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苏州城的柳絮便乘着软风四处纷飞,沾得窗棂上、青石板缝里满是绒白。周云溪坐在窗前,指尖捏着一封家书,信纸边角已被她摩挲得有些发软。那是父亲周显亲笔写来的,字里行间只说家中一切安好,让她在谢家安心度日。
“在想什么?”谢浩楠从身后走来,手里端着一盏温热的雨前龙井,轻轻放在她手边的案几上。他刚从府衙回来,藏青色的官袍还未来得及换下,袖口沾了些潮气。
周云溪抬眸看他,眼底藏着几分犹豫:“我想去江宁府看看父亲母亲。自去年嫁过来,还没去看望过他们呢。”
谢浩楠闻言,指尖轻轻敲了敲案几,眉头微蹙却不是反对,只道:“该回去的,只是我最近抽不开身,不能亲自陪你。江南春日多雨,路途难免颠簸,你一个人我又不放心。”他转身唤来贴身亲卫秦风,叮嘱道:“你挑三个手脚利落的弟兄,既要懂些武艺,还得会点医术。云溪身子娇,路上若有头疼脑热,也能应急。再把那辆乌木车厢的马车收拾出来,铺两层软垫,备上她爱吃的松子糕和杏酪,明日一早就出发。”
秦风躬身应下,周云溪看着谢浩楠细致的安排,心里暖得像揣了团炭火,轻声道:“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能照应过来。”
“你是我的妻子,”谢浩楠握住她的手,指腹蹭过她微凉的指尖,“我自然要护你周全。况且,也该让岳父岳母看看,你在谢家过得好。”
第二日天还未亮透,林婉清便带着丫鬟来了偏院。她手里拎着两个沉甸甸的锦盒,一进门就塞到周云溪怀里:“这是给你爹娘带的,你爹爱喝的黄山毛峰,我让管家挑了最好的雨前茶;你娘喜欢苏绣,我寻了块绣着‘松鹤延年’的绢帕,还有两盒胭脂,是苏州城‘凝香阁’的新货,颜色衬她。”
说着,林婉清又打开另一个盒子,里面是几件小儿的银饰:“还有你那两个侄子侄女,上次你提过他们快满周岁了,这长命锁和手镯,你替我带给他们。”她拉着周云溪的手,细细叮嘱:“回家了多陪你娘说说话,她定是想你想得紧。要是住得惯,就多待几日,不用急着回来。”
周云溪眼眶微红,点头应道:“娘放心,我都记着。”
马车缓缓驶出苏州城时,晨雾还未散尽。车厢里铺着厚厚的兔毛软垫,案几上摆着书卷和谢浩楠特意让厨房做的松子糕,甜香混着书卷的墨气,让人心里安稳。亲卫们骑着马跟在马车两侧,秦风走在最前,时不时回头确认车厢的动静。
行至半途,天忽然飘起了细雨,打在车篷上沙沙作响。周云溪掀开一角车帘,见窗外的田埂上,农人正披着蓑衣插秧,青绿色的秧苗在雨雾里泛着嫩光。秦风见她探头,勒住马凑近道:“少夫人,前面有个茶寮,咱们歇会儿避避雨吧?”
周云溪点头。进了茶寮,秦风亲自给她倒了杯热茶,又检查了车厢里的软垫是否受潮,确认无碍后才退到门外守着。茶寮里的掌柜见是官家用的马车,也不敢怠慢,端来一碟刚蒸好的青团,笑着说:“这是今早新做的,姑娘尝尝鲜。”
周云溪咬了一口,清甜的艾草香在嘴里散开,倒让她想起小时候在京城,母亲总在春日里做青团,裹着豆沙馅,甜而不腻。
一路安稳,第三日午后便到了江宁府。总兵府的朱漆大门巍峨矗立,门前的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油亮。侍卫见了周云溪的马车,忙不迭地往里通报:“大小姐回来了!大小姐回来了!”
