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城下,硝烟未散,尸骸枕籍。戎族大军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已然被萧凡与柳听泉那惊世一击彻底打碎,连同他们大单于兀术赤的雄心壮志(此刻他已昏迷不醒,被亲卫拼死抢回),一同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失去了主帅,目睹了“神罚”,军心彻底崩溃。所谓的十万大军(实际能战者已不足八万),此刻不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而是一盘散沙,一群失去了头狼、只顾亡命奔逃的惊弓之鸟。他们丢弃了沉重的攻城器械,抛弃了行动缓慢的步兵和辅兵,甚至连象征部落荣耀的旗帜和部分抢来的财帛都顾不上了,只求能尽快逃离这片吞噬了无数同族性命、更埋葬了他们南下美梦的噩梦之地。
败兵如同决堤的洪水,漫山遍野地向北溃退,毫无阵型可言,只有本能驱使下的恐惧和慌乱。军官无法约束士兵,部落之间互相践踏,为了争夺逃命的通道甚至拔刀相向。整个撤退,变成了一场无序的、丑陋的大逃亡。
而就在这片混乱的洪流之后,一支黑色的利刃,悄然出鞘。
京都城门再次洞开,但这次,不是为了迎敌,而是为了……追击!
萧凡一身玄甲未卸,血迹未干,手持破阵霸王枪,跨坐于神骏的乌骓马上。他身后,是一千名同样浑身浴血、眼神却如同饿狼般闪烁着嗜血与兴奋光芒的虎啸营将士。他们刚刚经历了最惨烈的守城战,见证了最震撼的枪剑合击,此刻非但没有疲惫,反而士气高昂到了顶点,一股渴望杀戮、渴望功勋的凶悍之气冲天而起!
“将士们!”萧凡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名虎啸营士兵的耳中,带着冰冷的杀意和无与伦比的自信,“戎族败了!但他们手上,沾满了我们同胞的鲜血!京都城外,埋骨无数!此仇,岂能不报?”
“他们还有十万人?那又如何?一群丧家之犬,土鸡瓦狗耳!”
“虎啸营!”
“在!”一千人齐声怒吼,声震云霄。
“随我——”
萧凡长枪前指,目光如电,锁定了远方那溃逃的烟尘。
“追亡逐北,犁庭扫穴!用戎族的血,铸我虎啸营万世凶名!”
“杀!杀!杀!”
一千铁骑,如同离弦的黑色利箭,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和碾碎一切的煞气,冲出了京都城门,狠狠地扎向了那庞大而混乱的溃败洪流!
追击,开始了。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两军对垒,而是一场单方面的、高效率的屠杀与驱赶。
虎啸营如同最精锐的狼群,而溃败的戎族大军,就是那惊慌失措的庞大羊群。
他们的战术,简单、冷酷、高效到了极致:
虎啸营并不直接冲击戎族溃兵最密集的核心(那里可能还存在一些本能的反抗),而是如同幽灵般游弋在溃兵大队的两翼和后方。他们以百人为一队,如同数把灵活的手术刀,不断地对溃兵的边缘进行切割、袭扰。
他们用精准的骑射,狙杀任何试图站出来收拢部队、恢复秩序的戎族军官。
他们用雷霆般的短促突击,将小股脱离大队的溃兵迅速吃掉,不留活口。
他们故意制造恐慌,将溃兵向预设的、更加不利于逃跑的方向驱赶,比如沼泽、密林或者绝地。
萧凡充分利用了戎族士兵惊魂未定的心理。他命令士兵们沿途不断收集戎族丢弃的旗帜,让部分士兵换上戎族的衣甲,混在溃兵中大声呼喊:
“快跑啊!梁军主力追上来了!”
“萧凡的骑兵从左边包抄过来了!”
“大汗死了!我们完了!”
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溃兵中蔓延,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恐慌和混乱,让他们根本无法判断真实的敌情,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萧凡的目标非常明确。他通过斥候和观察,专门寻找溃兵中那些还保持着相对完整建制的部落旗帜或者将领旗号。一旦发现,立刻亲率最精锐的小队,如同尖刀般直插进去!
