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摇晃,带着光影也在晃动。
偌大的长生殿内,又剩他一个人了。
周围安静极了,一时间,好似这世间只剩他。
靠着上好丝绸和蚕丝做成的金丝南瓜枕,宸王忍不住抱怨。
下次她再这般粗鲁待他,他可不会这般轻易饶了她!
蓦地,一阵脚步声从外殿传来。
宸王百无聊赖转头,看到了去而复返的小姑娘。
暖黄的光把小姑娘的脸衬得有温软,与白日的淡然似乎有些许的不同。
宸王转过身去,背对着她,看似不在意地问,“你怎地回来了?”
江迢迢没回答,依旧是脚步轻缓地向床榻走去。
宸王压了压微翘的嘴角。
是想着陪着他?
毕竟刚刚他也说了他不舒服,倒也可以理解!
还是说是拿着东西回来,然后当着他的面做小玩意,好显示她有多么用心,多么辛苦?
又想起了连奴仆都有,而他却没有的糖葫芦,宸王面色一冷。
出府前说什么心中会挂念着他的话,都是假的!
骗人精!!!
下次他再相信她的花言巧语,他就不姓薛!
悄无声息间,一小团阴影靠了过来。
一阵属于小姑娘的玫瑰香味瞬间挤压了过来。
宸王忍不住身体紧绷。
没事靠这么近做什么?!
蓦地,一根红艳艳的东西出现在眼前。
宸王有些错愕。
糖葫芦?
“殿下,这糖葫芦是给您的。”
软软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似乎带着股诱导的意味。
宸王暗恼,好生奸诈的小丫头!
似乎是见他不回答,小姑娘催促地戳了戳他的背,“殿下要不要尝尝,可好吃了。”
容貌极盛的少年凤眼一眨,开口就想拒绝。
什么鬼东西,他才不吃。
谁知,手却有自己的想法,飞快朝那糖葫芦而去。
借着昏黄的光,他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手上的糖葫芦。
颗颗饱满,十分圆润,红的十分喜庆,看着就觉着好吃。
这种物件么,不是没见过,只是没吃过。
太医美其名曰,不能吃甜的,会影响药效,他自然被勒令不许吃这些个东西。
当然了,只要他想,没人能阻止他吃,只是一向不感兴趣罢了。
俊美的少年翻身坐了起来,抬眼就见到了站在床榻前,满脸笑意的小姑娘。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诗经中的描写齐庄公的女儿的句子——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少年突然觉得手上的糖葫芦有些发烫,脸也有些发烫。
她这般笑着看人,不知道很招人...很招人喜爱么?!
他逃似地低头,盯着手中红艳艳的糖葫芦,嘴角忍不住翘了又翘。
他就知道,她怎么能少了他的一份?
宸王低头,轻轻咬了一口,脆脆的糖衣裹着酸甜的山楂在口中混合。
“如何?是不是很好吃?”
宸王瞥了眼笑得灿烂的小姑娘,飞快地低头。
其实这是他第一次吃糖葫芦,也不知这算不算是好吃,也不知这比起其他的糖葫芦如何...只是,他下意识地就是不想让她失望。
在小姑娘期待的目光中,少年红着脸点了点头。
“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
别扭的少年忍不住想,谅她也不敢给不好吃的,那自然都是好的,他说一句好也不为过。
他才不是很喜欢这糖葫芦!
他又咬了一口,糖碎粘在了嘴唇上,他忍不住舔了舔,脑海中却是忍不住天马行空了起来。
若是成婚后是这般,倒是也不错。
那人说的倒是不错......
天色大亮,恢弘的宫殿群中也是热闹不已。
开朝会的大人们纷纷从大殿中出来。
只是,有些哀愁,有些满面春光,有些又肃着脸,看不出什么。
独孤幸自然是第三种。
他脚步微微顿住,对着一白发苍苍的老者作揖,“祝狄大人此去,一帆风顺,早日归来。”
狄仁济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借你吉言。”
而后,他抬步匆匆离开。
身后跟着一面露担忧,身着青衣纁裳,头戴五旒玄冕的青年。
正是狄仁济狄阁老的二儿子——狄府二老爷。
独孤幸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心中忍不住暗叹。
没想到圣人又将狄阁老请了出山。
可怜泱泱大周,竟不能再出一个如狄阁老这般的肱骨之臣,如若不然,陛下何至于又请早已年迈的狄阁老去奔波?
