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颍水血沃连弩箭 咸阳夜动墨者心
咸阳宫的铜铃还在震颤,陈墨的喊声却像撞在棉花上的石子,连一丝回音都没激起。宫门内的寂静比甲士的矛尖更让人胆寒,他盯着那道紧闭的朱漆门缝,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邯郸质子府,也是这样一道门,将异人困了整整八年。
“师父,要不……咱们去相邦府?”石匠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的连弩车图纸被冷汗浸得发皱。
陈墨猛地摇头。吕不韦此刻怕是正在府中看着舆图冷笑,他算准了内史腾的刚烈,算准了李牧的骑兵速度,甚至算准了自己会在宫门前徒劳呼喊。这位相邦的棋,从来都下得又狠又绝——用三万秦军的性命,换一个直取新郑的借口。
“不能去相邦府。”陈墨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去墨家在咸阳的暗舵,传我的令,让河内郡的墨者立刻袭扰赵军后方,烧他们的粮草,断他们的水源,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李牧的速度!”
石匠眼睛一亮:“对!墨家在太行山有三十六处据点,只要传讯过去,三天之内就能动手!”他转身要走,却被陈墨拉住。
“等等。”陈墨从袖中掏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文枢”二字,是他联络各地学宫的信物,“再带一队擅长机关术的弟子,去军工坊把所有新铸的连弩机都装上马车,咱们亲自去颍水渡口。”
“师父您要亲赴前线?”石匠大惊失色,“那里正在打仗,太危险了!”
“内史腾若死,韩地的百姓就真成了砧板上的肉。”陈墨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吕不韦要的是韩地,我要的是韩地的人。人没了,书同文给谁看?减赋给谁享?”他抬头望向东方,颍水的方向此刻怕是已经染红了,“再说,内史腾还带着我给他的望山,他答应过我,不毁韩地的学宫。”
墨家的暗舵藏在咸阳城西的酿酒坊里,酒糟的酸气掩盖着桐油和铁屑的味道。陈墨推门进去时,七个身着短褐的墨者正在打磨箭矢,见他进来,齐刷刷单膝跪地:“巨子!”
这声“巨子”让陈墨的喉间发紧。自墨子去世后,墨家分裂成楚墨、齐墨、秦墨三支,他虽被秦墨弟子尊为“巨子”,却从未以这个身份号令过谁。此刻他看着案上那些刻着“非攻”二字的弩箭,突然明白了墨子当年为何要周游列国——有些仗,必须有人去阻止;有些人,必须有人去救。
“传我令。”陈墨将青铜令牌拍在案上,“河内墨者即刻袭扰赵军粮道,用‘地听’之术(墨家发明的监听地下声响的技术)探查李牧的行军路线,务必让他的骑兵三天内无法抵达颍水。”他顿了顿,指着那七个墨者,“你们跟我走,带上所有连弩机和火箭,目标颍水渡口。”
一个络腮胡墨者抬头:“巨子,秦军有令,非将士不得靠近前线,我们……”
“告诉他们,我们是去给秦军送连弩机的。”陈墨从墙上摘下一把剑,剑鞘上的漆皮已经剥落,是当年在稷下学宫时韩非送他的,“若有人阻拦,就说是太史令奉君上密令,督查军器。”
他知道这是谎言,但此刻顾不得许多了。当第一辆载着连弩机的马车驶出酿酒坊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咸阳城的东门守军果然拦了下来。陈墨亮出太史令的印信,又让墨者展示了连弩机的机括,那守军头目盯着他腰间的剑看了半晌,突然放行:“太史令小心,昨夜从颍水方向逃回来的伤兵说,赵军的骑兵像疯了一样,见人就砍。”
马车在驰道上飞驰,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陈墨掀开车帘,看着道旁的邮亭越来越稀疏,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重。他想起内史腾塞给他的那把赵国匕首,想起这位将军虽然粗豪,却在出发前特意叮嘱亲兵“保护好陈太史的文吏”,突然觉得眼眶发烫。
两日后的黄昏,他们终于在颍水西岸的一片密林里看到了秦军的旗帜。只是那旗帜已经被血浸透,斜斜地插在一个土坡上,旗下的尸骸堆得像座小山,有秦军的玄甲,也有韩军的红衣,还有几具穿着胡服的赵军尸体,看装束正是李牧的亲卫。
“师父,快看!”石匠指着河对岸,那里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隐约能听到厮杀声,“内史将军还在抵抗!”
