说,昨夜看见临淄来的使者,鬼鬼祟祟地在庙墙根下埋东西。
陈墨的指尖在饼上捏出个窝。麨饼里藏着片竹简,上面用燕篆写着稷下学士三日後至。他抬头望向临淄方向,天际的流云正像群奔马般掠过日头,在地上投下转瞬即逝的阴影。
二
咸阳宫的紫宸殿内,青铜炭炉里的木炭噼啪作响,将嬴政的影子投在《燕地舆图》上。他用玉圭指着蓟城的位置,指腹反复摩挲着召公庙三个字。
王翦的奏报说,燕人现在只认宗庙不认秦法。嬴政的声音里带着寒意,那些乡老竟敢拦着秦军查抄叛党,说什么宗庙之地,非刀兵所及
吕不韦站在阶下,袖口的玉佩随着躬身的动作轻晃:陛下息怒,陈墨此举看似迂腐,实则高明。老臣已让人查过,燕国各地的百姓听说宗庙得保,归顺的文书比往日多了三成。
哦?相邦倒是替他说话。嬴政忽然笑了,从案上拿起个锦盒,那你再看看这个。
锦盒打开的瞬间,吕不韦的脸色褪尽血色。里面是半枚玉印,印文太史令印的断裂处,赫然嵌着片极小的铜符,符面刻着字——正是当年他赐给陈墨父亲的信物,约定若陈家有难,可凭此符求助。
陈墨的父亲,原是相邦在邯郸时的门客吧?嬴政的手指敲着案面,当年长平之战,他带着五千赵军降卒假降秦军,最后却被白起坑杀。相邦说,这算不算老账?
吕不韦的膝盖重重磕在金砖上:陛下明鉴!当年之事是白起一意孤行,老臣......
起来吧。嬴政打断他,将玉印扔回盒中,朕要的不是翻旧账,是想知道,陈墨现在握着这半枚印,想做什么。
殿外突然传来谒者的急报:陛下,蓟城八百里加急!陈太史说,发现太子丹余党勾结匈奴,在燕北草原囤积粮草!
三
燕北草原的风裹着砂砾,打在陈墨的貂裘上沙沙作响。他勒住马缰,看着蒙武指挥士兵挖开冻土——下面埋着的不是粮草,而是数百具匈奴人的尸体,喉咙处都有个整齐的切口,像是被同一种兵器所伤。
太史令,这绝非燕人所为。蒙武用剑挑开一具尸体的衣襟,露出里面的羊皮袄,袄子里缝着秦布,你看这针脚,是咸阳西市特有的三回针
陈墨俯身细看,布帛的边缘印着个模糊的字。他的心猛地一沉——这是陈砚在稷下学宫时,为了区分自己的衣物做的记号。
将军还记得吗?陈砚在辽东斩杀太子丹后,说要去匈奴部落宣示秦威陈墨的声音有些发紧,这些人,恐怕是他杀的。
蒙武的脸色变了:可他为何要嫁祸给太子丹余党?
陈墨没回答,目光投向远处的狼群。那些野兽围着尸体徘徊不去,却不敢靠近,像是在惧怕什么。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墨家弟子,以兼爱为本,以非攻为术,但当天下大乱,有时也需以杀止杀。
这时,一名斥候从西边驰来,手里举着块染血的麻布:太史令,在匈奴王庭的帐篷里找到的!上面有陈砚将军的笔迹!
麻布上的秦篆墨迹淋漓:已灭白羊部,得其王头,藏于召公庙东配殿。
陈墨的指尖冰凉。召公庙东配殿供奉的是燕国历代先王妃嫔,陈砚将匈奴王头藏在那里,分明是要引匈奴人来毁庙——只要宗庙有失,他保宗庙收人心的谋划就会彻底崩塌。
四
临淄的稷下学宫笼罩在梅香里。淳于越捧着《周官》竹简,听着窗外的雪声,忽然觉得烛火晃了晃。门被推开的瞬间,寒气裹着个人影闯进来,竟是陈砚。
淳于先生,燕国的事,该收尾了。陈砚抖落身上的雪,甲胄上还沾着草原的枯草,匈奴白羊部已灭,他们的王子正带着骑兵往蓟城去,目标是召公庙。
淳于越放下竹简:你杀了太子丹,又杀了匈奴王,到底想让天下变成什么样?