周云溪刚走下车,就见周夫人穿着宝蓝色的褙子,踩着绣鞋快步迎出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指尖微微发颤:“我的溪儿,可算回来了!让娘看看,瘦没瘦?”她拉着周云溪转了一圈,目光落在她的衣饰上,见料子都是上好的云锦,发髻上插着成色极佳的珍珠簪,才稍稍放下心来,“看来在谢家,浩楠待你是真的好。”
正说着,周显从正厅里走出来。他穿着藏青色的常服,腰间系着玉带,只是鬓角的白发比信里写的更明显些,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几分。可看到女儿,他原本严肃的眉眼瞬间柔和下来,声音也放轻了:“回来就好,一路累了吧?快进厅里坐。”
丫鬟们端上刚温好的糖水,是周云溪小时候最爱的桂圆莲子羹。周夫人坐在她身边,一会儿问她在苏州吃得惯不惯,一会儿问谢家有没有怠慢她,絮絮叨叨的,全是牵挂。周云溪一一答着,目光却落在父亲身上,见他手里还捏着一本军务册,便轻声问:“父亲,您最近还常熬夜看公文吗?”
周显笑着把军务册放到一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老毛病了,改不了。不过你放心,我如今每日晨起都练半个时辰太极,气色好得很。倒是你,在苏州过得顺心吗?浩楠待你如何?”
提到谢浩楠,周云溪眼底泛起笑意:“浩楠待我极好,事事都顺着我。娘和妹妹们也疼我,平日里有什么好东西,总想着给我留一份。”她顿了顿,又道:“浩楠前阵子破了一桩珠宝失窃案,不仅把珠宝全追了回来,还揪出了藏在城郊的乡绅和一些惯犯。现在府衙里的人都服他,军营里的士兵也愿意听他调遣。”
周显听着,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浩楠这孩子,性子沉稳,又有谋略,是个能成大事的。只是江南这地界,不比北方军营单纯。军政盘根错节,官绅相互勾结,水深得很。”他放下茶杯,语气沉了些:“你回去后,得多帮衬他。有些话,他不方便跟外人说,你在他身边,要多听多记,也多劝着点他,别太刚直,免得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周云溪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认真点头:“女儿记着了。父亲,您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周显沉默了片刻,才道:“最近江宁府这边,有几个乡绅在囤积粮食,听说苏州府那边也有动静。这些人背后都靠着官府的人,有的甚至跟京里的官员沾亲带故。浩楠管着民政,又兼着军务,迟早要跟这些人打交道。你让他多留意些,尤其是苏州府周边的张乡绅和李乡绅。张乡绅跟前任苏州知府是拜把子兄弟,李乡绅手里握着好几处漕运码头,都不是好惹的。”
“还有,”周显又补充道,“下月江南要举行军政议事,到时候各省的总兵和知府都会去苏州。你让浩楠提前准备,别让人抓住什么把柄。议事期间,府里的安全也要盯紧,别让外人钻了空子。”
周云溪把父亲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连细节都不敢漏:“父亲放心,我回去就原原本本告诉浩楠,让他多留意这些人和事。”
接下来的几日,周云溪几乎日日陪着父母。清晨陪母亲去市集逛,看母亲在布庄里挑新到的杭绸,听她絮叨家里的琐事;午后陪父亲在庭院里下棋,父亲棋风沉稳,总爱让着她,可偶尔也会趁机教她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傍晚则带着侄子侄女在院子里放风筝,两个小家伙围着她,一声声“姑姑”叫得甜,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府里的日子。
转眼就到了返程的日子。临走前一晚,周夫人连夜给周云溪收拾行李,把家里做的酱菜、父亲爱喝的茶叶,还有她亲手绣的平安符都塞了进去:“这平安符你带在身上,也给浩楠带一个,保佑你们平平安安的。在谢家要是受了委屈,别憋着,赶紧给家里捎信,你爹和我永远是你的靠山。”
第二日清晨,周显亲自把周云溪送到马车旁。他看着女儿,眼神里满是不舍,却只道:“路上小心,到了苏州就给家里报个平安。浩楠要是遇到难处,让他尽管给我写信,我虽在江宁,也能帮他想想办法。”
周云溪点头,眼眶早已泛红。她上了马车,撩开车帘,见父母还站在府门前挥手,直到马车转过街角,再也看不见那熟悉的身影,才缓缓放下帘子。
车厢里很静,只有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周云溪靠在软垫上,手里捏着母亲给的平安符,心里一遍遍回想父亲的叮嘱。她知道,父亲的话不是无的放矢。江南的水确实深,官绅勾结、军政复杂,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谢浩楠性子刚正,若是不留意,很容易被人算计。