陈墨举起改良过的望山(加装了简易望远镜功能),镜片里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颍水渡口的浮桥已经被烧毁,秦军被压缩在西岸的一片滩涂上,韩军在南岸射箭,赵军的骑兵则像潮水一样从北面涌来,领头的那员大将身披黑甲,手持长戟,正是李牧!
“连弩机准备!”陈墨低吼一声,墨者们立刻行动起来,将十架连弩机架在密林边缘,箭头对准了正在冲锋的赵军骑兵,“火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支绑着麻布的火箭呼啸着升空,在暮色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在赵军骑兵的马群里。受惊的战马疯狂嘶鸣,冲散了后续的阵型。李牧在阵前勒住马,黑甲上的血珠滴落在地上,他抬头望向密林,眼中闪过一丝惊疑。
“就是现在!”陈墨对石匠道,“你带两个人,绕到秦军阵中,找到内史腾,告诉他我们带来了连弩机,让他往密林这边突围!”
石匠应声而去,陈墨则继续指挥墨者发射连弩。这些改良后的连弩机果然威力惊人,一次能射出十支箭,箭雨像乌云一样罩向赵军,逼得他们不得不暂缓进攻。滩涂上的秦军见状,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陈墨隐约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阵中挥舞着长剑,正是内史腾!
就在这时,南岸的韩军突然调转箭口,朝着密林射来。陈墨知道,他们被发现了。他一边指挥墨者躲避箭矢,一边观察战局——秦军虽然有了喘息之机,但人数实在太少,赵军的骑兵只是暂时受挫,很快就会重整阵型。
“巨子,快看!”一个墨者指着西北方向,那里尘土飞扬,似乎有大队人马赶来,“是秦军的援军吗?”
陈墨举起望山,镜片里的景象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那些旗帜不是秦国的玄鸟旗,而是韩国的太极旗!是韩王安派来的援军!
“撤!”陈墨当机立断,“带着连弩机往密林深处撤,我们去接应内史腾!”
他们刚撤出没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内史腾带着几百名残兵冲了过来,他的左臂中了一箭,鲜血染红了半边身子。
“陈太史,你怎么来了?”内史腾又惊又喜,看到连弩机时更是眼睛一亮,“好小子,你这玩意儿真管用!”
“先别说这些,快跟我们走!”陈墨拉着他往密林深处跑,“韩军的援军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内史腾回头望了一眼滩涂,那里还有不少秦军在苦苦抵抗,他咬了咬牙,跟着陈墨钻进了密林。身后的厮杀声渐渐远去,密林里只剩下他们的喘息声和脚步声。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一处隐蔽的山洞前。陈墨让墨者们在外警戒,自己则和内史腾进了山洞。他拿出伤药,刚要给内史腾包扎伤口,就听到洞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是墨者的喝问声。
陈墨心中一紧,刚要出去查看,就见一个墨者慌张地跑了进来:“巨子,不好了,是吕不韦的人!”
陈墨和内史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吕不韦怎么会派人来这里?
正疑惑间,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吕不韦的亲信,那个在相邦府议事时站在一旁的侍卫长。他看到陈墨和内史腾,脸上露出一丝冷笑:“相邦早就料到你们会在这里,特意让我来‘接应’你们。”
“吕不韦想干什么?”内史腾怒喝道,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被侍卫长带来的人按住了。
侍卫长走到陈墨面前,拿出一卷竹简:“相邦有令,内史腾兵败,损兵折将,按律当斩。念其往日有功,赐毒酒一杯,留全尸。至于太史令,相邦说你擅离职守,私通敌军,罪加一等,当就地正法。”
陈墨看着竹简上的字,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终于明白了吕不韦的算计,这位相邦不仅要牺牲内史腾,还要连他一起除掉!