变成该有的样子。陈砚从怀中掏出卷帛书,这是陈墨写给吕不韦的密信,说要借燕地乱局,除吕党羽翼。先生只需将此信送到咸阳,吕不韦必倒。
淳于越展开帛书,墨迹确实是陈墨的,但措辞过于直白,不像他平日的风格。更可疑的是,帛书边缘有处被水浸湿的痕迹,隐约能看见下面覆盖的另一个字——。
你兄弟二人,一个在蓟城保宗庙,一个在草原掀战火。淳于越将帛书推回去,老臣糊涂了,你们到底是秦臣,还是......
是要结束这乱世的人。陈砚的剑突然出鞘,剑光映在梅枝上,先生若不肯送,我便自己去咸阳。只是那时,稷下学宫的藏书,恐怕就要被秦军当作战利品烧了。
淳于越的手指掐进竹简。他想起十年前陈墨在学宫讲学时说的话:天下书,应为天下人存之。若为一家一姓之私而焚书,是断华夏之根。
五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蓟城的百姓提着灯笼涌上街头。陈墨站在召公庙的角楼上,看着灯火从城门一直蜿蜒到宗庙前,像条温暖的火龙。蒙武带着锐士守在东配殿外,甲胄上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
太史令,真要等匈奴人来?蒙武的声音有些紧张,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他们要的不是王头,是借口。陈墨指着远处的灯笼,你看那些百姓,他们提着灯来,不是为了秦军,是为了祖宗牌位。只要我们守住这里,匈奴人就师出无名。
话未说完,东配殿突然传来异响。蒙武拔刀冲进去时,只见一名黑衣人手握火把,正对着供桌下的木箱狞笑——箱子里果然放着颗裹着白羊皮的首级。
拿下!蒙武大喝一声,却见黑衣人突然将火把扔向横梁。干燥的木梁瞬间燃起火焰,火光中,黑衣人扯下面罩,竟是陈砚!
哥,你看清楚了!陈砚的声音在火中回荡,这就是你要保的宗庙,这就是你要护的人心!
陈墨扑过去想灭火,却被陈砚死死拽住。他这才发现弟弟的腰间绑着炸药,引线正随着火苗滋滋缩短:你疯了!这里有百姓!
不疯不成活!陈砚指着窗外,你看那些提灯的人,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是秦军杀了匈奴王,是秦军引狼入室!到那时,你说嬴政还会信你吗?吕不韦还会容你吗?
火焰舔舐着召公的木主,发出噼啪的声响。陈墨看见供桌上的青铜爵被烧得通红,忽然想起父亲留下的那半枚玉印——原来字不是标记,是警告,警告陈家兄弟永远逃不出吕不韦的算计。
六
咸阳宫的上元夜宴正到酣处。嬴政看着殿外燃放的烟花,忽然对吕不韦笑道:相邦看那朵燎原火,像不像蓟城的烽火?
吕不韦刚要答话,谒者捧着竹简踉跄而入:陛下,蓟城急报!召公庙失火,陈太史......陈太史说,是陈砚勾结匈奴余党纵火,现已将其斩杀!
嬴政的笑容僵在脸上。竹简上还附着颗首级的画像,眉目与陈墨一般无二,只是嘴角带着抹诡异的笑。
陈墨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吕不韦的声音发颤,老臣......老臣不信。
相邦不信的事,多着呢。嬴政将竹简扔给他,你看这画像旁的批注,说在陈砚怀中搜出了与相邦往来的密信。
吕不韦展开竹简的瞬间,冷汗浸透了锦衣。密信上的字迹是他的,内容却是约定三月初三,借匈奴兵乱,废黜秦王——分明是伪造的!
烟花恰好在此刻炸开,将嬴政的脸照得忽明忽暗。他看着吕不韦苍白的面容,忽然轻声道:相邦可知,陈墨在奏报末尾加了句话?
什么话?吕不韦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他说,玉印已合,旧账该清嬴政的指尖在案上敲出轻响,像在数着什么,相邦说,这账,该从长平之战算起,还是从邯郸质子府算起?
殿外的烟花还在绽放,映得窗纸一片通红。吕不韦望着那片红,忽然觉得像极了长平战场上的血,像极了邯郸城破时的火,更像极了陈砚首级画像上,那双仿佛能穿透时空的眼睛。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蓟城,陈墨正跪在召公庙的残垣前,手里捧着两半合拢的玉印。月光从破顶照下来,在地上映出个完整的字,而字的中心,是块被血浸透的帛书,上面只有三个字:
齐人至。
夜风卷着灰烬掠过,帛书的边角微微颤动,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从临淄的方向,朝着咸阳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