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放榜!-《寒门小神童》

  这一日,天还未亮透,整个清河县城便已沸腾起来。

  通往县衙的街道上,早已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考生、家长、以及无数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县衙门口的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议论声、马匹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紧张而又喧嚣的画卷。

  辰时初刻,陈教习府上的小厮便已备好了马车。

  陈教习今日也特意换上了一身簇新的宝蓝色直裰,神情肃穆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他亲自带着苏明理,登上了前往县衙的马车。

  “明理,今日放榜,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尽力,莫要太过看重一时的得失。”

  马车上,陈教习温声叮嘱道,语气中却也难掩一丝对弟子成绩的关注。

  “学生谨记恩师教诲。”苏明理恭敬地应道,心中却也有一丝涟漪。

  马车行至县衙附近的一处茶楼,早有刘府的小厮在此等候。

  刘明宇一见苏明理的马车,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他今日显得比苏明理还要紧张几分,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明理哥!陈教习!”刘明宇先是恭敬地向陈教习行礼,然后才拉着苏明理的衣袖,压低声音道。

  “茶楼上视野好,我已经让府里机灵的小厮去下面人群里帮忙看着了,一有动静就能瞧见!”

  随即,他搓着手,一脸的焦急与兴奋:“明理哥,你且放宽心!”

  “在我看来,你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来参加县试,还一场不落地坚持考完了三场,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比多少读书多年的人都强!”

  “至于中不中榜,那都是次要的,尽力了就好!”

  他心中虽然也暗暗期盼着苏明理能创造奇迹。

  但理智告诉他,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而言,能有这份经历已是难得。

  对中榜之事,他实在不敢抱有什么信心。

  而另一边,苏大山和张氏带着苏明志,从苏家村赶到了县衙门口。

  苏明志穿着那件他认为最能体现“案首”身份的旧青布长衫。

  他的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一种刻意营造出来的气定神闲和胸有成竹。

  一路上,苏明志都在享受着他自认为的村民们投来的“羡慕”和“敬仰”的目光。

  而张氏更是因为刘神婆那“文曲星下凡,案首非他莫属”的神谕。

  对苏明志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骄傲。

  “吉时已到——开榜!”

  随着县衙内一声悠长而洪亮的唱喏。

  那扇承载了无数人希望与绝望的朱漆大门,缓缓打开。

  数名身着皂隶服饰的官差,在一名吏员的带领下,手捧着一卷巨大的、用红绸覆盖的榜单,神情肃穆地走了出来。

  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卷红绸之上。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剩下无数颗怦怦直跳的心脏声。

  官差们动作麻利地将红榜张贴在县衙外,那早已准备好的榜墙之上。

  金黄色的榜纸,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诸位,请看榜!”

  吏员高声喊道。

  人群如同潮水般,猛地向前涌去!

  “出来了!出来了!”

  “快看!快看!有没有我的名字!”

  “别挤!别挤啊!”

  一时间,推搡声、惊呼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所有人都踮起了脚尖,伸长了脖子,努力地想要看清那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

  茶楼之上,刘明宇早已坐立不安,他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下方的动静。

  “找到了!找到了!”

  突然,人群中爆发出刘明宇派去打探消息的家丁,那充满狂喜和难以置信的尖叫声!

  他奋力地挤出人群,连滚带爬地冲向茶楼。

  他的声音因为过度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二楼!

  “少爷!少爷!中了!苏小相公中了!而且是……是案首!是案首啊!!!”

  “第一名!苏明理!年七岁!”

  几乎在家丁喊出声的同时,榜墙下更多识字的人也看清了红榜最顶端。

  那个用朱笔浓墨写下,分外醒目的名字,苏明理!!

  以及后面主考官赵德芳和两位同考官李夫子、王夫子那清晰的朱笔圈阅,和一行龙飞凤舞的赞语——

  “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经义通达,诗赋绝伦,策论更是洞悉民情,直指本源,实乃国之栋梁,当为案首,以励后学!”

  轰——!!!

  整个县衙广场,如同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的平静湖面,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案首是苏明理?!”

  “哪个苏明理?莫非是前些日子在县学作出《咏雀》诗的那个七岁神童?!”

  “我没听错吧?七岁?!”

  “天啊!七岁案首!这……这怎么可能?!”

  惊叹声、议论声、倒吸凉气声、难以置信的呼喊声……

  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瞬间淹没了整个广场!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齐刷刷地投向了那个正从茶楼上缓缓走下,依旧神色平静的七岁小少年!

  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能力压清河县数百名考生,一举夺魁,高中案首?!!

  ps:爆更求礼物,嘤嘤嘤,会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