“你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吗?”陈墨冷冷地看着侍卫长,“君上不会放过你的,天下人也不会放过你的!”
侍卫长哈哈大笑:“君上?现在的咸阳宫,谁不知道是相邦说了算?至于天下人,等灭了韩赵,谁还敢议论相邦的是非?”他挥了挥手,“动手!”
就在这时,洞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是侍卫长带来的人的惨叫声。陈墨和内史腾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片刻之后,一个墨者跑了进来,兴奋地喊道:“巨子,是河内的墨者来了!他们听到动静,特意赶来支援我们!”
侍卫长脸色大变,转身就要逃跑,却被陈墨一把抓住。陈墨夺过他手中的竹简,撕得粉碎:“回去告诉吕不韦,我陈墨和内史腾将军都还活着,我们会亲自回咸阳,向君上禀明一切!”
侍卫长被墨者们押了下去,内史腾看着陈墨,眼中充满了感激:“陈太史,这次多亏了你。若有来生,我内史腾愿为你牵马坠镫!”
陈墨摇了摇头:“我们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吕不韦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必须尽快赶回咸阳,向君上揭露他的阴谋。”
他顿了顿,看着洞外的夜色,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安。吕不韦敢在这个时候对他们下手,一定还有后招。他隐隐觉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咸阳城酝酿。
内史腾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太史放心,有我在,一定能护你周全。等回到咸阳,我就去向君上揭发吕不韦的罪行,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让他付出代价!”
陈墨看着内史腾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心中有信念,有对天下苍生的责任。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书同文、车同轨的理想会实现,天下百姓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只是他不知道,此刻的咸阳宫,庄襄王正坐在龙椅上,看着吕不韦送来的密报,眉头紧锁。密报上写着:陈墨与内史腾私通敌军,意图谋反,请君上下令诛杀。庄襄王拿起密报,又放下,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陈墨和内史腾都是忠臣,但吕不韦的势力太大,他不敢轻易得罪。
夜色渐深,陈墨和内史腾带着残兵,悄悄向咸阳城进发。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而一场关乎秦国未来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
咸阳宫的铜铃还在震颤,陈墨的喊声却像撞在棉花上的石子,连一丝回音都没激起。宫门内的寂静比甲士的矛尖更让人胆寒,他盯着那道紧闭的朱漆门缝,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邯郸质子府,也是这样一道门,将异人困了整整八年。
“师父,要不……咱们去相邦府?”石匠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的连弩车图纸被冷汗浸得发皱。
陈墨猛地摇头。吕不韦此刻怕是正在府中看着舆图冷笑,他算准了内史腾的刚烈,算准了李牧的骑兵速度,甚至算准了自己会在宫门前徒劳呼喊。这位相邦的棋,从来都下得又狠又绝——用三万秦军的性命,换一个直取新郑的借口。
“不能去相邦府。”陈墨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去墨家在咸阳的暗舵,传我的令,让河内郡的墨者立刻袭扰赵军后方,烧他们的粮草,断他们的水源,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李牧的速度!”
石匠眼睛一亮:“对!墨家在太行山有三十六处据点,只要传讯过去,三天之内就能动手!”他转身要走,却被陈墨拉住。
“等等。”陈墨从袖中掏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文枢”二字,是他联络各地学宫的信物,“再带一队擅长机关术的弟子,去军工坊把所有新铸的连弩机都装上马车,咱们亲自去颍水渡口。”
“师父您要亲赴前线?”石匠大惊失色,“那里正在打仗,太危险了!”
“内史腾若死,韩地的百姓就真成了砧板上的肉。”陈墨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吕不韦要的是韩地,我要的是韩地的人。人没了,书同文给谁看?减赋给谁享?”他抬头望向东方,颍水的方向此刻怕是已经染红了,“再说,内史腾还带着我给他的望山,他答应过我,不毁韩地的学宫。”
墨家的暗舵藏在咸阳城西的酿酒坊里,酒糟的酸气掩盖着桐油和铁屑的味道。陈墨推门进去时,七个身着短褐的墨者正在打磨箭矢,见他进来,齐刷刷单膝跪地:“巨子!”