破阵霸王枪下,没有一合之敌!他如同战神附体,所向披靡,专门斩杀那些部落首领和高级将领!主将一死,该部溃兵立刻彻底瓦解,成为待宰的羔羊。
追击的路上,变成了一条由鲜血和尸体铺就的死亡之路。
一处狭窄的山谷隘口,数千戎族溃兵拥挤在一起,为了抢先通过而自相残杀。虎啸营一部赶到,并未直接冲阵,而是占据两侧高地,用强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精准狙杀。箭矢如同死神的请柬,不断将拥堵在谷口的戎兵射倒,直到尸体彻底堵塞了通道,后面的溃兵只能绝望地转向其他方向,迎接他们的是另一队虎啸营的屠刀。
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旁,大量溃兵试图涉水过河,人马拥挤,秩序大乱。虎啸营骑兵沿河岸奔驰,用弓箭和标枪对着河中密密麻麻的目标进行覆盖射击。河水很快被染红,浮尸堵塞了河道,惨叫声与哭嚎声不绝于耳。侥幸过河的,也早已魂飞魄散,失去了所有抵抗意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偶尔,也会有一些被逼到绝境的戎族残兵,在求生本能下聚集起来,试图进行反扑。但面对装备精良、配合默契、个人武艺更是远超他们的虎啸营,这种反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往往一个照面,所谓的反扑就被虎啸营凶悍的突击打得粉碎,留下满地尸体。
虎啸营的士兵,仿佛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他们严格遵守着萧凡的命令,不贪功,不冒进,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和高效的杀戮节奏。他们就像一群最专业的牧羊犬,驱赶着数量百倍于己的羊群,不断地消耗、削弱、屠戮。
这场追击,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虎啸营如同附骨之疽,死死地咬在戎族溃兵的后面,驱赶着他们,不让他们有任何喘息和重整的机会。
戎族士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饥饿、疲惫、恐惧,加上虎啸营无休止的追杀,让他们陷入了彻底的绝望。许多人精神失常,疯疯癫癫;更多人干脆放弃了逃跑,瘫倒在地,引颈就戮;还有一些为了活命,甚至开始向追兵跪地求饶,或者将屠刀挥向身边的同伴,只为争夺一口食物或一个逃跑的机会。
曾经纵横草原、不可一世的戎族铁骑,如今竟被区区一千人追杀得如此狼狈,这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奇闻,也是戎族历史上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
“虎啸营……他们是魔鬼!是来自地狱的恶鬼!”幸存的戎族士兵,在往后余生中,每当提起这个名字,都会不由自主地浑身颤抖,眼中充满了刻骨的恐惧。虎啸营的凶名,不仅仅是在大梁,更是在广袤的草原上,成为了能止小儿夜啼的恐怖传说。
三天后,萧凡率领虎啸营,在一条大河(黄河支流)南岸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前方,溃不成军的戎族残部已经狼狈渡河北逃,短时间内再无南下的能力和勇气。虎啸营经过连日高强度追击,人困马乏,箭矢物资也消耗大半,需要休整。
放眼望去,从京都城下直到这大河之滨,数百里的道路上,到处是戎族丢弃的辎重、旗帜和密密麻麻的尸体。八万溃兵,最终能跟随残部逃回北岸的,十不存一!大部分都倒在了虎啸营的屠刀之下,或者死于自相践踏和饥寒交迫。
萧凡勒住战马,破阵枪斜指身后染血的大地。夕阳的余晖,为他和他身后那一千名如同从血海中捞出来的黑色骑士,镀上了一层耀眼而悲壮的金色。
一千破十万!
这不是神话,这是由最极致的勇气、最严明的纪律、最精良的装备、最高明的战术以及一位绝世统帅,共同创造的、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军事奇迹!
此战,彻底奠定了萧凡无敌统帅的威名,也让虎啸营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冷兵器时代轻骑兵追击战的巅峰典范!后世史书工笔,无论怎样描绘,都难以尽述其万一。它激励了无数后世将领,也成为了所有敌人心中,永恒的梦魇。
“收兵。”萧凡淡淡下令,调转马头。
一千虎啸营,如同完成了一次日常狩猎,沉默而肃穆地,跟随着他们的王,踏上了凯旋的归途。
身后,是尸山血海,是溃散的强虏。
前方,是亟待重整的河山
虎啸营的传奇,就此铸就。而它的名字,必将随着这场史诗般的追击战,永载史册,万世传唱!