一身着五章纹的,头戴七旒毳冕的美髯男子走到了他的身边。
“可惜了狄大人,年纪这般大,还要为国效劳。若是大周多出些人才就好了......”
独孤幸转头,看向说话之人,面色不变地颔首示意,“文尚书。”
文尚书也点头示意,二人一起往外走。
似乎想起了什么,文尚书忍不住询问,“对了,今年您府上的二位小公子可要下场?”
过了年,春闱马上要到了,在弘文馆读书的独孤鸿启、独孤鸿始二人也满足了参加春闱的条件,文尚书这么问倒也在情理之中。
谁知,独孤幸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们,只怕是离成器还有许久,这次就不下场了。”
说着, 他话音一转,“不过,我倒是听说文三郎要下场?”
提起文三郎,文尚书倒是眉头舒展,话语里都是自豪,“听他说,是想去试试。他年纪尚小,试试倒是也无妨,日后再去,也有经验了。”
独孤幸笑着点头,“我大周建朝以来,少年成才的也不少,前些年不是还出了个十七岁的状元郎吗?”
文尚书连连点头,“正是,如今听说似乎是在岭南一带,倒是个孝顺的,为母留那瘴气遍布之地,政绩也是不错的。只是不知我家三郎能否有那种才能了。”
独孤幸倒是十分相信文三郎,“要我说,三郎虽才十五岁,但是个胸有沟壑,极其有想法的儿郎,以其不凡之资,定然能取个极好的名次,尚书不必担心。”
二人说说笑笑间离开了太极宫,一时间倒是将独孤幸心中那股担忧减缓了些许。
天色茫茫,皇帝在窗前看着众大臣往外走,心中也是忍不住一叹。
正思索间,他就听到宫人来报,宸王来了。
圣人眉头一松,“快些让人进来。”
偌大的长生殿内,又剩他一个人了。
周围安静极了,一时间,好似这世间只剩他。
靠着上好丝绸和蚕丝做成的金丝南瓜枕,宸王忍不住抱怨。
下次她再这般粗鲁待他,他可不会这般轻易饶了她!
蓦地,一阵脚步声从外殿传来。
宸王百无聊赖转头,看到了去而复返的小姑娘。
暖黄的光把小姑娘的脸衬得有温软,与白日的淡然似乎有些许的不同。
宸王转过身去,背对着她,看似不在意地问,“你怎地回来了?”
江迢迢没回答,依旧是脚步轻缓地向床榻走去。
宸王压了压微翘的嘴角。
是想着陪着他?
毕竟刚刚他也说了他不舒服,倒也可以理解!
还是说是拿着东西回来,然后当着他的面做小玩意,好显示她有多么用心,多么辛苦?
又想起了连奴仆都有,而他却没有的糖葫芦,宸王面色一冷。
出府前说什么心中会挂念着他的话,都是假的!
骗人精!!!
下次他再相信她的花言巧语,他就不姓薛!
悄无声息间,一小团阴影靠了过来。
一阵属于小姑娘的玫瑰香味瞬间挤压了过来。
宸王忍不住身体紧绷。
没事靠这么近做什么?!
蓦地,一根红艳艳的东西出现在眼前。
宸王有些错愕。
糖葫芦?
“殿下,这糖葫芦是给您的。”
软软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似乎带着股诱导的意味。
宸王暗恼,好生奸诈的小丫头!