这声“巨子”让陈墨的喉间发紧。自墨子去世后,墨家分裂成楚墨、齐墨、秦墨三支,他虽被秦墨弟子尊为“巨子”,却从未以这个身份号令过谁。此刻他看着案上那些刻着“非攻”二字的弩箭,突然明白了墨子当年为何要周游列国——有些仗,必须有人去阻止;有些人,必须有人去救。
“传我令。”陈墨将青铜令牌拍在案上,“河内墨者即刻袭扰赵军粮道,用‘地听’之术(墨家发明的监听地下声响的技术)探查李牧的行军路线,务必让他的骑兵三天内无法抵达颍水。”他顿了顿,指着那七个墨者,“你们跟我走,带上所有连弩机和火箭,目标颍水渡口。”
一个络腮胡墨者抬头:“巨子,秦军有令,非将士不得靠近前线,我们……”
“告诉他们,我们是去给秦军送连弩机的。”陈墨从墙上摘下一把剑,剑鞘上的漆皮已经剥落,是当年在稷下学宫时韩非送他的,“若有人阻拦,就说是太史令奉君上密令,督查军器。”
他知道这是谎言,但此刻顾不得许多了。当第一辆载着连弩机的马车驶出酿酒坊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咸阳城的东门守军果然拦了下来。陈墨亮出太史令的印信,又让墨者展示了连弩机的机括,那守军头目盯着他腰间的剑看了半晌,突然放行:“太史令小心,昨夜从颍水方向逃回来的伤兵说,赵军的骑兵像疯了一样,见人就砍。”
马车在驰道上飞驰,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陈墨掀开车帘,看着道旁的邮亭越来越稀疏,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重。他想起内史腾塞给他的那把赵国匕首,想起这位将军虽然粗豪,却在出发前特意叮嘱亲兵“保护好陈太史的文吏”,突然觉得眼眶发烫。
两日后的黄昏,他们终于在颍水西岸的一片密林里看到了秦军的旗帜。只是那旗帜已经被血浸透,斜斜地插在一个土坡上,旗下的尸骸堆得像座小山,有秦军的玄甲,也有韩军的红衣,还有几具穿着胡服的赵军尸体,看装束正是李牧的亲卫。
“师父,快看!”石匠指着河对岸,那里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隐约能听到厮杀声,“内史将军还在抵抗!”
陈墨举起改良过的望山(加装了简易望远镜功能),镜片里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颍水渡口的浮桥已经被烧毁,秦军被压缩在西岸的一片滩涂上,韩军在南岸射箭,赵军的骑兵则像潮水一样从北面涌来,领头的那员大将身披黑甲,手持长戟,正是李牧!
“连弩机准备!”陈墨低吼一声,墨者们立刻行动起来,将十架连弩机架在密林边缘,箭头对准了正在冲锋的赵军骑兵,“火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支绑着麻布的火箭呼啸着升空,在暮色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在赵军骑兵的马群里。受惊的战马疯狂嘶鸣,冲散了后续的阵型。李牧在阵前勒住马,黑甲上的血珠滴落在地上,他抬头望向密林,眼中闪过一丝惊疑。
“就是现在!”陈墨对石匠道,“你带两个人,绕到秦军阵中,找到内史腾,告诉他我们带来了连弩机,让他往密林这边突围!”
石匠应声而去,陈墨则继续指挥墨者发射连弩。这些改良后的连弩机果然威力惊人,一次能射出十支箭,箭雨像乌云一样罩向赵军,逼得他们不得不暂缓进攻。滩涂上的秦军见状,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陈墨隐约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阵中挥舞着长剑,正是内史腾!
就在这时,南岸的韩军突然调转箭口,朝着密林射来。陈墨知道,他们被发现了。他一边指挥墨者躲避箭矢,一边观察战局——秦军虽然有了喘息之机,但人数实在太少,赵军的骑兵只是暂时受挫,很快就会重整阵型。
“巨子,快看!”一个墨者指着西北方向,那里尘土飞扬,似乎有大队人马赶来,“是秦军的援军吗?”