失去了主帅,目睹了“神罚”,军心彻底崩溃。所谓的十万大军(实际能战者已不足八万),此刻不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而是一盘散沙,一群失去了头狼、只顾亡命奔逃的惊弓之鸟。他们丢弃了沉重的攻城器械,抛弃了行动缓慢的步兵和辅兵,甚至连象征部落荣耀的旗帜和部分抢来的财帛都顾不上了,只求能尽快逃离这片吞噬了无数同族性命、更埋葬了他们南下美梦的噩梦之地。
败兵如同决堤的洪水,漫山遍野地向北溃退,毫无阵型可言,只有本能驱使下的恐惧和慌乱。军官无法约束士兵,部落之间互相践踏,为了争夺逃命的通道甚至拔刀相向。整个撤退,变成了一场无序的、丑陋的大逃亡。
而就在这片混乱的洪流之后,一支黑色的利刃,悄然出鞘。
京都城门再次洞开,但这次,不是为了迎敌,而是为了……追击!
萧凡一身玄甲未卸,血迹未干,手持破阵霸王枪,跨坐于神骏的乌骓马上。他身后,是一千名同样浑身浴血、眼神却如同饿狼般闪烁着嗜血与兴奋光芒的虎啸营将士。他们刚刚经历了最惨烈的守城战,见证了最震撼的枪剑合击,此刻非但没有疲惫,反而士气高昂到了顶点,一股渴望杀戮、渴望功勋的凶悍之气冲天而起!
“将士们!”萧凡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名虎啸营士兵的耳中,带着冰冷的杀意和无与伦比的自信,“戎族败了!但他们手上,沾满了我们同胞的鲜血!京都城外,埋骨无数!此仇,岂能不报?”
“他们还有十万人?那又如何?一群丧家之犬,土鸡瓦狗耳!”
“虎啸营!”
“在!”一千人齐声怒吼,声震云霄。
“随我——”
萧凡长枪前指,目光如电,锁定了远方那溃逃的烟尘。
“追亡逐北,犁庭扫穴!用戎族的血,铸我虎啸营万世凶名!”
“杀!杀!杀!”
一千铁骑,如同离弦的黑色利箭,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和碾碎一切的煞气,冲出了京都城门,狠狠地扎向了那庞大而混乱的溃败洪流!
追击,开始了。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两军对垒,而是一场单方面的、高效率的屠杀与驱赶。
虎啸营如同最精锐的狼群,而溃败的戎族大军,就是那惊慌失措的庞大羊群。
他们的战术,简单、冷酷、高效到了极致:
虎啸营并不直接冲击戎族溃兵最密集的核心(那里可能还存在一些本能的反抗),而是如同幽灵般游弋在溃兵大队的两翼和后方。他们以百人为一队,如同数把灵活的手术刀,不断地对溃兵的边缘进行切割、袭扰。
他们用精准的骑射,狙杀任何试图站出来收拢部队、恢复秩序的戎族军官。
他们用雷霆般的短促突击,将小股脱离大队的溃兵迅速吃掉,不留活口。
他们故意制造恐慌,将溃兵向预设的、更加不利于逃跑的方向驱赶,比如沼泽、密林或者绝地。
萧凡充分利用了戎族士兵惊魂未定的心理。他命令士兵们沿途不断收集戎族丢弃的旗帜,让部分士兵换上戎族的衣甲,混在溃兵中大声呼喊:
“快跑啊!梁军主力追上来了!”
“萧凡的骑兵从左边包抄过来了!”
“大汗死了!我们完了!”
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溃兵中蔓延,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恐慌和混乱,让他们根本无法判断真实的敌情,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萧凡的目标非常明确。他通过斥候和观察,专门寻找溃兵中那些还保持着相对完整建制的部落旗帜或者将领旗号。一旦发现,立刻亲率最精锐的小队,如同尖刀般直插进去!