她暗暗盘算着,回去后要先跟谢浩楠细说父亲提到的张乡绅和李乡绅,再帮他整理下月军政议事的资料,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提前想到。她不仅是谢浩楠的妻子,更要做他的后盾,陪着他在这复杂的江南地界站稳脚跟,一起把日子过好。
马车一路向前,朝着苏州的方向驶去。窗外的春光正好,杨柳依依,菜花金黄,可周云溪的心里,却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连着她和谢浩楠的未来,也连着两家的期许。
“在想什么?”谢浩楠从身后走来,手里端着一盏温热的雨前龙井,轻轻放在她手边的案几上。他刚从府衙回来,藏青色的官袍还未来得及换下,袖口沾了些潮气。
周云溪抬眸看他,眼底藏着几分犹豫:“我想去江宁府看看父亲母亲。自去年嫁过来,还没去看望过他们呢。”
谢浩楠闻言,指尖轻轻敲了敲案几,眉头微蹙却不是反对,只道:“该回去的,只是我最近抽不开身,不能亲自陪你。江南春日多雨,路途难免颠簸,你一个人我又不放心。”他转身唤来贴身亲卫秦风,叮嘱道:“你挑三个手脚利落的弟兄,既要懂些武艺,还得会点医术。云溪身子娇,路上若有头疼脑热,也能应急。再把那辆乌木车厢的马车收拾出来,铺两层软垫,备上她爱吃的松子糕和杏酪,明日一早就出发。”
秦风躬身应下,周云溪看着谢浩楠细致的安排,心里暖得像揣了团炭火,轻声道:“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能照应过来。”
“你是我的妻子,”谢浩楠握住她的手,指腹蹭过她微凉的指尖,“我自然要护你周全。况且,也该让岳父岳母看看,你在谢家过得好。”
第二日天还未亮透,林婉清便带着丫鬟来了偏院。她手里拎着两个沉甸甸的锦盒,一进门就塞到周云溪怀里:“这是给你爹娘带的,你爹爱喝的黄山毛峰,我让管家挑了最好的雨前茶;你娘喜欢苏绣,我寻了块绣着‘松鹤延年’的绢帕,还有两盒胭脂,是苏州城‘凝香阁’的新货,颜色衬她。”
说着,林婉清又打开另一个盒子,里面是几件小儿的银饰:“还有你那两个侄子侄女,上次你提过他们快满周岁了,这长命锁和手镯,你替我带给他们。”她拉着周云溪的手,细细叮嘱:“回家了多陪你娘说说话,她定是想你想得紧。要是住得惯,就多待几日,不用急着回来。”
周云溪眼眶微红,点头应道:“娘放心,我都记着。”
马车缓缓驶出苏州城时,晨雾还未散尽。车厢里铺着厚厚的兔毛软垫,案几上摆着书卷和谢浩楠特意让厨房做的松子糕,甜香混着书卷的墨气,让人心里安稳。亲卫们骑着马跟在马车两侧,秦风走在最前,时不时回头确认车厢的动静。
行至半途,天忽然飘起了细雨,打在车篷上沙沙作响。周云溪掀开一角车帘,见窗外的田埂上,农人正披着蓑衣插秧,青绿色的秧苗在雨雾里泛着嫩光。秦风见她探头,勒住马凑近道:“少夫人,前面有个茶寮,咱们歇会儿避避雨吧?”
周云溪点头。进了茶寮,秦风亲自给她倒了杯热茶,又检查了车厢里的软垫是否受潮,确认无碍后才退到门外守着。茶寮里的掌柜见是官家用的马车,也不敢怠慢,端来一碟刚蒸好的青团,笑着说:“这是今早新做的,姑娘尝尝鲜。”
周云溪咬了一口,清甜的艾草香在嘴里散开,倒让她想起小时候在京城,母亲总在春日里做青团,裹着豆沙馅,甜而不腻。
一路安稳,第三日午后便到了江宁府。总兵府的朱漆大门巍峨矗立,门前的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油亮。侍卫见了周云溪的马车,忙不迭地往里通报:“大小姐回来了!大小姐回来了!”
周云溪刚走下车,就见周夫人穿着宝蓝色的褙子,踩着绣鞋快步迎出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指尖微微发颤:“我的溪儿,可算回来了!让娘看看,瘦没瘦?”她拉着周云溪转了一圈,目光落在她的衣饰上,见料子都是上好的云锦,发髻上插着成色极佳的珍珠簪,才稍稍放下心来,“看来在谢家,浩楠待你是真的好。”
正说着,周显从正厅里走出来。他穿着藏青色的常服,腰间系着玉带,只是鬓角的白发比信里写的更明显些,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几分。可看到女儿,他原本严肃的眉眼瞬间柔和下来,声音也放轻了:“回来就好,一路累了吧?快进厅里坐。”
丫鬟们端上刚温好的糖水,是周云溪小时候最爱的桂圆莲子羹。周夫人坐在她身边,一会儿问她在苏州吃得惯不惯,一会儿问谢家有没有怠慢她,絮絮叨叨的,全是牵挂。周云溪一一答着,目光却落在父亲身上,见他手里还捏着一本军务册,便轻声问:“父亲,您最近还常熬夜看公文吗?”