陈墨举起望山,镜片里的景象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那些旗帜不是秦国的玄鸟旗,而是韩国的太极旗!是韩王安派来的援军!
“撤!”陈墨当机立断,“带着连弩机往密林深处撤,我们去接应内史腾!”
他们刚撤出没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内史腾带着几百名残兵冲了过来,他的左臂中了一箭,鲜血染红了半边身子。
“陈太史,你怎么来了?”内史腾又惊又喜,看到连弩机时更是眼睛一亮,“好小子,你这玩意儿真管用!”
“先别说这些,快跟我们走!”陈墨拉着他往密林深处跑,“韩军的援军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内史腾回头望了一眼滩涂,那里还有不少秦军在苦苦抵抗,他咬了咬牙,跟着陈墨钻进了密林。身后的厮杀声渐渐远去,密林里只剩下他们的喘息声和脚步声。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一处隐蔽的山洞前。陈墨让墨者们在外警戒,自己则和内史腾进了山洞。他拿出伤药,刚要给内史腾包扎伤口,就听到洞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是墨者的喝问声。
陈墨心中一紧,刚要出去查看,就见一个墨者慌张地跑了进来:“巨子,不好了,是吕不韦的人!”
陈墨和内史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吕不韦怎么会派人来这里?
正疑惑间,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吕不韦的亲信,那个在相邦府议事时站在一旁的侍卫长。他看到陈墨和内史腾,脸上露出一丝冷笑:“相邦早就料到你们会在这里,特意让我来‘接应’你们。”
“吕不韦想干什么?”内史腾怒喝道,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被侍卫长带来的人按住了。
侍卫长走到陈墨面前,拿出一卷竹简:“相邦有令,内史腾兵败,损兵折将,按律当斩。念其往日有功,赐毒酒一杯,留全尸。至于太史令,相邦说你擅离职守,私通敌军,罪加一等,当就地正法。”
陈墨看着竹简上的字,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终于明白了吕不韦的算计,这位相邦不仅要牺牲内史腾,还要连他一起除掉!
“你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吗?”陈墨冷冷地看着侍卫长,“君上不会放过你的,天下人也不会放过你的!”
侍卫长哈哈大笑:“君上?现在的咸阳宫,谁不知道是相邦说了算?至于天下人,等灭了韩赵,谁还敢议论相邦的是非?”他挥了挥手,“动手!”
就在这时,洞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是侍卫长带来的人的惨叫声。陈墨和内史腾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片刻之后,一个墨者跑了进来,兴奋地喊道:“巨子,是河内的墨者来了!他们听到动静,特意赶来支援我们!”
侍卫长脸色大变,转身就要逃跑,却被陈墨一把抓住。陈墨夺过他手中的竹简,撕得粉碎:“回去告诉吕不韦,我陈墨和内史腾将军都还活着,我们会亲自回咸阳,向君上禀明一切!”
侍卫长被墨者们押了下去,内史腾看着陈墨,眼中充满了感激:“陈太史,这次多亏了你。若有来生,我内史腾愿为你牵马坠镫!”
陈墨摇了摇头:“我们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吕不韦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必须尽快赶回咸阳,向君上揭露他的阴谋。”
他顿了顿,看着洞外的夜色,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安。吕不韦敢在这个时候对他们下手,一定还有后招。他隐隐觉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咸阳城酝酿。
内史腾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太史放心,有我在,一定能护你周全。等回到咸阳,我就去向君上揭发吕不韦的罪行,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让他付出代价!”
陈墨看着内史腾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心中有信念,有对天下苍生的责任。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书同文、车同轨的理想会实现,天下百姓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只是他不知道,此刻的咸阳宫,庄襄王正坐在龙椅上,看着吕不韦送来的密报,眉头紧锁。密报上写着:陈墨与内史腾私通敌军,意图谋反,请君上下令诛杀。庄襄王拿起密报,又放下,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陈墨和内史腾都是忠臣,但吕不韦的势力太大,他不敢轻易得罪。
夜色渐深,陈墨和内史腾带着残兵,悄悄向咸阳城进发。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而一场关乎秦国未来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