破阵霸王枪下,没有一合之敌!他如同战神附体,所向披靡,专门斩杀那些部落首领和高级将领!主将一死,该部溃兵立刻彻底瓦解,成为待宰的羔羊。
追击的路上,变成了一条由鲜血和尸体铺就的死亡之路。
一处狭窄的山谷隘口,数千戎族溃兵拥挤在一起,为了抢先通过而自相残杀。虎啸营一部赶到,并未直接冲阵,而是占据两侧高地,用强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精准狙杀。箭矢如同死神的请柬,不断将拥堵在谷口的戎兵射倒,直到尸体彻底堵塞了通道,后面的溃兵只能绝望地转向其他方向,迎接他们的是另一队虎啸营的屠刀。
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旁,大量溃兵试图涉水过河,人马拥挤,秩序大乱。虎啸营骑兵沿河岸奔驰,用弓箭和标枪对着河中密密麻麻的目标进行覆盖射击。河水很快被染红,浮尸堵塞了河道,惨叫声与哭嚎声不绝于耳。侥幸过河的,也早已魂飞魄散,失去了所有抵抗意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偶尔,也会有一些被逼到绝境的戎族残兵,在求生本能下聚集起来,试图进行反扑。但面对装备精良、配合默契、个人武艺更是远超他们的虎啸营,这种反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往往一个照面,所谓的反扑就被虎啸营凶悍的突击打得粉碎,留下满地尸体。
虎啸营的士兵,仿佛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他们严格遵守着萧凡的命令,不贪功,不冒进,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和高效的杀戮节奏。他们就像一群最专业的牧羊犬,驱赶着数量百倍于己的羊群,不断地消耗、削弱、屠戮。
这场追击,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虎啸营如同附骨之疽,死死地咬在戎族溃兵的后面,驱赶着他们,不让他们有任何喘息和重整的机会。
戎族士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饥饿、疲惫、恐惧,加上虎啸营无休止的追杀,让他们陷入了彻底的绝望。许多人精神失常,疯疯癫癫;更多人干脆放弃了逃跑,瘫倒在地,引颈就戮;还有一些为了活命,甚至开始向追兵跪地求饶,或者将屠刀挥向身边的同伴,只为争夺一口食物或一个逃跑的机会。
曾经纵横草原、不可一世的戎族铁骑,如今竟被区区一千人追杀得如此狼狈,这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奇闻,也是戎族历史上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
“虎啸营……他们是魔鬼!是来自地狱的恶鬼!”幸存的戎族士兵,在往后余生中,每当提起这个名字,都会不由自主地浑身颤抖,眼中充满了刻骨的恐惧。虎啸营的凶名,不仅仅是在大梁,更是在广袤的草原上,成为了能止小儿夜啼的恐怖传说。
三天后,萧凡率领虎啸营,在一条大河(黄河支流)南岸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前方,溃不成军的戎族残部已经狼狈渡河北逃,短时间内再无南下的能力和勇气。虎啸营经过连日高强度追击,人困马乏,箭矢物资也消耗大半,需要休整。
放眼望去,从京都城下直到这大河之滨,数百里的道路上,到处是戎族丢弃的辎重、旗帜和密密麻麻的尸体。八万溃兵,最终能跟随残部逃回北岸的,十不存一!大部分都倒在了虎啸营的屠刀之下,或者死于自相践踏和饥寒交迫。
萧凡勒住战马,破阵枪斜指身后染血的大地。夕阳的余晖,为他和他身后那一千名如同从血海中捞出来的黑色骑士,镀上了一层耀眼而悲壮的金色。
一千破十万!
这不是神话,这是由最极致的勇气、最严明的纪律、最精良的装备、最高明的战术以及一位绝世统帅,共同创造的、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军事奇迹!
此战,彻底奠定了萧凡无敌统帅的威名,也让虎啸营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冷兵器时代轻骑兵追击战的巅峰典范!后世史书工笔,无论怎样描绘,都难以尽述其万一。它激励了无数后世将领,也成为了所有敌人心中,永恒的梦魇。
“收兵。”萧凡淡淡下令,调转马头。
一千虎啸营,如同完成了一次日常狩猎,沉默而肃穆地,跟随着他们的王,踏上了凯旋的归途。
身后,是尸山血海,是溃散的强虏。
前方,是亟待重整的河山
虎啸营的传奇,就此铸就。而它的名字,必将随着这场史诗般的追击战,永载史册,万世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