似乎是见他不回答,小姑娘催促地戳了戳他的背,“殿下要不要尝尝,可好吃了。”
容貌极盛的少年凤眼一眨,开口就想拒绝。
什么鬼东西,他才不吃。
谁知,手却有自己的想法,飞快朝那糖葫芦而去。
借着昏黄的光,他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手上的糖葫芦。
颗颗饱满,十分圆润,红的十分喜庆,看着就觉着好吃。
这种物件么,不是没见过,只是没吃过。
太医美其名曰,不能吃甜的,会影响药效,他自然被勒令不许吃这些个东西。
当然了,只要他想,没人能阻止他吃,只是一向不感兴趣罢了。
俊美的少年翻身坐了起来,抬眼就见到了站在床榻前,满脸笑意的小姑娘。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诗经中的描写齐庄公的女儿的句子——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少年突然觉得手上的糖葫芦有些发烫,脸也有些发烫。
她这般笑着看人,不知道很招人...很招人喜爱么?!
他逃似地低头,盯着手中红艳艳的糖葫芦,嘴角忍不住翘了又翘。
他就知道,她怎么能少了他的一份?
宸王低头,轻轻咬了一口,脆脆的糖衣裹着酸甜的山楂在口中混合。
“如何?是不是很好吃?”
宸王瞥了眼笑得灿烂的小姑娘,飞快地低头。
其实这是他第一次吃糖葫芦,也不知这算不算是好吃,也不知这比起其他的糖葫芦如何...只是,他下意识地就是不想让她失望。
在小姑娘期待的目光中,少年红着脸点了点头。
“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
别扭的少年忍不住想,谅她也不敢给不好吃的,那自然都是好的,他说一句好也不为过。
他才不是很喜欢这糖葫芦!
他又咬了一口,糖碎粘在了嘴唇上,他忍不住舔了舔,脑海中却是忍不住天马行空了起来。
若是成婚后是这般,倒是也不错。
那人说的倒是不错......
天色大亮,恢弘的宫殿群中也是热闹不已。
开朝会的大人们纷纷从大殿中出来。
只是,有些哀愁,有些满面春光,有些又肃着脸,看不出什么。
独孤幸自然是第三种。
他脚步微微顿住,对着一白发苍苍的老者作揖,“祝狄大人此去,一帆风顺,早日归来。”
狄仁济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借你吉言。”
而后,他抬步匆匆离开。
身后跟着一面露担忧,身着青衣纁裳,头戴五旒玄冕的青年。
正是狄仁济狄阁老的二儿子——狄府二老爷。
独孤幸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心中忍不住暗叹。
没想到圣人又将狄阁老请了出山。
可怜泱泱大周,竟不能再出一个如狄阁老这般的肱骨之臣,如若不然,陛下何至于又请早已年迈的狄阁老去奔波?
一身着五章纹的,头戴七旒毳冕的美髯男子走到了他的身边。
“可惜了狄大人,年纪这般大,还要为国效劳。若是大周多出些人才就好了......”
独孤幸转头,看向说话之人,面色不变地颔首示意,“文尚书。”
文尚书也点头示意,二人一起往外走。
似乎想起了什么,文尚书忍不住询问,“对了,今年您府上的二位小公子可要下场?”
过了年,春闱马上要到了,在弘文馆读书的独孤鸿启、独孤鸿始二人也满足了参加春闱的条件,文尚书这么问倒也在情理之中。
谁知,独孤幸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们,只怕是离成器还有许久,这次就不下场了。”
说着, 他话音一转,“不过,我倒是听说文三郎要下场?”
提起文三郎,文尚书倒是眉头舒展,话语里都是自豪,“听他说,是想去试试。他年纪尚小,试试倒是也无妨,日后再去,也有经验了。”
独孤幸笑着点头,“我大周建朝以来,少年成才的也不少,前些年不是还出了个十七岁的状元郎吗?”
文尚书连连点头,“正是,如今听说似乎是在岭南一带,倒是个孝顺的,为母留那瘴气遍布之地,政绩也是不错的。只是不知我家三郎能否有那种才能了。”
独孤幸倒是十分相信文三郎,“要我说,三郎虽才十五岁,但是个胸有沟壑,极其有想法的儿郎,以其不凡之资,定然能取个极好的名次,尚书不必担心。”
二人说说笑笑间离开了太极宫,一时间倒是将独孤幸心中那股担忧减缓了些许。
天色茫茫,皇帝在窗前看着众大臣往外走,心中也是忍不住一叹。
正思索间,他就听到宫人来报,宸王来了。
圣人眉头一松,“快些让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