周显笑着把军务册放到一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老毛病了,改不了。不过你放心,我如今每日晨起都练半个时辰太极,气色好得很。倒是你,在苏州过得顺心吗?浩楠待你如何?”
提到谢浩楠,周云溪眼底泛起笑意:“浩楠待我极好,事事都顺着我。娘和妹妹们也疼我,平日里有什么好东西,总想着给我留一份。”她顿了顿,又道:“浩楠前阵子破了一桩珠宝失窃案,不仅把珠宝全追了回来,还揪出了藏在城郊的乡绅和一些惯犯。现在府衙里的人都服他,军营里的士兵也愿意听他调遣。”
周显听着,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浩楠这孩子,性子沉稳,又有谋略,是个能成大事的。只是江南这地界,不比北方军营单纯。军政盘根错节,官绅相互勾结,水深得很。”他放下茶杯,语气沉了些:“你回去后,得多帮衬他。有些话,他不方便跟外人说,你在他身边,要多听多记,也多劝着点他,别太刚直,免得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周云溪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认真点头:“女儿记着了。父亲,您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周显沉默了片刻,才道:“最近江宁府这边,有几个乡绅在囤积粮食,听说苏州府那边也有动静。这些人背后都靠着官府的人,有的甚至跟京里的官员沾亲带故。浩楠管着民政,又兼着军务,迟早要跟这些人打交道。你让他多留意些,尤其是苏州府周边的张乡绅和李乡绅。张乡绅跟前任苏州知府是拜把子兄弟,李乡绅手里握着好几处漕运码头,都不是好惹的。”
“还有,”周显又补充道,“下月江南要举行军政议事,到时候各省的总兵和知府都会去苏州。你让浩楠提前准备,别让人抓住什么把柄。议事期间,府里的安全也要盯紧,别让外人钻了空子。”
周云溪把父亲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连细节都不敢漏:“父亲放心,我回去就原原本本告诉浩楠,让他多留意这些人和事。”
接下来的几日,周云溪几乎日日陪着父母。清晨陪母亲去市集逛,看母亲在布庄里挑新到的杭绸,听她絮叨家里的琐事;午后陪父亲在庭院里下棋,父亲棋风沉稳,总爱让着她,可偶尔也会趁机教她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傍晚则带着侄子侄女在院子里放风筝,两个小家伙围着她,一声声“姑姑”叫得甜,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府里的日子。
转眼就到了返程的日子。临走前一晚,周夫人连夜给周云溪收拾行李,把家里做的酱菜、父亲爱喝的茶叶,还有她亲手绣的平安符都塞了进去:“这平安符你带在身上,也给浩楠带一个,保佑你们平平安安的。在谢家要是受了委屈,别憋着,赶紧给家里捎信,你爹和我永远是你的靠山。”
第二日清晨,周显亲自把周云溪送到马车旁。他看着女儿,眼神里满是不舍,却只道:“路上小心,到了苏州就给家里报个平安。浩楠要是遇到难处,让他尽管给我写信,我虽在江宁,也能帮他想想办法。”
周云溪点头,眼眶早已泛红。她上了马车,撩开车帘,见父母还站在府门前挥手,直到马车转过街角,再也看不见那熟悉的身影,才缓缓放下帘子。
车厢里很静,只有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周云溪靠在软垫上,手里捏着母亲给的平安符,心里一遍遍回想父亲的叮嘱。她知道,父亲的话不是无的放矢。江南的水确实深,官绅勾结、军政复杂,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谢浩楠性子刚正,若是不留意,很容易被人算计。
她暗暗盘算着,回去后要先跟谢浩楠细说父亲提到的张乡绅和李乡绅,再帮他整理下月军政议事的资料,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提前想到。她不仅是谢浩楠的妻子,更要做他的后盾,陪着他在这复杂的江南地界站稳脚跟,一起把日子过好。
马车一路向前,朝着苏州的方向驶去。窗外的春光正好,杨柳依依,菜花金黄,可周云溪的心里,却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连着她和谢浩楠的未来,也连着两家的期许。